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人考完之後如此表情可不是一個好兆頭。
有與之認識的人早已圍上前去探聽情況。
“怎麼樣,塞榮,你透過了嗎?”
“透過個屁啊!根本就是難為人!”
低聲喝罵讓其他人心裡一緊,果然是出師不利,第一場的形勢就如此緊張,一股壓迫感油然而生。
“真是活見鬼了,雪域高原獨有的十五種綠葉系藥材必須全都答出來,老子又不是專跑雪山的小販行商,哪去知道得這麼全;
還有紅須參又是什麼鬼東西,這是翻哪本生僻文獻才找出來的藥材,又不是尋常藥劑能用到的東西,考察這些有意義嗎!淘汰就淘汰,這種脫離實際的比賽我才不想參加了呢!”
說著便氣呼呼地走了,有性子平和的人被這一番暴怒嚇得有些手足無措,同時也對自己待會的表現擔心起來,但是他們並沒有看到負氣離開的那人嘴角上暗地裡露出的竊笑。
沒有透過是真的,複述出來的考試題目也是真的,這些自然是無法作假的,可是在情緒上他實際上卻並不像表現得那樣激烈。
比賽就是比賽,規則和絕對不會因為你的情緒而改變,嚴格來說結果也同樣不會,但是如果有機會影響對手的情緒就另當別論了。
故意歇斯底里式的抱怨,同為選手的身份自然會對過於艱難的賽程和考驗產生兔死狐悲式的懼怕,如果心理素質不過關是很可能會影響之後的發揮。
而雖然這改變不了他自己未透過首輪考試的事實,但別忘了每輪之後不成為排名最末尾的三十人就可以熬到下一輪,哪怕不能一直保持領先,只要不落到最後依然可以在比賽中苟活。
對於大多數人來講,一開始就不是奔著奪冠去的,要知道鍊金師大會上發生的一切動向都會被記錄下來作為文獻在鍊金師的圈子裡流傳,一個在決賽前惜敗於一群變態天才的經歷,足以成為自傲和博取名聲的資本了,所以用盡一切手段堅持到最後便是他的策略。
能站到這裡的人誰都不傻,稍微思考之後便能拆穿他的想法,但是終究有人因為個性的關係受到了影響,不得不說他的計策還是見效了。
這也從側面表明了鍊金師之間的競爭確實激烈,一個比賽而已光憑技術和學識仍然不夠,心計和意志也是交鋒的戰場。
於是在繼續接受測試的過程中,各種表現就如同踏上舞臺的伶人,極具浮誇和矯情的特質,也算是上演了一幕另類的眾生相。
但無論如何都沒有讓羅伊德受到太多的影響,這和他曾經長期混跡於市井的環境中有不小的關係,與赤裸裸的坑蒙拐騙相比,這些學徒們的小手段還是單純得可以。
非常專注的等到自己的順位,羅伊德起身進入了帳篷。
越過裡面做遮擋的幕板,眼前看到的佈置非常簡單,兩人兩席、一位考官和一位書記員而已。
“艾辛的羅伊德對吧?坐。”考官是一名精神矍鑠的老者,羅伊德並不認識,但想來肯定是一名在鍊金師界極有名望的大師級人物,於是便依言坐到了老者的對面。
“您好,艾辛學徒羅伊德接受考教!”
老者慈祥一笑,問道:“你最擅長的學科內容是什麼?”
這個問題有些突兀,而且並沒有被之前的考生傳遞出來,看樣子誰都不想給對手送去真正有用的資訊。
而這個問題看起來十分怪異,一個考核你的考官問你最擅長什麼,稍微想一想也知道不能照直了說實話。
一般為了增加難度,要麼避開你的擅長領域來出題,要麼故意選取你擅長的領域極盡刁難讓你作繭自縛。
但極短暫的停頓之後羅伊德卻給出了最真實的回答:
“藥劑配置的穩定反應及相關操作。”
這下子換考官愣神了,人老成精的他自然一眼就能看出對面的孩子是否在撒謊,只是按經驗來看在這個時候堅持說實話的一般都是對自己極有自信的天才人物,驕傲讓他們不屑耍手段。
但是各國有名的優秀年輕人都是小有名氣而被圈內人廣為知曉的,面前這個可不是典型的“種子選手”,但看著現在的表現明顯引起了考官的興趣。
“那好,我瞭解了。你一共需要回答我三個問題:
第一個,在五種穩定反應的操作大類中,請在每一類中挑選出一種你認為最有價值,泛用性最廣的操作。”
“雙分解沉澱、基於融合的……”
“第二個問題,三百六十多年前,大陸上最早提出定向分解來穩定藥劑中反應的原理的著名鍊金師斯萊德,在臨終前的最後一步著作中曾經提出一個假想,在維持原物質結構不變的情況下可以將分解最大化至……,關於這個假想你是怎麼看的!”
“嗯……我覺得根本不成立,理由是根據《鍊金學法則論證案例》第四版中關於分解法則的兩個論證實驗,可以從側面否決……”
“好,最後一個問題!三克覓心花藤粉劑、一份純粹冰霜藥劑、半勺地礦蟲粘液……在反應前置階段出現裂隙效應,提前融合程度可見……請根據上述情況給出可行的穩定反應操作方法。”
“……請問冰霜藥劑的等階是優秀還是稀有?”
“稀有。”
“如果是我親自操作會採用……但如果不考慮操作者能力,我認為最有效率的方法是……”
在經歷一番問答之後,羅伊德正襟危坐等待著老者的點評,但很意外的是對方也和他一個表現,二人就這樣對視了半晌,然後羅伊德便突然起身行了個理,轉身離開了。
等到他的身影完全消失之後,老者展顏一笑。
“老師,今天您還是頭一次露出這個表情,而且您也沒有公佈成績,在這個孩子身上有什麼問題嗎?”書記員開口表示出來和考官的關係竟是匪淺。
但想來也是,老師有工作弟子隨行代勞也是應有之義。
“這孩子很有意思,學識和見聞倒不是最為頂尖的級別,但從後兩個問題的回答上來看,考慮問題的思維非常縝密,而且實踐經驗極其豐富!這讓我回想起了我當年學藝時的年代,和現在這些孩子錦衣玉食的學習環境真的不同。
而且他還有個優點是能沉得住氣,我故意當面不給他成績,他也沒有冒失詢問,感受到我的意思之後離開得也非常乾脆,頗有大將的風範。
你看著吧,這小子以後必然是個人物!
成績嘛就給他優秀中等,記11分……
行了,下一個要進來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