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帝國崛起在異界最新章節列表 > 14章 坦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4章 坦克

戰鬥機的確定也就那麼一回事,現如今孫立的敵人除了那個沒什麼未來的東大陸之外,其他敵人別說飛機了,連個熱氣球都沒有……

哦,對了,被東大陸那幫孫子給刺激的,這戰鬥機空戰給力,但我面對的主要敵人還是在地面上的,特別是那些即將反判的歐羅巴大陸土著!

不錯,孫立已經得到訊息,歐羅巴大陸的統治已經岌岌可危了,但是大宋帝國卻在東大陸損兵折將,根本無力去鎮壓!這也是孫立沒有去歐羅巴大陸而是去金州的原因!

看來,我還需要一款效能不錯的轟炸機啊!

一戰時期的重型轟炸機就很好選擇了,孫立直接選了號稱地球歷史上第一款重型轟炸機——伊利亞.穆羅梅茨。

“伊利亞.穆羅梅茨”是發展自四發的“俄羅斯勇士”。它裝有4臺150馬力的水冷發動機,翼展9.8米,最大速度11公里/小時。武器裝備為~5挺機槍,可載彈5公斤。1917年又有一種改進型“伊利亞.穆羅梅茨”E為什,該型機不但把翼展加大到8米,也裝備了功率更大的發動機,飛行速度則掉到了105公里/小時,載彈量為800公斤,續航時間長達5小時。“伊利亞.穆羅梅茨”前後共製造了70多架,是俄國在一戰中唯一的轟炸機型號。俄製大型機似乎只是中型機的簡單放大。當然氣動外形可以參考,不過內部結構等方面的落後導致俄製大型機在質量大速度慢的同時載彈量和生存力都處於較低水平,當然這也是由於俄國落後的航空技術水平導致的。

之所以選擇俄國產的轟炸機,一來是因為一戰時期的重型轟炸機太少,二來嘛,“伊利亞·穆羅梅茨”轟炸機機體笨重,操作效能不好。機體過於龐大,容易成為戰鬥機以及地面防空火力的靶子,這些缺點對於孫立來說完全不是問題,他的敵人是沒有防空火力的……

可惜,一戰時期沒有專門的對地攻擊機……

飛機的問題解決了,那接下來自然是陸戰的重點,孫立的最愛,坦克啦!!!

可是,一戰的坦克種類太少,而且似乎都比較坑爹的樣子,沒有跟現代坦克一個樣的!

沒辦法,軍事小白孫立只好將德國路線走到底,一戰時期的各國坦克差距不大,反正都能抵擋步槍子彈,這對於孫立來說就足夠了,孫立自然就憑藉自己的喜好選擇了德國坦克……

哦,當時中國沒坦克,不然孫立就選中國的了……

孫立還是很愛國的……

可是……

貌似二戰前中國沒什麼好武器啊,孫立如果不想坑自己的話,基本上與國產武器無緣了……

一戰時期的德國坦克不多,只有一種款式上過戰場並驗證過,那就是A7V坦克!

A7V戰鬥坦克,作為德國的第一種坦克而載入德國戰車發展史史冊。德國人決定研製坦克,直接原因是受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索姆河會戰的影響。在這次會戰中,英國軍隊動用了Ⅰ型坦克(“母親號”),對德國軍方的震動相當大。為了對付英軍坦克的威脅,德國人在研製口徑1毫米的T型反坦克步槍的同時,還積極研製德國自己的坦克,最終選用大型車體的方案,1917年開始製造代號為A7V的坦克。

技術參數

車長:7.5-8.00m車高:.40-.50m

車寬:.10-.0m

推進系統:臺戴姆勒直列4缸、水冷汽油機動力裝置最大功率為100馬力

速度:公路速度9-15公里/小時;越野4-8公里/小時

最大行程:公路60-80公里,越野0-5公里

武器:比利時的馬克沁57毫米Nordenfeld火炮&6挺馬克沁7.9毫米08/15機槍或俄羅斯57毫米L/6sokol火炮&6挺馬克沁7.9毫米08/15機槍。

裝甲:前裝甲0毫米普通鋼板、側裝甲15毫米普通鋼板、底裝甲6毫米普通鋼板

戰鬥全重:0噸。

這款坦克讓孫立最驚訝的一點要數那跟步兵裝甲車有的一拼的成員數量了,A7V坦克的戰鬥全重為0噸,車長750毫米,車寬060毫米,車高50毫米,

履帶寬度115毫米,車底距地高00毫米。A7V坦克的最大特點是,它是世界上乘員人數最多的坦克。

A7V坦克的乘員人數為18人!

18人的佈置是除了車長、駕駛員、炮手、裝填手外,光機槍手就有1人,另有名機械師。這18名乘員還是從不同的部隊抽調來的,車長為軍士或軍官,駕駛員和機械師來自工兵部隊,炮手和裝填手來自炮兵部隊,1名機槍手來自步兵部隊。這也為整車的指揮和協同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當然也可以增加到名乘員,增加了副駕駛員、通信員、訊號員、信鴿員和瞄準手等。

A7V坦克的乘員人數是不固定的,可在一定範圍內浮動,而18人是典型的乘員配置。由於A7V的車內空間較大,多裝幾個乘員或少裝幾個乘員問題不大,有的乘員連座位也沒有,作戰的距離短,席地坐在車內還可以堅持一會。

A7V坦克為典型的箱式結構的坦克,拿現代的觀點看,它更像一輛裝甲輸送車。方方正正的殼體,眾多的武器,活像一個“活動堡壘”。

A7V坦克在設計上和總體佈置上,有許多獨到之處。它是獨立研製的,在總體佈置上和英國的過頂履帶式的Ⅰ型和Ⅳ型坦克有相當大的不同。它沒有嚴格的戰鬥室,車體前部有火炮和挺機槍,無疑火力是強大的。發動機位於車體中部,車長和駕駛員席佈置在發動機的上方,有固定的指揮塔,這使A7V的整車高度增加。發動機的動力透過傳動軸傳至車體後部的變速箱,帶動主動輪旋轉,推動履帶前進。A7V坦克只用1名駕駛員開車,而英國的Ⅰ型坦克上有4名乘員來開車。在這一點上,A7V比Ⅰ型坦克要先進。由於A7V上採用了螺旋彈簧式懸掛裝置,乘坐舒適性上也比Ⅰ型坦克要強。在關注坦克的通訊效能上,A7V也是走在前頭的。

A7V的不足之處是,車體高大笨重,機動性差;履帶長度和履帶中心距的比值較大,轉向困難;車底距地高太小,坦克容易“託底”。當然,乘員人數太多,整車的統一指揮和協調,也是一件麻煩事。

推進系統:

A7V坦克以臺戴姆勒直列4缸、水冷汽油機為動力裝置,發動機排量為17升,每臺的最大功率為100馬

力,臺為00馬力。原來準備採用1臺00馬力的汽油機,但現設計已來不及,只好選用現成的臺民用汽油機。這臺發動機透過根傳動軸將動力分別傳遞到車體後部的傳動裝置。變速箱為定軸式機械變速箱,有個前進檔和個倒檔。一檔的最大速度為千米/小時,二檔為6千米/小時,三檔為10千米/小時。

A7V的行動裝置很有特色。它採用平衡式螺旋彈簧懸掛裝置,每側有15個小直徑負重輪,每5個為一組,分三組,透過平衡輪軸架,再透過8個螺旋彈簧與車體相連。由於有了螺旋彈簧,有一定的減振性,這就比英國的Ⅰ型和Ⅳ型坦克要強得多。這裡要說明一點的是,三組平衡輪軸架上,前組有4個彈簧,中組有個彈簧,後組有個彈簧。而在繪製的總體布置圖中,前組為個,中組為4個,顯然有誤。

A7V坦克的最大速度為8~10千米/小時,最大行程為60~70千米,越野最大行程為0~5千米,最大爬坡度5度,越壕寬.0米,最大涉水深0.8米,過垂直牆高0.4米。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武器系統:

A7V坦克的武器系統,可以用“一炮六槍”來加以概括。

坦克上的主要武器是1門57毫米低速火炮,身管長為6.倍口徑,1504毫米;火炮全重為19千克。炮彈的彈藥基數為180發(可以增加到00發!),堪稱是又一項“世界之最”。火炮的高低射界為±0度,方向射界為左右各40度。發射減裝藥彈時的初速為95米/秒,射程為4000米;發射全裝藥彈時的初速為487米/秒,最大射程為6400米。

輔助武器為6挺“馬克沁”7.9毫米重機槍,車體兩側各挺,車體後部挺,彈藥基數為18000發,由1名乘員來操縱這6挺機槍。不妨說,機槍在當時起到主要武器的作用。

由於有“一炮六槍”,其綜合火力效能要優於英國的Ⅰ型和Ⅳ型坦克。

裝甲防護:

A7V坦克的整個車體為鉚接結構,但是,它只採用普通鋼板,不是裝甲鋼板,其抗彈性一般。前甲板的厚度為0毫米,側甲板的厚度為15毫米,底裝甲為6毫米。作為對比,英國的Ⅰ型坦克的裝甲厚度只有6~1毫米,也是普通鋼板。看來A7V的防護效能要優於Ⅰ型坦克。A7V坦克的火力較強,防護效能也不錯。在戰鬥中,發生過英國的Ⅳ型坦克以發炮彈命中一輛A7V坦克的事件,但那輛A7V坦克仍能繼續戰鬥。(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