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正德日不落最新章節列表 > 第87章,以天津為試點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87章,以天津為試點

弘治朝的文官雖然說在不斷的坐大,不過依然還是有很多的正直之臣,是真心真意的想要將大明建設的更好,忠君愛國,願意為這個國家做一些好事、實事的。

像兵部尚書馬文升、內閣大臣李東陽、督察御史戴珊、戶部尚書侶鍾等等,弘治朝還是有一大片的正直大臣、能臣。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以前之所以反對開海,一方面這是祖制,從朱元章開始就實行海禁,另外一個方面倭寇和海盜確實是非常的猖獗、肆虐,想要剿滅這些倭寇和海盜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大明朝廷確實是沒有那麼多的人力物力來剿滅這些倭寇、海盜。

再加上江南縉紳集團的強大影響力,所以禁海一直以來都是得到絕大多數大明官員的支援,反而開海總是會遭到各種各樣的阻力。

但是現在不一樣,朱厚照讓大家看到了開海的好處,別的不說,什麼海外的金山、銀山、萬里沃野什麼的,都還看不見摸不著。

可這海洋裡面的糧食是實在的擺在大家眼前的,儘管沒有去天津,沒有看到一船帶著十萬斤魚歸來的盛況,但這種事情太子肯定是不會說話。

看看眼前的這些海魚,堆積如山,讓原本瘦骨嶙峋、面黃肌瘦的流民們一個個都吃的膘肥體壯起來。

如果有足夠的海船,大明一年能夠捕撈到多少海魚?

那絕對是天文數字,可以養活上千萬的龐大人口。

所以侶鍾、馬文升這些官員也是直接向弘治皇帝這邊請求開海。

“陛下,萬萬不可啊!”

“實行海禁乃是我大明朝的祖制!”

“況且海上倭寇、海盜肆虐,我大明哪裡有能力去剿滅這些海盜、倭寇?”

“只怕海禁一開,到時候我大明百姓在海上被倭寇、海盜大肆屠戮。”

“是啊,陛下!”

“海禁萬萬不能開啊,海禁一開,這人心浮動,無心耕種,動搖國本啊!”

“......”

馬文升、侶鍾等人的話剛剛落下,立即就有大量的江南籍官員站出來強烈的反對。

開什麼玩笑。

開海禁,開海禁了他們怎麼壟斷海洋貿易?鉅額的海貿利潤可就不能獨吞了啊。

這開了海禁就是斷了東南沿海地區海商們的財路啊。

至於這什麼捕魚什麼的,老百姓有的吃就吃,沒得吃餓死就是了,他們縉紳們的利益是絕對不能動的。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劉健,你怎麼說?”

弘治皇帝看看群臣,然後看向劉健。

劉健是內閣首輔,百官之首,也是弘治皇帝的老師,一向深的弘治皇帝的信任。

“陛下,臣以為海洋魚類豐富,確實是為我大明百姓提供大量的糧食,如能開海,必定可以造福無數大明子民。”

“但海上倭寇、海盜橫行,年年都有倭寇、海盜在沿海地區燒殺搶掠、肆虐一方,故臣以為,如果不能解決倭寇和海盜之患,開海之事,還是要徐徐圖之。”

劉健的話說完,也是得到了很多大臣的支援。

開海首先要考慮的一個問題就是倭寇和海盜,有倭寇和海盜的存在,大明的沿海地區就不得安寧,無論是出海捕魚,還是出海海貿都繞不過這些海盜和倭寇。

“難道我們就不能剿滅這些倭寇和海盜嗎?”

“我泱泱大明難道還要怕了這些倭寇和海盜不成。”

有大臣們一聽,立即站出來說道。

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剿滅倭寇和海盜談何容易,這需要大量的戰船,還需要精通海戰的將領,更需要龐大的資金來支援,以我們朝廷現在的情況,國庫裡面連一兩銀子都拿不出來,拿什麼去造船,去剿滅倭寇?”

謝遷也是站出來,態度很顯然也是反對開海禁的,核心點很快又回到了朝廷沒錢,國庫空虛的問題上了。

聽到這話,弘治皇帝頓時就一陣沉默了。

當了十五年的皇帝了,他不是沒有雄心壯志過,也不是沒有想過要去做一些大事,比如鞏固邊防、整頓軍務什麼的。

但最終所有的一切都迴歸到了沒錢這個問題上,大明朝廷是真的窮,窮的叮噹響,窮的連維持邊軍糧草都成為問題,拿什麼去剿滅海盜、倭寇?

“諸公的考慮也不無道理,倭寇和海盜肆虐終究對於我們大明開海有著巨大的影響,會給我大明的海貿和捕魚船帶來巨大的威脅。”

“但海洋是巨大的糧倉,海貿也可以為我大明帶來源源不斷的龐大財富。”

“開海也是遲早的事情,今日不開海,遲早一天也是要開海的,與其等到被人用堅船利炮敲開國門,還不如直接主動開海。”

這時,朱厚照開口了。

明朝的倭寇,在元末明初的時候卻是基本上都是真的倭寇,是倭國這邊大量無家可歸的流浪武士所形成的倭寇,這些倭寇效力的家主在戰爭之中失敗,無法在倭國立足,只能在朝鮮、大明、倭寇之間流竄成為倭寇。

但是到明中後期之後,真正的倭寇數量已經很少了,絕大多數倭寇、海盜其實都是東南沿海地區的大明人。

大明朝實行嚴厲的禁海政策,尤其是到了後面片帆不得下海,越來越嚴厲,以至於連開著小船去沿海捕魚都不行。

海禁政策斷掉了沿海地區大明人的生路,讓他們無法養家湖口,這其中尤其以浙江和福建最為嚴重。

這兩省都是沿海,也都是多山,八山一水一分田,沒有足夠的田地,又不能下海捕魚,更不能出海經商,你讓他們怎麼活?

當然是鋌而走險的去搞走私貿易,結果發現走私貿易的利潤大的超乎想象,故而規模越來越大,慢慢的也就滋生出了大量的大海盜,同時也是打著倭寇的旗號來做事。

比如明朝的大海盜汪直,他麾下就有大量的倭寇浪人、武士,很多的倭寇其實都是大明人,都是因為海禁政策活不下去的大明人。

後來,明朝這邊開放福建的月港作為對外貿易的港口,再加上戚繼光、俞大猷剿滅倭寇和海盜,東南沿海地區的倭患就逐漸徹底的清楚。

說到底其實還是一個道理,堵不如疏。

倭寇不可怕,可怕的是朝廷的禁海政策,‘片帆不得下海’導致了東南沿海地區的百姓沒有了生路,自然而然就會鋌而走險的去走私、去當海盜等等。

而朝廷如果能夠設定對外貿易的港口,不僅僅可以給百姓一條生路,也可以給朝廷增加稅收,一舉兩得的事情,可謂是利國利民。

但大明朝的事情,往往不是說利國利民就能夠辦下去的,很多事情都是利國利民的,但都是會遭到這些文官集團們的強烈反對。

因為不僅僅他們的利益不能動,而且他們還想著要將整個大明上下所有的利益都弄進他們的肚子裡面。

往上要把控這個大明的權力,連皇帝都要成為他們的傀儡才是最好的,往下要不斷地奴役百姓,從窮苦的百姓身上源源不斷的吸血。

至於國家的生死存亡,百姓的生死和他們根本就沒有任何的關係。

這種只為自己小團體爭權奪利的情況到了命中後期就越來越厲害,什麼東林黨、晉黨、齊楚黨等等。

尤其是晉黨和東林黨,已經到了完全不顧國家生死存亡的地步,只是在一味的不斷的黨爭、彼此攻訐、內鬥,至於百姓水深火熱、遼東女真一步步坐大什麼的,他們根本就不在乎。

明朝之亡,很大的程度上就是亡於這種無休無止的黨爭,亡於這些只顧自己利益的晉黨、東林黨。

“兒臣以為,可以先以天津為試點,先在天津這邊試點下。”

“北方這邊倭寇、海盜相對較少,我大明也可以先集中水師守護渤海、黃海,同時一邊打擊倭寇和海盜。”

“等積累經驗、培養出海戰將士,又有足夠的戰船之時就可以蕩清這些倭寇和海盜,然後再開放更多的地方作為對外貿易,也可以放開海洋捕撈。”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當然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在開放港口這裡設定海關,徵收關稅,以此來充實朝廷國庫,可謂是一舉多得。”

“不僅僅消滅倭寇和海盜,朝廷還可以獲得更多的稅收,這百姓也可以從大海之中獲取源源不斷的糧食,沿海地區的人也可以有新的出口,自然不會有那麼多人再去充當海盜。”

朱厚照詳細的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現在全面開海顯然是不現實的,海盜、倭寇沒有剿滅,全面開海就是一個大問題,而且朝中這些江南縉紳代表也不會同意,會強烈的反對。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所在暫時現在天津這邊為試點開海,一步步的來,先積累下經驗,等到後面自己的海軍練成了,戰船也造出來了,到時候就是時候蕩清這些海盜、倭寇了。

等自己手中握有一支強軍的時候,無論是北方韃靼、還是女真,又或者是倭寇、海盜,或者是內部的這些文官們,到時候自己什麼都不用顧忌了。

“太子說的好啊。”

“那就先按照太子所說的來辦,先開天津!”

【作者題外話】:三章奉上,求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