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偽鈔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0200章 新的敵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200章 新的敵人

李衛國封吳王,放在其他任何時候,都將引起巨大的爭論。

然而最近發生了太多的大事件,先是李衛國率領滬軍取得對英法列強軍事入侵的巨大勝利,簽署了一雪國恥的北京合約,接著是咸豐駕崩,新帝登基,然後又發生了辛酉政變,慈安和慈禧兩宮太後垂簾聽政,恭親王奕欣為攝政王,處決肅順等輔政八大臣亂黨。

經歷了這麼多事情後,所有人都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對於李衛國封王也就不是那麼大驚小怪了。

不過這只是漢族官員和老百姓們的想法,對於八旗集團和宗室子弟來說,這是對他們的挑戰,哪怕兩宮皇太後不反對,攝政王奕欣不反對,他們也要跳出來說道說道,鬧騰鬧騰。

這個時候,大清國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遠不是五十年後1911年辛亥革命時期的那般脆弱和不堪一擊。

強大的八旗勢力反撲,包括陝甘雲貴兩地的總督,還有東北三省的盛京將軍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在內的鐵帽子王,內外蒙古親王,藏疆等勢力,全都上書兩宮太後和攝政王,要求撤去給李衛國的吳王封號。

兩宮太後心中也不想封李衛國為王,可是她們也沒有辦法,眼下剛剛結束第二次鴉片戰爭,從天津到北京,直隸地區的清軍先是遭到英法列強的蹂躪,前後死傷接近三十萬人。隨後辛酉政變,李衛國的滬軍趁機再次血洗八旗軍,前前後後的清軍八旗兵損失接近五十萬。

要知道八旗人口總共不到一千萬,內部還區分滿蒙八旗和漢軍八旗,刨除漢軍八旗,旗人總共不過五六百萬而已。自太平天國運動以來,太平軍幾乎將南方的旗人殺光了,一次北伐更是打到了天津,一路上旗人也是死傷慘重,如今再折損了五十萬滿蒙八旗兵,可謂傷筋動骨了。

英法列強剛剛簽了北京和約憤憤離去。難保他們不再捲土重來,而這一切都是李衛國的功勞,穩住李衛國已經成為朝廷的第一要務,於是兩宮太後和攝政王奕欣嚴斥責了各地官員,駁回了他們企圖撤銷吳王的請求。

一切的一切都在李衛國的掌握之中,他表面上低調,連晉位吳王的大典都舉行的很低調,只在百望山莊官邸簡單的舉行了一個儀式,邀請的都是一些漢族京官。他們對滬軍比較友善,可以拉攏為一個陣營。

李衛國表面上的低調,是為了掩蓋其暗中不斷蠶食清帝國的行動。

直隸乃京畿衛戍區,作為直隸總督,李衛國自然要名副其實。

早在滬軍佔據北京那一刻起,李衛國就開始整頓直隸境內的軍隊,先是以抵抗英法聯軍戰事不利唯由,罷免了一大批直隸官員。將原來的直隸八旗軍囚禁,收編漢族地主武裝力量。從中精選一批精壯兵士,成立直隸衛戍軍,協助滬軍接管直隸各地區的防務,迅速控制了整個直隸。

不過為了讓慈禧他們暫時放心,李衛國最終允許奕欣重新組織御林軍,皆由旗人擔任。負責守衛皇宮。

李衛國知道這是慈禧和慈安對他加以防備,索性很大方的乾脆直接讓出北京城,允許朝廷調回勝保擔任北京城九門提督。對於李衛國而言,勝保手中的八旗兵不堪一擊,今天將北京城防交給他。只要李衛國想,滬軍分分鐘就可以滅了勝保的軍隊重新奪回北京。

但對於慈禧慈安和朝廷而言,李衛國主動交出北京城防務還給朝廷,這就是不想造反的證明,因此慈禧和慈安總算是鬆口氣,這才對李衛國放心,以為給李衛國封個王就可以讓他徹底不造反了,她們完全相信了李衛國的那番話,只要不想著去殺李衛國,那麼李衛國就不會造反。

於是,慈禧慈安跟李衛國達成了默契,雙方誰都不去干涉誰,這樣便可以相安無事了。

另一邊,奕欣表面上還跟李衛國和和氣氣的,實際上二人間的聯盟已經不存在了,因為他們之前共同的敵人肅順一dang徹底被清除了,如今奕欣正在瘋狂的吞併肅順一dang留下來的權利,發展自己的嫡系勢力,隱約開始以李衛國為假想敵了。

這是權利爭鬥的必然結果,一個敵人倒下了,就必然會再站起來另外一個敵人,只要這個世界上還有權利二字,那麼爭鬥就永不會停止。

不過暫時奕欣還沒有愚蠢到跟李衛國決裂的地步,除非他擁有了可以抗衡李衛國的軍事力量。

但不可否認,奕欣已經開始了這方面的準備,以前朝堂上是肅順和奕欣爭鬥,那是旗人和旗人之間的權利爭奪,如今李衛國崛起,一舉封王,成為大清國最強大的力量。如果說之前奕欣為了對付肅順而忽略李衛國這個漢族強大勢力,那麼如今已經演變成旗人和漢人之間的爭鬥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為了對抗李衛國的滬軍集團,奕欣只能一方面拉攏八旗力量,另一方面開始向曾國藩和李鴻章下手。

李鴻章是曾國藩的學生,二人關係極好,李鴻章可以說是曾國藩一手提拔起來的心腹,湘軍和淮軍同出一枝,說服曾國藩就等於說服了李鴻章。

因此奕欣迅速派人去聯絡曾國藩,許以重利,拉攏曾國藩。

卻說咸豐一死,懸在曾國藩和李鴻章頭上的利劍也消失了。

原本曾國藩和李鴻章都是心有造反意圖的,為了湘軍淮軍集團,為了他們自己的身家性命,他們都不得不準備跟咸豐攤牌。

然而咸豐一死,幼小的皇帝登基,兩宮太後垂簾聽政,奕欣成為了攝政王,朝廷的氣氛一下子改變了,甚至還封了李衛國為吳王,這可是開天闢地的大事情,令曾國藩和李鴻章二人驚訝和心中充滿了狐疑。

長沙。曾國藩和李鴻章再次碰頭,商討大事。

老師,奕欣派人來尋求結盟,您是個什麼態度李鴻章恭敬的問道。

曾國藩沉思了一會兒,反問道:奕欣可許你什麼官爵了

湖廣總督一等忠義候李鴻章如實回答。

曾國藩點點頭,道:奕欣看來很清楚我們之間的關係。他許諾給我直隸總督,一等勇毅公。

李鴻章頓時明白了,現在的湖廣總督是曾國藩,奕欣這是知道曾國藩會讓李鴻章來接班,所以許諾李鴻章為湖廣總督,而曾國藩卻被調往直隸當直隸總督,那可是九大總督之首,位極人臣了。

恭喜老師,若能坐上直隸總督。您可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位極人臣了。

曾國藩卻皺眉道:你難道沒看出來嗎奕欣這是逼著我們跟李衛國為敵啊

李鴻章有些疑惑,說道:老師是指直隸總督的位置嗎那大可不必,李衛國已經晉位吳王,封地在兩江,他目前雖然是直隸總督,但只是暫時的。

曾國藩搖搖頭,道:你太小看李衛國了。他太狡猾了。也太精明了,他很清楚自己現在只是一條幼年期的小蛇。再沒有化成龍之前,他不會去吞朝廷這頭大象的,因為那樣會把他撐死。

李鴻章贊同道:不錯,學生一開始也以為李衛國佔領了北京,又夜宿皇宮,肯定已經準備造反了。不過李衛國的確是個人物。在那種情況下依然不被權利的迷惑,竟然放棄了造反。我想李衛國是還沒有準備好的緣故。

沒錯曾國藩點頭道:李衛國的確還沒有準備好,因為他的基礎太薄了,朝中唯一的力量是慈禧和奕欣,如今慈禧和奕欣肯定防著他。所以他在朝中沒有任何力量。而地方上僅僅只有江南和浙江兩省支援他,大清國還有十六省五將軍內外蒙古西藏新疆青海大臣等,都不會支援李衛國造反。所以李衛國只能緩緩圖之,步步蠶食,所以他選擇了先封王,日後再稱帝。

李鴻章問道:老師的意思是我們該支援哪一方

曾國藩皺眉了,這個選這題不好回答,事關生死存亡,於是道:李衛國的實力非常強大,我們沒有必然打敗他的把握。

李鴻章點頭道:沒錯,滬軍能夠打敗二十萬英法聯軍,聽說自身傷亡僅有一萬人左右,實力的確非常強,我跟老師,淮軍和湘軍加起來,也沒有必勝的把握。那老師的意思是支援李衛國嗎

曾國藩搖搖頭,道:我等世受皇恩,如果不是咸豐多疑想要剷除我們,我們也不會尋思造反。如今咸豐一死,我們頭上的懸劍已經沒有了,此時皇帝年幼,我們可以影響他,讓他把我們當做中興能臣,這樣我們的危機就可以解除了。

李鴻章有些不舒服,反駁道:可是,湘軍和淮軍內,大多數人都支援造反。

曾國藩笑道:你還太年輕,不懂這些人的心思。這些人跟著我們做事,無非就是要得到利益,將來封侯拜相,前途無量。他們之所以嚮往造反,就是這個原因。可是,如果我們變成了中興能臣,到時候不是一樣給他們討要榮華富貴。將來天下九大總督五大將軍的人選,盡皆出自我們湘軍和淮軍系統,不用造反也是能夠得到的。

李鴻章雖然心有不甘,可是不能反對他的老師,於是道:看來老師已經決定了,那學生該怎麼做呢

曾國藩見李鴻章沒有反對他,感到很滿意,於是二人又回到了最開始的問題上。

李衛國不會輕易放棄直隸總督,所以為師一旦解了直隸總督的任命,就等於跟李衛國攤牌了。另一邊,你的淮軍地盤如今已經變成李衛國的封地了,兩江四省,李衛國肯定要抓到手的,奕欣把我調到直隸就是去奪李衛國手中的直隸,把你從安徽調到湖廣,一方面是解除為師的後顧之憂,另一方面是刺激李衛國對安徽出手,跟淮軍交惡。

李鴻章大驚道:原來奕欣如此險惡用心,這樣的話。我們就不得不跟奕欣合作了。

曾國藩點點頭,道:沒錯,奕欣也是個狠角色,手段非常高明。不過這正好給我們機會,我也想會會李衛國這個後生,看看他究竟是不是三頭六臂。

在北京的奕欣得知曾國藩和李鴻章二人同意跟他結盟之後。頓時樂得屁顛屁顛的去見兩宮太後。

慈安一臉擔憂的問道:這曾國藩和李鴻章也都是漢人,他們可信嗎

慈禧也被奕欣的舉動嚇了一跳,有些責怪他道:六王爺,你這麼做可是有些武斷了。那李衛國豈是好相與的當初先帝差點把他逼反了,如今你又要重蹈覆轍嗎

奕欣笑道:西太后大可放心,李衛國如果老老實實的做他的吳王就不會有殺身之禍,如果他膽敢染指大清江山,那為了列祖列宗,奕欣就算粉身碎骨也要弄死他。

慈禧冷哼道:你這話聽起來雖然提氣。可不要忘了李衛國可是能打敗二十萬英法聯軍的。

奕欣笑道:這個我自然知道的。我也不會傻得直接跟李衛國碰撞,先讓曾國藩和李鴻章去試探一下李衛國的反應,如果李衛國太厲害鬥不過他,那我們就老實的隱忍幾年,慢慢積攢實力日後再戰。如果李衛國都不過曾國藩和李鴻章他們,那就是朝廷之福,我們可用曾國藩和李鴻章來牽制李衛國,只有平衡之道才能確保江山穩固。

慈安點頭道:六王爺之言甚有道理。

慈禧冷哼一聲。道:但願你別惹一身騷回來,事先宣告。這件事我們可不參與。

奕欣驚訝,這個慈禧太狡猾,突然有種看不透這女人的想法了。

從慈寧宮出來,奕欣便命人招李衛國進京,因為李衛國並不在京城呆著,而是把直隸總督府遷到了天津。

見到李衛國後。奕欣將他的想法一一相告。

李衛國一聽,心中就是一沉,已經猜到了奕欣的用意。

攝政王此時把直隸總督交給曾國藩恐怕不妥

奕欣心中不悅,以為李衛國不想讓出直隸總督,於是問道:為何不妥

李衛國冷笑道:王爺莫不是忘了江南還有一個太平天國

奕欣一愣。光顧著對付李衛國去了,卻是忘記了還有一個太平天國。

吳王的意思是

曾國藩的湘軍鎮守西南,如果他離開,西南必被太平軍佔領。如果調李鴻章到湖廣,那麼北線淮軍沒有指揮,太平軍恐再次北伐。

奕欣並沒有想到這些,頓時一頭冷汗。

李衛國冷哼一聲,道:攝政王,不如這樣,如今外敵已經沒了,內患必須清除。滬軍湘軍和淮軍對太平軍成包圍之勢,如今太平天國已經沒落了,正好讓曾國藩帶著他的湘軍從西面進攻太平軍,李鴻章率淮軍從北面進攻太平軍,我的滬軍從東面進攻,兩廣清軍從南面進攻,東南西北四路大軍上百萬,足以一口氣滅了太平天國。等到滅了太平天國之後,南方無戰事,那時攝政王可將曾國藩或者李鴻章調回,則沒有任何問題。

奕欣無言以對,說不過李衛國,只好同意。

不過,李衛國突然提議道:對了,剿滅太平天國可是曠世大功,攝政王不如打個賭,誰先攻破天京滅太平天國的功勞就是誰的,到時候攻破天京的大功獎勵封王和直隸總督,如何

奕欣不懂軍務,覺得李衛國的話有道理,剿滅太平天國的確是頭等大事,如今連李衛國都封王了,已經打破了異姓不封王的鐵律,若能滅太平天國,給個王爺封賞也是可以考慮的。

於是奕欣聽從了李衛國的建議,他覺得讓滬軍湘軍和淮軍一起進攻太平軍,正好為朝廷出去禍害,又能削弱李衛國曾國藩和李鴻章的實力,這是一石二鳥的大好事,他當然樂意了。

很快,奕欣以攝政王的身份勒令滬軍淮軍和湘軍對太平天國發起最後一戰,務必將叛軍消滅,承諾第一個攻陷天京的人封王,調任直隸總督。

李衛國回到天津,將這件事跟陳靜南一說。

陳靜南頓時一拍大腿,讚揚道:主上好計謀,主上現在已經是吳王和直隸總督了,所以這個獎勵可有可無,但對於曾國藩和李鴻章來說,他們可未必受得住這個誘惑,就算他們忍得住,他們的手下們也忍不住,到時候肯定拼命攻擊太平軍,主上只管坐收漁翁之利,給太平軍最後一擊,直接摘了桃子。

李衛國冷哼一聲,道:這次不僅僅要消滅太平天國,還有趁機連曾國藩和李鴻章一併幹掉。

陳靜南不解道:主上不是說對付他們二人慢慢來嘛

李衛國嘆口氣,道:計劃趕不上變化,奕欣這混蛋已經跟曾國藩和李鴻章暗中苟合了,所以這一次討伐太平天國期間,就順手把他們全解決,到時候我看他奕欣還敢指望誰

陳靜南思索一番,道:既然這樣,那麼人事問題就得快些解決了。

李衛國點點頭,道:沒錯,以太平軍的實力,如果滬軍湘軍和淮軍真的動真格的打仗,他們根本擋不住多久,不出一年就會被消滅。所以你立刻通知容閎,告訴他人事培養問題要提前,原計劃的三年培訓時間,立即改為夜校模式,一年內必須完成。

是主上陳靜南當即領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