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家祖朱重八最新章節列表 > 第71章 學堂壯大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1章 學堂壯大

知道有熱鬧可看,幾個準備訓練的王爺們,很快也圍了過來。

既已決定了比試,便不是能包的住。

輸贏與否,總得見人。

朱允熥剛一露面,朱楩便把他拉到了一邊。

“大侄子,不是叔說,那幾個傢伙沒啥實力,當初也就是他們人多,不然叔能把他打的屁股尿流。”

朱楩自吹自擂慣了,他這話可真不如為信。

“叔又不是不知曉輕重,這個時候咋會誆你。”

“不信你去試,那小子實力沒比叔強多少。”

朱允熥學了拳腳後,朱楩也曾和朱允熥挑戰過。

自那次之後,朱楩一見朱允熥練拳,立馬便躲得遠遠的,再不敢有比試之心。

單方面被虐殺,又有啥比的意思。

架勢擺開,朱允熥和沐成很快交鋒。

沒用多久,第一回合結束,雙方虛實很快瞭然。

朱楩這次所言不假,沐成實力確實沒有想象之中那麼厲害。

急吼吼和他請教,還以為是個高手呢。

“你們三個,一塊來吧。”

既已知曉實力,光打敗沐成有啥意思。

沐成探到朱允熥實力後,不敢託大,只能預設曹炳等人上場。

須臾之後,朱允熥一對四開始。

幾人實力不咋樣,配合度倒是挺高的。

有人攻朱允熥上三路,隨之就會又有人向他下三路發起攻擊。

必須全力以赴,絲毫不能分身,方才不至於被打中。

不過,還是實力最終決定一切。

他們配合默契,朱允熥就先挑弱的動手。

在挨了曹震拳後,很快揪住張永肩膀,把他丟下了場。

少了一面防禦,四人很快掣肘。

朱允熥分別擊破,先是王遠,再是曹炳。

沐成還沒來得及認輸,便也被扔下場。

倒也還算能輸得起,落敗之後,四人心服口服。

他們四人配合默契,打架就從沒輸過。

突然讓他們進營,聽朱允熥訓練,心中難免有些不服氣。

比試過後,也終認識到了自身不足。

“殿下好拳腳,臣等認輸。”

“往後臣定好好訓練,不給殿下丟臉。”

能一次性解決這個問題,當然最好了。

要是不比這一場,等佇列訓完,又都覺自己拳腳牛叉,不用繼續。

那到時,他豈不還得和他們再比。

“那以後就好好訓練,早日透過校閱,別辜負了皇爺爺的一片苦心。”

老朱的苦心是為了那些勳戚子弟不假,但何嘗又不是為了朱允熥。

之後的訓練,平穩有序。

農戶子弟都能訓練出來,他們好歹也算有些基礎。

他們自己想通,願意下苦功練習,進步還是很快的。

朱允熥偶爾來一次營地,督察一下訓練的進展,順便再去看看工匠的火器做的咋樣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按照朱允熥構想打造出來的火銃,倒是能發射出鐵彈,距離和火繩槍相差無幾。

這段時間,工匠們一直就鐵彈的用料,以及火銃的外觀進行不斷的加工改進。

目前又沒什麼用兵的地方,沒必要急於量產。

既然要造,那就要衝著最好去。

一旦量產,那必須是在改無可改的情況之下。

每次從營地離開,便會直奔莊子。

半年之久的學習,學堂孩子們終點在哪,基本顯現了。

年紀小的,可以再等著看。

大一點的,可實在耽誤不起了。

要真到了科舉無望,再去尋其他謀生的營生,那黃花菜都涼了。

朱允熥是能一直供著他們讀書,可他們總不能一輩子讀書,不成家立業,不贍養父母了吧?

在和孩子,包括家長商議後,學堂成立了速成班。

也算是職業學校一類,以職業技能為主,文化知識為輔。

讓孩子們像他們各自將來的職業規劃中,迅速的學成就業。

有算賬先生,有糧庫管理。

種類不多,都是些既需要文化,但又不怎麼難的。

所有種種,均以服務莊子為主。

將來就業時,莊子用不了這麼多人,他們還可憑自己本事,去外面自謀出路。

反正在他莊子幹活的人,都是結算月錢的。

除此之外,其餘不少孩子們也都分了班。

這些大多是以糧食病蟲防治,灌既基礎理論,品種改進等方面的。

這些內容,均由莊上的一些農戶擔任。

為了廣泛學習,系統應用,朱允熥又從外面找了幾個有經驗的農人。

所有人均為學堂外聘先生,但授課內容,必須得經過相互探討,達成一致意見時才行。

但凡有出入,必須進行試驗,哪怕得等數月。

絕對不能按自己的經驗,都去教孩子們。

一個問題兩種辦法,該聽誰的?

另外,匠作類也在籌備當中。

木工,瓦工等等都會囊獲其中

總之一句話,現在或許不算齊全,但將來的將來,百行百業都會囊括進來的。

所有的科目,均聘有經驗者傳授。

這些或許只是理論,但提早掌握了這些,就不至於讓他們在前人走過的路上再栽跟頭了。

不管進入哪一行,都能快速上手。

這也省掉了他們將來,當學徒浪費的那些時間。

很多人還是腳踏實地的,子弟能趁著這個便利,迅速掌握一條謀生的路那就已經是燒高香了。

至於科舉及第,他們可從來沒敢想。

很多人,都是衝職業規劃去的。

隨著莊子學堂名聲越來越大,外面的很多人都有送孩子學習的打算。

讓莊內孩子學習,那是給莊戶的福利。

不是莊子的人,那肯定不會讓他們白學的。

因而,學費,書本費,生活費是必不可少的。

儘管如此,送孩子們過來的家長,還是很多。

為了讓普通人家負擔得起,朱允熥並未定太高。

他辦這類學堂,是衝著長久規劃去的,又沒打算賺錢。

每人每年,綜合加起來也就兩百個銅板。

一個銅板兩個饅頭,一天至少得六個銅板,差不多就是一個月的飯錢而已。

今日,便是外招學生開學的日子。

為了朝正規化發展,也為了方便區分,一次性掛了三個牌子。

應天一小,應天一中,大明職業技術大學。

小學招收年紀不限,以啟蒙教育為主。

中學學習的東西更高深一些,是為向大學或者科舉過度的。

中學畢業,成績優異,熱衷科舉,又願意留下的,由許觀負責教授。

因當初建的學堂,很難放下這麼多人。

朱允熥直接在莊外,置辦了些地,把大學搬遷了過去。

與之一塊搬的,還有農研所。

職業技術的學習,離不開動手操作。

農研所只是其一,凡開設的專業,必須都得設立實驗室。

只不過,現在的大學專業寥寥。

搬遷過來的學生,也就只有個速成班而已。

大概也就幾十人而已。

看望了這些學生,又給他們加了雞腿。

作為職業技術大學的第一屆學生,鼓勵他們好好學習,早日學成出才。

之後,又去了中學。

這裡的學生,都是莊戶子弟。

幾個月的學習後,晉升到這裡來的。

這些孩子年紀還小,不用著急出去養家。

因而,還有讀書的時間。

都是老學生了,朱允熥簡單做了些鼓勵,給了他們和大學學生一樣的待遇。

隨後,便直奔小學。

這裡的學生仍舊年紀不一,大的十幾歲,小的五六歲。

這次分班,是以年紀大小劃分。

年紀小的,學習的時間還多,可以多教授他們些文化。

年紀大的,需要速成,教他的東西,讓他們儘快過度到大學,學到謀生本事也就成了。

畢竟是第二次開學,朱允熥也顯得輕車熟路了。

不過,好像也因此變成了老油條。

於實給他打著傘,學生們頂著烈日,講了差不多快半個時辰才終結束。

把學生們放回去後,朱允熥拿出本《弟子規》。

這書是他前世,上中學的時候讀過的。

閒來無事的時候,突然又想了起來。

不能浪費,於是便謄錄了下來。

許觀簡單翻看過後,臉上寫滿震驚。

歷史上,《弟子規》成書於滿清,一經現世,很快引起轟動,很快被朝廷定於幼學必讀教材。

許觀他有所震驚,那都是在所難免的。

“這書用我們的印坊刊印出來,在小學和中學教授,大學就不必了,他們需全心全意學會本事,賺錢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