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正德日不落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8章,鋼鐵可是真正賺錢的大買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08章,鋼鐵可是真正賺錢的大買賣

京城機械廠,吳老三正在向朱厚照彙報機械廠的情況。

“公子,我們機械廠本月盈利超過十五萬兩白銀,相比起上月來降低了不少,因為京城這邊有不少的機械廠建起來,搶了我們的很多訂單,並且還導致紡織廠的價格下跌。”

“玻璃廠這邊的銷售已經趨於穩定,每月的利潤在一百二十萬兩銀子左右,目前的銷售也主要是以銷往大明各地為主,京津地區的市場已經趨於飽和。”

吳老三現在掌管機械廠和玻璃廠。

“看來這造紡織機的生意是持續不了太久了,必須要想辦法做一些其它的買賣才行。”

朱厚照聽完彙報,仔細想了想問道:“我讓你們研究的蒸汽機進展如何?”

“公子,我們已經製造出了還算不錯的蒸汽機,但是密封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氣缸的磨損依然非常可怕,用不了太久就會損壞。”

吳老三連忙說道。

蒸汽機的原理是非常簡單的,無非就是燒熱水形成水蒸氣,然後用水蒸氣來推動活塞,活塞帶動機械裝置做工。

塔讀@

聽起來非常的簡單,但是想要實現的時候卻是非常的不容易。

首先單單是一個密封的問題就難道了大明的這些工匠們,其次就是氣缸的磨損問題。

因為加工的精度非常低,故而氣缸的磨損非常大,根本就用不了多久氣缸就會磨損的非常嚴重。

“這是加工精度的問題。”

朱厚照一聽,頓時就知道了其中的關鍵。

說到底吳老三他們這些人僅僅只是大明的工匠,手藝是有的,但要讓他們來製造出合格的蒸汽機來絕對不是容易的事情。

首先來說材料方面就是一個問題,大明的鋼鐵產量非常的低,低就算了,關鍵是質量很一般,這對於製造蒸汽機是非常不利的。

其次就是加工技術,吳老三等人依然還是停留在傳統的鍛打、捶打上面,想要靠這種方式來製造出精度足夠的氣缸、活塞出來,這無疑是痴人說夢。

讓他們早早紡織機還是可以的,但想要造其它的機械,還任重而道遠,不僅僅要繼續在機械學堂這裡普及基礎的數學、材料學、機械學等等,培養機械加工的人才。

而且最重要的還是要有自己的鋼鐵廠,沒有自己的鋼鐵廠就沒辦法大規模的冶煉出合適的鋼鐵出來。

沒有足夠的鋼鐵怎麼造機械?

怎麼去打造兵器鎧甲,又該如何去打造火槍大炮?

想到這裡,朱厚照連忙問道:“密雲這邊找到鐵礦了嗎?”

“公子,按照公子您的指示,我們已經在密雲這邊找到了大型鐵礦,並且已經在密雲這邊開始開採鐵礦、準備冶煉鋼鐵了。”

負責此事的李大錘連忙回道。

“太好了!”

“走,跟我去密雲!”

朱厚照一聽,頓時就急匆匆的起身前往密雲縣。

密雲縣也是屬於順天府管轄,離京城並不遠,後世在這裡發現了大型的密雲鐵礦,依託密雲鐵礦也是建立了大型的鋼鐵企業,首鋼、密雲鋼鐵廠都是依靠這裡的鐵礦所建立起來的。

密雲鐵礦算是大明境內少有的富礦,儲量也還相當可以,開採也是相對簡單,關鍵是離京城也足夠近,而且京城附近周圍還有煤礦。

煤炭加鋼鐵,懂的人都知道,這是最適合發展鋼鐵工業的。

後世幾乎所有赫赫有名的鋼鐵工業區幾乎都是擁有豐富的鐵礦資源和煤炭資源,這樣才能夠就地取材,發展鋼鐵產業。

鋼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些關係一個國家國力強盛的東西。

對於古代來說,鋼鐵更是重要非凡。

無論朝廷用來打造鎧甲和兵器、箭頭,還是說普通的老百姓用來打造農具、菜刀、鐵鍋等等,幾乎所有的地方都離不開鋼鐵。

但是古代因為鋼鐵冶煉技術的緣故,往往鋼鐵產量非常低。

根據後世史學家們對歷朝歷代的鋼鐵產量進行估計,唐朝時期一年的鋼鐵產量在200萬斤左右,北宋時期能夠達到800萬斤,但到了南宋又只有200萬斤。

明朝的鋼鐵技術相對更成熟一些,鋼鐵的產量大增,年產量能夠接近2000萬斤。

2000萬斤的鋼鐵,也就是1萬噸左右,這點鋼鐵產量放在後世來說那簡直就是毛毛雨都不算,隨便造一座大橋都要用掉幾萬噸、十幾萬噸的鋼鐵來。

由此可見,即便是在鋼鐵產量不錯的明朝,這鋼鐵的冶煉技術也很一般,產量非常的有限。

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當然,鋼鐵如此的重要、產量又低,這鋼鐵的價格自然而然也就相當的不錯。

根據明朝的史料記載,明朝的普通生鐵價格在每斤10文到30文之間波動,平均價格在20文左右。

當然它這個是生鐵,連熟鐵都還不是,至於離鋼鐵還差得遠呢,因為冶煉技術的緣故,冶煉出來的鋼鐵質量是非常差的,蘊含大量的雜質,還需要鐵匠透過反覆的煅燒、捶打來將裡面的雜質給取掉,才能夠得到熟鐵和百煉鋼。

熟鐵和鋼的價格比起生鐵來就要翻很多倍了。

經過五次錘鍊(五火)後,十斤生鐵只剩三斤熟鐵,工料銀總計0.5兩,攤下來每斤熟鐵成本0.166兩,是生鐵的近20倍。其中人工成本佔50%,炭價佔32%,生鐵成本只佔18%。

這種五火熟鐵才是入門級的軍用鐵料,在這個基礎上再繼續錘鍊得到精鐵或者鋼(古人說的鋼和現代工業對鋼的定義不同)。

每斤0.2兩的精鐵/鋼,可以用來做甲葉,每斤0.27兩的十鍊鋼(十火),可以用來做鳥銃的銃管,這種鋼每煉一斤要消耗生鐵五斤。

每斤3兩銀子的百煉鋼,可以用來做好刀,這個成本是最初生鐵價格的200多倍。如果用這種鋼做盔甲,就是所謂猴子甲,光物料就要一百幾十兩銀子,普通官兵不可能用得起。

古代要獲得高質量的鋼鐵,唯一的途徑就是反覆熱鍛,炒鋼、灌鋼並不能直接獲得鋼鐵,其價值在於把生鐵轉化為可鍛鐵,降低鋼鐵的生產成本,同時代的西方因缺乏這一科技樹,無法有效利用生鐵,只能處理塊鍊鐵。

總結下來就是在古代,鋼鐵的產量非常低,後世隨便一個中型鋼鐵廠一個夜班生產的鋼鐵都能夠抵達上一個國家一年的鋼鐵產量。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一年的產量其實就只有那麼一丟丟,自然而然這鋼鐵的價格是非常的昂貴的。

其次就是冶煉技術和工藝非常的落後,古代的鐵礦開採、運輸、冶煉效率都非常低,耐火材料和鼓風技術都不過關,只能採用塊鍊鐵的辦法,效率低下。

化工技術落後,祛除鋼鐵之中雜質的辦法主要是依賴物理辦法脫碳、祛除雜質,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時間。

還有就是檢測手段低,連溫度都無法檢測、控制,同時更重要的是缺乏理論技術的指導和指引。

這些都導致了古代的鋼鐵產量低,價格昂貴,生鐵的價格10至30文之間,熟鐵的價格就已經翻十倍在100文至300文之間。

至於軍用的精鋼,可以用來製作好刀、鎧甲的百煉鋼,價格都已經來到了幾兩銀子一斤的程度。

朱厚照在想到辦鋼鐵廠的時候就已經認認真真的去瞭解了下大明市場上的鋼鐵價格。

所以也是明白了為什麼唐朝時候的玄鐵軍僅僅只有幾千人的規模了,因為以唐朝時期的國力和生產力水平來說,能夠搞起這幾千人的玄鐵軍已經最大的極限了。

鋼鐵的價格實在是太貴了,而且也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夠得到上好的鋼鐵。

但對於穿越者朱厚照來說,冶煉鋼鐵這根本就不是什麼事情。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後世各種各樣的鋼鐵冶煉技術都已經非常的成熟了,即便是採用土法煉鋼也能夠練出相當不錯的鋼鐵出來,足以輕鬆的完爆這個時代,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上。

朱厚照甚至於還計算過,即便是按照後世相對落後的土法高爐鍊鋼,這鋼鐵的產量也將大增,同時冶煉出來的鋼鐵質量隨隨便便也可以達到熟鐵的程度。

如果在運用上化工的手段,完全可以練出這個時代最昂貴的百煉鋼來,一斤百煉鋼售價幾兩銀子。

算算裡面的利潤,朱厚照都覺得穿越到古代,其實最賺錢的並不是搞什麼鹽啊、玻璃什麼的,這最賺錢的其實是去煉鋼鐵。

這一爐鋼鐵出來的時候,即便是按最保守的估計,一爐鋼鐵怎麼也得有幾千斤吧,算下來就差不多是上萬兩銀子了。

這樣的買賣,朱厚照當然是不會放過的。

更何況,自己還要靠這個鋼鐵廠來打造兵器鎧甲、打造火槍大炮,以後用來武裝出一支掃蕩天下的軍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指望戶部、工部的話,即便是一支鐵軍也都會讓他們給玩壞的,別指望他們能夠打造出什麼合格的軍火武器出來。

明初時打天下的火銃到了現在都已經徹底的廢棄了,是技術不行嗎?

不是,而是因為偷工減料、剋扣彩禮錢,導致工匠們根本就造不出合格的火銃大炮出來,大家根本就不敢用。

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所以還是要靠自己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