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在大明長生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六章 天子守國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六章 天子守國門!

洪武二十五年冬。

“朕經營天下數十年,

事事按古有緒。

維宮城前昂後窪,

形勢不稱,本欲遷都。

今朕年老,精力已倦,

又天下新定,不欲勞民。

且興廢有數,只得聽天。

惟願鑑朕此心,福其子孫!”

這一年,朱元章在病痛之中,在祭光祿寺灶神文中,寫下了如此文章。

燕京城。

周易看著印刷在報紙上的文章,輕聲嘆氣。

朱元章的確是日薄西山了。

文章之中,透露出了一股暮氣。

充滿著無可奈何。

不過,這也倒是把京城的位置,確定了下來。

燕王府。

周易上一次在燕京城中,沒有見到燕王朱棣,這一次算是見著了朱棣本人。

朱棣上下打量著周易,輕聲問候著:

“周先生,遠來辛苦。”

周易點了點頭,先向燕王朱棣講述了奉皇命,出京巡查。

巡視新一版《大誥》在各地執行情況,來到了燕京,期望燕王朱棣能夠配合周易的行動。

朱棣聽著周易的話,連連點頭。

不過卻委婉地拒絕了周易所說,只是說朱棣作為藩王,並不參與到地方的管理之中。

周易明白,朱棣的話並非僅僅是推脫的行為,而是這句話中,的確有著一定的道理。

朱元章吸取了前朝的經驗。

對於藩王,並沒有向漢朝一樣。

給予藩王對分封地域完全的政治管理權力。

而是僅僅保留了軍事權力,和一部分經濟權力。

力圖作為大明朝的尖刀和屏障。

燕王朱棣將周易請到了府邸之中。

兩旁僕人獻上香茗。

周易和朱棣說了會燕京城的天氣。

周易開口問道:

“上次在燕京城中,見到了一位奇異的僧人,名曰道衍,燕王殿下可有印象?”

朱棣眉頭微皺:

“此人是父皇賜給我的僧人,為我等祈福增壽。

近些天,不曾來我的府邸做法事。”

周易聽著朱棣的話語,心中好笑。

沒來做法事,可沒少勸你朱棣謀反吧?

周易明白朱棣話裡面的意思。

朱棣是在跟道衍和尚劃清界限。

道衍這個人,是朱元章派給我的。

這些天沒來做法事,言下之意,就是我們不熟。

不論那道衍和尚說了什麼,都不要往我身上貼。

周易笑著點了點頭:

“這位道衍和尚可是個奇人,今日我定然為燕王朱棣引薦一番。”

燕王朱棣臉上也不顯得尷尬:

“道衍此人,我倒也聽過幾次他講經做法,的確是一個功力很深厚的大師。”

周易沒由朱棣分說。

連拉帶拽地把朱棣請到了道衍和尚的慶壽寺中。

道衍和尚正在廟中敲木魚。

看著朱棣和周易一起進來。

還給朱棣和道衍互相引薦,尷尬地接連敲了幾下木魚。

周易看著朱棣和道衍二人,明明很熟,但還要裝著並不是很熟悉的樣子,心中偷笑。

周易看向朱棣,說道:

“上次我前來慶壽寺,道衍大師曾經和我說,要聯手把燕京城變成都城。”

朱棣眼角勐然收縮,還沒等說什麼話。

道衍和尚說道:

“陛下已經決定暫時不再遷都,燕京城變成都城的事情,就需要從長計議了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道衍和尚一邊兒說著,一邊兒揮動了一下一旁的報紙,說道。

周易看著報紙的質地,沒錯,是正版的報紙。

沒想到,道衍和尚也是報紙的忠實讀者。

周易點了點,肯定道:

“這確實需要從長計議。”

朱棣在一旁聽著兩人說話,心臟鼕鼕直跳。

倒也不怪朱棣心理素質差。

只是道衍的名字和“遷都”兩個字聯絡在一起。

任誰都會第一時間想到,造反這件事。

朱棣心中暗暗誇讚道衍反應機敏,方才若不是道衍把話題接過。

現在,便不知會發生什麼樣的錯誤。

周易看著道衍,又道:

“其實,若大明真的要遷都。

燕京,也並非完全是一個好的選擇。”

道衍雙眉緊鎖,突然又舒展開來:

“燕京城是前朝暴元的首都。

暴元耗費無數人力物力修建。

更何況地處北方,

身在抗元的第一線

怎麼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周易搖了搖頭:

“身處北方,便意味著糧草難以運輸。”

周易說的有道理,或者說,周易說得便是實際情況。

事實上,都城往往都是人口集中的大城市。

在這些人口集中的大城市中,最先需要考慮的事情,便是糧食。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首都成千上萬的人口,幾乎是無法克服糧食的問題。

而且,首都的人口中,大半都是居住在城市的居民,很多甚至連地都不種。

周易停頓了良久,道衍接話道:

“糧草的貴乏,可以用南方的糧食解決。

不論是海運還是漕運,都非常便利。”

周易點了點頭,逐一反駁道:

“海運風高浪大,容易出事,血本無歸。

漕運又需要幾年,便要疏通河道。

暴元便是這樣滅亡的。”

道衍沉默地點了點頭。

對於周易說的河道需要疏通和海上風浪大風險大這兩件事情,都有道理。

從隋煬帝開鑿運河,知道唐宋元,每一朝每一代,因為開鑿、疏通運河,激發的民變不計其數。

海上運輸更是高風險,若是有一次損失,便會損失巨大。

道衍和尚又道:

“但南方建都的朝代,大多偏安一隅,難有作為。

南京城距離北方戰局遙遠,南京城裡的人都容易有著安逸的習慣。

很難在紙醉金迷中,有著收復國土的決心。”

周易點了點頭,表示對道衍和尚所說的贊同。

但周易又說:

“燕京城距離北方暴元的勢力太近,十分危險。”

道衍和尚點了點頭,的確,燕京城相比南京城來說。

雖然能夠時時讓人驚醒,便是因為直面北方遊牧民族的危險。

在雖是都可能撲殺過來蒙古人的前提下,怎能不整軍備戰,認真迎敵,保衛國土呢?

朱棣在一旁聽著道衍和周易的談話,衝口說道:

“天子守國門!”

朱棣說出之後,想了想,似乎又有哪裡有些不對,補充道,

“若是遷都燕京,那遍會是天子守國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