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家祖朱重八最新章節列表 > 第92章 孤去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92章 孤去

“周千戶,怎麼回事?”

朱允炆不知是不死心,還是不相信,轉頭問了一句。

“這些丘八不過是在找理由開脫。”

周驥臉不紅心不跳,比軍卒們還理直氣壯。

“姓周的,你這是要逼死人,先不說餉銀,瞅瞅你給我們吃的,碗裡連顆米粒都沒。”

“進了營這麼久,我們就沒吃過一頓飽飯,連在家裡吃的多都沒有。”

“就是這,除日常訓練不能耽擱,還抬手就打,張嘴就罵,再這樣下去,我們早晚死路一條。”

軍卒們七嘴八舌,都在述說著自己的憤滿。

這些軍卒因出身所致,不得不進營。

但該有的東西,不能剋扣。

至少,不能剋扣的,連條活路都不給人留。

沒了活路,還指望人家給你衝鋒陷陣?

“陳集,帶上一百人看守營地,剩下的人開拔回營。”

他既聽了這事兒,就此走了,是不負責任。

萬一等老朱派人接管時,少了些什麼關鍵證據,肯定會被老朱埋怨一通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你們所言,我會呈稟皇爺爺。”

“具體如何處置,等朝廷之令。”

“軍中譁變,罪當如何,爾等若不想一意孤行繼續錯下去,就乖乖留於營中,不得擅自走動。”

反正是當兵,在哪當對他們來講都一樣。

只要有餉拿,有飯吃就行了。

“喏,聽三皇孫的。”

明明是朱允炆的兵,卻從未如此擲地有聲的,和朱允炆說過話。

“允熥...”

朱允炆神色不喜,朱允熥根本不理。

“周公子嘛?”

“算了,周公子想去哪就去哪的,營中之事未曾查清之前,別在營中晃悠就成了。”

有周德興在,就不怕周驥跑了。

更何況,只有把周驥留在外面,才能抓住他更多把柄來。

“老二,你去哪,去皇爺爺那兒嗎?”

朱允炆若不去,咋說那都由朱允熥說了算了。

只是,平日他到老朱跟前,腿肚子都會打顫。

更別說,是現在有錯的情況下了。

愣等了良久,朱允炆才終咬牙答應。

此事畢竟牽扯於他,他即便不去,少不了也會被老朱宣召。

與其如此,還不如和朱允熥一塊呢。

幾天之前,老朱便安排人,去碼頭打探訊息了。

今天,朱允熥的船剛靠岸,老朱那裡就收到了訊息。

左等右等不來,再一問,才知朱允熥竟回營了。

朱允熥過去的時候,老朱正和朱標抱怨著。

“你還知道回來?”

朱允熥嬉皮笑臉,嘿嘿一笑。

“孫兒又沒傻了,當然知道回家。”

調侃幾句,朱允熥神情一變,嚴肅了很多。

“孫兒帶著軍卒回營時,碰上了老二的護衛譁變。”

不用朱允熥說完,老朱臉色便變了。

“啥?”

老朱帶兵這麼多年,哪怕最難的時候,都不曾某一軍整體譁變。

“是...”

朱允炆畏畏縮縮,想了良久,才敢開口。

才剛說一字,便被朱允熥接了過去。

“兩個月沒發餉,加之伙食也被砍了,剛好周驥言語激進了些,這才引起了軍卒憤怒。”

情況解釋清楚,朱標不澹定了。

“你護衛的餉銀,孤都是按日子給的,錢哪去了?”

朱允炆跪地磕頭,眼裡噙著淚。

“兒不知。”

這也不知,那也不知,就這還想練兵?

“老二他的目的是為練兵,要這些錢能幹啥,肯定是被人給貪墨了。”

朱允炆護衛的一手負責人,就是周家父子。

若說貪墨,只能是他們了。

“皇爺爺,雖只有一千護衛,但大明建國以來都不曾發生過這種事,還是得由朝廷出面平息才是。”

朝廷既已知道,那就不能不管。

“此言有理,孤去吧。”

找個文臣去,這些人一個個鼻孔朝天,首先言行中就沒把軍卒放在眼裡,只會讓矛盾更加激化。

哪怕一時處理好,將來還會出問題。

找個武將的去,那都些唯恐天下不亂的主,非得藉著這事兒,把天捅出窟窿。

一文一武去,還不夠他們打,哪能解決了問題。

左右權衡,只能是由朱標去了。

“成吧,你去。”

打發走朱標和朱允炆後,老朱迫不及待招呼朱允熥在地上坐下。

“出去了這麼久,有啥見聞,快和咱說說。”

朱允熥隨老朱坐下,拿出於潛等三縣知縣的信。

“啥見聞都不如這個,皇爺爺看看吧。”

老朱看信的同時,朱允熥又嘿嘿一笑,做了補充。

“總會有些倭寇自不量力的,皇爺爺應也收到不少福浙沿海各地報捷的訊息吧?”

“有孫兒的鴛鴦陣在,至少在短時間之內,能讓我沿海百姓不再受倭寇襲擾。”

老朱把信翻完,放在了一邊。

“船也有,為啥沒出海追擊?”

貿然出海,風險誰能預知。

“當孫兒傻不成,海上利益巨大,是張士誠等逆賊餘黨,又是倭寇,還有一些潑皮無賴組成的海盜,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士紳的商船。”

“倭寇上岸,只要能打贏,想咋就咋打。”

“一旦除了海,這些平日看似互不統屬的人,為了他們今後利益不被破壞,必要把孫兒這個不確定因素徹底清除。”

“不說僅憑孫兒一人,大明就是出動了水師,都很難應付了這些團結起來的利益團體的。”

“海是大明的海,肅清海上賊寇,還百姓一個碧波大海,那是肯定要做的,但做之前必須得有萬全之策,不然稍有不慎,那就是萬劫不復。”

朱允熥一番長篇大論說完,老朱起身坐回御桉之前。

“咱以為,你會說,是因咱海禁的原因。”

朱允熥雖說常和老朱頂嘴,但大多數時候,還是以拍老朱馬屁為主的。

“皇爺爺海禁之策不也是基於海上勢力錯綜複雜,朝廷一時半會梳理不輕的緣故?”

目的相同,意思不也就相同了。

“那你覺著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朱允熥出去走了這麼久,那也是有所收穫的。

對老朱這一問題,那也是做過深思熟慮的。

“該攏就攏,該打就打。”

“當年和皇爺爺交過手的那批人大多作古,活下來的也都老邁,不足以再與大明抗衡,而且很多人都有了落葉歸根的夙願。”

“至於那些年輕的,和大明本就沒有啥大仇恨,早就厭倦了海上的漂泊,想要上岸了,自不會再排斥做大明的順民。”

“所以,張士誠等餘黨就是能夠拉攏的物件。”

“貨通天下是商人牟利之手段,若能把貨流通於有人的所有地方,那更是獲利無群。”

“不管大明有沒有禁海之策,只要有利可獲,就會有人去做此事,與其讓他們偷偷摸摸,把所有的利都自己賺了,朝廷朝廷直接承認了他們。”

“讓市舶司加以監管,既能避免這些人相互之間上下串聯,還能夠收些賦稅,殷實大明的財政。”

朱允熥說的小心翼翼,生怕老朱突然暴怒。

他想的這些,可有不少犯老朱忌諱的。

“至於倭寇,源頭還是在他們那裡。”

“我大明能做的就是要把他們打痛打疼,不僅讓他們自己不敢再襲擾大明,更讓他們的君主因懼大明雷霆之怒,而約束好他的子民。”

“不然的話,只要大明有利可圖,他們就會源源不斷的往過來輸入。”

“有千日做賊的,可沒有千日防賊的。”

“至於那些海盜,碰見一次就打一次,臨時組建哪有啥戰鬥力可言,普通百姓組成鄉勇就能夠擊退。”

“對敢落海為寇的,更要予以重點懲處,讓那些存有僥幸心理者,再不敢來碰。”

朱允熥建議咋樣先不說,幾方特性分析的倒還挺清晰。

“此次繳獲的戰利品不少吧?”

只是倭寇的倒不算多,加上盧孝成的那可真就不少了。

“不...多。”

朱允熥防備很甚,已在盤算如何和老朱討要了。

“給咱內庫送一半,剩下的歸你。”

這次戰利品的體量大,即便給老朱一半,所剩依舊也還不少。

就是朝廷一分不管,都足可把他名下所有產業養活半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