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逍遙江山最新章節列表 > 1262章:倉廩實而知禮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262章:倉廩實而知禮節

楊崢看在眼裡,感到有些好笑,今日他之所以要這麼一番動員,實則是從司馬公那裡明白了一個道理,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生於有而廢於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則客無所之,以而不樂。夷狄益甚。諺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這天下人都逃不過一個利字,為了安撫軍心,讓這幫武將能安心訓練,他得給點好處,給點承諾,當然這也不是空口說白話,是實實在在的給他們將利說清楚,好讓他們安心打仗。

從眼前的效果來看,還算不錯,眼看著眾人可憐巴巴的望著壇中的雞血酒,呵呵一笑道:“按照本官的規矩,這軍中自是不能飲酒,但今日就破例一回,這壇酒你們想喝就喝了吧?“

主帥一番話,早已等不及的幾個千戶,紛紛端起了桌上的酒碗,你一碗,我一碗的喝了起來。

氣氛因為酒而變得隨意了些,楊崢笑吟吟的看著眾人將一罈雞血酒喝得乾淨,一個個帶著酒氣的千戶,百戶道:“這規矩只有這一次,下不為例了,不然如何打仗!“

王通幾杯水酒下肚,膽氣也大了幾分,一側身,一揮手喝道:“弟兄們,大人的話兒,可都聽明白了,大人智慧勝我百倍,年輕有為,跟著大人好好打仗,他日一定有所成就,咱們酒也喝了,接下來咱也不能含糊,好好幹!”

眾人齊聲贊同,聲響如雷。

楊崢看眾人信服的神情,暗暗點了點頭,心道:“這王通雖算不上名將,但做一個將軍,還算是合格的!單看這些人服從命令的神情,便知是真心實意的?“

楊崢抱拳對眾人拱了拱手,隨即正色道:“如此楊某就謝過諸位了!昔日岳家軍有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流傳後世,我等雖做不到,但身為大明的子明,本官只需你們從今日起,不欺百姓,秋毫無犯,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諸吏人皆案堵如故!”頓了頓兩道利劍般的目光一一掃過眾人,眾人心頭微微一震,不敢與之對視。

楊崢一字一字的道:“凡有違抗者,決不輕饒!“

場上一陣沉默,過了一會兒楊崢冷聲道:“諸位可能做到?“

一陣沉默,場上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片刻,一人道:“我們能做到!“

“對,能做到!“眾人紛紛附和。

王通不知是因激動,而是酒氣上了臉,一張古銅色的臉漲得通紅如血,他走上前用力的抱了抱拳道:“雞血酒喝了,按照古時的規矩,咱們就跟著大人走,大人有任何調遣,咱們絕不含糊,如有不同心協力者,將天地不容,必殺之!“

“我日,怎麼又來投名狀!“楊崢有些無語的嘀咕了聲,道:”諸位如此看得起楊某,楊某絕不負諸位的期望,好好打造一支軍紀嚴明,能打仗,不負我大明熱血男兒的軍隊來!“

“我等誓死追隨大人!”眾人齊聲高呼道。

“好,好,好啊!”楊崢心頭大喜,都說安南的將士是孬種,今日一看,才知並非如此,你們比任何大明將士都要熱血,更像個大明男兒!“

一番慷慨陳詞過後,眾人仍舊久久不能平靜,約莫過了半柱香的功夫,才聽得楊崢呵呵一笑,道:“都冷卻了吧?“

眾人哈哈一陣大笑,只覺得眼前這個主帥有趣無比,說他冷酷無情吧,上任第一天就要當著全軍的面,將一個將軍開膛破肚,手段,心性不可謂不冷酷,可眼下喝雞血酒,與眾人說笑取樂,平易近人的很,著實是一個妙人!“

“冷卻了,大人有什麼話兒就直說吧?”眾人齊聲道。

要說與這些武將說話可比那些文官,要容易的多,至少不用花費那些花花腸子,去揣摩人家話中的含義,這些將士只要看對眼了,那足以掏心窩的說話。

“好,楊某若是再客套,那就虛偽了!”楊崢抱了抱拳道:“今日第一件事,嚴肅軍紀,迅速改善將士紀律鬆弛的局面,第二,咱們兵馬只有兩萬,人家足足有八萬,也就是說,在正常的情景下,咱們一個要殺掉對方四個才能在人堆了活下來,雖說兵不在多,貴在精,可咱們如今還不是精兵,所以要加強訓練、提高軍隊作戰的能力,爭取能做到悍不畏死的地步!沒到這種地步,咱如何打上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如何讓黎利看看咱們大明熱血男兒的志氣!“

眾人默默的聽著,這些話兒他們並不是沒聽過,可往日直覺得枯燥無味,好生沒趣的很,可同樣的這番話兒,從楊大人嘴裡說出來,彷彿有一股神奇的魔力,讓人禁不住的聽了進去,聽到最後,恨不得立即上了戰場廝殺一陣才好。

楊崢很滿意眼前的局面,暗暗點了點頭道:“看樣子,這幫人還不至於敗壞到無可救藥的地步,之所以有今日這般局面,說到底還是缺乏有效的管理與約束罷了,一旦強有力的手段打出來,這些人加以訓練,來日必定是一直精兵強將了!

“要做好這些可不容易,諸位將軍可要做好了吃苦的打算,同時也要敢做、敢練的氣魄,唯有這樣才能帶動諸位將士!諸位可有信心做好!”

“有!”眾人齊聲應道。

“很好!”楊崢贊了聲,扭過臉對高航喝道:“高千戶!”

“卑職在!”高航按住繡春刀大步上前,抱拳應道。

“眼下是什麼時辰了?”高航看了看外面的天道:“怕是快到中午了!”

楊崢點了點頭道:“那好,訓練的事情,從今日中午開始,這第一日有本官親自來治一治!”

眾人道:“該當如此“!

“為了讓將士對本官做到號令嚴明,從今日起,諸位將軍要大力配合才是!“

“全憑大人差遣!”眾人齊齊起身應道。

楊崢點了點頭道:“王將軍! ”

“末將在。”王通沉聲應道。

“自今日起,本官命你為軍中法紀官,自今日起,負責軍中法紀,但凡有人違反軍紀,不聽指令,無論任何人,一律嚴懲不貸!“說完從懷中摸出一塊令牌來,遞了過去。

這次他身為經略,在安南有一切任命的權力,可以說他這個經略,可是正兒八經的封疆大吏,實實在在的土皇帝!“

王通有些尷尬的接過令牌,隨即轉身對眾人道:“以後,你們可要老實點,不然本將軍可有你們好看的?”

眾人一楞,跟著哈哈大笑道:“將軍請放心,我等一定嚴守軍紀,絕不亂來?”

王通道:“如此最好不過了!”

楊崢看得好笑道:“王將軍在如今的軍中,你的事情可以說是算最重,也是最重要的,做一個執法官,要以身作則,還要敢於執法,此外執法官的眼裡,只有法律沒有人情,沒有親情,無論是誰犯法,一視同仁,便是本官也不例外,將軍可要好好做啊?”

王通正色道:“將軍放心,末將雖不是個好將軍,但做這執法官還是能做的,任何的軍隊軍紀的好壞,不僅是保持軍隊能否號令嚴明,做到攻必克,戰必取,同時也是得到百姓擁護的關鍵?”

“難得將軍能明白這一點,岳家軍其所揭旗以“嶽”為號,父老百姓爭挽車牽牛,載糗糧以饋義軍,頂盆焚香迎候者,充滿道路,那是他們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金貴族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之語。讓百姓新心生好感,從而信任,再而愛護,我們身為軍人,當以岳家軍為榜樣!“

王通抱拳道:“末將明白!”

楊崢點了點頭:“將軍身為執法官,要做到有法可依,不知將軍將以何法為紀?”

這個王通倒是沒想過,聽楊崢這麼說,忙抱拳道:“請大人指點?”

楊崢對軍中的法律也不太熟悉,呵呵一笑道:“軍師你看?”

^^^^^^^^^^^^^^^^^^^^^^^^^^^^^

PS:

兩千六百多年前,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霸主的大政治家管仲說過這樣一段話:“王者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在管仲的治理下,當時的齊國經濟得到了傲視其它各路諸候的飛快發展,為齊桓霸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民以食為天”也成為了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特別是在饑荒的年代,這句名言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而在改革開放幾十年之後,飢餓與窮困逐漸離我們遠去,“民以食為天”的現實意義也隨之減弱。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漢朝司馬遷在寫《史記—貨殖列傳》時引用了管仲的另一段話:“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在如今的形勢之下,管仲這段有關經濟發展與精神文明建設的論述再次受到關注。有人面對社會上出現的許多怪現象與不良風氣發出了“倉廩實未必知禮節,衣食足未必知榮辱”的感嘆。

在《管子—牧民》的原文裡,這句話是“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史記》在引用的過程中改動了一個字:“則”改成了“而”。古人惜墨如金,用詞審慎,我們不要小看這個改動,這裡面大有文章。

在管仲所處的時代,周王室建立起的政治秩序仍然存在,但正在走向衰微,而諸候蠢蠢欲動。當時仍然是一個井然有序的社會,社會公約仍然能夠對各諸候國的民眾形成有效的約束。當時全民的倫理觀、道德觀尚未受到有效的挑戰,對各諸候國而言,“天下”的大環境是相似的,不同的是各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所以管仲用了“則”字闡述了“倉廩實、衣食足”與“知禮節、知榮辱”之間的聯絡。管仲敏銳的政治觸覺使得齊國佔得了稱霸諸候的先機。

而在司馬遷所處的西漢武帝時代,環境則大相徑庭。經歷了史上赫赫有名的文景之治,漢武帝時期的經濟發展水平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漢武帝元朔五年有個特別的詔書,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詔曰:“蓋聞導民以禮,風之以樂,今禮壞樂崩,朕甚閔焉。故詳延天下方聞之士,鹹薦諸朝。其令禮官勸學,講議洽聞,舉遺興禮,以為天下先。”

在西漢早期,有“一朝兩制”的政體結構:即周朝“封國土,建諸候”的傳統封建體制與秦朝開創的zhong央集權制並存於漢。而到漢景帝時期,社會高層逐漸認可了中央集權制,著手改革並引發了諸如“七王之亂”的社會動盪。漢武帝時期儘管經濟的發展已經達到了空前繁榮的程度,但舊的社會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還沒建立起來,社會矛盾仍然是突出的。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劉徹自己也覺得當時仍然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我們不難體會漢武帝時期社會發展遇到的困惑:經濟發展的勢頭樂觀可喜,但整個社會看起來卻總是很不和諧,橫豎不對勁。

從這個詔書我們可以知道:漢武帝已經意識到“倉廩實、衣食足”與“知禮節、知榮辱”之間的聯絡並不是必然的。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倉廩實、衣食足”是“知禮節、知榮辱”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份條件。也就是說“倉廩實、衣食足”只是個前提。

司馬遷在寫史記時改動了管仲的原話,用“而”字闡述了“倉廩實、衣食足”與“知禮節、知榮辱”之間的聯絡。從上至下,最高統治者與史官之間的默契反映了當時的高層形成的一種難得的共識,打造了一個至今仍然被人稱道輝煌的時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