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在大明長生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四章 周易此行,便是要砸場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四章 周易此行,便是要砸場子!

臨沂縣,縣衙後院。

周聰聽著周易替他許下的承諾,向徐丹點了點頭

“徐公子若有所吩咐,周聰必到!”

“好!”

周易撫掌大笑:

“你二人精誠團結,區區臨沂一個小縣,還不是盡在你們的掌控之中?”

吃過山珍大餐。

周易便提出,要徐丹幫著周聰挑選莊園。

徐丹看著周易拿出來箱子裡面的金銀的數量,笑著道:

“這些銀子,足夠把我的臨沂縣買下來了。”

最終,周聰的莊園選在了臨沂縣了北面兒。

靠著沂河,再向北,便是連綿的沂蒙山。

周易和周聰都對這個地方很滿意,但徐丹卻是有些不喜:

“這個地方距離縣城太遠了,若是在此處。

周聰老弟,便不能和我時常相聚。”

但見周易和周聰都堅持,還是幫助二人,把此地的手續辦了下來。

周易辦完,在臨沂安家這件大事之後。

又囑託了周聰很多。

周易在臨沂縣小住三日,提出要告辭離開。

臨沂縣,縣外長亭。

留在此地的周聰和臨沂縣令徐丹相送。

周聰牽著周易的馬匹依依不捨。

周易嘆了一口氣,囑託道:

“周聰,你此番留在臨沂,就按照我們計劃中商定的一樣。

有什麼困難,一定要說話。

要是缺錢,便往南京城中寄信。

要是這裡有人欺負咱們,便找徐丹。”

周聰點了點頭。

腦海中回想了一遍周易對他的安排。

周易的安排的事情很多,但並不難做。

便是出銀子,要周聰在臨沂縣,多買些田產,開辦一個學堂。

除了田莊和學堂的經營外。

周易還要周聰做幾件事情:

第一件事,便是要勘察好附近山林,尤其是沂蒙山區的地形。

尤其要和當地獵戶搞好關系,山裡地形複雜,很多小路。

和平地不同:

山裡面非本地獵戶,可能走上兩個時辰的距離。

但若是本地獵戶,可能只需要半個時辰,便能夠到達。

得到一份沂蒙山地的地圖,會方便很多。

清風跟著周易多年,早已學會了地圖的繪製方法。

教導些學生,學習繪製和識圖,倒也不是難事。

第二件事,便是要勘察好當地山地中,適合耕種的作物。

並其中長勢最好的作物,運回南京城。

山中尋找高產的農作物,便要一株株稻穗裡面尋找,一畝畝田地之中探尋。

山地中的農作物高產,非瞭解此地的農民不可。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土豆和玉米固然適合在山林裡面種植,但遠在南美,遠水解不了近渴。

若是能夠將本地作物,優良育種,倒也不會相差太多。

高產農作物,是廣積糧的前提。

第三件事情,便是要在此地,按照周易在南京城外,周家莊園一樣,教出來一些機警的學生。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論是地圖的繪製還是使用,抑或是高產農作物的種植。

都缺不了有一定知識的農民。

第四件事情,便是要在此地樹下良好的聲譽,不能做侵害百姓利益的事。

周聰跟在周易身邊已經有了多年時間,更是眼見著周易的觀止堂和周家莊園,從小變大,從若變強。

周聰在臨沂這個地方,經濟上有周易的輸血,政治上有縣令的支援。

做起事情來,可是要比周易在南京城方便得多。

俗話說落葉歸根。

周聰對周易讓他回到山東的這個決定很是滿意,但還是有些留戀地道:

“周先生,一定要保重身體。”

周易點了點頭:

“放心,馬大和趙六這倆孩子,機警得很。”

站在一旁的馬大和趙六連忙點頭,似乎是表示,讓周聰放心。

周聰面色微苦,看著兩個孩子:

“你們今後要少打兩次架,讓先生少操些心。”

趙六瞪了馬大一眼,意思是說,聽到了沒?

馬大直接掄起了拳頭,敲在趙六身上。

周聰看著兩人,又要打架,只得轉過了頭,無奈地嘆氣。

周易卻是沒有當回事兒,而是對周聰道:

“遠送千里,終有一別。

止步吧。”

周聰停住了腳步,目送著周易一行,向著西方漸行漸遠的背影。

再轉頭,卻是有些蕭瑟的臨沂城。

徐丹嘆了一口氣,勸道:

“你我聯手,不出十年,臨沂縣便會大變樣。

不如還是在城裡安居把?”

周聰堅定地搖了搖頭:

“還是住在城外莊園裡面吧。

徐公子有什麼吩咐,周聰必到。”

……

遠行離去的周易,此行的目的地便是曲阜。

如果說禮部名義上掌握著天下的讀書人的之高冠冕。

那麼曲阜孔家,便是無冕之王了。

由於孔子在天下讀書人心中至高無上的地位。

歷朝歷代,都對孔氏後人的政治待遇極好。

在元朝中後期,開始尊重孔教和讀書人的時候。

孔家弟子入朝為官,憑藉著家族血脈,甚至做到了禮部尚書的高位。

也正是因為如此,使得孔家對元朝的歸屬感極強。

對當年,剛剛起勢的朱元章,有些愛答不理。

可沒想到,沒過幾年,朱元章就變成了高攀不起的皇帝。

孔家人在道德底線這方面,可謂是靈活至極。

只要是承認孔子的最高地位,只要是能夠統一華夏的大部分地區。

不論身份、不論種族、不論貧賤。

一律跪倒稱臣。

幾千年沒有斷了傳承的奧義,除了孔家的儒道至高無上的地位之外,這見風使舵的不要臉皮的精神,也是重中之重。

可即便如此,朱元章對待孔家的態度,還是很是厭惡。

對孔家在元朝擔任高官的人,不僅沒有升遷官職,連恢復都沒有做到。

不過曲阜當地,還是保留了孔家自治的。

周易對這種毫無氣節的家族,是有些看不上眼的。

一個人,一個家族,或者是一個國家。

它的存在,如果僅僅是為了存在的話,雖然現實,既不浪漫,也不理想。

周易對孔家的生存方式,表示敬而遠之。

本無意打擾。

但孔家的存在,卻是一個標誌。

標誌著保守的儒教,依舊在大明朝的思想上佔有統治地位。

周易此行,便是要砸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