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黃帝演義最新章節列表 > 第 八十七 回 驅瘟疫黃帝荊山鑄寶鼎 上西天龍鞋寶劍留橋山(全文結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 八十七 回 驅瘟疫黃帝荊山鑄寶鼎 上西天龍鞋寶劍留橋山(全文結束)

第八十七回驅瘟疫黃帝荊山鑄寶鼎上西天龍鞋寶劍留橋山

黃帝離開炎帝部落,意欲返回都城,一路上遇到逃難之人不斷,便問其故。

逃難人說,荊山鬧瘟疫,不少部落人已死絕。

黃帝聞聽,便帶著眾人披星戴月,餐風宿露,急急趕向荊山。向荊山部落酋長細探瘟情。

荊山王說:“病情不一。孩子起病急,病情重。嘔吐、腹痛、腹瀉、高熱伴驚厥。大人有的雖然常照常生活、勞作,不察覺患病。卻突然發生腸出血或腸穿孔。所有患者虛弱、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滯、反應遲鈍、聽力減退。有的甚至出現譫妄、昏迷。”

“沒讓巫師驅魔?”

“讓巫師驅魔,瘟魔非但沒有驅除,相相反更加肆虐。”

黃帝便讓人火速請來岐伯、俞附,和他們一起察明堂,空息脈,診斷病情。

岐伯俞附來後,荊山王便帶著黃帝他們走訪患病之家。

一對母子正患病躺在床上。

母親神情呆滯,孩子昏迷不醒。

母親絮絮叨叨說:“救救我的孩子……救救我的孩子……”

岐伯趕緊上前搭脈瞧視說:“大王,此乃飲食不潔所致。其他人都像此種情況嗎?”

荊山王說:“都乃如此。”

岐伯說:“此乃寒症。”

黃帝問說:“何謂寒症?”

岐伯說:“寒症有外寒、內寒之分;外寒是指外界寒氣而言,內寒是指人體衛陽素虛。寒從內生,陽虛內寒之人,易感外寒。而外寒入侵人體,經久不散,又可導致內寒發生,寒邪為陰邪,陰勝則寒。故寒邪最易傷人的陽氣。”

俞附說:“歧老神仙所言極是。寒邪阻塞腎藏精納氣、生髓調通水道、溫熙濡養全身,致使腎不能生髓溫脾,脾不能養腎,使五臟六腑十二經絡功能失調。”

黃帝說:“請二位先生妙手回春。”

黃帝根據岐伯、俞附的要求,讓眾人尋來許多胡椒、丁香、蔥白、大梨、生薑。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岐伯、俞附根據不同病狀,進行診治。有的共搗如膏,塗於患者兩手心,夾大腿內側,仰臥取汗。有的共搗取汁,入童便煎沸讓患者頓服。

很快,患者病情好轉,部落瘟情得到遏止。

可是,不久,瘟疫再起。

黃帝為此焦急不安。

一日午後,黃帝吃過飯又陷入了沉思,想著想著就睡著了。

睡夢中,黃帝見一金甲神人賜他寶鼎一尊,名曰“宛朐(qú)”。那鼎高達數丈,閃閃發光。鼎的形狀像龍騰雲一般,周圍繪以百神螭獸,非常壯觀。

黃帝喜而拜受。只是不明寶鼎何用,正準備叩問神仙,那神人竟兀自不見,不覺驚醒。

黃帝細思夢境,覺得蹊蹺,就召大臣鬼臾區、風后、大隗來問。

大隗說:“不知宛朐何等模樣?”

黃帝說:“猶如煮飯之陶罐。”

“這可能是上天神諭,讓大王鑄宛朐以煉金丹,驅逐瘟神。”大隗說。

鬼臾區說:“也許是讓大王鑄宛朐象徵天下豐衣足食,吃喝不愁。”

黃帝說:“陶罐不能做大,亦不能久存之。”

風后建議說:“宜銅製作,可以久也。”

黃帝問說:“何處取銅?”

風后說:“首山也。”

首山雖說不大,橫亙八里,卻集雄、險、秀、奇、幽於一體,為八百裡伏牛之首。

相傳天下名山有八座,首山為其中之一。首山異峰如塑,怪石紛呈。山泉像山魂的精靈,淙淙潺潺,叮叮咚咚,活潑俏皮,似呵似鬧,如泣如訴,善於變化,富有生機。從深山幽谷騰跳而出,遇到懸崖絕壁,形成大大小小的瀑布,輕盈飛瀉者有,磅礴蕭灑者有,丈二八尺者有,高懸數十丈者也有。首山霧日較多。濃霧瀰漫時,山峰時隱時現,如大海中飄蕩的小舟,薄霧繚繞時,如輕紗、縷煙,悠悠往來,或呈現雲海波濤滾湧,隱現盪漾。

黃帝在風后的帶領下,沒有心思瀏覽霧中伏牛首山之風景,而是精心察看鑄鼎之銅礦。

黃帝發現首山礦石很多,但絕不是首山天然孕育而出,因為這銅礦石是覆蓋了山表面一層而在這一層之下仍是岩石峭壁。給黃帝的感覺就好像這首山之銅是被人鑲在山上一般。

誰會有這種法力呢?

正在黃帝思忖之際,只見霧中鼓出一團黑煙,隨著那團黑煙的升起,一個怪物在煙中現顯。

但見那怪物說:長著碩大的蝙蝠翅膀,長長的蠍子尾巴,蜘蛛似的手腿,腳似鷹爪,整體呈暗灰色,僅手腳指甲呈鮮紅色。頭很小,像螳螂,兩眼凸在額頭。隨著身體擺動,兩眼冒出電光。

怪物大聲喝道說:“你們是什麼人,竟敢闖入我的聖地?”

黃帝說:“孤乃華夏國軒轅黃帝是也,你是何方神聖?”

“我乃伏牛之守護神蝙蝠大仙,你們來此何事?”

“孤王來此採取銅礦鑄寶鼎,以佑天下。”

“凡來採取銅礦者,須和我一搏。勝我者,任你們開採;敗我者,必須留下性命。”

“願有一搏,請大仙使出法術。”

鬼臾區對黃帝說:“大王年事已高,容臣和它鬥法。”

黃帝說:“孤觀此怪,非比一般,為救患者,孤王願和它一比。”

眾人阻攔不住,只好讓黃帝出手相對。

怪物毫不客氣,只見它伸出鷹爪似的手,指著山間溪水暗念咒語。

原本平靜的溪水立刻變得動盪不安。突然,“譁”的一聲,一股巨大的水柱沖天而起,在空中如烏龍一般旋卷著向黃帝一行撲面襲來。

黃帝見狀,不慌不忙,用神龍劍在空中一劃,只見他和隨行的上方罩著一道土黃色的氣團,那氣團就像一堵半透明的牆壁,將迎面飛來的水柱阻擋在外。水柱在那堵厚實的氣牆上撞得粉身碎骨,破碎的水花如珍珠般散落一地。

一招不行,怪物面對黃帝一行腳下,扣起右手小指二念咒語。

眾人感到腳下的地面不住地晃動,上下顛簸,緊接著地上炸開了一條巨大的裂縫。

眾人站立不穩,眼看要墜入漆黑的地縫之中。

黃帝急忙念動咒語,然後雙手一合,神龍劍夾在手掌之中,直指青天,就見那地面裂縫迅速向中間合攏,恢復原貌,竟沒有留下一條斷裂的痕跡。

怪物兩招不能取勝,又使出第三招。它揮動右手,向四周不停地旋轉屈伸。手起處霎時間飛沙走石,響聲大作。那些大小不等的黑色石塊密密麻麻如雨點般砸向了黃帝一行。

黃帝全無一絲怯意。他快速地晃動著神龍劍,劍尖凝聚起的金屬靈力準確無誤地擊向空中飛起的每一塊堅硬的石頭。那些來勢洶洶的石塊在空中被擊成了碎屑,如塵土般滿天飛揚。怪物使出的第四招是催木咒。

那些在地面上爬行生長的青蔓綠藤隨著咒起,如靈蛇般躍起,從四面八方向黃帝等人絞來,纏住了眾人的身軀和手腳,並凌空拽起,似乎要將眾人撕裂一般。

黃帝的手腳也被緊緊縛住,身體被綠色包裹其中,四股巨力從藤蔓上傳來使勁撕扯著他的四肢。

黃帝此時的確感到年齡不饒人,體力不如當年,藤蔓纏得他一時無法動彈。

怪物見狀,高興得哈哈大笑,再次加大魔力,欲治黃帝等人於死地。

漸漸地,黃帝進入昏迷狀態。

冥冥之中,黃帝發現部落患者的痛苦掙扎模樣,尤其是那母親呼救孩子的淒涼呻吟之聲,更是震撼他的心靈。

黃帝心中唸叨,孤不能放棄,不能失敗,哪怕犧牲了自已,也要拯救部落之民眾。想到此,他屏住呼吸,凝聚渾身法力。但見那法力嗤嗤傳入神龍劍。

黃帝一抖靈力,大喝一聲,就見神龍劍霞光萬丈,眾人身上紛紛冒起了騰騰的白煙。那纏在身上的青綠藤蔓也生出了團團火苗。火苗越燒越旺,形成一團巨大的火球包裹住眾人的身體,卻對眾人沒有半點損傷。藤蔓片刻之間就被火球燒成了灰燼。火球落地,“轟”的一聲,在黃帝的靈力催發中轟然爆開,火星四射,如滿天流螢般飛舞在空中。

怪物只覺一道灼熱的靈力裹挾著漫天飛濺的火星以無可阻擋的架勢向它疾衝而來。它一時手足不知所措,早已被那強橫的靈力擊倒在地,恢復了原形。

想不到那蝙蝠大仙竟是個老翁。黃帝趕緊上前扶起蝙蝠大仙說:“剛才多有得罪,還請見諒。”

蝙蝠大仙哈哈大笑說,“你不愧為天下人君,想不到我這麼輕易就敗給了你。”

“軒轅有何能耐戰勝老神仙,是老神仙故意讓孤而已。”

“我沒有料到軒轅大王居然練成了御火咒。你真不愧是神龍轉世,這麼多年來你是天下第一個練全五行御術的人。金、木、水、火、土此五行可以相生,也可以相剋。以前從來沒有人能夠突破五行相剋的禁制而修煉到五行相生的境界。歷代長老、護法、祭司、族王都不能全部練會五行御術,因為他們不能完全突破五行間的這種剋制——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如果沒有完全突破五行間的相互剋制就強行修煉,只會使五行御術的威力大減,甚至還會對練咒者造成巨大的傷害。我只會使用金、木、水、土此四行咒術,當年蚩尤也只學會駕御金木土三行,地祭司和已經死去風伯雨師只會使御水咒和御木咒。你是惟一能完全突破五行相剋的禁制而真正練成五行御術的人。”

黃帝問說:“何謂五行相生?”

蝙蝠大仙說:“所謂五行相生是指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你剛才在我御木咒的基礎上生出了御火咒,你的火屬靈力完全吸收了我的木屬靈力,形成了一種更為強大的力量,剛才我就是敗在這種力量之下。好了,不多說了,子去開採銅礦吧,不過,切記不要破壞荊山森林和泉水。”

很快,鑄鼎的銅礦便採足。

鑄鼎要用水,黃帝便帶著常先等人去山下湖中取水。

黃帝發現此時湖水非比尋常。只見湖中有一漩渦,急速旋轉,那漩渦中還騰騰地鼓著熱氣。不過,那漩渦不是朝一個方向旋轉,而是旋轉一會又從相反方向旋轉。

眾人驚奇不已。

黃帝雖然感到奇怪,但為了早日鑄成寶鼎,也顧不得許多,便讓眾人取水。

眾人剛要取水,只聽“譁”的一聲,一道亮晶晶的水柱迎天而起,漩渦處躁動的水面頃刻間裂開了一個口子。裂口中有一異物浮出了水面。那是一個夜叉模樣的人,身高九尺,赤條條一身紫肉橫生,手臂上虯筋暴起,臉色黝黑如炭,雙目碩大,閃亮尤如明珠,頭頂分明有一對角狀物突起。形容粗鄙委瑣,貌相醜陋粗糲,三分像人,七分像鬼,手爪尖利,右手握持一把等身高的三叉鏨金戟,昂首挺胸,氣態恢宏,高高地立在水面之上,虎視眈眈地掃視著眾人。

夜叉怒叫道說:“是誰這麼大膽,竟敢來此取水?”

眾人面面相覷,目光中滿是驚訝與疑惑,不知道這湖水中竟會有這樣似人非人的怪物出現。

黃帝說:“孤乃華夏國君軒轅黃帝,你為何路神仙?”

“我乃守湖夜叉,你們取我湖水何故?”

“欲在荊山鑄鼎。”

“那不行,這樣會汙垢我湖之水。”

“孤王鑄寶鼎是替天行道,驅除瘟疫,拯救族人。”

“你拯救了族人,卻會毀壞我等家園。”

“孤王只鑄三個寶鼎,不會毀壞你的家園,行個方便吧。”

“不行!你們速速離開,不然,我的畫天戟可就不客氣了!”

獸兒早已經看不順眼,走上前怒喝說:“大膽妖魔,竟敢如此無禮,且吃我一箭!”

沒等黃帝開口,獸兒的箭便射了出去。

夜叉見獸兒之箭射來,不慌不忙,伸手接住,輕輕一握,箭桿便被折斷。

夜叉說:“娃娃,憑你這般雕蟲小技,還想與我相搏?”

獸兒不服氣,還想發作,被黃帝攔住。

黃帝說:“大仙不要生氣,娃娃不懂事,還請見諒。”

“見諒可以,你們走人!”

黃帝說:“大仙,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難道你能見死不救嗎?”

“你救你的族人,我護我的湖水,互不搭界。”

“沒有你的湖水,孤王無法救人。”

“給了你的湖水,我的水國就會遭殃。”

“孤王不會弄髒你的湖水。”

“你們人類好話說盡,壞事也會做絕,我等豈能相信?”

“既然如此,如何才能使你相信?”

“你在荊山,讓開採過銅礦的地方,樹木參天,綠草成蔭,我便相信你的諾言,任你們採用我湖之水。”

“讓開礦之地綠樹成蔭可以做到,只是非一日之功。倘若等到那時,荊山之民也就死絕了。”

“我不管那些,要想用我湖水,只有如此,否則,即兵戎相見。”

常先等見狀,紛紛不服,意欲和夜叉決一勝負。

黃帝連忙阻止,說:“大仙之言不無道理,我等為了生存,大肆砍伐樹木,實際上是在毀壞我們未來的生存條件。”

獸兒說:“能有那麼嚴重嗎?”

黃帝說:“並非危言聳聽。你想想,人會越來越多,必然會越來越多地砍伐樹木,不去栽種,樹木豈不越來越少?”

常先說:“大王說的是有道理,只是那怪物的條件分明是不可實現的。”

獸兒說:“父王,那怪物本領再大,也鬥不過你的神龍劍,就和它搏一搏,殺殺它的囂張氣焰。”

大鴻說:“大王,獸兒說得對,殺殺它的囂張氣焰。”

大隗阻止說:“大王,不能對其動武,此處乃龍王管轄之地,不可得罪龍王。”

獸兒不高興地問說:“不動武怎麼辦?”

大隗說:“答應它的條件。”

常先反問說:“答應它的條件?”

大隗說:“對。憑大王的法力,可讓荊山頂上綠樹成蔭。”

黃帝也懷疑自己的法力說:“如此不合時節,能成嗎?”

大隗說:“按說不行,但是,大王替天行道,驅除瘟疫,可祈求上天助一臂之力。”

黃帝頓悟。

黃帝讓人採集樹種,種在採礦之處,然後在荊山之巔搭起祭祀臺,三叩九拜,祈禱上天。

奇特景象竟神奇般地出現了。

只見荊山採礦處,一年四季快速地變換著,不一時,果然樹木參天,花香鳥語。

眾人驚嘆不已。

夜叉見狀,知乃天意,便不再阻攔,任憑黃帝取水鑄鼎。

經過二十多個日日夜夜,天、地、人三座銅鼎鑄成,時值農曆八月十六。

鼎高三丈有餘,中間可容納十石穀物。鼎狀像龍騰雲繞一般,以象太一,周圍繪以天下十二屬相之圖騰和二十八個星宿圖,非常壯觀。天鼎上面還刻著“真金作鼎,百神率伏”八個大字,以此威震方圓百里神怪。

那鼎甚有靈氣,知吉凶存亡,能輕能重,能息能行。不用汲水,其鼎自盈;不用燃火,水自沸騰,且能自生五昧!所煉之丹,發往瘟疫之處後,瘟疫即除。

黃帝大喜。

為慶賀寶鼎鑄成,農曆九月初九那天,成千上萬的臣民,從四面八方湧來,連四方的神仙也翩翩降臨。大地上,百花齊放,鶴舞鶯歌,法鼓琅琅,眾香馥郁,一片歡騰的景象。

正在萬眾歡慶時刻,突然天上烏雲翻滾,雷聲大作,一道閃電射出萬丈光芒,伴隨著隕石從天而降。

閃電過後,一條火鱗金甲的赤色巨龍飛來。

只見那巨龍將長長的鬍子垂到地面,龍頭伸到了黃帝的耳邊,身子留在空中。

巨龍對黃帝悄聲說:“軒轅大王,玉帝今日請你昇天。”

嫘祖和嫫母見狀大驚。

黃帝小聲對嫘祖和嫫母說:“不要驚慌,這是天帝派來迎孤王去西天的。”

嫘祖說:“不去不行嗎?華夏不能沒有賢明的國君。”

嫫母說:“我不想讓夫君離開愛你的子民和華夏熱土。”

黃帝說:“孤王老了,也該離開王位了,讓後代們更好地建立華夏吧,相信他們會比孤王搞得更好。”

嫘祖傷心地說:“夫君要走,臣妾願意跟隨。”

嫫母也央求說:“願隨夫君白頭到老。”

此時,黃帝腳踩蓮花,緩緩升起。

嫘祖和嫫母急忙扯住黃帝袍服,跟了上去。

黃帝和嫘祖、嫫母騎上了龍背。

大隗、鬼臾區等臣子七十多人,見黃帝登上龍身,誰也不甘落下。

大隗、鬼臾區說:“賢臣不能離開明主,大王離開華夏,臣願意繼續跟隨輔佐大王。”

常先、大鴻說:“卑將一輩子跟隨大王南征北戰,此刻當然不能離開大王。”

獸兒說:“是父王給了我輝煌的一生,獸兒不能沒有父王。”

風后說:“臣老也,只能跟隨大王而去。”

眾臣子一邊表態,一邊趕緊抓住龍鬚,攀上龍身。

歡慶的族民見狀,也慌慌忙忙地效仿大臣,抓住龍的鬍子向龍身上攀爬。

巨龍的鬍鬚當然承受不住這樣大的拉力,只聽“嘎叭”一聲,龍鬚從中間斷裂了。不少人跌落下來。

巨龍舞動四肢,駕著祥雲,徐徐上升。

臣民們都捨不得讓黃帝走,可是誰也無法阻攔,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黃帝昇天。

黃帝當然也捨不得臣民,可是,上天既然招他回去,他不能違背上天之意。

黃帝含著熱淚,在五彩雲堆裡向地下的臣民們依依不捨地招手告別。

臣民們望著天際嚎啕大哭。

這時,人群中走出一個少年大力土,叫后羿,為了留住黃帝,便拿起一張硬弓朝金龍狠狠地射了一箭。

金龍被箭射中,雖然身負重傷,但是沒有下落,仍馱著黃帝等人繼續飛行。

漸漸地,巨龍像一團火球,載著黃帝消失在遙遠的西方天際裡。

少年后羿對著弓嚎啕大哭說:“嗚呼哀哉!嗚呼哀哉!弓啊弓你為什麼沒有把龍射死,讓黃帝繼續留在人間呢?”

後來人們把這張弓叫“烏號弓”。

“烏”就是“嗚呼”,“號”就是“哭號”。

後世的人們有時也把質量特別好的弓,統統叫做叫“烏號弓”。

臣民們看見掉在地上龍的鬍子,就挖了個坑把它埋了起來。不久那兒長出一種草葉子又細又長活象龍的鬍子,人們就叫它“龍鬚草”。

金龍離開荊山後,繼續穿雲破霧向西天飛去。

路過橋山時,黃帝讓金龍落下。

由於負了重傷,金龍不得不落入地面休息。

望著橋山,黃帝感慨萬千。當年打敗蚩尤後,他曾率軍回到這塊他曾經生長過的地方。橋山東有青龍,西有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乃九龍朝鳳之寶地,後來,黃帝便將都城從逐鹿遷入橋山,大合鬼神,他將十二部落分作十二樓,並改造原來洛書城的五宮,建成“方方七十裡”的黃城。

在建黃城時,還真多虧嫫母的智慧。當時城牆壘起來後,竟被一場暴雨沖垮。黃帝尋找原因,有人說城牆位置沒選準,巫師則說是動土的時辰不對。黃帝細心觀察後,認為是牆基打得不牢所致。築那麼厚的城牆,只用棍子捶是不行的。可是用什麼捶才合適呢?

正在黃帝愁眉不展之際,嫫母出了一個點子。

嫫母說:“夫君不用發愁,妾有辦法。”

“汝有何法,速速道來。”

嫫母一邊用手比劃,一邊解說:“可讓石匠,用金鑿將石頭鑿成一丈方圓三尺多厚的圓盤,然後在圓盤的四周鑿上十二個圓洞,並逐一拴上繩子,讓十二個人拉,一個人喊號子,石盤騰起,即可砸牢牆基。”

黃帝聽從了嫫母的建議,果然,城牆砸得又高又厚又結實。

倉頡給這石盤,造字,取名為“夯”。

說實話,黃城融進了黃帝很多的心血和祈願。

黃帝真捨不得離開黃城說:“金龍能否不帶孤王去西天?”

金龍說:“軒轅大王,天命不可違。”

黃帝說:“天命也應順從民意吧。”

金龍說:“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故曰說:食其時,百骸裡;動其機,萬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生焉。汝之所以一統天下,是把握了天命。離開了天命,汝一事無成也。天命不可違也!”(譯文說:天地之間,萬物化生自有其規律所循。萬物化生的規律,也和人事想通。瞭解天地、萬物與人事的規律,天、地、人三才就可以定位。人得天時,百廢待興,行動符合客觀規律,就可以推進歷史進程。人因為認識自己的神通廣大而成為“神”,而一些所謂的“神”,卻不知道神之所以為神也。日月自有其執行的規律,成事大小取決於客觀規律,明白了,方能建立奇功。順從天意,你便可以統一天下;沒有天意,你就統一不了天下。記住,天命不可違抗的!)

黃帝聽後,頓悟。

橋國的族民此刻,說什麼也捨不得讓黃帝走。

當金龍再次起飛時,他們抓住了黃帝的左腳,想把黃帝拉下龍身,結果卻把黃帝的鞋脫了下來。

黃帝的身子被扯得一歪,右邊腰間的神龍寶劍也掉入塵埃。

相傳埋在黃帝陵裡的就是黃帝的那只鞋與寶劍。

黃帝生於二月初二,卒於九月初九,享年一百一十歲。

(全本《黃帝演義》連載完畢。011.8.18.修改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