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家祖朱重八最新章節列表 > 第357章 謀而後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57章 謀而後動

往倭國跑了數趟船後,陳磊成了大內義弘的座上賓。

鄭和寶船下西洋沒多長時間,陳磊正好押船回來。

先把船上貨物集散於江浙等富庶之地,隨後這才去富明實業拜會了朱允熥。

正在乾清宮跟著老朱還有朱標處理朝政的朱允熥聽聞富明實業傳來的訊息後,放下手中的所有事務,第一時間去見了陳磊。

往常陳磊回來的時候,只是和朱允熥打聲招呼,然後再送些答應給朱允熥的利潤,從來不曾非要親自見過朱允熥。

事出反常,必有蹊蹺。

到了富明實業總部,陳磊放下手中的茶杯,趕忙和朱允熥見了禮。

朱允熥大步走至首位,在陳磊胳膊上扶了一把,道:“不必多禮了。”

“坐!”

朱允熥轉身坐下,這才示意陳磊同坐。

“這次收穫如何?”

陳磊道謝後回答了朱允熥問題,隨之又道:“大內義弘是個貪慾很強之人,眼見能從草民這裡牟利,不斷加大貨物的互通。”

“因以從高麗互通,一部分利潤被高麗所賺,大內義弘對此很介意,一直都在想辦法打通大明和倭國的直貿。”

“而足利義滿出兵清剿大明東南沿海的倭寇需大量銀錢保底,曾多次與大內義弘徵調,但大內義弘鐵公雞一毛不拔。”

“足利義滿眼見大內義弘這段時間透過和高麗的貿易賺的錢成倍的往回撈,卻不能支援幕府鞏固統一,對大內義弘特別不滿。”

“大內義弘自認為在南北統一上勞苦功高,最後卻換來足利義滿冷眼相對,對足利義滿特別不忿。”

“光是和草民私下飲酒的時候,就無數次表示過對足利義滿的不滿。”

“雙方間的火藥味已經很濃了,恐怕隨時都有一仗要打了,家父命草民請示殿下,我們這趟回來還繼續過去嗎?”

大內義弘和足利義滿一旦打起來,還哪有精力再繼續和他們互貿。

而且,他們兩這一仗勢必會成為南北繼續混亂的導火索,這個時候再過去那就是在自討苦吃了。

“等幾天孤給你答覆。”

朱允熥直言相告,並未含湖其辭。

“草民等殿下訊息。”

陳磊剛剛應下,正要再聊聊倭國的其他事情,昔日五城兵馬司百戶,現今虎威營千戶林雄拿著封電報進門。

“殿下,電報。”

朱允熥不動聲色接過,略微一瞅笑著道:“你預料的不錯,大內義弘和足利義滿開幹了,你的商船先停幾天吧。”

等了這麼久,終等到這一天了。

說著,朱允熥招呼了於實,道:“富明實業今天放假一天,所有人夥計封個一兩的大紅包,二掌櫃五兩,掌櫃的十兩。”

要不是有陳磊在,朱允熥肯定得跳起來歡呼雀躍慶祝的。

半天才終調整了情緒,緩緩問道:“高麗的情況知道多少?”

陳磊拉拉的都是暢銷海外的緊俏貨,錢多錢少的先不說,質量肯定沒得說。

因而,多多少少會接觸到貴族,自然對上層的訊息也能更瞭解一些。

“高麗同樣不夠安定。”

“前年的時候,李成桂五子李芳遠就發動叛亂,世子李芳碩及一干重臣被殺。”

“李成桂在李芳遠的逼迫下,只好傳位給了李芳果,但李芳遠仍舊野心勃勃,大部分朝臣都歸附了他。”

“照這樣下去,遲早還得再亂。”

高麗奉大明為宗主國,直到滿清末期仍還在用崇禎的年號。

無論如何亂,對大明影響都不大。

朱允熥點頭應道:“短時間之內和倭國貿易怕是搭建不起來了,這段時間你們可以自己經營,不用再跟孤來呈稟了。”

陳家借下西洋的光,不過就是傾家蕩產收購了出海緊俏貨物餘留下來的那些。

等這筆利潤拿到手,下西洋的貨船可就和他們沒啥關係了。

啥時候才能再用到陳家還不知道呢,總不能讓陳家坐吃山空吧?

“草民回去轉達家父。”

“但具體的經營,還請殿下指點。”

陳磊從朱允熥身上得了好處,自然表現的特別謙遜了。

朱允熥現在就是商界的風向,跟著朱允熥走就絕對沒錯了,更別說還能得朱棣指點迷津了。

“這個好說。”

朱允熥二話不說,直接爽快應答。

富明實業名頭太大了,有時候他也需要像陳家這樣的民間商賈出面。

只要陳家還肯聽勸,保證陳家屹立不倒還是可以的。

陳磊走了後,朱允熥便回了宮。

把倭國的情報大致說了一遍後,朱允熥便道:“大內義弘家大業大,但他手中兵力不過區區數千人,抵禦不了足利義滿太長時間的。”

“唯一的辦法,只能是由孫兒助他一臂之力了。”

說著,朱允熥笑嘻嘻介紹了想法。

剛一聽完,老朱一個眼神瞥去,罵道:“雞賊!”

話雖如此,但臉上卻有隱隱可察的微笑。

“都安排好了?”

朱標神情嚴肅,鄭重出言詢問。

“沒問題!”

“相比較於足利義滿,大明給他的才更多,為了榮華富貴他能背叛祖宗,為了功名利祿他同樣能背叛足利義滿。”

“兒子馬上發報倭國,讓他準備行動吧。”

當天,倭國一家酒館。

一個面容清瘦的中年男人,從一長得白淨的年輕小子手中接過一張數字配著漢字的紙。

紙上的內容很簡短,只有區區兩個字。

行動!

看清紙上的內容之後,中年男人把手中的紙湊近油燈點燃。

火光驟起驟滅,隨之化為灰盡。

中年男人這才招呼,喊道:“韓東,韓東...”

招呼了數聲過後,一魁梧漢子跑來。

“東家。”

中年男人話不多說,簡單明瞭道:“你馬上去找何舉,告訴他家裡來信了,他可以找機會行動了。”

“明白。”

叫韓東的漢子領命之後,當即匆匆消失在夜色中。

中年漢子上前撥弄下燈芯,瞬間明亮的燭燈映照在男人黝黑的臉頰上更顯悵然決絕。

他名叫閆午,本為浙江人氏。

那時候還沒有大明,一天夜裡倭寇侵襲了他們村子,男女老少大部分死於倭寇之手,少部分婦人孩童被搶上了船。

在村裡他親眼看見母姐被蹂躪,父親為救妻女被虐殺,在船上他又親眼看見村裡婦人不堪受辱跳海自殺。

當時的實在他太小,太懦弱了,除了無助的啼哭,連大罵倭寇的勇氣的都沒有。

就這樣被倭寇帶回來,淪為了倭寇的玩物,經常被來回賣來賣去。

後來,倭國內亂不止,他從一個大名手裡逃脫,流亡了數年時間終於不再餓肚子了。

那時候,大明已建國。

常有大明的船隻過來,亦或有倭國的商船過去,憑他手中的餘財搭條順風船不是不行。

只是,大明沒有他的牽掛,倭國卻有他的仇恨,男子漢大丈夫哪有大仇未報就往安樂窩跑的。

可惜,他手無縛雞之力。

這麼多年以來,他不過才殺過一個醉酒的武士,這還是在被削掉大拇指的情況下。

本來就弱的厲害,沒了大拇指連握刀的能力都沒有了,又談何再去報仇。

沒法報仇,又有何顏面回鄉。

為此,他消沉了很久。

直到後來,遇見韓東。

韓東是北方人,他是因失手打死了人自己私自爬上商船偷偷跑過來的。

剛碰見他的時候,韓東餓的奄奄一息。

是閆午給他灌了米湯,救了韓東一命。

韓東二十幾歲的年紀,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聽聞閆午的遭遇之後,當即決定要幫閆午一塊報仇,

就這樣,兩人一文一武,閆午負責出謀劃策,韓東則直接動手。

凡斬一倭寇,必削其大拇指。

等前段時間朱允熥找到他們,他們在朱允熥跟前隸屬近十年戰績的時候,他們斬殺掉的倭寇正好是二百五十人。

人是不少,但數不太好。

在朱允熥一番苦頭婆心勸說之下,他們已經決定換種不一樣的報仇方式了。

畢竟就他們那種單打獨鬥的方式,再有周密的計劃快十年時間,不過也才斬掉二百餘人而已。

要參加朱允熥的大計,那可得有數百倍之多了。

他們能堅持這麼多年,當然不是冒進之人,非常明白朱允熥所言的正確性。

權衡利弊之後,這才終於答應。

但沒成想,最後一數竟是二百五。

兩人都覺這數不太吉利,非要再斬一人才肯收他們這麼多年的執念。

不顧朱允熥勸告,當天晚上便行動了。

可惜,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

最後收尾的一次行動竟碰到了個勁敵,那畜生心恰好長偏了,胸上帶著刀仍還能手拿倭刀大叫著亂砍。

若非朱允熥的人及時出現,閆午和韓東即便不被那畜生殺死,恐也得大喊大叫招來人暴露了身份。

經此一事後,劫後餘生的二人,當即下定決定永遠不再冒動。

他們能堅持這麼多年不被發現,本就不是個冒動之人,或許是看到家鄉人太激動了吧?

朱允熥看他們認識到錯誤,再追究他們的過錯,出錢置辦下這個酒館,又給他們配備了聯絡電報員,命他們拉攏可用之人。

何舉就是其中之一。

他們是因迫不得已原因才跑到倭國的,而何舉則是主動投靠過來的。

據說他中過前元的進士,還沒來得及發揮所長,前元就已經亂了。

前元統治近百年,一直在打壓漢人。

何舉能以漢人身份考中,至少說明治經功底是非常不錯的。

隨後,大明建國。

何舉本以為能憑這,在大明混個一官半職,哪知大明鳥都不鳥他。

各級官府沒一個願見他的,更別說面見當朝天子了。

於是,何舉一怒之下跑到了倭國。

別人說貳臣不可信,何舉二十臣都有了。

左右搖擺,毫不羞恥。

誰有勢馬上投靠,誰失勢馬上背刺。

目前,任足利義滿的幕僚。

前段時間,閆午打聽到這麼一號人物,呈稟朱允熥得到授意後,馬上去找了何舉。

閆午表示,只要按照朝廷的謀劃做些事情,只要事情一經辦成,可以給他請一首功,並冊封他一官半職。

在倭國混的再風生水起,那都上不了檯面,只有做了大明的官,那才算是臉上有光。

閆午多次保證之下,終於說通了何舉。

另一邊,何舉接了韓東送來的信兒後,第一時間先去找了足利義持。

“大內義弘膽敢反叛將軍,實在是不可饒恕,將軍遣派細川賴元等三人率眾六千已經先行趕往界港了,不日將軍也要前去督戰了。”

“大內義弘區區五千兵力不過強弩之末而已,將軍念以君上經驗尚缺,特命君上先行前往界港,準備最後的決戰事宜。”

因足利義滿不遺餘力和大明相交之事,足利義持對之很是不滿。

自從朱允熥走了之後,父子兩關係就很緊張了。

聽了何舉的話,足利義持嘴唇蠕動,終於道:“我馬上就去,請父親保重身體。”

“這是將軍的調兵符令,君上帶上三千人一塊過去吧,既能保護君上的安危,又能為君上造勢。”

何舉是足利義滿的座上賓,對何舉遞來的符令,足利義持沒有絲毫懷疑。

“謝父親!”

足利義持拿到符令,當即點兵出征。

在足利義持走後不及,討足利義滿的檄文便在京都散佈開來。

總結起來就一個意思,足利義滿老眼昏花,已經當不起倭國的領頭人了。

他的很多執政方針嚴重背離倭國的整體利益,他要率眾打出一片功業來,好讓人看看誰才是倭國最英明的領導人。

足利義持和足利義滿這段時間的不和,長著眼睛的都能看出來。

在這樣的土壤之下,這篇檄文根本就沒人懷疑。

足利義滿被氣得臉色漲的通紅,一旁的何舉穩如泰山也不主動開口。

“你們漢人對這事兒如何處置?”

聽了足利義滿的詢問,何舉慢慢放下茶杯。

“漢人都講天家無親情,也就是說在權力金錢面前,父子手足均不值一提。”

“唐朝的時候太宗的太子李承乾也曾背叛君父,和侯君集陰謀篡權妄圖謀奪皇位。”

足利義滿喜歡漢家文化,之所以把何舉引為座上賓,就是因時常向他請教這些問題。

唐朝對外交流發達,倭國也是那時候和華*聯絡最多。

因而,對唐朝的歷史,足利義滿更熟悉。

“李承乾已經貴為太子了,太宗百年之後大位不還是他的嗎?”

對於這,何舉早準備好了。

“儲君是社稷之福,很多皇帝都有提前定立儲君的習慣,但縱觀歷史從一至始的可沒有幾人。”

“沒有三十年的太子,哪怕是從哇哇墜地就被立為太子,三十年時間也太漫長了,沒有人願意靜心等這麼久的。”

話說到這,已經夠明白了。

“看來是我礙眼了。”

足利義滿名義上把幕府交給了足利義持,但幕府的真正控制權還在足利義滿手中。

光憑這一點,足利義持就有造反的理由。

一山不容二虎,要麼太上皇死,要麼皇帝死,除非有一個徹底放權。

聽罷,足利義滿嘆了口氣,道:“你們的皇帝都逃脫不了的宿論,我又如何能脫逃的出來。”

“來人。”

“把那逆子綁回來。”

命令下達後,足利義滿這才問道:“你們的皇帝也是這樣做的吧?”

何舉沒有那些老學究的惺惺作態,話說的倒是直來直去。

這次,仍不例外。

“子弒父,父殺子的都有,但在掌控絕對控制權的時候,凡是賢明之君往往都會留份餘地。”

“玄武門之變,太宗殺了李建成偏留了李淵,李承乾謀逆叛亂,太宗仍只是圈禁。”

“因而,太宗汙名只限弒兄。”

“將軍既已皈依,很難再重新任幕府將軍,可選個年紀尚小的子弟擔任。”

“這樣一來,就可避免類似之事,而且將軍又身強力壯,完全有足夠的時間重新培養。”

“目前,龜山南朝又建偽南朝,大內義弘起兵反叛,君上又發了這份檄文,倭國的形式太險峻,幕府也急需個新的君上領導。”

“在下看,小公子就是最佳人選。”

何舉口中的小公子就是足利義嗣了。

足利義滿喜歡足利義嗣,他早就有立足利義嗣的心思了。

“可以嗎?”

說著,足利義嗣不確定了。

“當然可以。”

“事急從權嘛,小公子受將軍教導,沒有人比小將軍更合適之人了。”

“目前就倭國這種險峻情況,只要解釋清楚了緣由,想必大部分是可以理解的。”

有問題的這三股力量,雖不至於抗衡於足利義滿,但架不住情況太亂了些。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種種情況,都不容他再拖。

在何舉勸完沒多久,足利義滿撤了足利義持徵夷大將軍位,改立了愛子足利義嗣,並親自為足利義嗣主持了就加冕儀式。

帶著大軍走出沒多遠,足利義持就被擼了大將軍。

再稍一仔細問,頂替他的竟是足利義嗣。

心中本就不滿足利義滿的偏袒,經這事兒之後,足利義持當即就覺這是足利義滿為了傳位給足利義嗣給他設了圈套。

細川賴元等三人所率之眾,對大內義弘本就有壓制作用,為何還偏偏讓他去,這不是圈套又是什麼。

這下,不用誰說,假的討伐檄文也變成真的了。

在立足利義嗣不久,足利義持便真的發出了檄文。

足利義滿以為足利義持不滿他立足利義嗣,這才再發檄文表明態度。

但,其實這才是足利義持真發出的檄文。

足利義持做徵夷大將軍這麼多年,即便幕府實際控制權在足利義滿手中,但他還是有些可用兵力的。

隨著他的振臂一呼,當即招起五六千人。

本來,大內義弘根本不佔優勢,眼看著就要落敗於足利義滿了。

有了足利義持這變故的加入,大內義弘很快便起死回生了。

大內義弘作為堅定的貿易合夥人,高麗當然希望這條商路能夠一直走下去。

但又擔心石頭扔到水裡不見了蹤影,所以自大內義弘和足利義滿開戰之後,他們就一直處觀望的狀態。

看著大內義弘起死回生,馬上派出了幫一臂之力的人馬。

當然,都是以私人身份過去的。

高麗若是從官方派出人馬,那就意味著參戰了。

一旦就這樣大內義弘仍然輸了,他們可就陷於被動了。

而大內義弘那邊本就缺人,只有能有人可用,管他是明的過來還是暗的過來。

短短幾天時間,整個倭國便被戰火包圍。

朱允熥心情特別不錯,拉了把椅子坐東宮院裡曬著太陽。

突然,一個黑影擋住了頭頂的太陽光。

與此同時,還帶著些藥香味。

睜開眼睛一瞧,正是朱橚那家夥。

這廝自從到了鳳陽就沒挪過窩,把開封全權交給兒子,他倒整天研究他的那些草藥了。

朱允熥坐起身子,笑著道:“您這樣的大忙人,還有空找我?”

“我再忙能有你忙?”

“我給你去多少封信,讓你去看看我的那藥園,你可曾去過一次?”

說著,朱橚一把把朱允熥提熘開,他一屁股坐在了他的躺椅上。

“忙完這段時間就去。”

朱允熥從於實手中接過茶水,給朱橚蓄滿了一杯,道:“這次過來是去醫學院?”

“你四嬸帶著高煦和高遂過來,你皇爺爺安排家宴請我和你四叔一家吃飯。”

“這你不知道?”

朱允熥搖搖頭,道:“我只知道四嬸要進京,其餘的一概不知道了。”

一聽這,朱橚笑了。

“還有你小子不知道的事情?”

“那你聽好了,你四叔也回來了,和我一塊進的宮,被你皇爺爺留下說話了,我沒事可幹就來找你了。”

“我說你小子,幹嘛不去乾清宮,自己一人呆在這兒幹嘛,你要是去了乾清宮還能不知道這些?”

朱允熥往旁邊的椅子大喇喇的一坐,道:“那五叔咋又不留下?”

“你要是不走,皇爺爺總不會趕你吧?”

對這,朱橚也沒有抱怨。

只是擺擺手,澹澹道:“說的又不是我的事情,我又幹嘛自討沒趣。”

“你一個太孫,天下哪件事情和你無關,你不應該留下幫你皇爺爺署理一下嗎?”

朱橚比朱棣小不了多少,但朱橚沒有朱棣那麼強的氣場,和朱橚說話能自然而然就放鬆了。

朱允熥微微一笑,開玩笑道:“有父親在,我在與不在關系不大。”

“就那老頭的脾氣,能躲還是躲著些的好,說不準哪句話沒說好,輕則被臭罵一頓,重的話就得挨板子了。”

朱橚認識朱允熥不是一天兩天了,也算是瞭解他了。

對他說的這些,當即笑著教訓道:“你小子口無遮攔的毛病還那樣。”

“這像是個當晚輩,當臣子說的話嗎?”

“就你說的這些,挨頓板子可不虧。”

朱允熥莞爾一笑,回道:“五叔這次回來,務必得去醫學院瞅瞅了。”

“現在的醫學院變化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