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穿越之我是耿精忠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馬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馬

新書求收藏推薦票,拜託拜託你們的關注是我寫作的動力,謝謝了

馬尾軍營這些天一直都是喜氣洋洋,大戰勝利歸來,就要論功行賞了,誰能不高興。還有,這次除了賞賜,還要給戰士們分配軍田。那可是每人二十畝啊,包括軍屬。當然,那得是軍屬願意移民到呂宋島。沒有前往呂宋島的戰士大部分都還不太願意搬遷到那邊去,呆在呂宋島一段時間的出征戰士中卻有將近一半願意搬過去。在他們看來,那地方已經成了王爺的領地,而且已經有幾十萬移民過去了,自己搬過去根本沒什麼,加上那邊土地肥沃,面積夠多,還真是個誘惑

起點鎮這邊,耿精忠不斷的在耿大的帶領下檢視郵局的情況,順便提出自己的建議,方便郵局改進。閒暇時間再去火炮工坊,盯一下火炮改進的進度,也是忙的不亦樂乎。於此同時,呆在月港的耿二比他們更忙,耿精忠交給他的任務比較艱鉅,想要整合全福建的紡織業又談何容易。

現在,不管在月港還是在猴嶼港,綾羅綢緞的出口都已經成為兩處港口的主要經濟支柱和命脈,一直以來,耿精忠奉行的都是藏富於民,認為只要老百姓富裕了,自然就會緊跟你的腳步。於是一直號召福建老百姓除了從事農耕之外,更多的要從事工業生產,也就是家家戶戶的女眷加大力度養學習江南地區養蠶紡紗。福建本就多山,改種桑樹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不能什麼原料都一直從江南進口。而福建對外出口貿易的火熱進行。也卻是促進了紡織業的發展。

其實從猴嶼港建起。福建各地便慢慢興起了不少的大小規模不等的紡織作坊。而在最近一年,倭國市場被開啟後,紡織作坊的數量每月幾乎以指數形式增加。而他們生產出來的絲綢布匹一直以來卻不是以同樣的價格被收購,導致各地發展情況不一。

福建的人口並不算少,但基本上都沒有多少事情可幹,靠山吃山並不能賺足養家餬口的錢。一直以來從事養蠶紡織的家庭主婦並不是太多但是在看到養蠶紡織所獲得的利潤之後,很是有不少百姓響應。忙時農耕,閒時養蠶紡織。這給老百姓帶來的安定的生活的同時。也給了他們豐厚的回報。

現在耿二按照耿精忠的意思成立了月港織造局,直接隸屬靖南王府的管轄。月港織造局的存在就是為了保證老百姓的利益,也同時維護紡織業的正常發展。對於老百姓來說,這是一種保障,老百姓對這種保障性政策顯然一百二十分的贊成和擁護,因為這樣就給了他們固定的收入,相當於鐵飯碗了。

雖然月港織造局只成立了三個月,但是卻給全福建百姓帶來了巨大的勞動積極性,帶動了坊織工業的快增長。這三個月的發展,超過了以往半年。長此以往。不出兩年,福建的紡織業當不下於蘇杭。現在此處絲織品的種類正日趨齊全。花色越發繁多。不僅紗絹綾羅綢緞錦綺絨等各類絲織品應有盡有,而且每類又有許多不同的花色品種。

雖然各地都有各種各樣的綾羅綢緞,月港織造局還負責聘請他處的高階匠師以及繡娘回來教授各地的織女學習,成立一個個交流處,很快就學到了技藝,完成了模仿。雖然技術上還有差距,但是這個差距是在不斷縮小的。就比如說羅,就有花羅素羅刀羅河西羅秋羅等等,泉州織女織出的有硬羅軟羅等,其中花羅就達六十種。還有綢,其中有線綢綿綢絲綢杜織綢綾機綢縐綢紋綢春綢捺綢。

原本嘉興的素綢花綢綾地花綢輕光王店綢濮綢,建昌有籠綢假綢,湖州有水綢仿絲綢等,紗類,湖州有直紗花紗夾織紗包頭紗等,泉州有素紗花紗金錢紗等,在各地的技藝交流後,仿造的同時,創新也不斷,生成了不少新的品種,花式也越來越好看。比如絲絨中新創的雙面絨,外觀富麗質地堅牢耐磨的天鵝絨漳絨,斜紋地起斜紋花的綾,多重組織絢麗精美的錦等,也有許多名目。這還只是三個月的成果,要是再等上一年半載,真是不好想象。

在福建,海外貿易越發繁榮,來到福建的西洋商人也越來越多。在唐宋時期曾盛行一時的綺,原本在明代則因織金錦彩色錦和印花織物的增多而趨於衰落,此時因為歐州人很喜歡唐宋時代的絲織品,因此太平洋貿易公司接到的訂單增多而重新興起,且不斷的繁榮起來。作為擁有後世眼光的人,耿精忠當然知道出口初級產品利潤空間是很低的。生絲和綾羅綢緞等都是以原料和布匹形式出口到國外,到了國外後,外國商人則做成衣服高價格出售,賺取的利潤龐大。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是由於耿精忠此刻還沒有能力顧及海外市場,因此只是將計劃說與了耿二聽,以後待到時機成熟了,再開始執行。倒時候,月港織造局可以號召紡織工坊對產品進行深加工。一個對西洋諸國進行市場調研,看看外國人喜歡如何穿衣服。然後拿回樣本來自己仿做。二個,大力推廣漢服,讓洋人都以穿漢服為時尚,到時候也就不愁銷路了。就像是後世西方文化侵略,全世界都穿西裝。如此看來,這個時代自己也可以讓全世界都穿上漢服

到時候,這件事情做成功,出口的絲織品也就從最初的原料出口,變成了成品出口,價格和利潤空間翻了何止一倍。如今全世界資本主義都已經蓬勃發展,荷蘭英國都已經爆了資產階級革命耿精忠的目標也就是讓中國走上資本主義帝國時代。工業革命必須要前進,現在最適合自己動手的。自然是對坊織業的工業化改革。這是最簡單的。也是最直接的。

工業革命體現在對機器的使用,於是耿精忠就讓耿二對紡織行業的紡織機進行改革。懸賞銀元,對改進紡織工具的人進行獎勵。只要有一小步的進步,都給予重獎,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幾個月來,紡織機器已經有了幾處小改動,效率還真是提高了一些。紡織行業中原本就派生有一類人。他們專門靠著發明紡織車來賺錢謀生。對於這類人。耿精忠要求耿二將這些人組織起來專門研發改進紡織機器。

這些人也不是吃幹飯的,在金錢的誘惑下,他們給紡織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動力。以前,江南紡織工透過對有腳踏繩車的改講,為一人用手索緒添緒。用腳踏動踏板,迴轉絲鞋。這種繩車是當時江南通用的繩絲工具,比以前的手搖便車以及二人對像的蜀絲車要先進,勞動生產率也較高,窮日之力,一人可取三十兩。若包頭絲則只取二十兩。以其苗長也關於繼繩絲以後進行的調絲仿緯,整經。漿經等各道工序,其所用機具及操作方法,更加先進。

.............................................................................................

王爺,姚先生派人來報,負責前往雲南與吳三桂交易戰馬的苗先生回來了

呵呵,這事情還全都跑到一起來了,看來我要抓緊時間會福州一趟了耿精忠呵呵的笑道。知道交易回來多少匹馬嗎

據說是五千匹古平彙報道。

就五千匹耿精忠對這個數字並不滿意,按他想來,沒有一萬匹,那也得要八千匹,雲南又不是拿不出來,一個騎兵至少得要配兩匹才行,蒙古騎兵都還是配備三匹呢這才夠組建多少一點騎兵看來,吳三桂這條路走不通,還得走海外這條路了

自從中原受小冰河氣候的影響,極北地區的氣候寒冷異常,每年只有幾個月的暖和時間,以遊牧為生的牧民很難生存下去。因此在極北地方的蒙古各部和女真各部大多數都遷往長城以北,這也是當年明末幾十年遊牧民族屢屢南下叩關的主要原因。

前明朝廷缺乏戰馬,邊軍也就關寧鐵騎拿得出手,雖然其中有的原因,但是缺馬卻是事實。戰馬的缺乏不僅僅影響陸軍騎兵,在沒有汽車的時代,無論什麼東西的運輸都依靠馬力,就是耿精忠的馬尾陸軍要使用大炮,那也得需要馬匹來拉著才行。而三番之戰就在眼前,陸軍是勢必要擴張了。而陸軍擴張最大的問題則是陸上補給問題。不同於海軍,海軍擴張容易,因為海運的便利使得後勤壓力小。一艘補給船基本上就解決了很多戰艦的問題,但是陸運的後勤壓力是巨大的,因此陸戰軍也迫切需要解決這個問題。

王爺,苗先生還彙報,這批軍馬,基本上全都是公馬,幾乎沒有母馬,吳三桂連咱們自己培育的機會都不給。這也是在他們的地盤,否則不會給吳三桂矇混過去。苗先生自請處罰古平在旁邊再來了一句

耿精忠一聽,立馬火了。混蛋,吳三桂安敢這樣欺我不過稍稍一想,自己不也同樣欺騙了他,給他的火炮都是次品,打上兩百發左右的炮彈,炮管就會報廢了。

吳三桂這樣做明顯就是為了防止耿精忠進行培育戰馬。僅有的一點點母馬用來培育,那這種培育進度是非常慢的。一匹馬一年只產一隻馬仔,速度相當的慢。可是全軍擴張需要的馬匹何止千萬需要列裝的是數萬匹高品質戰馬,因此顯然無法滿足需求。為此,耿精忠需要引進大批馬種,並且建立一個優良軍馬場。

看來雲南這條線可以斷了念頭了,國內普通戰馬普遍個頭低矮,耐力不足以支撐騎兵和騎炮兵的高速機動。那麼引入西方的高頭大馬就是個必要的選擇了。西方的戰馬是分輕重騎兵的,哪怕只是輕騎兵的戰馬,如果引入到東方繁殖,那麼都可以承擔東方的重騎兵任務,因為東方人身體普遍瘦弱,穿上鎧甲後基本上才能達到西方輕騁兵的體重。一旦列裝,東方的重騎兵可以達到西方的輕騎兵連度,如果引大了西方重騎兵使用的戰馬,那優勢將會更加明顯。

耿精忠想到的是荷蘭人的戰馬,荷蘭人被鄭經趕跑之後,留在臺灣熱蘭遮要塞內的戰馬有幾千匹,屬於溫雪馬。荷蘭的溫血馬的起源來自於荷蘭兩個本地的品種,海爾德蘭馬與格羅寧根馬。事實上這跟當地的土壤息息相關,海爾德蘭在荷蘭中部,當地的土壤為沙地,所發展出來的馬屬於較輕型。而格羅寧根當地則都是硬質的黏土,成長出來的馬就屬於較重型的。然而兩個品種的基因卻是可以相容的,因此培育者就常常在海爾德蘭馬的血統中加入格羅寧根馬的血統,來增加海爾德蘭馬的重量,反之亦然。

海爾德蘭馬與格羅寧根馬這兩個品種都是自中世紀以來在荷蘭與其鄰近區域就有的品種。 海爾德蘭馬有安達盧西亞馬義大利的那不勒斯馬洋曼馬德國的奧登堡馬英國的盎格魯諾曼馬與純血馬的血統。而格羅寧根馬則有丹麥的佛里斯與德國的襲登堡馬兩種品種交叉產生的。自古以來荷蘭的農夫靠馬生活。很早就建立了嚴格的培育馬的方法。未淘汰品種中健康與性格的缺點,以及智能不足的馬。這種嚴格篩選的作法,造就了今天的荷蘭溫血馬。隨著荷蘭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獨立戰爭展開,荷蘭陸軍需要面對歐洲的霸主西班牙陸軍的威脅。這使得馬的用途轉為騎乘與戰鬥,荷蘭人以此為目的再一次成功的展現他們的培育技術。

海爾德蘭馬與格羅寧根馬這兩個品種有一些令人激賞的共同特點,華麗的動作良好的基本構造具有風采的質量穩健成長的能力溫馴合作的氣質。荷蘭人引進英國純血馬,以增加它的勇氣,並改善它的缺陷,例如過長的背太短的脖子太短太弱的前肢等。相當輕盈的動作也是純血馬帶來的,而為了要去除隨著純血馬而來的難以駕馭的特質,不但靠引進其它荷蘭本土血統,也引進法國的塞拉法蘭西馬與荷爾斯泰應馬血統,以改良出最後的品種。

荷蘭人留在臺灣的都是戰馬。其中一半戰馬為乘騎型戰馬,屬於歐洲輕騎兵範疇,搭載荷蘭火槍兵組成槍騎兵。一半戰馬屬於援馬。主要是用來馱運貨物和拉動火炮。荷蘭戰馬是僅次於西班牙戰馬的歐洲第二流行戰馬,為了侵略全球。荷蘭人的馬場也遍佈全球。其中在遠東的馬場在巴達維亞,規模在一萬匹左右,不過耿精忠現在貌似可以從荷蘭人手裡得到他們的戰馬。

古叔,準備派人去巴達維亞,找荷蘭人交易戰馬,咱出大價錢耿精忠如是說道。

耿精忠此刻不知道的是,菲律賓之戰繳獲的騎兵用戰馬就有五千多匹。這屬於西班牙戰馬,但是也任然不夠用。可惜隨著荷蘭人退出中國貿易鏈,但英國東印度公司急於要開闢大明海上貿易,想必也很樂意出手戰馬把。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