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穿越之我是耿精忠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零八章 吳三桂的反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零八章 吳三桂的反應

新書求收藏推薦票,拜託拜託你們的關注是我寫作的動力,謝謝了

江北,周培公的進攻節奏也已經完全停歇下來。莽依圖帶領著三千餘漢軍旗的騎兵部隊依舊和科爾沁騎兵部隊一樣折戟,三千兩百騎兵逃回去的不足八百,這還是莽依圖反應較快,提前撤場的緣故。馬尾軍騎兵部隊戰力如此強悍大大出乎了周培公的預料,他雖然還有可戰之軍兩萬出頭,但是這些全都是步卒,除非馬尾軍騎兵主動對他的大營發起進攻,否則他說拿江元勳的騎兵師部隊沒有辦法了。

莽依圖等清軍騎兵也被殺得徹底破了膽子,剩下的八百騎兵再也沒有了和馬尾軍騎兵爭雄的念頭。這太可怕了,同樣是騎兵,可是你的箭矢對人家幾乎沒有用,而人家手上犀利的火器確實一打一個準,只要被命中了,非死即殘。最慘的就是那些沒有被打中要害一時間沒有死去的,掉下戰馬卻被活活踩成了肉泥。

那麼,江元勳會不會繼續對周培公的大營發起攻擊呢這暫時是不會的,騎兵本就不適合去攻城什麼的,即便這只是座營寨。這些活應該交給陸軍去辦,畢竟人家有大炮,隔著老遠直接用大炮就可以取勝。江元勳在消滅了兩支騎兵部隊之後,也就沒有繼續進兵,而是就在原蒙古騎兵大營駐紮下來。這裡糧草齊備,足夠騎兵師三千人使用半個月,一時間倒也不必另尋他處或是直接回到泗州城外。

周培公此刻是最糾結的,進。進不得;退。卻會遭到馬尾軍騎兵師的追殺。現在真正是進退兩難。於是,暫時周培公倒是就和馬尾軍對耗起來。但是馬尾軍這邊錢糧就便就可運輸抵達,而周培公這邊兩萬多人馬,人吃馬嚼的每日需要大量的糧草,加上這邊正是梅雨季節,天氣一會放晴變得炎熱,一會就是連續的暴雨雷陣雨,兩萬多人聚在一起可不是什麼好事。軍中多是北方人的清軍。可受不了這邊的天氣,水土不服是肯定的,於是軍中生病的日漸增多。士兵一生病那就得需要大量的藥材,可是這玩意軍中儲存的並不多,沒兩天就消耗完了,這一下可不得了,倒下的士卒越來越多了。

時間才過去三天,周培公便呆不住了,無論是戰還是退,都必須馬上作出抉擇。因為就在剛剛他得到了一個他最不願意聽到的訊息。勒爾錦的五萬大軍全軍覆沒了,只有勒爾錦本人帶著少許的親衛騎兵逃了出去。其他的全部成了馬尾軍的俘虜。這個訊息非同一般,據他所知,馬尾軍進軍江南的總共也就是那幾萬陸軍,現在居然能夠吃掉朝廷五萬餘大軍,就足以說明了馬尾軍的勢力。那麼等到馬尾軍的後續大軍趕到,他這兩萬人馬又算得什麼只夠人家塞牙縫的罷了

......................................................................................................................

在關注江南大戰的可不只是朝廷方面,吳三桂的探子也是隨時將最新戰報送到吳三桂的手中。更何況兩軍大戰的地方距離岳陽並不太遠,快馬加鞭奔行三天時間也到了。吳三桂得到馬尾軍與清廷大戰結果的戰報之後,立即便召集身邊文武緊急磋商,因為他知道,他的計劃必須要改變了。也是,原先他還想著和清廷劃江而治,倒是不太熱衷於打過長江去,但是現在不同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馬尾軍佔了江南,也就是說清廷的糧賦重地被截斷。而清廷的積極自救並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勒爾錦的五萬大軍全軍覆沒,估計周培公的兩三萬大軍也很危險,換言之,這江南地區耿精忠是站穩了腳跟了。可是這樣一來,長江以南再也沒有了清軍的勢力,清廷已經失去了大半壁江山,尤其是這裡面還有清廷最奈以生存的錢糧重鎮。清廷此刻雖然還空有五十萬大軍,可那又怎麼樣,沒有了錢糧支撐,他們又能堅持到幾時君不見,漢末三國,官渡之戰,袁紹七十萬大軍就應為烏巢所有糧草被焚,然後全軍便瞬間崩潰

接下來,估計他都不用費多大力氣,清廷那邊就要自己出問題了。如此,他還用繼續守著長江嗎趁著清廷大軍軍心不溫,各種手段齊出,必能大勝清軍。而且就這這個機會,還能吞併大批清軍化為己方實力,到時候整個天下將唾手可得坐在大堂之上的吳三桂忽然覺得豪情滿懷,與此同時忽然冒出一個念頭,自己此刻是不是應該稱帝了呢大周的旗號已經有了,再升級為國號就可以,但不是還缺少一個皇帝嘛。

要說這兩年大戰下來,吳三桂一直還算是順風順水的。他最初起兵的確是得到了漢族官員百姓的大力響應,佔了天時人和。他領頭反清,可以說恰恰也是漢族民族情緒的一次大爆發。從上前年二月二起兵,短短三個多月,他已經輕取貴州廣西湖南四川三省,而且福建浙江廣東陝西等省或地區相繼反清,越過了河南河北,直刺清朝的心臟北京,更遠至長城以北,察哈爾草原也燃起了反清的烽火。此次反清,發展之快,來勢之猛,波及之廣,規模之大,都是空前的。

事實表明,這場動亂,已遠遠超出吳三桂個人與朝廷的利益鬥爭,當然這裡面還有耿精忠一直在裡面渾水摸魚。實際上,從廣義上來講,這一次三藩與清廷的鬥爭,也顯示了漢民族同異族統治者的再次大較量。因為從這次參加或響應吳三桂起兵的來看,無一例外,都是漢人,其主要成分或骨幹,都是原明朝降將李自成張獻忠鄭成功餘部及南明餘部。士兵也全是漢人,並吸收了當地百姓參加。

他們有的跟吳三桂有聯絡,但大多數人跟其毫無關系,他們之所以參加起兵,是因為他們不願意接受異族統治。歷史上在事變後,清廷官方統計,逆臣共有二十六人,其中二十人是明朝降將,其餘六人並未在明朝作官,甚至有二人是清初進士。又據統計,各省布政使以下文職,從賊官五百多人,就是說原明朝官員漢人成了這次事變的主要參加者和組織者。清朝入關雖二十多年,但人們對這個新主人始終存在猜忌,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

當有一個有名望的人敢於率先行動,他們就會隨之行動起來,而吳三桂,恰好扮演了這個角色。他憑著自己的實力和地位,振臂一呼,天下響應。吳三桂開始也認識到了這一點,打出了復明討清的旗號,這也是他敢起兵反清的一個重要原因。像是前年三月的時候。也就是吳三桂剛剛騎兵一個月時,四川巡撫羅森向康熙報告全川軍心不穩,頗懷異志;康熙惟恐情況有變,隨即便派了瑚里布等快速進兵,還沒等援軍趕到四川,已經傳來四川提督鄭蛟麟與四川總兵譚弘合謀叛變的訊息。而這兩人,恰恰是明朝降將.

應該說,從清兵入關,到吳三桂反清,不到三十年,從南明覆滅,也就十年,很多前明的遺老遺少都在,他們對明朝記憶猶新,懷有思念之情,尤其是一些與明朝共命運的人,懷念之情更深,更強烈,甚至心裡仍希望恢復明室。一旦有機會,這些人會毫不猶豫得參加到反清復明的鬥爭中去.而普通的老百姓,出於漢族的自尊心,也不願意接受清朝的統治,因此,打出反清復明的旗號更有號召力,符合人們的普遍願望。

現在。吳三桂覺得勝券在握之時。心中所想也隨即發生了巨大改變。原本,他的確還是準備繼續舉著反清復明的旗號的,他雖然此刻已經自號周王,但依舊是復明討清。開始的時候,吳三桂的兩大謀士之一的劉玄初就勸他應仍稱明朝平西伯,同時宜應縞素待罪,以告天下,只要這樣做了,那麼,忠臣義士誰不傾心於復明事業可吳三桂義旗一舉,便自視為開國,建立新朝,這就是自己在瓦解天下人之心。這樣,天下有識之人看清你志向不在復明,又有幾個還能追隨你呢果然,結果就是使得原本可以有更多的響應之人,卻一時間少了許多。

其實在去年的時候,吳三桂也還請教了原明朝少卿李長祥,向他詢問天下方略。李長祥的建議是:趕快改定大明名號,以收攏人心,立崇禎後裔,以鼓舞忠義。吳三桂把他的話向心腹方光琛和胡國柱徵求意見,而這兩人卻堅決反對,他們兩人的意見相同:當年項羽立義帝為帝,後來把他殺了,反而動了天下之兵,如今天下都盡在王爺掌握之中,以後又置崇禎之後於何地說來說去就是要建立自己的一代王朝。與其以後把崇禎後裔殺了成了篡逆者,不如現在就不打明朝旗號,立自己的名號,這樣才名正言順。吳三桂在這方面始終無確定性意見,處於搖擺之中,方胡二人是他的重要智囊,他們這麼一說,直接影響了吳三桂,他也就無意更改名號,李長祥一看吳三桂不為他的話所動,感到心冷,離開了吳三桂。

吳三桂無意立明為正朔,在明朝士大夫中起了非常惡劣的消極影響,紛紛離他而去。當時耿精忠還大大的嘲笑了一番吳三桂。吳三桂的這個動作,使得有不少的前明士大夫前來投靠耿精忠,這也是耿精忠能快速掌控廣東江西以及浙江南部的主要原因之一。不過,吳三桂雖然失去了明朝士大夫的支援,但是軍事優勢仍在。只是他沒能積極的進兵,導致錯失了最好的機會。其實如果上前年開始的時候他趁各地起兵的有利形勢,在清朝一片驚慌,未做準備,兵力未集時,一鼓作氣打過長江,北度黃河,基本上就可以收攬全勝之局了。

吳三桂無意立明為正朔,在明朝士大夫中起了非常惡劣的消極影響,紛紛離他而去。當時耿精忠還大大的嘲笑了一番吳三桂,吳三桂的這個動作,使得有不少的前明士大夫前來投靠耿精忠,這也是耿精忠能快速掌控廣東江西以及浙江南部的主要原因之一。不過,吳三桂雖然失去了明朝士大夫的支援,但是軍事優勢仍在。只是他沒能積極的進兵,導致錯失了最好的機會。其實如果上前年開始的時候他趁各地起兵的有利形勢,在清朝一片驚慌,未做準備,兵力未集時,一鼓作氣打過長江,北度黃河,基本上就可以收攬全勝之局了。

但是他卻在湖南卻盤桓了這麼久,後世歷史上記載也是如此。若不是現在發生了馬尾軍這個變故,他將會在湖南待上四年。那時候雙方已陷入拉鋸戰,歷史上記載,那時候的清軍經過長時間準備,陸續開始反攻。這時再想過江,已經非常困難了。況且吳三桂以一隅起兵,不能支撐長時間消耗戰,所以到後來,越發吃不消.及至一六七八年吳三桂建立大周,年號昭武,正式登基稱帝,想藉此在軍事不利的情況下來安撫民心,鼓舞士氣之時,可惜人心這時候已慢慢倒向清朝,軍事上也越來越不利,明朝的士大夫也罵他是個野心勃勃的篡逆者,沒人願意真心投靠吳三桂,加之其心情鬱悶,年老多病,即位後四個多月後死去,他的孫子吳世番即位,不久退出衡州城,向後方防守.在一六八一年底清軍攻破昆明,吳世番服毒自殺,自此,這一場中原大規模的浩劫才告結束。

諸位,咱們的機會來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