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正德日不落最新章節列表 > 第197章,一身反骨的朝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97章,一身反骨的朝臣

京城,又是一個早上,和往常一樣,太和殿這裡在召開早會。

“陛下!”

“吳偉、章澤、魏召庭等人只是正義進諫,為國為民,並非真心實意的想要辭官,還請陛下下旨讓這些人官復原職。”

吳寬站出來向弘治皇帝進諫道。

這一次,江南籍的官員可謂是損失慘重,一下子二十多個朝中官員因為辭官要挾弘治皇帝,想要讓弘治皇帝旨意。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招以往屢試不爽的招式,這一次卻是一下子失靈了,弘治皇帝不僅僅沒有收回旨意,而且還直接讓那些辭官的辭官求仁得仁。

這些天來,江南的士林們可是到處走動、上下打點,讓朝中的大佬們一個接一個的出來替這些人說話,然而弘治皇帝始終沒有收回旨意的意思。

而且眼看著一月之期馬上就要到了,到時候這些人就必須要離開京城回鄉了,這人要是一走,恐怕就再也別想回朝堂了。

所以現在謝遷、吳寬、周宣這些人非常的著急,一門心思都放在了救這些人的事情上,想要讓這些官復原職,這樣才可以保證他們江南籍官員在朝堂上的影響力。

少了這二十多個重要的江南籍官員,這江南的士林以後很長一段時間都休想在朝堂上有什麼話語權,會形成斷層,對江南士林來說是一個沉重無比的打擊。

“是啊,陛下!”

“這些官員也是為國為民,為了我大明,這才說辭官。”

“還請陛下明察秋毫!”

周宣也是站出來說道。

“陛下,吳偉、章澤、魏召庭等人也是為國諫言,心懷大明,忠君愛國,且一個個都還年富力強,還能為國效力,臣也以為應該給他們一個機會。”

內閣首輔劉健也是站出來表態。

他最近可是沒少收銀子、收孝敬,江南的這些人是真的急了,還有江南的那些鹽商、海商們也都急了。

朝廷要開海、還要收關稅,據說戶部尚書侶鍾這邊幾次提交上去的稅率弘治皇帝都極為不滿,一次次的打回來,而最新一次稅率都已經到了兩成了。

如此恐怖的關稅,這讓江南地區的商人都談之色變,一旦這個關稅一事落實下去,到時候他們即便是可以光明正大的出海,恐怕每次也是少不了要繳納一大筆的銀子給朝廷。

這對於奉行交稅是絕對不可能交稅,寧可把銀子用來打通關係的江南商人來說,他們更願意將大量的銀子用來送禮,送給朝中的這些大佬們。

更何況現在朝廷允許辦私人鹽場,京城的三大國公,英國公、定國公、成國公組織了一大群的武將勳貴集團們成立了三公鹽場。

籌集了大量的銀子,在渤海地區大肆的購買灘塗地、鹽鹼地,準備大幹一場,正式的插手大明鹽業了,而且弘治皇帝這邊已經同意了。

還有壽寧侯和建昌伯,他們也是已經成立了張氏鹽場,同樣也是學著太子在渤海地區圈佔鹽鹼地、灘塗地修建鹽場,採用曬鹽法曬鹽。

可以說,以前京城的那些權貴們根本就很難插手進去的鹽業,現在都在光明正大的進軍鹽業了,一個個聯合起來,都看準了鹽業的巨大利潤。

這讓江南的鹽商們非常著急,一旦失去了鹽的巨大利潤,鹽商們以後吃什麼喝什麼啊?

對於現在的江南縉紳集團來說,有種要全面崩盤的趨勢,朝中的大佬們身陷囹圄,需要運作將他們給給救出來。

經濟基礎的鹽商、海商、徽商們又面臨著新的挑戰,鹽的利益和對外貿易的利益沒辦法在獨佔了,而且太子還要修貫通南北的大動脈竟然不經過江南地區,要減少對江南地區的依賴。

這些都在嚴重的動搖著江南縉紳集團的利益,讓他們一個個猶如熱鍋上的螞蟻,急得不行。

那是不斷的往朝中的這些大佬們家中送禮,一個比一個重,就指望著他們能在朝中替他們說說話。

弘治皇帝看了看劉健,以前對於自己的這個老師還是非常的敬重的。

但自從廠衛開始監督百官,關於百官的資訊源源不斷的匯聚到弘治皇帝這邊的時候,弘治皇帝也是算是看清楚了自己這個老師的樣子了。

這些天他收了多少禮,弘治皇帝可是很清楚的,現在也是站出來替這些人說話,這讓弘治皇帝心裡面是非常的失望。

自己老師的形象在心中大打折扣,在想想以前劉健舉薦的劉宇,在山西這邊走私、私開馬市、吃空餉、喝兵血,去年家中查出了上百萬兩銀子的鉅款。

並且還有大量和劉健的往來信件,其中就多次提高了給劉健送禮的事情。

弘治皇帝本著劉健是自己的老師,又是內閣首輔,沒有將此事牽連到他,他現在又是如此,這段時間至少也是收了二十多萬兩銀子,大量的古董字畫、金銀珠寶等等。

果然還是站出來了。

“他們自己要辭官的,現在又說不想辭官了,這不是欺君嗎?”

“他們把朕當成什麼了?”

“把這大明朝堂當成什麼了?”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弘治皇帝絲毫沒有給劉健面子的意思,如果放在以前,劉健開口的話,多少還是給一些面子的。

但是弘治皇帝這次打算誰的面子都不給,照兒說得對,就該狠狠的收拾下這些文官們的氣焰,不然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坐在這龍椅上的天子是姓朱的。

“哼!”

弘治皇帝冷哼一聲說道:“吏部這邊儘快拿出一個新的名單出來,空出來二十多個位置,為何一直遲遲沒有任命新的人選?”

弘治皇帝非但不給面子,而且直接要求吏部這邊儘管將新的名單提交上去,這是擺明了要徹底讓那二十多個辭官要挾弘治皇帝的人再也別想回到這朝堂上了。

聽到弘治皇帝的話,劉健的老臉頓時就掛不住了,自己的這個好學生出現在竟然連自己的面子都不給了,還讓吏部這邊儘管擬定新的名單出來。

至於百官們,一個個頓時就從中嗅到了不一樣的氣味了,弘治皇帝絲滑好像對內閣首輔劉健不滿,這一點面子都不給劉健啊。

“陛下,他們也是為國為民啊!”

謝遷站出來說道,沒辦法,他必須要站出來,少了這二十多個人,以後自己在朝堂上就少了很多的支持者,話語權將大大降低啊。

“如果是真的為國為民,那就不會動不動辭官來要挾朕,現在他們求仁得仁,有什麼可說的,此事無需再議。”

弘治皇帝霸氣的說道。

謝遷也是弘治皇帝的老師,這段時間也是非常的活躍,江南的官員們時常聚在一起,商量著救熊翀,讓那些人官復原職,還給侶鍾不斷的送禮,希望他制定的關稅制度能夠少收關稅,同時也是聯絡朝臣,希望能夠禁止私人辦鹽場等等。

這些弘治皇帝都清楚,廠衛的作用越來越大,讓弘治皇帝看清楚了大臣們的下朝之後的所作所為。

“下面還是來商議下開海徵收關稅的事情。”

“戶部這邊制定的關稅太低了,另外關稅的細則不夠明細,違法處罰的力度嚴重不夠。”

弘治皇帝將話鋒一轉,轉向了關稅和海關的事情。

開海已經成為了必然,大明將在全國多地開海,同時徵收關稅、實行新的海關制度,而侶鍾這邊制定的關稅制度,讓弘治皇帝很不滿意,

當然,弘治皇帝其實看不懂什麼,主要是朱厚照在看,朱厚照結合後世的海關制度和宋朝的海關制度,覺得這個制定的關稅太低,並且細則不夠,沒有區分商品種類,無法讓朝堂對進出口貨物和關稅進行調控。

稅收這個東西,是不能一刀切、一概而論的,要區分不同的商品,不同商品實行不同的稅率,這樣才能夠起到對經濟的調控。

“陛下,徵收二成的稅率已經非常高了!”

侶鍾一聽,頓時就叫苦連天,這可是一個燙手的山芋啊,這個任務可不好完成。

現在大明的商稅規定的是三十稅一,然而大明朝堂幾乎是徵收不到商稅,商人們根本就不交稅。

現在關稅制定到兩成,這都已經是很逆天了,他都已經要被無數的人罵死了,這稅率再定高來,恐怕到時候連祖墳都要被人給挖了。

“兩成的稅高嗎?”

“宋朝三成的稅都不算高,依然有無數的人削尖了腦袋出海經商,海貿的利益非常大,所以關稅也要高一些。”

弘治皇帝看看侶鍾,這朝野上的官員一個個都是一身反骨,就沒有幾個會真心實意的跟著自己這個天子走的,沒幾個是真心聽話的。

“八百裡加急!”

“八百裡加急!”

這時有人急匆匆的朝太和殿走來,同時一邊走也是一邊喊著。

“八百裡加急!”

“偏頭關被攻破,韃靼十萬大軍入關,山西危急!”

聽到這個聲音,群臣頓時就紛紛看了過去,弘治皇帝則是一下子站立起來。

偏頭關竟然被攻破了,韃子十萬大軍入關,山西危急!

【作者題外話】:求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