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亂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五十七章:危機重重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五十七章:危機重重生

楊國忠離開李隆基的屋子之後又氣咻咻的趕往障塢城外的寨牆內,吐蕃使者一直強烈要求面見宰相,於是只能親自出面去探一探對方究竟意欲何為。他抵達吐蕃使者所在的院落時,一眾吐蕃人正沒精打采的照顧戰馬,但戰馬與人數不成比例,只有區區五六匹。

“吐蕃內副相瑪祥仲巴傑拜見大唐宰相!”

一名魁梧的吐蕃壯漢正站在大門正中,對方雖然在與唐朝官吏交涉時態度蠻橫,但真的見到了大唐的宰相,態度還是很謙恭的。吐蕃的內副相大致相當於唐朝的門下侍郎,地位雖然比不上宰相,但身為吐蕃贊普身邊的要職,統管內朝事務,也算得權重之職。

這一番恭敬施禮讓楊國忠很受用,原本氣沖沖的火氣便也稍稍小了一點。但天朝上國的威儀卻使他不能客氣,只微不可察的點點頭,在瑪祥仲巴傑的身邊徑自走進了院子裡。

那些院子裡的吐蕃人一個個累的東倒西歪,聽自家內副相言及來人是大唐宰相都齊刷刷的起身見禮。

看著那些躬身施禮的吐蕃人,楊國忠暗想,這才像話,如果早就這麼識相,又何苦在外面受那北風的罪呢?

“吐蕃使者何在?天可汗有敕。”

李隆基身為大唐天子四十餘載,在西域開疆拓土,聲威赫赫不若乃祖太宗李世民,各番邦小國也都尊其為天可汗。此時面對吐蕃使者,楊國忠當然不能給李隆基這個天可汗墮了威風。

瑪祥仲巴傑的態度依舊謙恭,右手捂在胸口又是深深一揖。

“承蒙天可汗召見,外臣不勝惶恐,不勝榮幸。”

楊國忠有些驚訝,這個吐蕃人的漢話說的很好,只不過在長安時一直忙著潼關事,而未及接見這個吐蕃內副相,現在看來似乎也是個不容小覷之人。

“內副相一路上勞頓,楊某就不打擾了……”

說著,他拔腿便要離去,卻聽瑪祥仲巴傑說道:

“楊相公請慢一步,外小臣有一個不情之請。”

其實瑪祥仲巴傑本不必在楊國忠面前這麼謙恭而自稱外臣,但楊國忠聽著就是受用,於是他又恨配合的停了下來,扭頭看著瑪祥仲巴傑問道:

“內副相可還有事?”

瑪祥仲巴傑道:

“卻有個不情之請。”他指了指院子裡的幾匹馬,又一攤手。“楊相公也看到了,從長安出來時走的倉促,路上又遇到亂兵,馬匹僅餘無匹,還請楊相公賜予馬匹若干……”

如果瑪祥仲巴傑想要點糧食和熱水,楊國忠衝著他剛剛的謙恭也會不計前嫌的答應下來,但馬匹卻是萬萬不會給的。他們這一路往蜀中去的道路千難萬難,離了馬匹萬萬不行,在這種當口又怎麼可能把自己稀缺的東西分給這些可惡的吐蕃人呢?

是以,楊國忠也不假辭色,大手一揚,斷然拒絕。

“天子禁軍也沒有多餘的馬匹供給諸位,還請見諒。還有,天子馬上便要就寢了,還請使者快些隨楊某去行拜見之禮……”

說罷,楊國忠頭也不回的走了。

看著楊國忠驕橫的背影,瑪祥仲巴傑狠狠跺了跺右腳,他身後則有人直接開罵:

“楊國忠這個卑鄙的蠻牛,如果不是在唐境,定要一箭射過去……”

瑪祥仲巴傑的臉色有些難看,但還是勸慰道:

“恩蘭將軍,如果不是為了儘快趕回國中,我又豈會這般低聲下氣的相求?”

聽到瑪祥仲巴傑如此說,恩蘭一拳重重的擊在了門柱之上,整個門框都隨之震動,灰土隨之撲簌簌落下。

“郎梅色和末東則布這兩隻餓狼,內副相早就勸告贊普要小心他們,想不到還是被害……”

瑪祥仲巴傑連忙做了個噤聲的手勢,警告恩蘭不要再說下去。恩蘭也意識到自己失言,話到一半就閉上了嘴巴。

“走吧,去見見這位落了架的天可汗。”

瑪祥仲巴傑的話語中充滿了嘲諷的味道。

……

“外小臣瑪祥仲巴傑拜見天可汗大唐皇帝陛下無恙。”

瑪祥仲巴傑規規矩矩行了跪拜之禮後才從容起身。

李隆基的態度則比楊國忠和善誠懇多了,連讓瑪祥仲巴傑不必拘泥於俗禮,畢竟這是在野外一切禮數都可以從簡。

其實,李隆基召見瑪祥仲巴傑不過是出於禮節,因而這次召見並無任何實質目的,只噓寒問暖了一番之後,又閒扯些話題,然而瑪祥仲巴傑卻突然正中插了一句。

“外小臣聽聞大唐天朝有宵小作亂,如果天可汗允准,外小臣可回去傳達敕令,請贊普親率鐵騎參加平亂。”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隆基眯縫起眼睛,笑呵呵的看著面前的吐蕃使臣,縱使他此時需要一切可以赴援之兵,但吐蕃人的援兵也絕不能要。自開國以來,大唐已經和吐蕃反覆大戰了上百年,雙方的仇怨積蓄已久,如果讓吐蕃人進入關中,恐怕比安賊還要兇狠恐怖。

因而,李隆基僅僅是微笑著婉言謝絕,同時又表示自己已然疲憊,命高力士將瑪祥仲巴傑禮送出去。直到屋子裡只剩下李隆基和楊國忠二人時,楊國忠突然神秘的說道:“剛剛瑪祥仲巴傑向臣所要戰馬,似乎打算急著返回吐蕃,聖人切不可輕易的將他們放走了。萬一潼關失陷的訊息隨著此賊一同到了吐蕃,後果不堪設想啊。”

李隆基點頭稱是。

“楊卿所言甚是,可派人嚴密看管,等到了蜀中再放這些人回去。”

看著天子疲憊的神情,楊國忠知趣的主動告退,直到被黑夜包裹了全身之後,他的臉上才露出了一絲笑意,在黯淡的火光閃爍中顯得陰惻惻。

隨著命令的下達,吐蕃人所在的院子被嚴密的看管起來。禁軍的動作當然瞞不過瑪祥仲巴傑,但此時身在矮簷之下,也只能裝傻充愣。

恩蘭風風火火的闖進了屋裡,見到瑪祥仲巴傑還是那一副安然處之的模樣,便心頭火起。

“大火就快要燒光了帳篷,內副相何以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難道忘了贊普已經被餓狼殘害慘死嗎?”

瑪祥仲巴傑瞥了恩蘭一眼,緩緩說道:

“恩蘭啊,唐朝人有一部兵法,你可曾聽說過?”

恩蘭是個急脾氣,不耐煩的回道:

“什麼兵法、兵書的,恩蘭只相信馬刀和弓箭。”說著他拍了怕腰間的馬刀,“這把馬刀曾殺過二百三九個唐朝邊軍……”

“愚蠢!唐朝人何止千萬,你渾身都是力氣,又能殺幾個?”

“這……”

恩蘭想計算一下究竟要多少人才能殺光唐人,一時間語塞了。瑪祥仲巴傑則繼續說道:

“就算你全身都是力氣,一場大戰下來,能殺十人已經實屬難得,但指揮千軍萬馬的上將軍,一場大戰下來,可殺人數萬。難道你不想做殺人數萬的人嗎?”

“想,怎麼不想!”

恩蘭不假思索的回答。瑪祥仲巴傑又道:

“既然想,就要學兵法,我現在送給你一句話,‘胸有激雷面如平湖者,方為上將軍’!”

恩蘭似懂非懂的跟著複述了一遍。

……

“甚?可是當真?”

從李亨到李泌都將信將疑的將目光投向了秦晉的部下,只見此人一身雜役的打扮,站在那裡紋絲不動。

“末將所言句句屬實,吐蕃使臣親口所說,贊普尺帶珠丹被大臣謀害而死,現在吐蕃國內群龍無首,亂臣當道……”

聞聽這個訊息之後,李泌重重的拍了幾下自己的大腿,用一種極為惋惜的聲音說道:

“倘若不是安史亂國,此時盡起隴右河西大軍進擊吐蕃……”

說到吐蕃二字之時,李泌的話戛然而止,繼而又重重的嘆了口氣。幻想的再好,也終究只能是幻想,此時潼關陷落,長安也已經岌岌可危,又何談盡起隴右、河西之兵進擊吐蕃呢?

見眾人的情緒有些沮喪,京兆尹張清則從另外一種角度分析了這則訊息。

“尺帶珠丹被殺,就眼下局勢而言,也不失為一個絕好消息,否則吐蕃君臣上下一心,趁我大唐內亂,起兵突襲,難保不會長驅直入打進關中……”

李亨和李泌都是一呆,轉瞬間就被嚇出了一身冷汗。正如張清所言,倘若此時吐蕃君臣上下一心,沒準連長安都能打下來。

“尺帶珠丹死的正當其時,豈非證明了我大唐氣數未盡嗎?”

李泌轉而就從沮喪中喚了過來,情緒再度亢奮起來。

秦晉見那扮作驛站雜役的部下似乎還有話沒說完,便問道:

“可還有其他訊息?”

“回使君話,瑪祥仲巴傑向楊國忠所要馬匹,應該是急著返回吐蕃,楊國忠不但拒絕了,還派人將吐蕃人層層看管起來,末將聽聞禁軍頭目私下裡說,似乎天子有意扣下他們,一併帶到蜀中去。”

正說話間,外面再起騷亂,害的眾人又是一陣緊張。太子的心腹宦官李輔國主動請纓到外面去查探情況,不多時又急急返回。

“不,不好了,成將軍好像又收攬了數百部眾回來……”

李泌有些傻眼,秦晉留在驛站中的部署充其量只有數十人,若要兵變只能依靠西面十里外駐紮的神武軍,可現在成如璆又收攏了不少人,算起來驛站內的禁軍也該有一千多人了。

雙方一旦打起來,就算神武軍戰力極強,恐怕也非大開殺戒不可,可一旦打起來,天子以及皇子皇孫們,就那面會遭到殃及。所以,這是個下下策,此前他和秦晉曾達成共識,最好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迫使天子主動……

但稍一轉念,李泌的心思又堅定起來。

此時箭在弦上,倘若不能選擇後者,便只能選擇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