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相國很愛民最新章節列表 > 第212章 懂太多也不好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12章 懂太多也不好

惡人自有惡人磨,沒人能隨心所欲,心想事成。

就在老董以為,柳河只是這次察舉人才的.asxs.,沒想到卻已是輝煌的頂點。隨後推選出來的幾個傢伙,讓他恨不得下場物理篩選。

“現在仔細想想,柳河其實還是挺不錯的。”

有對比,就有傷害。

經歷了幾個要不結結巴巴說不出話,要不乾脆毫無準備的面試者後,老董開始懷念前任了:“雖然他迂腐了些,但感覺品行還是不錯的,且熟讀五經、能寫會算。”

“汝記得跟休若打個招呼,若他覺得沒什麼問題,繡衣使也暗中做完政治審查後。老夫覺得懷縣縣令一職,柳河還是挺合適的。”

“畢竟,只是縣裡推薦過來的人才,咱也不能報太高的心理預期。能明白老夫的政令,且兢兢業業地推行下去,就已經很不錯了,對吧?”

“呵呵……”司馬懿冷笑兩聲,沒接他的話茬兒。

就在老董已極力降低心理預期後,下一位面試者,卻讓他差點蹦了起來。

“姓名?”

“劉平。”

司馬懿這小秘書很稱職,當即將劉平資料簡單告知一下,且特意交代此人還乃皇室宗親。

也不是太親那種,有點類似劉備。但從對方穿錦佩玉衣著來看,肯定也不屬於做麻履手工、自主創業的範疇。

“對治理河內,你有什麼看法見解?”

“沒有。”

“好有個性。”見對方昂首挺胸、自信十足的模樣,老董還以為撿到了寶,又問:“那你可有什麼特長?”

“特長?”劉平疑惑片刻,隨即恍然大悟,十分自得地道:“太尉好眼力,我那裡的確特長!”

老董目光一跳,忍不住雙腿一蜷,託腮搖頭道:“老夫不信。”

“這有啥不信的?”劉平當即不服,道:“太尉可去花滿樓打聽,怡香院的香兒也能作證,還有春來坊的蘭兒……”

“但說起河內章臺姑娘最好的,還得是美仙閣。”

“姑娘們不但各有千秋,最主要熱情主動還乖巧聽話,完事兒後也不催你,讓人感覺賓至如歸。”

老董不由雙眼一亮,當即興致盎然地同劉平,探討起漢代章臺行業的現狀,深入交流了目前的服務內容,專業而嚴謹地討論其改進的地方,以及暢想了未來的發展方向。

經歷一番認真而客觀的分析,他表示漢代的章臺行業,雖然比起春秋時代的萌芽,已有了大跨越的發展,但仍有長足的升級成長空間。

未來的章臺行業,應該找準各自的差異化賽道,透過對服務內容的不斷創新最佳化,才能進行高價值的轉化。

只有透過特有且精細的精神和心理服務,找到各自擅長的垂直領域,才能實現行業共建和載體打通。

同時想讓這項古老的行業煥發出新的活力,還應積極探索與其他行業的聯動,比如透過傳媒力量的賦能,才能找到紅海行業的精細化引爆點。

劉平當即對老董驚為天人,高度贊揚了太尉人老心不老,年逾五十仍奮戰在第一前線的可貴精神。

同時謙虛表示,自己儘管已很努力地追趕,但因為缺乏學習、觀念陳舊,產生了不應有的惰性思想,沒有為漢代章臺業的發展大局,做出應有的貢獻。

在聽了老董提到的‘歌舞表演’、‘打茶圍’、‘詩詞吟對’、‘花魁盛典’等探索性專案後,更覺得自己應進一步提高認知、解放思想,勇於探索。

日後一定會緊密地團結在太尉的周圍,為漢代的章臺行業發揮自己應有的一份力量,展望這個行業生動活潑有趣的畫面,積極投身其中大幹特幹!

“太尉不必多說,某為河內太守後,定會按照的太尉指示,將河內章臺業打造成大漢的標杆!”

“呵呵呵……”誰知剛才還眉飛色舞的老董,此時卻搖了搖頭,為難地道:“河內太守一職啊,恐怕不太行。”

“懷縣縣令也行,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嘛,某先從懷縣做起。”

“這恐怕也不行。”

看著這位別具特長的小天才,老董微微一擺手,便有侍衛將其拖走:“非但你當不了官,推薦你來的那些傢伙,老夫也會派人好生查查!”

劉平這才意識到什麼,面色一下慘白:“太,太尉不可如此啊,適才我等還聊得那般投機,汝豈能說變臉就變臉?”

老董卻沒再搭理他,看了眼身旁的史阿後,起身向後堂走去。

史阿躬身施禮,自然明白要做什麼。

司馬懿則匆匆起身,忍不住問道:“爸爸,不繼續面試了?”

“面個屁!……”

老董煩躁地甩了下袖子,道:“還看不出來麼,舉茂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這察舉制已然成官官相護的途徑!”

很顯然,這次各縣推舉來的屬官,除了柳河還湊合,其餘都是些酒囊飯袋。

對於河內這些官員豪強來說,自己此番打跑袁紹、王匡後,多出來的權力真空,便成了他們的狂歡。

“懿兒,汝可知老夫為何執意讓將爾收為義子麼?”到了後堂,老董忽然又感傷起來,深情地看向司馬懿。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司馬懿下意識往後退了一步,然後才搖頭:“孩兒不知。”

老董神色就有些失落,道:“世宗孝武皇帝(漢武帝)為太子時,衛綰為太子太傅,他曾說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太子要想有所作為,關鍵在於得人。”

“太子又問,北方匈奴氣焰囂張,如何是好。衛綰答,得人。”

“太子再問,晁錯七國之亂後,國家仍有內憂,又當如何。衛綰再答,得人。”

“太子復問,民生凋敝,怎求殷實富裕。衛綰還答,得人。於是,太子不復問。”

說完,再度抬頭看向司馬懿,道:“這下,你明白了麼?”

司馬懿懂了,但好像又沒完全懂:“所以,這就是爸爸強人鎖男的原因?……為了民生富裕,國家興盛,便要廣納人才。”

“納了人才後,又怕他們不用心辦事兒,就給個義子的名頭。好讓他們上了你的賊船,就再也下不來?”

“呃…..”老董想搖頭否認,但最終還是點點頭,鬱悶道:“懿兒,有時候不用懂這麼多的……”

“不過,重點不在這裡!”

“重點是,老夫知道此番回洛陽後,除了要將農業和稅賦改革推行下去,做好樣板外,還該幹什麼了!”

說到正事,司馬懿也認真起來,點頭道:“駿馬失群,無以奮進,神龍無雨,亦難飛昇。爸爸思群賢,如涸澤之望雨露,嬰兒之望父母。”

“此番見徵辟察舉制,已不能滿足用人所需。”

“回洛陽後,便要改革召賢制度,唯才是舉,得而用之。如此以人為本,配以新政革舊,方能興復漢室!”

“不錯!”老董當即點頭,一拍大腿道:“無論什麼時代,人才都是最重要的。世上從不缺千里馬,缺的是能發掘它們的伯樂。”

“百年大計,樹人為先。”

“此事功在千秋、利在當代,老夫一定全力使得這項工作盡善盡美。有條件要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務必不留遺憾地完成!”

司馬懿聽得心潮澎湃不已,忍不住又道:“那爸爸回洛陽後,打算先如何入手?”

“先把大漢的章臺行業,弄得興盛起來!”

“嗯?……”司馬懿一愣。

“嗯!……”面對乾兒子的質疑,老董卻又堅定點頭:“別懷疑,這兩件事是有深切聯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