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正德日不落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5章,眾正盈朝不過是個笑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25章,眾正盈朝不過是個笑話

“陛下!”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群臣一個個都急了,一個個也都慌了,趕緊出聲。

“陛下,萬萬不可用廠衛荼毒百官啊!”

“是啊,陛下,臣死諫,請陛下親賢臣遠小人,切勿自毀長城。”

“陛下,蘇言只是據實而奏,豈能因言獲罪?”

“廠衛萬萬不可用啊,上次山西賑災桉,荼毒上萬人,山西士林為之一空,豈能再用之荼毒中正之臣?”

一個又一個大臣紛紛的站立出來。

此時此刻,太子開兵工廠的事情都已經是小事了,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了。

真要是讓廠衛這邊去查兵部和工部的事情,還不知道會死多少人,會有多少人掉腦袋。

這工部和兵部的屁股能乾淨嗎?

當然不能,這大明朝的官員幾乎都是不乾淨的,縱然是劉健、李東陽、謝遷、馬文升也是一樣的。

貪墨糧餉、剋扣糧餉、吃空餉、喝兵血、剋扣軍備費用、私開馬市、官商勾結等等,這些事情實在是太多、太多了,根本就不經查。

尤其是弘治皇帝重點提到的幾年前調撥內帑五十萬兩銀子重整軍備的事情,這件事情要是查下去的話,這朝堂上至少有上百人要掉腦袋,到了邊關這邊的話,那些總制、總兵、參將等等,還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可以說當年的五十萬兩銀子幾乎是全進了相關這些官員們的口袋裡面去了,幾乎都沒有用到邊關將士的裝備提升上去。

所以著急的人很多、大家都很著急。

還有弘治皇帝用這個廠衛越用越順手,逐漸的重視廠衛的力量,這等於說在大家的頭頂懸了一柄劍,只要又需要,隨時都可以要了大家的命。

和這些事情比起來,太子半個兵工廠什麼的,真的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了。

當然了,放在前面的時候,他們這些人一個個可都是死死地盯著太子的這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彈劾朱厚照要造反、要謀逆。

可以說小題大做也是他們一貫的拿手好戲了。

只是現在的弘治皇帝已經不相信他們了,他更相信自己的兒子,相信朱厚照,所以他現在也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蘇言彈劾太子,弘治皇帝就以此事來大作文章、翻舊賬,將事情鬧的更大,牽扯更多的人進來。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如此一來的話,自然也就沒有人再來說太子半兵工廠的事情,至於說太子現在在京營這裡挑選精兵組建新式神機營的事情,那就更加不重要了。

這些大臣們現在一個個人人自危,都在拼命的讓弘治皇帝不要鬧大事情,不要去查工部、兵部,誰還有空來管太子的那點事情了。

不得不說,弘治皇帝這十幾年的皇帝也不是白當的,文官們小題大做的本事也是學到了,而且弘治皇帝並不是要小題大做。

而是覺得也確實是要趁著眼前的機會,好好的整頓下這大明朝兵部、工部,整頓下邊防。

正如朱厚照所說的,天子絕對不能退半步,否則這些大臣們就會更加肆無忌憚,無所顧忌,一個個都無法無天,根本就沒有將自己這個天子看在眼中。

朱厚照身為天子,一開始只是辦點產業而已,結果就被這些大臣們攻擊說什麼與民爭利,說要將太子的產業收歸戶部。

開個兵工廠而已,這些人就給太子扣上謀逆、造反的大帽子。

也真是敢亂扣,這樣的帽子都扣在弘治皇帝唯一的兒子上面,足見這些人根本就沒有將弘治皇帝放在眼中,對於皇權也沒有絲毫的敬畏。

這是多年來弘治皇帝自己種下的苦果,對這些文官集團們太過寵信,也太過寬仁,以至於這些人毫無顧忌、肆無忌憚、蹬鼻子上臉,一個個心裡面也都知道,弘治皇帝軟弱好忽悠,別說是沒出事,即便是出了事情也都沒什麼事情。

所以他們才敢亂扣帽子,說太子造法、謀逆,說那些被踩到地裡面的武將們謀朝篡位,誰都不會相信的話,他們都說得出口。

所謂眾正盈朝也不過是一個笑話。

當弘治皇帝符合他們利益的時候,看起來君臣和睦,眾正盈朝,時不時弘治皇帝再賞賜一些鹽引給他們的就會是將弘治皇帝誇成千古一帝、中興之主、弘治盛世什麼的。

以至於連弘治皇帝自己都沉浸在其中,覺得自己辛辛苦苦、勤勤懇懇、勤儉節約、勵精圖治之下真的出現了一個繁榮鼎盛的大明帝國。

或許只有韃靼南下、女真劫掠遼東邊鎮、倭寇、海盜肆虐東南沿海的時候,遮羞布被扯開的時候,才會看到大明帝國脆弱不堪、軟弱可欺、大而不強的真實面目。

只有當饑荒肆虐、災荒之年,流民四起、路有白骨、易子而食的時候才能夠看清楚這個大明帝國,它僅僅只是那些士大夫、文官、商人們的盛世,對於普通的百姓來說,它甚至於連以前都不如。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弘治皇帝透過廠衛也是更加清楚的瞭解了大明的真實情況,以前是被文官們忽悠瘸了,文官說什麼就相信什麼,哪裡能夠瞭解最真實的大明,能夠看清楚這些文官們的真實嘴臉。

一個又一個大臣不斷的站立出來,一個個都在不斷的勸說弘治皇帝,要弘治皇帝放過蘇言,不要去翻舊事,不要去查什麼工部、兵部的事情,更不能動用廠衛的力量,即便是要調查也該讓他們這些文官們左手調查右手什麼的。

弘治皇帝默默的看著群臣、看著群臣們著急的樣子,心裡面也是覺得好笑。

想想以前的自己,實在是太過軟弱了,以至於被這些文官們蹬鼻子上臉,人善被人欺。

現在看著他們一個個著急的樣子,弘治皇帝就覺得自己兒子說的很對,對這些文官們根本就不需要太客氣,他們不過是治理國家的工具而已,聽話、用的順手就用,不聽話、不順手就換人,天下有的是想要做官的人。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

京營的一處操場上,朱厚照正在保國公朱暉帶領下巡檢從京營和神機營抽掉出來的五千精銳。

英國公張懋去東南沿海重整軍備,故而弘治皇帝也是讓朱暉來掌管京營。

保國公朱暉這個人歷史上是出了名的膽小怕死之人,弘治皇帝和正德皇帝派他去邊鎮打擊賊寇,他基本上都是躲在城裡面不敢出去作戰,等到韃子要走的時候再派人斬殺幾十個韃子去向弘治皇帝和正德皇帝邀功。

就這,歷史上還被弘治皇帝和正德皇帝接連嘉獎。

沒辦法,實在是大明朝的勳貴們拿不出手,早就已經糜爛不堪,成了大明的蛀蟲,已經不堪一用了。

弘治皇帝和正德皇帝為了體現對尋貴集團的重視,所以即便是小功勞,還是依然要大肆的賞賜一番。

尤其是正德皇帝,他想要整頓軍務,那就少不了這些勳貴們的幫助,要抗衡文官集團,同樣也是少不了勳貴們的支援。

文官們拼命的打壓勳貴的功勞,正德皇帝當然是門清的很,所以該賞還是要賞,只是大明的這些勳貴們其實早已經爛透了。

武將勳貴們和文官們差不多,吃空餉、喝兵血、侵佔衛所軍田,剋扣糧餉等等事情,他們也都是有參與的。

就以大明的京營來說,拱衛京城的三大營算是大明最後的還能夠有點戰力的軍隊了,但依然是老弱病殘的集中營,軍備廢弛、三五天才有一訓,大量的空餉名額。

而且弘治朝弘治皇帝總是將三大營的人弄來搞工程建設什麼的,本來是常備軍,吃著皇糧、訓練武藝時刻準備保家衛國的。

結果呢,卻是被弘治皇帝派遣著去幹工程,修城牆、皇陵、修橋鋪路等等,總之就是不敢正事。

不得不說弘治皇帝估計也是被文官們給忽悠的,輕徭薄賦之下,百姓是不能輕易徭役的,但是養著的那些京營們反正也是吃飽了沒事做,乾脆就天天派去幹工程了。

所以到了正德朝的時候,正德皇帝實在是看不下去了,選擇了和邊軍對調的方式來改變這種局面。

只是可惜這種政策並不能持續太久的時間,後面的皇帝又和弘治皇帝一樣用老辦法來使用京城的三大營,徹底的將三大營的戰力給廢掉了。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軍中的貪腐非常的厲害,到嘉靖朝的時候,明朝軍隊的戰鬥力直接就廢了,俺答汗能夠殺到京城腳下,十幾個倭寇都能夠橫掃東南沿海。

也正是因為邊軍、京營、各地的衛所兵都不堪一用,故而到了明朝中後期,無論是抗擊倭寇的戚家軍、還是關寧鐵騎等等都是重新募兵的,而且也都還是職業兵,這樣才能夠保持一定的戰鬥力。

但也是慢慢的出現了明後期時的軍閥,像毛文龍、吳三桂他們這些人,都是聽宣不聽調,朝廷給好處就能夠動一動,不給好處誰也奈何不了他們。

這些軍官們的家奴、家兵才是最有戰鬥力的,但根本就不鳥朝廷,只是這些將官們的私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