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劉辯,雄主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三章:曹純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三章:曹純

此後幾日,得到孫璋暗示的驃騎將軍董重,一直在等袁氏主動於朝中提及葛陂黃巾之事,劉辯也在等。

但奇怪的是,袁氏那邊並沒有太大的反應。

別說董重、孫璋等人暗自驚疑,劉辯也頗為不解。

就在劉辯懷疑之際,太尉曹嵩前來拜見,向劉辯推薦族子曹純:“……此乃族子純,字子和,年十八,小有才能,或可為殿下所用。”

“……”

看著曹嵩身旁那名面相稚嫩的年輕人,劉辯強忍心中喜悅。

什麼小有才能?這可是曹魏儒將、虎豹騎督曹純、曹子和啊,曹魏最精銳軍隊的統帥。

歷史上除了在長板橋時被張飛單騎唬住,這位虎豹騎督無論在品德上還是戰績上,都沒有絲毫汙點,只可惜英年早逝,四十歲便過世了,因此名聲遠不如其兄曹仁,以及夏侯惇、夏侯淵、曹洪等人。

此前劉辯以為這些曹系兄弟要麼還在家中,要麼都投奔曹操到叄輔練軍去了,想不到還漏下一個曹純,今日由曹嵩推薦至他跟前。

憑他現如今與曹氏一家的關係,他得曹純,就好比劉備得趙雲時的欣喜。

想到這裡,劉辯目視著曹純撫掌讚道:“子和頗有儒將之氣啊。”

曹純今年不過十八歲,心性還遠不如歷史上被曹操任命為虎豹騎督時的穩重,見劉辯年紀遠比他小,卻以一副大人的口吻稱讚他,他亦不禁感覺有點違和。

所幸他老成持重,雖心中感覺怪異但臉上卻不露半點端倪,聞言拱手遜謝道:“多謝史侯誇讚,純愧不敢當。”

這不亢不卑的態度,看得劉辯暗暗點頭,心下愈發喜愛,轉頭問曹嵩道:“曹太尉欲薦你族子為何官?”

曹嵩見劉辯稱讚曹純,此刻又見劉辯滿臉笑容地詢問,心下大定,試探道:“或可為黃門侍郎,為殿下驅使?”

黃門侍郎?

誰?

曹純?

劉辯帶著幾分詫異看向曹純,心中忽然想起,似乎歷史上這段時期,曹純就是出任的黃門侍郎。

畢竟,黃門侍郎雖然是個閒官,並無實權,說白了就是在崇德殿與大將軍府、叄公府之間傳遞公文的跑腿,但對於初仕的年輕人而言,不可否認這已經是一個不低的起點。

就好比荀攸,他作為潁川荀氏投靠大將軍何進的試探與紐帶,眼下不也擔任黃門侍郎麼?

可惜歷史上的曹純運氣不太好,剛當上黃門侍郎沒多久,他堂兄曹操就因為謀劃刺殺董卓而逃亡,於陳留招兵買馬意圖聯合天下之士對抗董卓,於是曹純也就棄官投奔堂兄曹操去了,從此棄文從武,成為曹操帳下一位勐將,而且是近衛長級別的勐將,只聽命於曹操,且只在最危機的情況下率虎豹騎出陣。

這等勐將出任黃門侍郎,這在劉辯看來未免有點屈才了。

於是他暗示曹嵩道:“黃門侍郎是個閒官啊。”

曹嵩一怔:“殿下的意思是……”

只見劉辯目視曹純,笑著說道:“我觀子和相貌堂堂,不拘言笑,隱隱有一股威儀,我有意薦為羽林郎,不知曹太尉意下如何?”

曹嵩聽罷患得患失。

平心而論,羽林郎乃宮內禁衛甲士,地位自然不低,總共就一百二十八個名額,每個名額公開售價數百萬錢,可要比黃門侍郎那等閒官尊貴多了,可問題是,曹嵩舉薦曹純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族子能伴隨在眼前這位史侯左右啊,若贊同此事,那不是始末倒置了麼?

劉辯亦猜到了曹嵩心中所想,笑著補了一句:“……兼太子舍人。”

太子舍人,即太子屋下之人,即為宿衛。

迄今為止,劉辯因為一來還未得到太子的名分,二來暫時也沒遇到可以信任的人,因此並未設立護衛,直到今日見到曹純,他這才動了心思。

而聽到劉辯的話,曹嵩更是喜悅,忙催促曹純道:“愚子,還不感謝史侯?”

相較曹嵩的狂喜,反而是曹純這個十八歲的年輕人更加穩重,被伯父拍了一下腦門後,依舊不亢不卑地拱手道謝:“多謝史侯。”

劉辯很讚賞曹純的穩重,笑道:“子和,日後我一身性命,便託付於你了。”

曹純很驚訝於眼前這位史侯小小年紀竟能說出這等收買人心的話,卻也不禁站直了腰桿,一臉嚴肅地回應:“純領命!只要純尚在,無人可危及史侯。”

“好、好。”劉辯連聲稱讚,從旁曹嵩亦是滿臉笑容。

事實上,倘若劉辯單純要讓曹純擔任他的護衛,其實一個太子舍人足以,不必兼任羽林郎,他之所以這般許諾,代表著他準備對羽林軍動手了:先把曹純安插進去,然後暗中助曹純逐步奪取羽林軍的控制,直到最終將袁術的勢力從宮內驅除。

問題是,羽林郎的名額不是固定的麼?如何安排曹純?

很簡單,這件事交給張讓、趙忠等人去辦就是了。

這不,劉辯轉頭就將這件事交給了趙淳。

趙淳有些驚疑地看了幾眼曹純,領命而去,不多時便來回覆,羽林郎正好有空缺。

至於怎麼有空缺的,劉辯沒問,趙淳也沒提。

相較羽林郎,還是太子舍人這個職位比較麻煩,畢竟這個職位上沾著太子二字,以如今宮內對這個詞的敏感程度,縱使是張讓也不敢擅作主張,必須請示靈帝,否則孫璋參他一本,雖不能打倒張讓,卻也能坐實張讓操控天子的罪名——雖然實際上就是這麼回事。

於是,待趙淳奉劉辯之命將此事告知張讓後,張讓立即奏請靈帝。

鑑於之前有舉薦盧植為太子太師的前例,今日劉辯舉薦曹純為太子舍人,靈帝自然會以為這是兒子的又一次試探,不禁感到有些頭疼。

張讓看出了靈帝的困擾,在旁勸道:“既有盧尚書的前例,陛下何必困擾?況且史侯貴為皇家嫡長,如今又頗遭忌諱,老臣以為,史侯身邊確實應當配幾名心腹之人,以免有奸人暗害史侯。”

靈帝豈會聽不出張讓指的是那些人,思忖良久後,終究還是默許了此事。

張讓暗喜,當即派人將這個好消息告知劉辯。

而此時在甲房殿,太尉曹嵩已告辭離去,留下曹純伺立於劉辯身旁。

鑑於彼此今日才初次見面,劉辯自然要籠絡一番,因此便與曹純在東偏殿談話。

他笑問曹純道:“你堂兄曹孟德,如今在叄輔都鄉侯帳下練軍,我以為你等曹氏、夏侯氏的子弟,都會前往投奔。”

曹純有些驚訝於這位史侯居然知道他曹家與夏侯家的關係,聞言微笑道:“不瞞史侯,事實上元讓兄……哦,夏侯家的夏侯惇、夏侯淵,以及我族兄弟曹洪,皆已投奔我堂兄而去,之前收到書信,幾人目前在堂兄帳下出任別部司馬。”

劉辯這才知道當日陪同曹操一同到雒陽任職的不止他見到的夏侯惇,還有夏侯淵與曹洪,心下暗道可惜,畢竟他對這幾人的印象都不壞。

就在這時,就見曹純面色古怪地又補充了一句:“……還有,還有我兄曹仁、曹子孝。”

對啊,既有夏侯惇、夏侯淵,怎麼能沒有曹仁呢?

這可是曹操的前軍大將啊。

恍然之餘,劉辯忽然注意到曹純在提到曹仁時表情暗晦,似乎有什麼隱瞞,他好奇問道:“怎麼?你與你兄曹仁不和?”

曹純搖搖頭,神色複雜地說道:“也並非不和,只是……家兄早些年離經叛道,家父甚是不喜,在多次責罵後,家兄一怒之下離家而去,此後數年不曾歸家,期間只有家父過世時才回來了一趟……我也是事後才知道,孟德堂兄派人將家兄召去……”

聽到這些,劉辯十分驚訝,好奇問道:“怎麼個離經叛道?”

曹純隱瞞不過,最終還是猶豫著將兄長曹仁的事告訴了劉辯,包括曹仁年幼時好弓馬狩獵,也包括曹仁離家出走——或者乾脆說被逐出宗門後,在淮、泗之地聚集千餘人,打家劫舍。

好傢伙,曹魏的大將軍、大司馬,曹操帳下征戰經歷最多的一人,居然還有在徐州做強盜的黑料?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怪不得曹純提起其兄曹仁就一臉古怪。

『看來,或許是朝廷徵召曹操去討伐涼州叛亂,使曹操想到了曹仁,拉了兄弟一把。』

劉辯心下暗暗想到。

畢竟據曹純所述,曹仁被逐出宗族後過得很不如意,明明是兄弟,弟弟曹純繼承家業、豪富多金,兄長曹仁卻淪落到在淮泗做強盜。

更讓曹純感到為難的是,他兄長心高氣傲,拒絕他資助不說,還數年不與他往來,好在曹操這次有區別於歷史,攀上了與太子同等身份的史侯,想到拉兄弟一拉,否則曹純也不知該如何對待在徐州做強盜的兄長。

看著對自己吐露心聲的曹純,劉辯亦有些同情曹仁。

至於曹人在徐州打家劫舍,說實話,這些惡行放在這亂世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畢竟當前這亂世,官賊大有人在,刺史、太守、縣令,又有幾個是乾淨的?

歸根到底還是漢室失威,中央無法約束地方,地方自然也就亂了,等日後劉辯重新收拾漢室威儀,這種局面自然會改善許多。

談話間,張讓派人送來了喜訊,跟劉辯料想地差不多,靈帝默許了封曹純為太子舍人的事,至於劉辯的太子身份,卻未提及。

對此劉辯也習慣了。

然而讓他不能釋懷的是,袁紹、袁術二人遲遲沒有上奏葛陂黃巾一事。

一日他與曹純、趙淳談論此事時,曹純委婉說道:“殿下有沒有想過,以袁氏在汝南的威望,葛陂賊未必敢去冒犯呢?”

“唔?”

劉辯聽得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