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劉辯,雄主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六章:造勢剿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六章:造勢剿賊

次日,靈帝於崇德殿再設朝議,商議出征平叛的人選。

驃騎將軍董重與大將軍何進雙方原本還打算相互陷害,挑唆靈帝委任對方出征,卻不曾想靈帝卻帶著幾分不悅說道:“昨日朝議之後,尚書盧植與中郎將皇甫嵩、衛尉張溫及太僕朱儁,四人私下商議,已得出平定涼州叛亂的戰略,盧卿,你且當眾念一念罷。”

“臣遵命!”

盧植拱手領命,從懷中取出奏章,當眾朗聲念了出來。

這份奏章內上述的剿賊戰略,以劉辯兩千年後的眼界為主幹,又有皇甫嵩、張溫、朱儁等征戰經驗豐富的將領為補充完善,再加上盧植這位大儒親自主筆,無論戰略內容還是文筆辭藻,皆無可挑剔,讓殿內眾人都為之歎服。

哪怕是董重在聽完這番戰略後,也好似覺得涼州叛軍忽然沒那麼可怕了。

見群臣紛紛開口稱讚,靈帝微不可查地瞥了一眼何進與董重——因為有劉辯、盧植、皇甫嵩、張溫、朱儁幾人做對比,靈帝對何進與董重不合時宜地爭權奪利感到十分不悅。

連他這位平日裡不怎麼關注政務的天子,亦知曉涼州叛軍的危害,捨得拿出幾億錢來資助朝廷出兵,沒想到何進與董重這兩個本該是他倚重的外戚,居然還在爭權奪利, 為此不惜遲滯朝廷出兵剿敵的日期,實在是愧對二人所在的職位。

可惜不滿歸不滿, 何進、董重這兩個人, 他一個都動不了, 只能假借褒獎盧植、皇甫嵩幾人,令何進、董重二人感到尷尬。

盧植與皇甫嵩都是實誠的君子, 見靈帝與群臣紛紛稱讚,便表示:“此乃史侯建議,我等不過為之補全、潤色而已。”

聽到這話, 以何進、何苗、董重、袁隗為首的其餘朝臣紛紛轉頭看向站在首位的劉辯,面露驚奇。

除董重以及暫時仍摸不透劉辯喜好的袁紹、袁術以外,大部分臣子又稱讚劉辯,靈帝看著劉辯許久,最後亦微不可查地點了點頭。

鑑於盧植這份奏章, 是劉辯假以皇甫嵩、張溫、朱儁三人為例, 因此靈帝也不做其他想法, 當即命張溫出任京兆尹、北中郎將, 令其坐鎮長安;又復拜皇甫嵩為左中郎將,巡守三輔;最後拜朱儁為右中郎將,親臨漢陽郡,指揮前線作戰。

隨後靈帝又授予三人統帥禁軍中北軍五營的權利, 即屯騎、步兵、越騎、長水、射聲五營。

其中, 朱儁獨掌屯騎、步兵、射聲三營,即刻啟程支援漢陽郡;皇甫嵩掌長水,張溫掌越騎,前者是胡人義從組成的騎兵, 而後者是依附的越人騎兵。

這份授命, 讓何進與董重有些鬱悶, 畢竟這段時日他們在爭奪的兵權, 其中就有這‘北軍五營’, 沒想到他們爭搶多時, 最後靈帝卻劃給了皇甫嵩、張溫、朱儁三人執掌, 雖說是暫時,平定涼州叛軍後又會回到他們麾下,可天曉得平定叛亂需要多久?

要知道劉辯都說了,要做到這場仗打上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百年的準備。

一百年?

他們人都沒了,還搶什麼。

另外,靈帝又獨授皇甫嵩、張溫籌建新軍的權利,花費開支都從靈帝前幾日售賣宦侯的總共約四億錢中出。

值得一提的是,小家子氣的靈帝專門派了一個小黃門監督此事,號曰黃門監軍,人選是張讓推薦的,叫做蹇碩,人如其名,是一個長得十分健碩的宦官。

當劉辯在殿上聽到這個名字時,表情難免稍稍有些古怪。

待朝議結束後,劉辯私下問張讓道:“忠君侯,這個蹇碩是怎麼回事?”

見劉辯如此稱他,張讓一張老臉笑開了花,雖然他也心痛那一億錢,但能買到這等侯爵,他這段時間簡直要飄起來了,哪怕這忠君侯只是一個有名無實的虛爵。

順便一提,其實當時孫璋等人也想花一億或八千萬買個類似於忠君侯、忠國侯、忠漢侯之類的虛名,可深恨孫璋的張讓又豈會讓其如願,他一張口就管孫璋要兩億,否則就隨便選個諸如‘濯龍侯’、‘平樂侯’之類的爵位。

別看濯龍侯、平樂侯名字聽上去也不錯,實際上濯龍、平樂乃是雒陽城內城外的皇家園林,以此名為候,又哪裡及得上忠君侯、忠國侯好聽呢。

於是孫璋一氣之下就沒買,心中更恨張讓。

今日劉辯提到蹇碩,張讓也沒有隱瞞,如實說道:“陛下怕有人虛報募兵人數,欲設黃門監軍,是故咱家便推薦了蹇碩, 怎麼?莫非那廝曾得罪過史侯?”

說到最後, 張讓也有些著急,畢竟他們如今與劉辯的關係十分親密,更別說劉辯還提點他們買到了侯爵,他可不想因為一個小黃門而破壞了與劉辯的關係。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聽張讓這麼說,劉辯思忖了片刻,雖說歷史已出現了變化,那蹇碩日後未必會像歷史上那麼無害,但也沒必要太早針對蹇碩,畢竟這會兒蹇碩還未受靈帝託孤,對他也沒什麼惡意,他為何不能提前將蹇碩拉攏到他這邊呢?

畢竟蹇碩在歷史上也是十分忠誠的,靈帝死後都還不忘其臨終的託付,也稱得上是忠義之人。

劉辯就喜歡這種忠心的人。

想到這裡,他笑著對張讓說道:“那倒沒有,只是此次朝廷剿敵,事關重大,以往我聽說派去軍中的中官常趁機向人索要賄賂,否則便誣告將帥,這次……”

張讓心領神會,釋然之餘連忙保證道:“史侯放心,老臣亦知涼州叛軍的危害,蹇碩乃老臣手下,老臣以性命擔保,他絕不敢趁機向皇甫嵩幾人索要賄賂。”

“那就好。”

劉辯微微點頭。

另外,鑑於劉辯在奏章中提出‘正奇相輔’的剿賊戰略,‘正’即暫時在漢陽郡高築壁壘,避涼州叛軍鋒芒;‘奇’指派猛將率小股精銳之士潛入叛軍佔地,騷擾殺敵,是故當日靈帝下詔,徵召天下猛士,以助朱儁。

就像劉辯在奏章中所言,朝廷這次就是要造勢,以浩大的聲勢表明堅決平亂的決心,令涼州叛軍心懼,令各地叛亂心懼。

於是乎,張溫推薦議郎孫堅;太尉曹嵩推薦其子東郡太守曹操,河南尹何苗與尚書盧植一同推薦河南尉劉備並別部司馬關羽、張飛。

這幾人皆是前幾年在黃巾之亂中的功臣,甚至於,孫堅之前還征討過涼州叛軍,曹操在東郡為太守的政績也不差,唯獨劉備、關羽、張飛三人這些年沒什麼建樹,但有何苗與盧植舉薦,這也足夠分量了。

於是,靈帝暫時調孫堅、劉備、關羽、張飛至朱儁麾下,隨後者立即前往漢陽郡,又徵召曹操入雒陽。

這不得不說,這讓劉辯有點措手不及,本來他想把大將軍何進——最起碼是把司隸校尉袁紹、虎賁中郎將袁術調去平叛,沒想到袁紹、袁術沒離開,反而劉備、關羽、張飛被何苗與盧植舉薦去剿敵了。

但反過來一想,這倒也不是什麼壞事,畢竟目前劉關張三人只有討伐黃巾的功勞,撐死能當一個河南尉,強行再做提拔,難免何進那邊有人會起疑心,但若是劉關張討涼州叛軍有功,那麼提拔三人就順理成章了。

除了劉關張,劉辯對孫堅與曹操二人也有想法。

目前孫堅的勢力弱一些,除了其弟孫靜,也不知是否結識了黃蓋、程普等人,至於其子小霸王孫策、還有將來東吳之主孫權,更是還未成年,但要知道孫堅本人就是一位猛將,只可惜孫堅早已結識了張溫等人作為他的貴人,若劉辯強行要將孫堅拉攏至何苗麾下,以張溫對劉辯的欣賞,他倒應該不會有什麼意見,恐怕大將軍何進身邊有會有人起疑:明明何進、何苗皆是史侯的舅舅,為何史侯偏愛何苗?

相較之下,拉攏曹操的機會更大。

畢竟曹操的父親曹嵩,乃是昔日中常侍曹騰的養子,雖說曹騰為人清廉,與朝中士人的關係也不錯,但他畢竟是宦官,他的養子曹嵩,以及曹嵩之子曹操,又豈會完全不受歧視?

更別說曹嵩為人圓滑,在朝中左右逢源,昔日與張讓、趙忠等十常侍的關係也不錯,自然而然就更不會被何進身旁那一群士人所接納,劉辯稍稍施加手段,就能將曹操拉攏到何苗麾下。

一想到曹操的背後站著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一干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將領,劉辯便不禁興奮起來。

若得這些人,何愁二舅何苗不能壓倒大舅何進的陣營?

而想要拉攏曹操,那勢必要從其父曹嵩入手。

而巧的是,最近新得太尉之職的曹嵩過得不太如意,因為朝中士人都怪他捐巨資買官,以至於宮內宦官也爭相效仿,捐巨資買侯。

甚至有人懷疑是曹嵩給張讓、趙忠出主意,誰讓曹嵩此前與宮內中常侍關係不錯呢。

於是朝中士人排擠曹嵩,這讓曹嵩感到十分鬱悶。

劉辯自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吩咐趙淳道:“你以我的名義去見曹太尉,表彰他捐贈巨資,為國分憂。”

“是!”

趙淳應聲而去,親自赴太尉府去見曹嵩,以劉辯的名義表彰後者。

曹嵩哪料到自己在被朝臣排擠的同時,竟會得到史侯的青睞,驚喜之下,忙順勢攀附劉辯。

畢竟如今朝中後宮誰人不知史侯?

趙淳回去稟告劉辯,劉辯也十分高興,既曹嵩已暗中向他表達依附之心,其子曹操又豈會涉外?

這不,沒過幾日,劉辯就聽趙淳稟告,言曹嵩攜其子曹操,請求拜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