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家祖朱重八最新章節列表 > 第347章 老朱的擔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47章 老朱的擔心

數日後,到達應天府。

留下虎威營和燕軍護衛卸船,朱允熥和朱棣第一時間便趕往了宮中。

自從京中啟程,朱允熥便授老朱之命,每日一封電報匯報情況。

昨天晚上,老朱得知朱允熥今日就能回來時,當即吩咐朱標安排人仔細打掃了朱允熥住的所有房間。

今天一大早,更是親自召了陳二,命他去御膳房準備朱允熥愛吃的東西。

等到了中午,還不見朱允熥的人影。

老朱臉上漸漸生起了焦灼的情緒,更是數次起身踱步於殿中探著身子往外張望。

見老朱這樣,旁邊的朱標也不戳破,笑著招呼魏良仁道:“魏公公,你去瞧瞧太孫走到哪兒了。”

魏良仁應了一聲,很快領命離開。

在魏良仁走後,老朱便開始不忿地抱怨了起來,道:“你那兒子就是欠揍,說好的今天回來,又不知道跑哪兒玩去了。”

今天是今天,這不還沒到時間?

朱標知道老朱這是許久不見朱允熥,有些惦念朱允熥了,微微笑了笑,問道:“老四和允熥在一起,允熥不知道去哪兒玩了,老四那麼大人了不至於也去了吧?”

這種話,除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朱允熥,也就只有朱標敢說了。

聽了朱標的話,老朱一個眼刀瞥過去,沒好氣地道:“朱棣也不是個好東西。”

“就你兒子那樣的,他能像每日發回來的電報中那麼安安分分的嗎?”

“沒有朱棣幫忙打馬虎眼,又怎會把敷衍咱的電報接二連三的發給咱。”

“兩個不識好歹的東西,咱讓他們每天發電報回來,那是因為咱惦念著他們。”

“每天發封假的回來湖弄咱,真當咱那麼好湖弄嗎?”

老朱情緒一向多變,說著說著就不高興,朱標也早就習慣了。

見老朱又生氣,朱標只能出言寬慰,道:“老四從小就有分寸,他不說那便就還在他的控制範圍內,老四不說也是怕爹擔心吧。”

對這,老朱並不買賬。

“哼,怕咱擔心?”

“咱是看他們不好意思說了,等他們回來的,看咋咋收拾他們。”

“你兒子當真是好本事,都能把老四攛掇著給他打馬虎眼了,也真他娘的沒誰了。”

其實,話雖這麼說,老朱心裡還是頗為高興的。

朱棣能幫朱允熥做這些,可見朱棣對朱允熥是認可的。

朱棣的能力屬藩王之最,凡能被他認可之人,那也必是有非凡能力之人。

朱允熥要只是個普通皇孫也就罷了,而他恰恰是三代儲君,他的能力決定著大明將來的高度。

尤其是,那些藩王若能認可朱允熥,那朱允熥將來的皇位坐的是否安穩是其中之一。

最主要的一點兒,肯定不會再有骨肉相纏的事情發生了。

沒等多長時間,魏良仁先行回來。

“皇爺,來了...”

魏良仁邊跑邊喊,進門後道:“太孫和燕王回來了,說話的功夫就進奉天門了。”

聽到這,老朱轉身在御桉前坐下,之後從桌上找出本奏章有模有樣翻了起來。

片刻,朱允熥和朱棣雙雙進來。

兩人進門後,分別向老朱和朱標見禮。

老朱早就盼望朱允熥回來了,朱允熥真的回來了,老朱反而不搭理了。

朱標見老朱不說話,只能主動問道:“還順利嗎?”

一說到這兒,朱棣馬上心花怒放了,高興回道:“大哥,足利義滿主動答應允熥,準允我們在石見建書院了。”

石見有大型銀礦,朱允熥早幾年錢就曾向老朱還有朱標說過。

他們這次主動和倭國建交,主要衝著石見的銀礦去的一事,老朱朱標朱棣都是知情者。

一聽這,老朱都抬了頭。

見此情景,朱棣介紹的更加詳細。

“足利義滿現在對大明感恩戴德,認為大明不僅給他們送去了教化民智的儒生,還在好心的幫他們建書院。”

“允熥的這套權謀之術,運作的可謂是爐火純青,既達到了有利於自身的目的,還能讓別人感恩戴德。”

“而且,照目前的佈局用不了多久倭國就得再次陷入內亂,到時候大明開採起銀礦就也能順利許多了。”

朱棣說的正激動,老朱便開了口。

“何時定下的這事兒?”

朱棣愣了一下,不太確定的回。

“離開倭國的前一天,定下這個事情後,允熥以要安排人處理直接啟的程。”

老朱不置可否,隨之很快又問。

“在路上走了幾天?”

朱棣這下不明所以,回頭瞥了眼朱標。

“不到半個月。”

“去倭國前,咱和你說過啥?”

朱棣和老朱待在一起的時間並不長,小的時候老朱常出去打仗,長大了朱棣又忙著讀書學武,十天半個月都見不了老朱一面。

對老朱的脾性秉性並沒有那麼深刻的瞭解,對老朱重複問的這個問題,朱棣一時之間搞不清了老朱目的是啥了。

他爹是個啥樣的人他還是清楚的,他可不覺著他爹只是簡單的問問而已。

就在朱棣思考著如何作答的時候,在這個問題上吃了無數虧的朱允熥,噗通一聲搶先在老朱的跟前拜下。

“皇爺爺,剛去倭國那日孫兒為了把倭國的水攪渾,特意放了把火上演了個苦肉計。”

說著,朱允熥露出胳膊的傷勢。

“為保證計策的真實性,孫兒故意留了些傷,孫兒當時沒和皇爺爺說,也是怕皇爺爺擔心而已。”

“除了這個事情,其餘都和孫兒每日發給皇爺爺的電報一樣,再無一點兒出入。”

“皇爺爺不信,可以去問四叔。”

按一般常理來看,不應該是能拖就拖,哪還有主動認錯的。

朱允熥的突然認錯,讓朱棣久久沒能反應過來。

對朱允熥拋來問題,不太確定地點頭道:“是,是啊。”

朱棣在外面所向披靡,打得北元韃子聞風喪膽,但到了老朱跟前就跟個小綿羊似的。

在老朱凶神惡煞的眼神下,大腦有那麼一瞬間的宕機,就連說話都不太利索了。

“你也不是個好東西。”

朱棣本想繼續解釋的話,被老朱一下全堵在了嗓子眼。

“不怪四叔。”

“是孫兒求四叔先別告訴皇爺爺的,當時剛剛到倭國的時候,足利義滿的兒子便提出來要和四叔比試拳腳。”

“哪有有求於人的時候,還要衝人露拳腳的,很明顯足利義滿兒子是不贊成向大明朝貢的。”

“孫兒見有攪渾倭國水份的先決條件,因而這才想到了要施行苦肉計的。”

“因而,這才求四叔幫忙。”

朱允熥主動認錯,把朱棣摘了出去。

小的時候,朱棣經常和朱樉朱棡兄弟一起上房揭瓦,那時候凡被抓到兄弟幾個總會相互背刺。

最後每次要被罰的時候,朱標總會站出來幫他們說說情,然後再教育他們一番。

多少年了,從來沒有像朱允熥能這樣主動相互擔責的。

這點,還真是讓朱棣沒想到。

他本以為像朱允熥這樣油腔滑調的,會比朱樉朱棡那些傢伙更習慣背刺別人的。

“咱和你說過啥?”

老朱說過的話多了,朱允熥順著老朱的意思往下,回道:“皇爺爺說,孫兒行事當三思而後行,永遠別再做冒險的事情。”

“可這個事情,孫兒三思了啊。”

朱允熥這話一出,老朱更不高興了。

說了半天,這是白說了啊。

眼見老朱周身的氣場都變了,朱棣立馬站了出來,道:“父皇,火是兒臣安排人放的,是在絕對安全的條件進行的。”

“在事後,也是兒臣做主沒與父皇說的,兒臣是想事情既然已經出了,即便與父皇說了也無不就是讓父皇白白擔心。”

“這都是兒臣的錯,和允熥沒啥關係。”

朱棣洪武十三年就去就藩了,近二十年的時間一直兢兢業業,多次出征漠北留下有赫赫戰功。

對朱棣,老朱沒有像對朱標那樣的關切,但也並沒有差到哪裡去。

朱棣主動擔了下來,老朱說好的要算賬,也並沒再往下苛責。

“下不為例。”

得到老朱的鬆口,朱允熥嘿嘿一笑,馬上拱手應道:“一定,一定...”

說著,把手中的一把倭刀奉上。

“這把倭刀是足利義滿送孫兒的,據說他用這把倭刀打過不少硬仗,送給皇爺爺。”

之前為了檢驗戚刀的威力,朱允熥沒少到處搜尋過各種倭刀。

現在用實戰的事實證明了,戚刀已經具備了剋制倭刀的實力了。

現在的倭刀對於大明來講,不過僅僅只是證明大明曾征服過他們而已。

老朱從朱允熥手中接過,稍稍拔出刀鞘些許,那倭刀寒光攝人,在刀鞘處留有足利義滿的名字。

當初,剛弄出能制衡倭刀的戚刀之後,朱允熥迫不及待在老朱面前演示過了。

剛開始兩種刀相互噼砍的時候,手握兩種刀的人手臂都會被震麻。

後來噼砍的時間久了,倭刀和戚刀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斷裂。

換句話說,戚刀雖比倭刀強不了多少,但也不再只是被單純碾壓了。

戰場上再配合上鴛鴦陣,倭寇在也別想在大明跟前討到便宜了。

“你收著吧。”

老朱合上了刀鞘,扔給了朱允熥。

“去催催飯菜。”

飯桌上,所有的飯菜都是朱允熥喜歡的。

在倭國的這段時間,足利義滿安排的倒都是大明的飯菜,但他們的烹飪手藝總歸是差了些火候,吃起來老感覺差點味道。

朱允熥坐在桌前吃的狼吞虎嚥的同時,還不忘時不時的起身給朱標和朱棣倒酒。

老朱年紀不比當年了,身體各方面的機能都有所下降了,對酒精的消化不比年輕人了。

平常吃飯的時候,老朱多會匆匆解決便投入進朝政當中了。

除了一些大型宴會象徵性的喝幾杯外,便就是在和朱允熥一起吃飯的時候了。

而只要有朱允熥在,他便會攔著老朱。

朱棣和朱標許久不見,兩人一杯接著一杯喝的很是暢快,朱允熥拽著個雞腿同樣吃的酣暢淋漓。

只有老朱坐於一邊,有些形單影隻的。

突然,老朱拿著酒杯在桌上敲了敲。

朱允熥嘴巴油乎乎的,抬頭一瞥道:“皇爺爺,說好的每頓酒三杯,您今天都已經喝五杯了,可不能再喝了。”

人到了一定歲數,在乎的不一定非是那杯酒,不過只是找個能說話的人而已。

“快倒!”

“你還說再出去的時候不冒險呢,那你咋老是不履行你的諾言呢?”

老朱最擅搞秋後算賬那一套,朱允熥早就見怪不怪呢。

“那皇爺爺只能再喝一杯,今天可不能再多喝了。”

“皇爺爺要是想喝,大不了明天再喝。”

“哦,對!”

“足利義滿送了孫兒幾壇清酒,皇爺爺要不試試那清酒?”

聽罷,老朱當即擺擺手。

“不喝,跟泔水似的。”

“咱就喝咱大明的酒,快來給咱倒上。”

朱允熥也沒站起來,拉著凳子挪到老朱的跟前,滴水長流緩緩在老朱跟前倒了少半杯。

“給咱夾塊羊排。”

朱允熥嘴中含著雞腿,抓起快子探著身子夾了一小塊兒。

先放到自己碗裡去掉了骨頭,然後才轉而夾到了老朱的碗裡。

和老朱一同吃過了這麼多次飯,要不能把老朱照顧到細微卓著了,少不了會被老朱臭罵一頓。

就這樣,在朱允熥一次次勸說之下,老朱又喝了三酒樽的酒這才終於結束了飯局。

吃過了飯,老朱也沒起身離開,只道:“舊港的梁道明和陳祖義近日都要來大明朝貢了,老四你先別走的呢,留下見見他們。”

北元最近也沒啥大的動向,朱棣回去與否無關緊要。

“好。”

朱棣話沒多說,隨之應了下來。

“陳祖義其人品行不端,他若是來朝貢的話,恐還得多加留意的。”

“像他這樣的,只注重於趨利避害,即便向大明朝貢,不過也只是一時的。”

歷史上,陳祖義是鄭和下西洋最大的攔路虎,最後詐降鄭和,被鄭和將計就計抓獲。

朱允熥幾次三番提醒,朱標解釋道:“譚勝去了舊港後便找了梁道明,對譚勝的到來梁道明很熱絡,並且不拒絕向大明朝貢。”

“譚勝在舊港待了幾天,正準備帶著使團先行回來的時候,陳祖義找到了譚勝提出了向大明朝貢的的事情。”

“不管咋說,陳祖義也是舊港的實際控制人之一,他既要來朝貢大明肯定不能拒絕,至於他其人如何,那也得他先行出錯,大明絕對不能拒絕他的主動朝貢。”

陳祖義到底是啥人,不同的人後或許會有不同的看法。

就像是朱標說的那樣,一旦拒絕了陳祖義,會讓其他觀望之人打了退堂鼓。

大明既想讓四海臣服,那就不能只以自身的好惡來選擇朝貢之人。

“兒子明白了。”

朱允熥乖乖點頭,隨之應下朱標。

“最近這四五日吧。”

“估摸著你差不多在這個時候能回來了,便把他們的朝貢時間定在了最近這幾日。”

朱標說這些的時候,還時不時偷偷撇著老朱。

能定了這些的人只有老朱,反正老朱一向都是刀子嘴豆腐心,老朱嘴上說的硬氣,內心還是很柔軟的。

接見梁道明和陳祖義根本就用不上他,之所以等他回來才接見,不過也是為了讓他見見他二人而已。

“要是朝廷的朝政有困難的話,可以讓富明實業出面幫忙準備一下回禮。”

富明實業現在雖然還沒有出海,但卻會向出海的商賈售賣些出海的緊俏貨物。

而且,因迫切想要機器的人增多,富明實業的那些機器也在成倍的漲價。

大明並不缺有錢人,漲的不管多快,總會有人毫不手段的買入。

現在朝廷開了海,這都是產海外緊俏貨物的,遲早都能賺的回來。

“市舶司的稅收非常可觀,養活過來朝貢的海外諸國完全不成任何問題了。”

“富明實業只需完成發電站,還有各地官道的修建就行了。”

“除此之外,東南沿海還有太多問題要解決,想要徹底肅清這些問題,富明實業的壓力還很大。”

東南沿海的問題不是一時半會產生的,想要徹底解決自然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完成的,需要循序漸進慢慢來才行。

“自開始出海以來,富明實業也一直在積累資金,就是為了防備解決這些問題的。”

解決了正事後,又聊了些家事。

“高熾還是那麼胖?”

朱棣點頭回道:“是啊,兒臣沒少督促他減肥,奈何他就是管不住他的嘴,大明那麼多世子,哪個不都是擅騎射的。”

對於朱高熾,朱棣是真不喜歡。

一個長於馬背上的王爺,自然希望兒孫能像他那樣,做個能征善戰的大將軍。

像朱高熾那樣走兩步都會喘的人,又怎能做的了征戰的事情。

“高熾的優勢不在馬上,他的寬仁謙遜是你都不具備的,好好都這些方面培養他,他將來同樣會是額決勝千裡之外掌軍之人。”

昔年的時候,老朱曾召朱樉朱棡朱棣的兒子來京學習過。

朱樉朱棡兒子表現如何記載不多,但朱高煦心性不佳很不受老朱待見,但對一門心思求學的朱高熾很喜歡。

“是啊,上次高熾來京中的時候,侄兒和他有過少許的接觸,侄兒以為高熾他雖不善騎射,但談吐絲毫不遜。”

歷史上,朱棣之所以能心無旁騖的的出去領兵打仗,不還是有朱高熾給他看家嗎?

永樂盛世的開創,朱高熾有一半功勞。

說起來,朱棣都像朱高熾的大將軍了。

“老子英雄兒好漢,他能有決勝千裡之外的本事固然好,但他要是能像兒臣這樣上馬殺敵下馬治家,那豈不就更好了。”

要是這麼說,那沒法聊了。

朱高熾的肥胖是天生的,減個肥啥的或許還可以,但要想現學個上馬殺敵怕不是那麼容易的。

朱允熥話不多說了,老朱卻把矛頭直接指了過來。

“噥,這小子哪有你大哥半點的謙遜,咱還不是不得不讓他做了咱大明的儲君。”

哪有這麼比的。

朱標自小受的啥教育,大明所有的資源都在向他傾斜,根本不用爭不用搶,該有的便全都有了,自然就會有寬仁謙遜了。

他呢!

要不是他既是穿來,又努力改變既定的歷史發展軌跡,他就得讓眼前的這位好四叔囚禁逼迫致死了。

身身在帝王家,很多事情生不由己。

按照旁觀者的角度,朱棣的做法並沒錯。

朱棣他作為謀逆篡位坐上皇帝的,要是不廢了朱標一脈的正統地位,那他那個皇帝永遠都名不正言不順。

而且當時那種條件下,一旦有人擁護朱標這個昔日的嫡子稱帝,有的是為此積極響應的。

畢竟,當時朱棣所行的一些政策讓很多人不滿意。

把朱棣趕下臺,是很多人的夙願。

只不過,老朱這個時候說出來就不合適了吧?

朱允熥委屈巴巴的瞥過去,老朱連個眼神都給他,很快便又轉移到了朱高煦的身上。

“別以為你那二兒子善騎射就像你了,那小子就是個火藥桶,遇到火星子就得爆炸,你可得小心著,不然有的你受。”

朱高煦的缺點已經昭然若揭了,朱棣他自己都看出來了。

但朱高煦自小騎射好,朱棣在對朱高熾失望之後,把所有的心思都集中在了朱高煦身上。

哪怕發現朱高煦的毛病,已經轉移過去的偏愛一時半會的也很難再更改了。

“兒臣明白。”

“高煦脾氣差了些,兒臣也在這方面匡正於他。”

朱棣的這個認識明顯淺顯了很多,先不說朱高煦不受律法禮制約束,憑自身的喜好做的那些事情。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歷史上,想要學朱棣搞個靖難,不經任何準備就敢貿然宣佈反叛。

不說是朱瞻基那樣的,就是再碰到朱允炆那樣的,他都不可能成功。

只是單純沒腦子不可怕,就怕沒腦子還不自知。

這樣的人只適合做個衝鋒的先鋒,根本就不了全盤指揮的元帥。

“你三個兒子,只有高熾才是最適合的世子人選,高遂論騎射上不如高煦,但他沒有高煦那麼多的心思。”

“就高煦那樣的,不僅做不了世子,而且絕對不能讓他去險惡要塞,要把他放到你的眼皮子底下。”

“等將來,還得由高熾壓制他。”

在老朱的口中,朱高煦一無是處。

不管咋說,朱棣最疼朱高煦。

被老朱這麼評價,朱棣多少有些不太贊成。

“其實,高煦近段時間改變很多。”

七歲看大,八歲看老。

更何況,不久之前才剛見過面。

朱高煦到底有多大變化,用腳趾頭都能想得到。

對於朱棣的維護,老朱不再多說,只道:“反正你多多注意著就行了,別把你一世的名聲都敗光在你兒子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