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家祖朱重八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9章 有了想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49章 有了想法

睢程領人出發不久,朱允熥帶著朱楩幾個王爺,曹炳幾個勳貴子弟。

一行十一人,便直奔直沽。

等他們過去,睢程已領著手下學生,冒著雨水和泥濘,在直沽到大同的官道沿線,建起了水泥廠二十六座。

職大所有學生,分散各水泥廠。

為大趕工期,還從當地徵召了工人。

而在同一時間,戶部尚書鬱新遣出幹吏,從山西,北平,河南,河北,山東,直沽六地抽調民夫。

反正官道原址還在,也不用重新測量。

隔上多少距離,把修路的人安排上就行。

錦衣衛暫時復立,正是需表現的時候。

指揮使蔣瓛親自上陣,帶著手下的校尉,不間斷的在新修的官道沿線反覆巡邏。

凡有偷奸耍滑,偷工減料等破壞修路者,當場鎖拿。

舉朝齊力,上下同心。

官道的鋪設,自然神速。

夜色漆黑,京中部堂衙署,大多只剩留值小吏。

內外一片靜謐,燈火也沒剩幾盞。

戶部公房中,鬱新仍翻著一堆公文。

桌邊的一碗粥,早就沒了熱氣。

就在這時,房門吱呀開啟。

茹瑺抬腳走近,往鬱新跟前一站。

良久過去,鬱新終於發覺。

“茹尚書,你也沒回?”

茹瑺拉了把椅子,坐在了鬱新對面。

“還沒吃?”

鬱新處理了手裡當前公文,活動了一下筋骨。

之後,才拉過桌角的碗。

“直沽官道耗時耗力,坐鎮京中,需掌控全域性。”

“哪一環節出了差錯,修路的整體程序都得擱置。”

“好在現在,總算到了尾聲。”

“趁著幾日空閒,大軍糧草我籌集的也差不多了。”

“用不了多久,怕就需茹尚書運輸了。”

茹瑺言笑晏晏,微微一笑。

“糧草到位,官道無礙,這是最簡單。”

“鬱尚書的能力,我自不懷疑。”

“我今日過來,就是想問問,那官道可行否?”

鬱新派出的人,常往返於直沽。

官道究竟咋樣,他最有發言權。

鬱新放下碗快,抹了抹嘴後,認真了許多。

“茹尚書,這位三皇孫不一般啊。”

“那官道堅硬如鐵,大錘尚不能奈。”

“鋪設完成地段,平坦寬闊,行軍跑馬,纖塵不染,連通之後,恐能縮減一半時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短短幾天時間,便有了如此成果。”

“往常修路,光是夯實平整,都要需幾天。”

朱允熥出色表現,不止一次,早就見怪不怪。

新修之路被鬱新誇得天花亂墜,茹瑺也算是松了一口氣。

路是由朱允熥修的,但若貽誤戰機,他這兵部尚書,可也難辭其咎。

老朱為啥把六部九卿,勳貴武將全部拉攏起來。

是有全力支持把八次北伐之意,但更多的不過是把他們全都和朱允熥綁在一塊。

成了,朱允熥首功。

敗了,自有他們擔責。

“路沒問題,那我就放心了。”

“三皇孫往常行事雖有章法,但年輕氣盛,難免血氣上湧,要是憑一時衝動,擔下這一差事。”

“一旦路修不好,必會耽擱糧草運輸。”

“糧草銜接不上,前方又如何打仗?”

鬱新親自動手,給茹瑺泡了茶。

大半夜的該睡的都睡了,只能自己親力親為了。

“茹尚書,請喝茶。”

“官道的事情,大可放心。”

“下面所報,皆為褒獎。”

“有的吏員說,新修之路可扛百年。”

“也用不上這麼久,只要這次糧草平安運送過去,那這次費時費力的修整虧不了。”

之後,鬱新把椅子搬到茹瑺旁邊。

“雖有朝廷舉力支援,但非有一般統籌佈局之能,很能把如此雜亂的問題糅合在一起的。”

“二皇孫曾在戶部歷練,使我有幸近距離接觸。”

“說句實話,感官並不好。”

“所行所為,刻意居多。”

“這一期間,用功頗多,進步不少,在掌管錢糧上面,的確是有一定程度的進步。”

“只是,卻不能獨自上手。”

“前尚書曾幾次安排賬目,但二皇孫要不就是漏洞百出,要不就是遲遲找不到下手之處。”

“可若有人稍作指點,二皇孫又能很快完成了。”

“我知道,二皇孫是內定太孫人選。”

“朝堂上下大部分文臣,都是站於二皇孫這邊的。”

“可是茹尚書,這樣的人能擔起社稷的擔子嗎?”

朱允炆自離開大本堂,獨自出去歷練。

即便從旁協助的人很多,但做一個敗一個。

朱允炆能力不足,已是顯而易見。

從某一方面說,天命怕也不歸朱允炆了。

長著眼睛又不是出氣的,不少文臣早就心中打鼓。

只不過,鬱新先講出來而已。

茹瑺放下茶杯,沉思片刻。

“鬱尚書之言,我並不否認。”

“三皇孫嫡子資格是比二皇孫牢固,但三皇孫背後是牢不可破的勳戚武將。”

“那些人戰場個個驍勇善戰不假,但一旦下了戰場,必然驕縱跋扈。”

“藍忠一事,不過只是個例。”

“三皇孫親武將,必重武輕文。”

“隨著北元餘孽的漸漸覆滅,將來的大明,必定是要放於治世之上的。”

“君王重武輕文,就會窮兵黷武。”

“連年征戰,於社稷不利,更會壓垮庶民。”

治世之君,都重文輕武。

平定天下後,便該由文臣主導。

茹瑺說的這些,不過是柔和把大義和私心而已。

“茹尚書說的對。”

“三皇孫和武將有打不斷的血脈,讓三皇孫完全脫離了武將,那肯定不現實。”

“相信三皇孫不是昏聵之人,能夠平衡好和武將之間的關係。”

對鬱新的這話,茹瑺持保留意見。

畢竟,在那些文臣看來。

朱允熥為給藍忠求情,可是在乾清宮外面跪了一夜。

“希望三皇孫能儘早成長吧。”

茹瑺沒再多說,只簡單道了句。

都是爬上六部尚書之位的,當然知道啥話該說,啥話不該說。

這次的談話。不用多叮囑,就都清楚咋做。

別說老朱之下,還有朱標。

就是沒有朱標,皇太孫該是誰,也不是他們所能置喙的。

“時辰不早了,鬱尚書別太晚了。”

該說的話說完,茹瑺起身告辭。

鬱新拱手,把人送走。

一直瞅著茹瑺離開視線,鬱新這才合上門返回。

坐在椅子上,久久沒動。

以他們的私心來看,朱允炆代表文臣。

他姥爺呂本,讀書人出身。

朱允炆做了儲君,根本不用擔心,他會去重用武將。

但誰讓,朱允炆太弱。

朱允炆若有一爭之能,文臣還可賣力支援。

可現在的朱允炆,根本沒啥優勢可言。

要是老朱非選朱允熥,那他們真無能為力。

就憑老朱父子那樣,是他們想扶朱允炆,那就能扶起來的嗎?

既是如此,那還不如退一步。

把朱允熥發展成,他們理想中的那樣呢?

朱標和武將也有剪不斷的關係,那能抹殺了朱標太子的儲君之位嗎?

不僅是鬱新,這番話過後,茹瑺估計也睡不著了。

而與此同時的另一邊,呂氏和朱允炆也還沒睡。

朱允熥都開始為八次北征出力了,呂氏和朱允炆又哪能睡得著。

黃子澄齊泰兩人一直幫著打探朱允熥那兒的訊息,剛剛打聽著後,便送到了朱允炆手中。

朱允炆知道後,想都沒想,便先找了呂氏。

這麼多年過去,他早習慣聽呂氏的了。

呂氏想了大半天,才終於有了眉目。

舉朝的大事,停是停不了。

唯一的辦法,只能是朱允熥本身完不成。

而朱允熥手下的那些水泥廠都有錦衣衛把守,直接破壞水泥生產進度肯定不合適。

更何況,他們只知水泥廠。

水泥是如何產出來的,他們一無所知。

既如此,又何談破壞?

“路快鋪設完,糧草應快裝船了。”

“你明天就去找呂鳴,讓他安排可靠人手過去。”

“路要是壞了,糧草又咋運?”

“數十萬大軍整裝待發,因糧草不到位,遲遲不能發兵,那便就是貽誤戰機。”

“到時候,不用你說話,滿朝文臣就得吞了他。”

“吃了舉朝之力的好處,以為白吃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