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家祖朱重八最新章節列表 > 第354章 參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54章 參觀

說到最後,朱標突然問道:“水軍能順利完成,藍玉還安分吧?”

藍玉和朱棣有矛盾,朱標和老朱都知道。

以他們兩作正副都督,一個鍋裡攪馬勺同時訓練水軍沒出差錯,這離不開朱允熥的居中調和。

“舅爺還是很識大體的。”

就他們兩人那脾氣,沒有衝突才算奇怪。

朱標不再多問,只道:“那些勳戚子弟在親衛當值表現都算上佳,他們都是你軍校的第一批學員,你訓練了他們那麼長時間,一直把他們留在親衛未免有些大材小用。”

“要不這次讓他們隨水軍出海吧?”

水軍訓練的時候,藍玉做了副都督。

這次演練,又沒他的份兒。

看起來僅僅只是藍玉的事情,但實則勾連的卻是整個勳貴集團。

為了支撐衛所的順利改革,勳貴們一直被打壓的很厲害。

也是時候,再扶他們一把了。

對於朱標的這個安排,朱允熥很快理解了其中深意了,笑著應道:“是該給他們個磨鍊的機會。”

“目前大明的年輕一輩還沒有能扛得起大任的武將來,照此往下發展下去,將來恐會讓文官獨大。”

“而且,也需要在大明的年輕一輩中培養些能打勝仗的武將,以應對大明將來的兵戈伐戰。”

朱標話不多說,直接把差事給了朱允熥。

“那你去安排吧。”

當著藍玉的面,朱允熥把演練指揮給了朱棣,有必要再由朱允熥施恩藍玉,加深朱允熥在勳貴中的地位。

“謝父親。”

明白了朱標的良苦用心,朱允熥先道了聲謝,隨之道:“明天兒子就去。”

說完這些,朱標又問道:“石見的情況如何了?”

石見銀礦是高度保密的,除了去過倭國的朱棣,以及老朱和朱標外,也就只有參與勘探的那些人知道了。

儲備這麼大的一處銀山,要是被倭國知道了,他們極有可能會聯合起來先攘外的。

以大明目前的實力,倒也不至於懼怕。

只是,不是最優方案。

既然要做,那就該選最合適之法。

“表面上的書院已經有了眉目,倭國已有學生開始進入了。”

“想要學習儒家經典,必須得瞭解漢家文化,而這最顯著的就是漢語漢文。”

“而這,也是對外教化的第一步。”

“目前所有的課程都是以學習漢語為主,這些人都有識字的基礎,學習能力本身又都不差,配合著拼音學習進度還是很大的。”

“那裡銀礦的規模估計是周邊國家儲備最多的,勘探隊剛一進去便有了眉目,現在已經把幾條礦脈都探明了。”

“只不過,目前倭國內亂程度還不夠,不是開採的最佳時機,只能是先按兵不動再等等了。”

那麼時間長都等了,也不愁這一時半會。

就連老朱都沒多說,只道:“一個太孫脫離朝中政務長達半年之久,這可不是個啥好現象,明天開始按部就班上早朝。”

雖說他半年沒上過早朝,但朝中每當有重大事件,老朱都會給他發電報讓他知曉。

除此之外,老朱每隔一段時間,還會把最近發生的事情總結一下發給他。

所以說,這半年時間他雖沒在朝中,但朝中發生的所有事情他都知曉。

“好!”

朱允熥知道老朱這麼多也是為了他好,二話不說直接樂呵呵的應了下來。

之後,朱允熥先去找了朱標,然後又和朱標一塊去找了老朱。

時間差不多,祖孫三人這才趕往奉天殿。

朱允熥回來的訊息,朝臣們早聽說了。

對朱允熥的出現,也沒啥可奇怪的。

所有的流程還照往常一樣,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的往下。

早朝結束,朱允熥正要去找藍玉,卻被朱棣搶先截了胡。

“允熥,你接下可有事?”

這是朱棣有事啊。

朱允熥直接問道:“四叔有事?”

“本王準備去船廠瞧瞧,一個月之內就可以下海了,目前應該已經差不多了。”

“聽你和鄭和把寶船誇的天花亂墜的,本王抓肝撓肺的,已經迫不及待了。”

朱允熥本是打算,先去過藍玉那兒,然後再去船廠的。

他能把那寶船誇的天花亂墜,絕大部分的因素還是得益於他穿越者的身份。

當時鄭和下西洋的寶船當屬世界之最,可惜那些文官太不要臉了。

為了把下西洋的巨大收益掌握於士紳之手,焚燬寶船圖紙航海線路,硬生生斬斷了大明的世界之最。

即便後世寶船方面所記載的東西已經不盡詳實,但也還是能知道個大概輪廓的。

加之配合上蒸汽機和鋼板,數百年後怕都當屬世界之最。

“好啊!”

“那現在就去?”

朱允熥想都沒想,直接點頭應下。

反正終究是要去的,早去晚去的都一樣。

“昨天晚上李景隆和本王喝酒的時候,和本王提了嘴也想去一睹寶船真顏。”

“要是方便的話...”

這個時候,除了朱棣也就只有朱允熥去過船廠。

朱棣能專門替李景隆和朱允熥說情,可見和李景隆間的關係真的挺不錯。

“沒啥不方便的。”

“曹國公也不是外人,提前讓曹國公參觀一下,也沒什麼不妥的。”

“只是目前寶船還沒下船,仍然還處於高度保密時期,曹國公目前別出去宣揚就成。”

朱允熥給了面子,朱棣當然很高興。

“本王囑咐他。”

“那就走?”

朱棣的確是著急了。

朱允熥回道:“四叔稍等,侄兒換身衣服就走。”

上早朝的蟒袍還沒來得及換,朱棣就已經過來了。

除非重要場合非穿不可,一般情況下朱允熥還是習慣穿便服。

那玩意太招搖了。

“好。”

“本王等你!”

朱允熥換了衣服過來,朱棣已派人把等候多時的李景隆喊了過來。

人員到位後,三人一同趕往船廠。

因為寶船已經到了收尾階段,沒那麼要幹的事情了,很多宮人都已經結算工錢離開了。

人少了一大半,自然沒有之前繁鬧。

但,戒備更嚴了。

除了負責建造的虎威營轉為安保外,老朱還專門調了批水軍過來。

之前,朱允熥過來只需拿出腰牌就能進來了。

現在,即便是老朱過來,也得先通稟了鄭和,得到鄭和的同意才能進門。

恰逢守在門口的是老朱調來的那批水軍,和朱允熥沒有私下的交情。

在朱允熥亮明身份後,值守軍卒仍堅持表示要通稟鄭和。

嚴格的安保,對寶船有好處。

朱允熥也沒為難那軍卒,遵從寶船的管理規章,靜靜等著那軍卒去通稟。

沒用多久,柱子出現。

“殿下!”

在衝朱允熥行禮的後,鄭重解釋道:“寶船上還有項重要校對正在處於關鍵時期,鄭使暫時走不開。”

鄭和為人含蓄低調,對鄭和不說朱棣,朱允熥那都一萬個滿意。

是否親自出來迎接,朱允熥並不在乎。

“不著急!”

“先讓鄭和忙。”

在往裡走的路上,柱子向朱允熥高興地彙報,道:“鄭使提報我做了隨從,讓我跟著認字的時候順便再歷練一下,我現在基本用字都認得差不多了。”

“還能幫著鄭使抄寫書文了。”

柱子心細認真,倒適合做這些。

“這好啊。”

“儘管如此,仍還要繼續往下學習,你掌握學識的多少將會決定你位置的高低。”

“鄭和是個有大本事的人,能跟在他身邊是你的榮幸,要好好的珍惜。”

當初在碼頭扛沙包的時候,他人生地不熟的,鄭家莊的人給了無條件的幫助。

這個情,他得記著。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有必要想辦法解決他們謀生的困難。

船廠的活兒雖不輕鬆,但至少掙得比碼頭上多。

而且,工錢也有保證。

“你跟著鄭和好好幹,寶船下水後龍江船廠也不會停,家裡的事情就不用操心了。”

目前,龍江船廠已經開始解僱工人了,剩下的這些對自己的何去何從總會有所擔憂。

兩人說話的功夫,已到了鄭和的房間。

為了全力支持建造寶船,整個龍江船廠一切非必要的建造一個都沒有。

能真正用作接待朱允熥他們的,也就只有鄭和的房間了。

三人喝了杯茶,等了半個時辰左右才終於見到了瘦了很多的鄭和。

半年時間,鄭和所有能用的精力都用在了寶船之上,對精力身心的耗損不可謂是不大。

在鄭和進門後,朱允熥便抬抬手的,道:“不必行禮了,坐下說吧。”

朱允熥有太孫的身份在,他說話自然是有話語權的。

鄭和話不多說,在下首位置坐下。

“一個月之內應該能下水吧?”

鄭和點頭,道:“可以。”

“目前寶船的建造已經落成,現在就只剩下了最後的校驗了。”

鄭和辦事,是放心的。

“那就好!”

“校驗同樣不可忽視,要做到精益求精,哪怕推遲下水的時間,也絕對不可有任何的馬虎。”

“鄭使喝上杯茶歇歇腳,帶孤去寶船上瞧瞧。”

以前來的那幾次,寶船還在建造中,朱允熥所見到的不過只是人山人海的見船之人。

寶船的規模到底有多大,他只能從這些建船的人中判斷。

“喏。”

鄭和當即起身站起,道:“那現在就走吧。”

對這個寶船,他們早就等不及了。

朱允熥也不客氣,直接應道:“那就走吧。”

沒用多久,在鄭和的帶領之下,終於靠近了傳說中的大寶船。

高的抬頭都望不到邊。

雖然有蒸汽機做動力,但為了海上航行時的萬無一失,仍加裝了桅帆。

九桅十二帆,錨重達千斤。

“要不上去?”

望著這艘大船,朱允熥和朱棣還有李景隆嘖嘖嘖稱奇。

就在他們感嘆的時候,鄭和便發出了邀請。

“上去!”

朱棣越過朱允熥,當即就往上跑。

“你們快點兒啊!”

走出了幾步,還不忘催促朱允熥和李景隆。

“四叔,寶船反正就在這兒又跑不了,用不著那麼著急。”

朱棣一把拉過朱允熥,著急忙慌道:“少廢話,快走!”

要不是念在這寶船是朱允熥一手操辦起來,朱棣早就扔下朱允熥自己去參觀了。

在朱棣的生拉硬拽中,朱允熥終於踏上了寶船。

寶船共有四層,可納數千餘人。

鄭和跟在後面,一邊走一邊介紹道:“這次下西洋準備的寶船共六十二艘,這艘是最大的。”

“長四十四丈四尺,寬十八丈。”

換算成後世的單位,長達一百五十餘米,寬達六十餘米。

“另外,內裝蒸汽機,外以鋼板包裹,航行速度較之風帆提升數倍不止,而且一般火炮也傷不了寶船分毫。”

光是正常歷史發展進度的寶船都能絕對碾壓目前所存有的絕大多數船隻了。

加了蒸汽機和鋼板的,那更是無人能敵。

而且,因為軍研所的火炮本就也是超越歷史既定水平的,寶船上所有火力點與歷史上相比顯然也強大很多。

無論蒸汽機還是軍研所的那些火炮,目前全都被大明所壟斷著。

沒有這些東西的寶船,本就已經強於其他國家很多了。

加裝了這些東西後寶船,更甩出了那些國家多少條街。

整個寶船啞然就是個小型堡壘,指揮室瞭望臺火力點應有盡有。

“非常不錯!”

朱棣把寶船的四層走完,下船之後率先感慨了一句。

“有這樣的寶船在,大明何愁不興。”

說著,朱棣在朱允熥身上拍了拍,道:“大明只要三代堅持走通海外貿易,五十年時間足可為國祚延壽兩百年。”

“周朝國祚八百年,大明若是超於了周,那就是永垂不朽的大功業了。”

“這可靠你了。”

寶船是有了,但要想走得下去,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各種各樣原因反對的聲音,絕對不會就此罷休的。

“侄兒儘量。”

周朝八百年那是加了春秋戰國,一個大一統中央集權有控制力的王朝,很難能活到八百年。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歷史上壽命最長的兩個王朝,不過也才活了兩百七十六年。

當一個王朝發展到後期,資源會集中於一小部分人手中,剩下的人沒資源可用自然就會揭竿而起。

然後,重新洗牌。

八百年時間,足可讓資源洗牌好幾次了。

“不是儘量。”

“要一定做到。”

朱允熥下了寶船最後一個臺階,道:“本王會告戒本王后人無條件維護朝廷集權的,你皇爺爺以布衣起家創了史無前例的大偉業。”

“你也要有信心,開創大明古往今來無人能比的不世偉業。”

“就你做的這些事情,就是你皇爺爺和大哥恐也很難做到的,更別說剩下的那些藩王了。”

“本王自幼行伍從軍,大半輩子都在南征北戰,而這些不過只是表象而已。”

“大明真正要實現強大,還得靠你做的這些。”

“就拿這寶船來說,在技術的絕對碾壓之下,抬抬手便可使之風吹湮滅,又何必真刀真槍的沙場較量。”

朱棣一輩子都在征戰,但他從不是喜歡兵戈。

歷史上,靖難眾說風雲暫且不提。

他五徵漠北,直到最後一次病逝榆木川。

從第一次征戰漠北開始,他就不是只為戰而戰。

他要為子孫後代打下一片安寧,讓子孫永遠不受北元殘餘的侵擾。

對朱棣,朱允熥只有佩服。

“四叔勿要妄自菲薄。”

“武器再先進,都得有能使用的人。”

“只有先進的武器,沒有強悍的武將,那就成了中看不中用的繡花針了。”

“到時候,你的先進武器便會成為被強敵叩開大門的鑰匙了。”

被朱允熥天花亂墜的誇了一頓,朱棣臉上的感慨變成了心花怒放的微笑。

“你小子還挺會說話。”

“忙你的去吧。”

“本王和九江走了。”

朱棣抬抬手,趕走朱允熥。

和朱棣分別後,朱允熥買了些好酒去了藍玉府上。

藍玉對朱允熥的意見很大,他欲要和朱棣爭個高地上下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那也真是為朱允熥所慮的。

哪知朱允熥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屢次三番的往朱棣那邊站。

“舅爺呢?”

朱允熥提著酒進門,只有府上的管家迎了上來。

“老爺病...病了。”

管家說的含湖其辭的,連頭都不敢抬。

“病了?”

練兵回來的時候還啥事兒都沒有,這不過才一天時間咋就能病了呢。

“請太醫了嗎?”

像藍玉的這種身份,完全有資格從太醫院找太醫的。

“沒....”

“請了。”

管家先後不同的兩個回答,讓朱允熥更加疑惑不解。

“到底請沒請。”

朱允熥詢問的同時,便放下手中的酒,大步流星往後宅走去。

“有病就得瞧。”

“不能病疾諱醫啊。”

到了後宅,藍玉搭了件衣服,正招了些武將在院裡吃烤肉。

撒謊被戳破,管家有些不好意思。

朱允熥倒是無所謂,道:“正好,把孤帶來酒取來。”

都這樣了,藍玉要一點兒脾氣都沒有,那才是真的不正常。

朱允熥抬腳近前,那些武將再有意見,還是紛紛起身衝朱允熥見了禮。

只有藍玉,翻著冒著熱油的烤肉,彷彿不知道朱允熥過來似的。

有人讓出了坐位,朱允熥在藍玉跟前坐下。

“舅爺歇著,孤來!”

藍玉心裡憋著氣,道:“不敢勞殿下大駕。”

朱允熥執意從藍玉手上搶過,笑著道:“在座的都是孤的長輩,這都是孤應該做的。”

藍玉氣呼呼的往下一坐,然後咕冬咕冬狂灌了幾口酒。

朱允熥則當即送上根烤好的肉串,道:“舅爺別光顧著喝酒,吃些東西不傷胃。”

剛開始,藍玉並沒接。

在朱允熥堅持不懈中,藍玉這才終於接了過來。

藍玉接下後,朱允熥又把剩下的派給了在場的其餘武將。

雖然是基於利益的緣由,他們才會堅定不移站在他身邊。

但自他穿過來,準備和朱允炆爭個高低上下的時候,這些武將可都沒少幫他的忙。

除了藍玉,這些人即便心裡對他有些意見,但對他送過來的烤肉還得是道謝後雙手接過。

分發完畢,傅友德問道:“海上演練的時候,不知臣等可有幸觀摩。”

早朝,老朱只是宣佈了一個月之後要進行演練,讓朝廷的有司衙門配合。

至於誰能觀摩,還沒具體的名單。

“肯定啊。”

“不止各位有幸觀摩,朝廷還計劃中挑選些勳貴子弟去參加呢?”

他們對朱允熥有意見,可就是因為朱允熥在瓦解他們的權益。

讓勳貴子弟上船參加,這對他們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當初挑選勳戚子弟去軍校訓練,不過就是擔心數代之後的勳戚子弟不通兵戈。”

“目前大部分勳貴子弟都在親衛中當值,他們作為軍校的第一批學員遠不足後來進軍校學員實戰的機會多。”

“而目前大明用兵之處不太多,唯一的建功立業機會只有海洋貿易上了。”

“只是一旦出海,便不能輕易回來了,看似好像是去出使,實則要處理的各種突發情況並不會少。”

“各位要是願意的話,孤近期就找時間和皇爺爺提,把他們調撥於新訓的水軍中提前熟悉一下。”

那麼多勳貴子弟呢,不可能人人都出息。

只要有那麼一兩個佼佼者,對大明來講就已經足夠了。

這些勳貴畢竟是當爹的,他們想讓自己子弟出息,但當真正剪斷繩索放任自己飛躍的時候,又會有些心疼了。

“不著急!”

“距離出海還有段時間,只要還沒出海就一切來得及。”

朱允熥這麼做,本來是施恩武將。

要是強迫的話,再在海上出個啥事,本為施恩可就要變成結仇了。

朱允熥話落後,那些武將久久不言。

等了良久,藍玉倒著急了。

“我說你們還有啥可考慮的,這多好一機會,海上倭寇海盜那麼多,不比留在親衛做站崗值守的事情跟更有出息?”

“臣家那兩小子可行?”

藍玉自己出不去,便換上了兒子。

“行是行!”

“但出海的週期太久了,舅爺兒子都成家了,這麼長時間不回來,家裡恐會不安定。”

“況且,舅爺兒子現在都是指揮僉事看了,要是上了船恐會得降職使用。”

“總的來說,其關鍵目的還是想給勳貴子弟一個錦繡前程的同時,再給大明培養些優秀的將軍來。”

朱允熥一番還算是肺腑之言的話,很快拉近了和武將間的親密關係。

他們的子弟出息了不僅僅只關乎他們,還是在給大明培養領兵的人才。

“那就讓臣家那小子去吧。”

“他回家經常在專研兵書,留在親衛他的那番抱負也彰顯不出來。”

最先表態的是曹震。

曹炳是勳戚子弟中年紀最長,同樣也是最為用功的。

在軍校的時候,他的表現便數一數二了。

有了這,張冀和王弼也開口了。

三家的小子是形影不離的朋友,有一家去其他兩家也不會獨自留下的。

況且,曹震他們三個都有較量的心思。

誰若不去,那是要被笑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