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穿越之我是耿精忠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零七章 和平土.改?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零七章 和平土.改?

新書求收藏推薦票,拜託拜託你們的關注是我寫作的動力,謝謝了

馬尾軍上下再次開始動了起來,訓練的比以前更加的刻苦。雖然下面的軍官都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是從上司不斷的巡察就可以看出,氣氛的確是不一樣了。去年到現在一直盛傳的,要到外海拿下一座巨大的海島的事情,看來就快要有動作了。下面的軍官也都還不知道,朝廷與三藩的關係已經越發緊張,這些事情耿精忠以及李光地姚啟聖等也沒有對外宣揚,將級軍官以下,只知道準備出海作戰,其他的一概不知。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耿精忠採納了姚啟聖的建議,開始在福建境內進行佈局,準備用兩年的時間,將福建打造成鐵桶一塊。陸戰軍二十六個營,除了輪番駐守各個礦場以及火器工坊的部隊,其他的開始安排到福建個關鍵府縣交通要道附近駐紮。當然,這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派出去,那樣的話,動靜實在是太大了一點,立馬就會叫人看了出來。一支一支的派,儘量不引起其他人的注意。福建總共也就這八個府,能算得上交通要道的也沒幾條,將幾處險關要隘慢慢的控制在手上就可以了。

三萬新兵到了新的部隊,編入了新的編制,再次開始訓練了起來。這些新兵都是內陸之人,會水的也不多。就是在河裡能游泳,但是到了海里還是差了不止一籌。編入海軍的那一萬八千新兵,從新兵營出來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學會游泳。水性必須要練的頂呱呱。用黃大忠的話說就是。作為海軍。要是不會水,以後被水給淹死了,他連撫恤金都不給你發

陸戰軍和炮兵師這邊就好一些,他們不用去學習游泳但是卻要接受更加嚴格的訓練,比如每天早上五公里越野那是最少的,除此之外,普通戰士還要接受槍械的訓練,拼刺的訓練。格鬥的訓練,炮兵則要熟悉火炮,學習知識練習開炮等等。耿精忠雖然沒有當過兵,也不知道新兵具體的操練該是如何,但是軍中有戚繼光元帥的練兵操典,那就很好,只要嚴格執行,效果顯著。炮兵訓練以及火槍方陣的練習,這麼長的時間,陸戰軍透過學習西洋火槍方陣再結合自家的兵法戰陣。也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戰陣。

再說福建的各個鐵礦,尤其是龍巖起點鎮附近的銅鐵礦。大批的工人加班加點,將煉出的青銅鋼鐵不斷送進各個工坊。古代鍊鋼水平一直不行,爐溫不高,造成鍛造生鐵太脆熟鐵太軟,也不好掌握熔點,因此鑄造出的鐵炮氣泡較多,結構簡陋,強度上也不如銅炮。在此之前,遠不如用銅方便,就是造價貴些,但是用得熟,也安全可靠些。

當礦場大師傅和西洋師傅合作研究,綜合東西方的長處,對鍊鐵鍊鋼方式進行改進了之後,這些問題也就不再是問題,煉出來的鋼鐵完全符合要求。加上,火炮工坊利用鐵範鑄炮法,鑄造鐵炮也完全沒有氣泡,火炮威力及安全效能大大提高。但並不是說,火炮工坊裡就不鑄造銅炮了,銅用來鑄造輕型火炮,是極好的材質,很多的弗朗機就都是用銅來打造的。

此刻的火器工坊共分為兩處,一處就是在馬尾,另一處則設定在龍巖。龍巖這邊的工坊規模比之馬尾的要稍稍大上一些,畢竟這邊就在銅鐵礦附近,原材料就地就可以送過來。現在,每個月火炮工坊可以鑄造出兩百門左右十二磅及以上的紅夷大炮,這些基本上都是要交付到海軍新近正在建造的兩支分艦隊使用。火炮工坊從中另外分出了一部分人手,是專門為炮兵師打造火炮的。

這部分人手較少,平均每月只能鑄造出六十門火炮,原本預計要六個月才能將炮兵師需要的火炮配齊。現在,耿精忠要和吳三桂交易馬匹,勢必要讓炮兵師多等上兩個月了。雖然尚之信那邊也想要火炮,但是廣東方面根本就拿不出什麼讓耿精忠心動的東西,因此,和廣東的交易,完全可以往後拖,就是拖上個一年兩年也沒有大問題,反正自己又不求著他尚之信。自己能答應用戰艦換他木材就已經很不錯了,他們所缺是火炮還是讓他自己向西洋人購買去吧。就耿精忠估計,那些洋人,每年能賣給他五十門各式火炮就頂天了,有的時候,一年也未必會往東亞地區運送幾門火炮。

大方向已經確定完畢,具體事物上又有李光地與姚啟聖兩人攜手處理,耿精忠自己倒真是沒有什麼大事可做,於是自己便四處巡視,同時用自己超前的眼光進行審查,看看能不能找到什麼改進的地方。其實,這個時代與後世相比,欠缺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但是很多事情不是技術不夠做不了,就是大環境不允許。

在這個封建社會,想要提出超前的思想,那是絕對不可能的,稍微有點大動作,都會引起極大的影響,而且是對他的發展極為不利的影響。因此,很多時候只能從小的地方進行改動,或是發明一些有利於社會發展的器械裝置而已。

半年前,出征倭國回來沒多久耿精忠設計製造的沼氣池現在可是派上了大用場。沼氣池在軍中最先被應用,經過三個月的試用,不斷的進行改進,此刻已經開始在福州附近大規模使用。在風災過後,大力賑災的同時,對災後重建工作特別強調了要整頓衛生。

學會建造沼氣池的工匠畢竟不多,只能在一邊建設過程中一邊讓更多的工匠加入學習。前期就只在福州附近開始推廣,待到福州附近城鎮鄉村都建設的差不多的時候,也就將有一大批的熟悉建造沼氣池的工匠。然後再將這些工匠派往各府各縣,帶動其他地區的衛生建設。正是耿精忠特別強調各地加強衛生建設。也才使得福建各地沒有產生什麼瘟疫流行。正所謂大災之後必有大疫。這件事情李光地也是極為贊同的。其他省份就沒有了那麼好的運氣。不少地方都有大批百姓生病,讓地方官府也是手忙腳亂。

這一陣子的視察,耿精忠對地方上還是比較滿意的,尤其是以靖南王府釋出出來的命令,地方上都很好的執行了。這也得益於耿精忠在地方上安插了大批基層官吏,這些管理雖然品階不高,但是卻都手握實權,都是府衙縣衙裡真正做事的一批人。實際上。現在的福建,上至世家大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已經不認朝廷,而只知道靖南王府。靖南王府的命令比之朝廷要更加的管用,這一點倒是和吳三桂的雲貴兩省一樣。但是兩者不同的地方在於,吳三桂的雲貴地區,百姓被盤剝的嚴重,對平西王府只有畏,卻沒有敬。朝廷政令幾乎到達不了,老百姓才不知道朝廷只知道平西王府。

而福建這邊。官商百姓,都從耿精忠這兒得到了大量的實惠。尤其是最底層的老百姓,嘴裡吃著的,手裡拿著的加上身上穿著的,很多都是靖南王府給的。這一批只是特指那些家庭情況特殊,實在貧困的。每一年年底,耿精忠的送溫暖活動都不曾停止,實實在在的解決了不少貧苦家庭的大難題。普通百姓,也是由於耿精忠的發展政策,能找到工去做,也可以自己做些小生意等等,生活比之往年是一年比一年強,這些百姓們也都看在眼裡。最得益的還是那些大小商家,大到最頂級的世家,小到普通的小買賣人,都從耿精忠的海貿政策中收取了巨大利益。

近海編隊不斷的南北往來,遠洋鯤鵬船隊也在南洋倭國來回的跑,加上西洋商船等等,福建出產的貨物完全不用擔心銷售不出去。尤其是半年前徵倭歸來,與倭國簽訂條約。倭國的三處通商口岸一開通,通往倭國的貿易量三個月內便翻了一翻,到目前為止,福建銷往倭國的貨物已經是賣與西洋商人以及銷往南洋的總和。與倭國的條約中,所有華商都是等同的,這也使得北邊江浙一帶的很多海商流連海上,同時與福建這邊加強聯絡,畢竟朝廷的禁海政策對他們這些商人還是很有威懾力的,並不敢明目張膽的在江浙一帶開展貿易。因此,託庇於福建這邊,借用這邊的名義,就順利多了,幾個月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北部海上加入到福建對倭國貿易商隊的行列中來。

經濟的發展形勢比較喜人,發展速度前所未有的快,好似整個福建都動了起來。整個福建直到現在,各地的公路修建還在進行中,卻是快要接近尾聲,估計再要三個月左右,大部分地區的道路便可以修築完畢。到時候,大批的修路工人必將再次迴歸,家裡有田的還好,可以忙活一下農活,家裡沒田地的,則將會無所事事。而福建一省,也可以說是全國各地,沒有土地的還是佔了多數。他省耕地多的,百姓還可以租種地主家的土地,福建這邊也有不少百姓是佃戶,但是福建畢竟地少,沒地可種的還是很多。

耿精忠透過這段時間的巡視,也發現了這個問題。這個問題若是處理不好,鬧出的亂子將會使得他很難受。此時此刻,他可是最不想福建產生動亂的。百姓們的心已經被他挑起來了,在工地上每天都能拿到幾十文的工錢,還管一日三餐。可是回去之後,無所事事,再沒有了進項,工人們肯定是不樂意的,勢必要到處找活幹。可現在福建有哪裡有那麼多的工坊可以安置上百萬的工人呢

為此,耿精忠絞盡腦汁,也只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在土地上下功夫。也只有土地才能使得百姓們安下心來,畢竟民以食為天並不是一句口號。只要是有了土地,老百姓更願意在土裡刨食。百姓們也知道,這路修築不了多長時間,總歸有修完的一天,那麼修完了他們該怎麼辦呢很多人都思考過這個問題,但是都沒有想到什麼好的辦法。最終只覺得,老百姓。還是種地最長久。也是他們最好的歸宿。

於是耿精忠調來福建耕地的資訊資料。檢視福建全省的土地情況。這不看不知道,一看真是嚇一跳,福建總共就五十萬傾的耕地,其中百分之七十五計三十七點五萬傾的土地掌握在官府與地主手中,而百分之九十的農戶卻只佔有百分之二十五計十二點五萬頃的耕地。其中半數是無地的佃農和僱農,土地問題已經十分尖銳。佃農每年向地主交納的地租,一般為耕地年收穫量的一半,有些黑心的甚至還要高上一成多。地權高度集中。農民租稅負擔沉重,農村階級矛盾尖銳必定嚴重阻礙農業生產的發展,使之滯緩最終導致整個福建社會震盪。

現在由於耿精忠大力發展海貿和這幾年不斷的大搞建設,使得百姓們多了一些額外的收入,生活上好過了許多,也就將這個矛盾給緩和了不少,若是繼續這樣下去,福建就不用再談發展了,勢必要鬧出亂子來。雖然福建這邊的水稻很多地方可以達到一年兩熟,但是所產的稻米卻大部分要交到地主手中。自己留下來的,只能勉強的讓自己一家餬口。若是年景稍微不好,一家人便只能餓肚子。貧困,不是一家兩家的問題,而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現在,耿精忠所面臨的難題有兩個,一個就是怎樣讓老百姓有地可種,第二個就是該讓老百姓種些什麼第一個問題最難,第一個問題解決了,第二個問題也就不再是難題。想要讓老百姓全都有地種,對於現在的福建來說,難度不是一般的大。耿精忠也不是沒有想過學習後世土.改的經驗,但是他所知道的,都是從電影電視裡面以及一點點歷史書中看到的,那打土豪分田地的做法,雖然最快捷有效,也能獲得不少百姓的支援,但是它若是在福建實行起來,無異於挖個坑將自己埋起來。

想來想去,耿精忠想到了一個詞:和平土.改所謂和平土.改,就是採用和平的而非暴力的辦法,相對溫和的而非激烈敵對的態度,從地主手中取得土地,分配給無地少地的農民。但是,土地一向被視作根本,對地主們來說,這是他們祖先留下來的,自己還要留給後世子孫的,要想從他們手中獲得土地,只能用一個字形容:難可是即使再難,耿精忠也必須要行動。不能用強硬的手段獲取土地,那麼就只能來軟的,至於買不買賬,就看那些地主們自己了。

為了保證土.改順利進行,耿精忠萬分重視,找來了姚啟聖與李光地一起商議,加強對土地改革政策的制定及土.改工作程序的組織與管理。專門成立了土.改工作小組,他自己任組長,全權負責土.改事宜。現在也只是謀劃當中,還沒有開始具體實施。

憑藉自己遠超時代的卓越眼光,耿精忠自己用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制定了周密的計劃。耿精忠自己也知道,想要所有的地主支援自己的這項政策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對於支援自己的地主們,則將先期償付地主三成地價,同時加大對其貿易領域的支援。剩下的地價,則向領地或購地的農民按十年二十期徵收現金或實物地價,全面辦理農民在土.改中的各項貸款等。這裡的貸款,與放印子錢的可不一樣,耿精忠壓根就沒準備向他們收取多高的利息,當然,利息還是有一些的,只是極少的一部分,不到百分之三。

最主要的,在將來的土.改中,耿精忠準備貫徹的是農民獲地,地主得利的雙贏方針,採取和平漸進的方法,先徵收地主保留額以外的耕地放領給農民,然後以協議購買方式由王府貸款予農民,並讓農民購買地主保留額內的土地,以達到全面實現耕者有其田的目的。這時間上還有好幾個月的緩衝,自己可以有足夠的時間來安排這件事情。

耿精忠的計劃中,為了確保政策公平和社會穩定,準備在將來的土.改中,由王府派遣專人向地主徵收土地,再轉放予現耕農,在全過程中,不使地主與佃農有任何直接接觸,耕地所有權在融和氣氛中順利有序地轉移為耕者所有。計劃中還特別重視一條,就是對自耕農的借款支援和給予一定的保護。耿精忠擔心將來在土.改中剛領有土地的自耕農,會因地價負擔沉重,經濟基礎尚未穩定,極易喪失其土地,會再度淪為佃農。因此,自己必須考慮頒佈一些條令,讓承領耕地在地價未繳清前不得轉讓,並且還要防止冒名頂替承領及將承領耕地出租他人等流弊的發生。

總之,這裡面的事情相當的複雜,耿精忠接下來的日子可有事可幹了,要麼每日裡泡在書房中奮筆疾書,要麼拉來姚啟聖李光地還有一眾擅長內政的人才小組內一起開會討論。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經過多次討論,計劃也越來越完善。對於將來會遇到的問題,眾人也都一一詳加考慮,若是還有問題,就只能見招拆招的解決了。

所有的問題中,最難的就是怎麼樣讓大部分的地主主動配合,畢竟耿精忠並不準備施展強硬手段。最終,還是他的兩位頂級謀士給出了兩條好意見。一條是姚啟聖提出的,對外貿易所獲得的利潤,遠高於土地上的收穫,因此可以用這一條來引誘那些地主。願意配合的,則在以後的對外貿易中對他們大力扶持,而拒不配合的,記錄下來,以後所有的優惠政策都沒有他們的份。想必在這一條釋出下去之後,地主們的思想將會有很大的鬆動。

李光地的另一條意見,則是跳出了福建這個圈。他最近一直負責攻略呂宋島的事情,幾個月後,若是拿下呂宋島,則立馬就可以獲得上百萬傾的耕地,到時候,則可以用這些耕地加倍的與那些地主置換。還有,若是可以,還能將一部分無地百姓遷移到呂宋島去,這樣一來,對到時候的土.改計劃必將大有幫助。

李光地的建議,受到了耿精忠與姚啟聖的大加讚賞,都認為可行,也是最好的辦法。拿下呂宋島,還能有這一條好處,也使得耿精忠對幾個月後的呂宋島之戰更加的上心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