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宋時風韻最新章節列表 > 第183章 你可知罪?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83章 你可知罪?

李易淡然一笑,不瘟不火地道:“還是那句話,大不了出了臨安,反正我也是個過客。”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對於李易的灑脫,劉斐只能無奈一笑,人家有槍棒手腳在身去哪都不怕。

回去後,謝婉清安頓下來,李易告辭而去,賈似道戀戀不捨,磨蹭半個時辰,在劉斐調侃中離去。

當天夜裡,苟同便覲見管勾官,他還算有點良心,或許是被烏赤溫給刺激了,把晚上發生的事原原本本說了一遍,並未添油加醋,把事情侷限在爭風吃醋上。

事關蒙古使臣使副,正兒八經的左翼千戶長,管勾官是大驚失色,急忙入內宮陛見。國信所管勾官,都是入**侍省或內侍省都知、押班充任,入宮極為方便。

不到一個時辰,西湖上發生的那點破事,就傳到趙昀耳中,又驚動了兩府重臣。也難怪,當此敏感時期蒙古使臣挨了揍,固然是大快人心不假,卻沒有半點大局觀,很可能引發北方大規模的報復,不能不震動人心。

次日,李易在住所被宣至御史臺問話,張松嶺就在旁邊看著,眼睜睜看著要李易被御史臺吏士帶走,卻眼珠子轉動,挺身而出道:“為何要帶走妙虛?”

“閃開,御史臺辦事也敢阻攔。”

人家是牛氣哄哄,根本不把你當回事,太乙宮也不例外。也是,御史臺是強勢的衙門,御史中丞對應彈劾宰相,侍御史彈劾兩府,殿中侍御史彈劾朝官,監察御史彈劾百官,區區的太乙宮豈能入眼。

李易何嘗不知張松嶺沒安好心,他也並沒有搭理這廝,更沒有反抗御史臺的吏士,神色坦然地跟隨他們離去。

張松嶺目送李易的背影,目光是幾位冷厲的,臉上還有陣陣的興奮。

“怎麼回事,妙虛為何被御史臺帶走?”

“難不成犯了作奸犯科的事情。”

“廢話,作奸犯科有仁和縣、錢塘縣,再不濟還有臨安府,幹御史臺鳥事。”

“難不成還是大事。”

“這就不清楚了,反正御史臺出馬,絕對沒有小事。”

掌院和老經師等人也很意外,紛紛去問何事,御史臺來人礙於對方身份,也不好過於矜持,只好說道:“諸位道長,妙虛道長在湖上打了蒙古使臣,蘭臺只是傳去問話。”

掌院大為吃驚,卻不敢阻攔御史臺辦事,老經師說白了就是宅男,危急時刻能有哪門子辦法,只能眼睜睜看著李易被帶走,沒有絲毫的辦法。

“不行,必須要搞清楚怎麼回事,妙虛絕非主動惹事之人。”老經師已經非常看好李易,不願這位俊傑吃了官司。

掌院目光極為複雜,年輕人做事就是衝動,看來毆打蒙古使臣是真的,節骨眼上壞了大事,這可如何是好?

“妙虛似乎認識南學士,他們關係相當不錯。”

“對,備車,送我去南學士府上。”掌院雙眼精光閃爍。

蒙古使團態度相當強硬,定要對李易嚴懲不貸,王輯甚至面對鄭性之破口大罵。朝廷中,卻出現一陣風波,重處與輕罰議論不已。

持重處論調的,認為南北敗盟,朝廷收復三京失敗,淮西主力損失慘重,蒙古人遣使斥責。此正值風雲交匯,變幻莫測之際,好不容易通使,蒙古再派使團南下,有可能不動刀兵,卻不想被人打了,若惹怒蒙古人,派遣大軍南下如何是好?為了個莽撞的道士不值得。

持輕罰論調的,強調蒙古滅金後,目標必然是江南。當年,蒙古人借道伐金,屠殺關外四州軍民數十萬,其使臣在天子腳下公然挑釁,分明沒有盟好誠意,反正遷就也要打,不遷就也要打,不過一個小小理由而已,完全不用理會。

劉斐則四處打點,鼓動各處小報掀起一輪議論,為李易說好話,把髒水往蒙古人身上潑。

賈似道則找賈妃希望暗中相助,他雖與李易相識不久,卻頗為相得,更兼一同痛毆蒙古人,自家還一屁股屎,自然是要幫人幫己,如若易被定罪那他也是同犯,御史必拿他說事,屆時賈妃也無可奈何。

李易面對御史,亦是從容不迫講述事實,為自己辯論,竟然使兩名監察御史啞口無言。

兩天內,臨安各小報大幅刊登,煽動民情,朝廷態度曖昧,民間群情湧湧。

李易從一個僅在圈子內小有名氣的道士,兩日間成為風靡臨安的知名人物,甚至一些有名士大夫,亦是為他抱不平,個別大臣亦是抱有同情態度,南霽雲尤甚。

其中,相當部分是謝婉清的傾慕者,媽的,心中的花魁險些被粗鄙虜人侮辱了,這還得了。若是換了他們是理所應當,蒙古人就是不行,那群化外刁民就是豬羊,甚至連看謝行首一眼的資格也沒有。

李易是無意中登船,痛毆蒙古人一頓,自然得到他們的喝彩,有些人甚至把主角想象成自己,謝婉清會投懷送抱,一夕歡好。當然,還有些更無聊的人,編排一段爭風吃醋的故事,說的是有聲有色。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或許,這也在李易算計之中,名聲對於士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有時候,名聲就是一張護身符,比丹書鐵劵還要管用,連趙官家也不得不顧忌三分,絕對是士人和真修的保身的靈物。

當然,那種層次的名望,李易顯然不得能達到,能成為士人議論中的中心人物,無論是風花雪月的風雅事,還是痛毆虜人使臣的大義凜然,或許還有自己新穎的教派言論,不過對他而言都夠了。

南霽雲多次找到真秀德、鄭性之、鄭清之等人,義正言辭地對李易支援,並標明虜人處心積慮,朝廷絕不可示弱,應該針鋒相對,讓豬羊見識朝廷的決心。

兩府的執政沉默了,不管他們怎樣去考慮,民間對李易的評論是正面的,至少大家對蒙古人沒有好印象,尤其是淮東大軍失敗,更加惹起了火氣,揍蒙古人至少能撒氣。

正當輿情有利,朝廷也不得不做考慮之際,蒙古使團卻決然離去,朝廷上下一日皆驚,風向頓時扭轉。

蒙古使團上船第二天,李易被以湖上滋鬧,有失得體罪名,由御史臺發臨安府。

當時,李宗勉如釋重負,臨安府薛瓊很鬱悶,竟被委派這等差事。

不過,沒有移交之前,李宗勉還是要問話的,在第三次問話時,本著臉道:“你可知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