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劉辯,雄主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一章:永樂宮密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一章:永樂宮密謀

靈帝雖說是個昏君,但自十四歲登基以來終歸也當了十五年的天子,好歹還是鍛鍊出幾分政治經驗,自然知道縱使董太後將董侯劉協扶上了太子之位,朝中諸臣也不會買賬。

更何況,今日劉辯在崇德殿那一番說辭也確實打動了他——世人大多都認為靈帝是昏君,但靈帝自己可不這麼認為,他最多承認自己確實喜好酒色。

因此在劉辯陳述利害之後,靈帝亦斷了招安王國、韓遂、馬騰等人的想法,並對劉辯心生了幾分看重。

此時董太後提出要立劉協為太子,靈帝其實也不太情願——他恨何皇后仗著其兩位兄長的權勢毒殺了王美人,但劉辯畢竟是他所生,就算看到劉辯會令他聯想到何皇后,但也不至於真的將王美人之事遷怒到劉辯身上。

更別說前些日子宮內流出傳言,稱王美人當時是仗著生下皇子,對何皇后不敬,這才被何皇后所記恨,這也稍稍淡化了靈帝對王美人的思念。

於是,在何皇后帶領趙忠、郭勝幾人殺到長秋宮與董太後爭吵之際,靈帝雖嚴厲喝斥,斥退了何皇后一行人,但冊立劉協為太子一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這令董太後十分惱怒。

平心而論,董太後當真是無知麼?

當然不是,要知道在靈帝年幼之際, 董太後也是有過垂簾聽政的,絕非一無所知的老太太, 她只是要借此事坐定董侯劉協成為太子的事實, 然後再慢慢潛移默化地令眾人接受。

而這正是劉辯所認為的想當然——這位老太太低估了朝中大臣們的反對程度, 選了一個並不好的時機,別說激怒了朝中群臣, 就連靈帝心中亦有些不痛快。

畢竟,在被劉辯用言語打動後,靈帝其實也想為漢室做點什麼, 比如平定涼州叛亂。

當日,因為有張讓、趙忠、郭勝幾人私下暗通訊息,董太後欲借涼州叛亂一事冊立董侯劉協為太子的事很快就傳遍了整個朝廷,何進、盧植、楊彪、鄭泰等人皆大為驚怒。

畢竟自昨日劉辯在崇德殿駁斥驃騎將軍董重之後, 朝中大部分臣子都對這位史侯報以好感,哪怕是鄭泰與袁紹,雖然心中懷疑這位史侯已受宦官矇蔽,但拋開這一點不談, 亦認為劉辯是一位聰穎的幼君。

於是乎,以大將軍何進、河南尹何苗、尚書盧植、司空袁隗、太中大夫楊彪等人為首,群臣聯名上奏, 勸阻此事, 並趁機重提立劉辯為太子一事。

甚至於,何進原本還想謊稱涼州叛軍攻破漢陽, 劫掠三輔、危及河南,令董太後心懼,不過最後被盧植、楊彪、鄭泰等人以過猶不及的理由勸住了。

但即便如此, 這次朝中士子的反對聲浪也是聲勢浩大,再加上有張讓、趙忠、郭勝等人釋放各種謠言, 推波助瀾,朝野上下頓時生起無數謠言。

這些謠言大多都說董太後不顧國家,不恤群臣, 於國家存亡之前,仍欲壞嫡長劉辯, 扶董侯劉協為太子, 若他日涼州叛軍攻至雒陽,危及國家,皆董太後所致也。

得知這些謠言,董太後又驚又怒,當然,也有幾分畏懼,既是畏懼涼州叛軍真的來攻打河南,也是畏懼於朝中群臣的反抗,遂問計於永樂令孫璋。

孫璋也沒料到朝中群臣的反應竟如此激烈,聞言無奈對董太後道:“今張讓、趙忠、郭勝等人依附何氏,勾結士人,聲勢浩大,唯有暫時屈從、支援討賊以換取臣子之心,至於之後……”

他向董太後提出了兩條計策。

其一,想辦法讓董重出任征討涼州叛軍的主帥,趁此機會讓董重掌握更多的軍權,只要董重能小勝叛軍,就能提高氣勢,壓倒何進。

當董太後轉頭看向董重時,董重當場就慌了,畢竟他雖然讀過一些兵書,可哪裡真的帶兵打過仗?

要知道涼州叛軍連皇甫嵩、張溫都打敗了,由他帶兵去征討,那不是送菜麼?雖說介時他自己未必會有性命之危,可一旦真的戰敗,朝中以何進等人為首的士人,還有張讓等輩,又豈會饒他?

必然會以敗軍之將的罪名將他革職。

董太後也想到了這一層,又見董重滿臉慌亂,搖頭說道:“我侄還是留在雒陽為好,既可牽制何氏兄弟,又可以為協兒外應。”

於是孫璋提出了第二條建議:“……那就命何進率軍出征,趁機將其調離京畿,如此既能削弱長秋宮氣焰,又能……只要何進戰敗, 驃騎便可以此名目, 彈劾何進。”

董重生怕讓他帶兵出征, 連忙說道:“這條計策好!”

董太後看了一眼董重,內心稍稍有些失望,但不可否認,孫璋這招一石二鳥之計,確實不壞。

崇德殿殿議後的第三日,靈帝無心政事,於崇德殿內與張讓、盧植商議如何勸說董太後。

三人正商議著,忽然永樂令孫璋匆匆前來,稟告董太後贊同朝廷出兵。

靈帝大喜,心中釋然:母後還是顧全大局的。

就在他高興之際,盧植正色說道:“陛下,太后贊同征討涼州叛軍,這固然是極好的喜訊,然這兩年陛下為了給太后修園林,使了不少國庫裡的錢,僅憑國庫剩下的錢,恐難以供養太多的軍隊……”

從旁,張讓深恨孫璋這段時間在他面前張牙舞爪,昨日於永樂宮廝打時又抓破了他面相,陰惻惻地暗助了盧植一把:“陛下,可以使‘西園錢’資助朝廷。”

聽到這話,盧植意味不明地瞥了一眼張讓,而孫璋則睜大了眼睛,恨恨看著張讓。

西園錢指什麼?,正是指靈帝這些年來在董太後的教唆下,於西園賣官鬻爵得來的錢。

這些錢主要由永樂令孫璋、永樂太僕封諝、芳林苑令夏惲三人奉董太後之命管理,除了供宮中開銷,供靈帝、董太後、何皇后幾人享受奢侈,其他則用於修宮殿、園林——話是這麼說,但每當要修宮殿、園林時,靈帝都會在董太後的教唆下從國庫支出一筆,作為資助,以至於多年下來,堂堂漢室國庫竟還不如西園有錢。

今盧植提出此事,其實也是瞄準了西園錢。

在他看來,與其讓這些賣官鬻爵得來的‘黑錢’供靈帝、董太後、何皇后幾人享受奢侈,鋪張浪費,毫無意義地各種修宮殿、修園林,還不如花在真正有利於國家的地方。

沒想到張讓暗助了他一把——唔,其實也不是太意外,畢竟盧植這段時間親眼所見,張讓、趙忠、郭勝等人確實已與孫璋、封諝、夏惲幾人決裂,曾經世人所謂的‘十常侍’,如今內部已是水火不如。

“這個……需與太后商議。”

待靈帝目光看來時,孫璋趕忙告退,回去將此事告知董太後。

董太後聽說說大為不滿:“本宮已贊同出兵,盧子幹竟然還敢盯著皇家的錢?”

孫璋在旁勸道:“太后,當務之急是將何進調去剿賊。”

聽到這話,董太後面色稍霽,猶豫問道:“那……要花多少錢?”

這事孫璋哪知道啊。

於是董太後又問:“前兩年皇甫嵩、張溫討涼州叛軍,花費幾何?”

孫璋趕忙派人去打聽,回來苦著臉告訴董太後:“算上兵器、糧草以及戰死士卒的撫卹,朝廷用了三、四億錢。”

“什麼?”老太太驚地倒抽一口涼氣,連忙說道:“西園哪有這麼多錢?”

孫璋舔了下嘴唇,很識趣地沒有透露實情。

事實上,西園是有這些錢的,畢竟這兩年靈帝可沒少賣官職,但這個時候他若實話實說,那他就當不上永樂令。

良久,董太後猶豫道:“便資助三千萬……不,兩千萬錢,叫盧植莫要再盯著皇家的錢。”

“是。”

孫璋躬身而退,回到崇德殿將此事告知靈帝。

“太少!”

盧植連連搖頭。

其實靈帝心中也有些不高興,不過他也明白,在他並被竇太后挑中繼承大位前,他們母子在河間過地清苦,窮怕了,想讓他母親拿出更多的錢來,投在一場不知勝敗的戰爭中,委實不太可能。

而靈帝自幼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也不想委屈、逼迫母親,無奈說道:“錢的事,朕與諸卿另想辦法。”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見靈帝這麼說,盧植也只好不再多說。

隨後,在盧植代靈帝處理政務時,靈帝將張讓喚到後殿,問道:“阿父可知哪人還想買官?”

不出意外,這昏君能想到的來錢辦法,也就只有賣官了。

於是張讓暗中命人放出訊息。

訊息到朝中,以往堅決要抵制靈帝賣官鬻爵計程車人們,這次罕見地沒有阻止,因為他們也知道朝廷缺錢,同時也得知董太後僅答應從西園撥出兩千萬錢來資助朝廷出兵——這老嫗以往指使身為天子的兒子從國庫貪了數以億計的錢,如今就拿出區區兩千萬錢?

區區兩千萬錢能幹什麼?!

訊息傳開,朝中有一人動了心,正是昔日中常侍、大長秋曹騰養子,大司農曹嵩。

他趕忙暗中聯絡張讓,就像歷史上所說的那樣,捐贈一億以買太尉之職。

訊息傳到劉辯耳中,劉辯也大為高興,既是高興朝廷得到了這一億錢的軍費,亦是高興於曹嵩的兒子曹操。

如他記憶不差的話,這段時期的曹操像歷史上那樣在東郡擔任太守,可當其父曹嵩花了一億買了太尉之職後,這位當前志在徵西將軍的梟雄,便會調入雒陽為官。

劉辯要做的,便是設法將曹操拉攏到何苗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