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篡位將軍的白月光(重生)最新章節列表 > 22、第 22 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2、第 22 章

“常戰之師, 不會懈怠。”李固說, “一地有一地的生存之法, 既去了漠北,我建議公主使自己的衛隊如漠北人那樣, 常常出戰,搶來的牛馬奴隸, 也遵循漠北的方式分配,上繳一部分給殿下, 餘下的歸自己。”

謝玉璋眼睛亮了, 可她還沒說話,楊懷深先就接受不了,怫然不悅地說:“這是公主護衛,怎麼能讓他們行劫掠之事?輔誠別出這種餿主意, 寶華莫要當真。”

李固挑挑眉。

謝玉璋卻看著楊懷深,認真地說:“二哥哥, 十一郎出的可不是餿主意。我問過了, 草原之上便是這樣的。部族與部族之間, 常有戰火, 互相劫掠。越是靠劫掠為生的部族,往往越是強大。那等老老實實悶頭養牛養羊的小部族,很難生存, 一個不幸運,便淪為奴隸。”

楊懷深撂下杯子,生氣地說:“那是化外蠻夷!你是大趙公主!”

“可我, ”謝玉璋平靜地說,“就要成為蠻夷之妻了。”

看到此時還這樣天真可笑的楊懷深,謝玉璋感到悲哀。她看了眼李固,李固看著少言沉默,可他骨子裡是一匹狼。而楊懷深看起來瀟灑倜儻,卻早被雲京的繁華養成了羊。

在這雲京中樞之地的他們,都是羊。所以後來狼來了,他們便被趕進了羊圈裡任人宰割。

“二哥哥!”謝玉璋的目光凜冽了起來,“你年紀不小了,總是在禁軍裡混著有什麼意思?不如趁這次,跟舅舅說說,讓你跟著十一郎他們去西北遊歷一番,長長見識。”

此話一出,楊懷深固然吃驚,李固的目光亦是幽幽。

“瞎說什麼呢?我怎麼能……”楊懷深下意識地說。

怎麼能離開雲京呢?

“怎麼不能?”謝玉璋反問,“舅舅還在壯年,大哥哥仕途順遂,有他與大嫂侍奉舅舅舅母膝前,二哥這個次子不正好可以出去長長見識嗎?”

楊懷深語凝。

在他們這些公子哥心目中,若要出門長見識,那當然最好是下江南。遊船畫舫,倚紅偎翠。

西北?西北是個什麼地界?你看看大夏天的,李七郎李十一郎那皮膚又黑又糙的。西北是什麼好地方嗎?

可謝玉璋一個妹妹,目光卻格外的堅定。她嘴角繃緊,面色嚴肅,顯然不是在開玩笑。

楊懷深恍惚想起,這不是他們第一次談起這個話題了,上一次好像寶華就勸他跟著十一郎去見識見識。她好像對這件事很執著?

李固從謝玉璋臉上移開目光,對楊懷深說:“景山若願意,我去跟義父說。”

讓中樞的權貴子弟到軍中掛個閒職,待個一年半載,大戰小戰的給他報幾個不大不小的功勞,升一級鍍個金再全須全尾地送回去,原就是地方大員和中樞權貴之間常做的勾當。

但楊懷深若真有心想去,李固有信心真地把他磨礪出來。

謝玉璋見李固支援她,瞟了他一眼,內心裡很是高興。又轉回去看楊懷深,心裡只不住催促:答應!答應啊!未來的皇帝都開口了,這樣的機會,快抓住!

李固強行讓自己無視那一瞥,只直直地盯著楊懷深,生怕自己管不住自己的眼睛。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楊懷深不料兩個人都這麼強硬,呆住了。

許多心思在心頭轉過,過了片刻,他忽地抿了抿嘴角:“我回去跟爹爹說說看。”

謝玉璋心裡騰起一陣歡喜。楊長源是遲早要投靠李固的,那自然是,越早越好。

李固卻看了她一眼,心想:她為什麼這麼高興?雖說孃舅孃舅,見舅如見娘。可表哥已經隔了一層,她如此關心景山,莫非……是喜歡他?

他凝目打量楊懷深。只見他雖然身體比不上西北兒郎的彪悍,但面如冠玉,唇紅齒白,一舉一動風流雅緻,實在是非常符合雲京城主流審美的一個美男子。

如果她不是被嫁去漠北和親,那麼留在雲京,是不是遲早也會嫁給一個像景山這樣的貴介公子?或者是四郎那樣父親是封疆大吏,家世顯赫的兒郎?

她不管嫁到哪裡去,其實跟他之間,都是那麼遠。

李固覺得心口某處隱隱有些說不清楚的感覺,這種感覺從前從來沒有過。

澀澀的。

離開前,謝玉璋對楊懷深說:“二哥哥幫我跟舅舅舅母說一聲,我有些東西不便帶走,想在走前放到國公府去。請舅舅舅母幫我騰一間庫房。”

楊懷深詫異。

自古和親公主,少有大歸的,此一去便是一生。若是重要的東西,怎地不帶走?若不重要,怎地特意要勳國公府幫著收藏?

但他還是答應了。謝玉璋是姑姑唯一的骨血,又即將生離,她不管提什麼要求,爹孃都必然會應的。

謝玉璋近日收穫遠超預期,心情實在是好。她帶著笑向李固道謝:“從十一郎那裡受益頗多,真希望還能有機會多跟十一郎聊聊。”

李固張嘴想說,只要他和她都還沒離開雲京,便可隨時奉陪。

不料楊懷深馬鞭一晃,硬是擠到兩個人中間,假作漫不經心地對謝玉璋說:“十一郎跟著李大人是來公幹的,哪有那麼多時間。你有事情儘管找哥哥啊。”

謝玉璋對李固的興趣表現得太明顯了。

若真有了什麼,小兒女兩下傷心都還是小事,萬一兩個人腦子不清醒,來個私奔什麼的——當然,李十一看起來也不像是那種會攜著人家女兒私奔的男人,但還是要以防萬一。和親畢竟是國事,雖知道謝玉璋喜歡李固,知道她會難過,還是得顧著大局才行。

謝玉璋和李固都看了他一眼。二人俱都沒說什麼,李固與謝玉璋告辭,目送謝玉璋上馬離去,才辭了楊懷深上馬而去。

謝玉璋回到朝霞宮的時候,眉間還帶著笑意。林斐頗是驚訝。

“康樂郡主玉體可安好?”她問。

“還是老樣子。”謝玉璋說,“老是病懨懨的,成日裡躺著靠著,就晚間才走走。”

那她高興什麼?林斐不解。

謝玉璋問:“那件事可辦好了?”

林斐點頭:“交待下去了,只是數額太大,需要些時日。”

謝玉璋呼出口氣,說:“沒關係,我還有時間。”

才換好衣服,忽有個人進了內殿,喊了聲:“殿下。”噗通一聲就跪下了。

謝玉璋撩眼看去,不是別人,正是這些日子總也見不著人影的徐姑姑。

謝玉璋看了林斐一眼。林斐給她繫好最後一根衣帶,帶著宮人們都退下去了。

“姑姑這是做什麼?快起來吧。”謝玉璋雖然這麼說著,卻並沒有親自過去攙扶這位朝霞宮的保姆尚宮,反而在妝臺旁坐下。

徐尚宮有幾分恍惚。她這些日子忙於奔走,的確疏忽了朝霞宮的事務,可怎麼短短時間裡,寶華公主通身的氣勢,就像換了個人似的?

謝玉璋平靜得令人感到陌生的目光投過去,徐姑姑一個激靈醒過神來,拜伏:“微臣,微臣……”說著,竟哽咽了起來。額頭觸地,不肯起來。

徐姑姑是有品秩的女官,但平日裡她和謝玉璋親暱,何時這樣生疏地自稱過“微臣”?

謝玉璋凝視著這個中年女人。

自先皇后去後,後宮為陳淑妃把持,她一點點地把她身邊的人都換了。徐姑姑,其實是陳淑妃的人。

但徐姑姑一直都把她照顧得很好。林斐來了之後,謝玉璋寵信倚重林斐,林斐在一定程度上分了徐姑姑在朝霞宮裡的權力,徐姑姑也沒有太計較,與林斐相安無事。

她其實也沒有什麼對不住謝玉璋的地方。

謝玉璋就是不願意去回憶她死前的模樣。那時候她那麼蒼老,兩眼無神地望著帳頂,嘴唇呢喃。若把耳朵貼過去,便會聽到,原來她一直在呢喃的是——

我要回雲京。

我要回雲京啊。

回雲京……

誰不想回雲京呢?誰想日夜與成群的牛馬為伍,過粗糲又提心吊膽的生活呢?

徐姑姑死的時候,謝玉璋一直守在她身邊,就像後來林斐守在謝玉璋身邊一樣。她送走了徐姑姑,親手合攏了她那雙因為不能迴歸故里而不肯閉上的眼睛。

那眼睛裡有怨。

“姑姑知道了罷?”謝玉璋輕聲問,“我把姑姑的名字劃去了,姑姑不用陪我去和親的。是去旁的宮裡也好,是等著下次放歸宮人回家也好,姑姑盡可以自己安排。”

徐姑姑大哭。

可就和福春一樣,到底說不出“和殿下一起去”的豪言壯語來。

林斐就跪坐在外殿,待徐姑姑捂著臉從內殿出來,疾步離開後,她起身進了內殿。

“沒事的。”她握住謝玉璋的手,“我陪著你,我會一直陪著你。”

前世,她也說過同樣的話,並且做到了。一直到謝玉璋的最後一刻,她都陪伴著她。

但這一世,不用。

謝玉璋微笑,反握住她的手:“好。”

不用,阿斐。

修正過的正式名冊出爐了,一時幾家歡喜幾家愁。

身為朝霞宮保姆尚宮的徐姑姑竟然不在冊,頗令許多人感到憤怒。徐姑姑一直躲在屋子裡不出來見人。謝玉璋若有事派給她,她也默默地做,但能少見人,就少見人。

朝霞宮的事務權力,更是全讓給了林斐。

“她把誰提上來了?”陳淑妃拿到名冊根本沒開啟,直到身邊的嬤嬤在她耳邊耳語,她才驚訝。

嬤嬤說:“就是以前中宮的夏尚宮。”

陳淑妃倒吸口涼氣:“她不是早就出宮了嗎?”她當年還很大方地給了那些被放出去的皇后舊人不菲的賞賜,皇帝還因為這個誇獎了她。

“誰知道那老東西根本沒離開雲京,竟然在雲京開了一家鋪子,悄聲藏了下來。要不是這次她自己跳出來,咱們誰還記得她。”嬤嬤說。

當年皇后身邊的夏尚宮,令她現在想起來還情不自禁地就縮縮脖子。她是皇后的左膀右臂,那時候就連皇帝見了夏尚宮,都頗為禮遇。

所以皇后一去,陳淑妃立刻把中宮的舊人都放出去了。

陳淑妃想起當年在中宮受的那些氣,胸口還發悶,自己給自己順了順,到底把這口氣咽下去了。

“算了,她既然想跟著寶華去,那就去吧。我看她這幾兩老骨頭,夠不夠野狼啃的。”她道。

厭煩地揮揮手:“這種事別再跟我說了,反正她們都要走了,眼不見為淨。秋娥呢,那花汁子調好了沒有,快來給我染指甲,晾乾還要好久呢,別拖得陛下來了,我這兒還沒幹……”

朝霞宮裡,鬢邊生出銀絲的夏嬤嬤沒想到自己能在出發之前就見到寶華公主——皇后的骨血。

謝玉璋和親的訊息傳出宮闈後,她便尋上了宮中舊識,遞了錢進去疏通關係,想跟謝玉璋同去。這時候人人使錢都是為了不去,她逆向而行,極其順暢,名字直接就落在了名冊上。

寶華公主謝玉璋拿到那名冊,劃去了徐尚宮,直接把她提成了尚宮。太子又發了話,叫什麼都聽寶華公主的,儘量遂她的意,下面人更沒有必要違逆,夏嬤嬤離開宮闈數年,便又回來了。

“嬤嬤快請起。”謝玉璋親自攙扶夏嬤嬤。

“禮不可廢。”夏嬤嬤卻說,“公主是君,微臣是臣,請殿下受這一拜。”

到底是拜下去了。但謝玉璋側身只受了半禮。

“這些年,我不知嬤嬤原來一直就在雲京,嬤嬤受苦了。”謝玉璋握著她的手說。

夏嬤嬤知道自己雖是中宮舊人,但這些年她不在謝玉璋身邊,怕當年的情誼早被少女淡忘,心中原並沒有抱什麼期望。不料謝玉璋對她沒有一絲隔閡,就彷彿她們這些年沒有分開似的。

夏嬤嬤一時百感交集。她忍住心中酸澀,道:“不曾吃苦。娘娘當年早有預料,早早為我安排了出路。微臣一直過得很好。”

謝玉璋沒有去問她為什麼這些年沒有來找過她。因為這個問題,前世她便問過了。

那時夏嬤嬤說:公主一直過得甚好,不需要微臣。

所以,當她需要她時,她毫不猶豫地便拋下了雲京城裡的安定生活,隨她去了漠北。

夏嬤嬤有太多的話想跟謝玉璋說。

關於皇后,關於陳淑妃,關於許多許多事。這些年她在雲京暗暗觀察打聽,公主被養得太嬌、太天真、太不知世事,她若一直在皇帝身邊倒無事。可她現在要遠嫁和親,要教她的東西太多了。

可奇異的是,她什麼都沒說,謝玉璋那雙眼睛閃動著朦朧水光,卻彷彿什麼都懂、什麼都知道似的。

那雙眼睛,不該屬於十四歲未滿的少女。

她的小殿下,經歷了什麼?

前世在出發前,夏嬤嬤也來拜見過謝玉璋。謝玉璋雖然欣喜中宮舊人還有這樣的忠心,但她這些年都是被徐姑姑照顧著,內心裡卻還是更親近一直在身邊的徐姑姑的。

夏嬤嬤倒也不與徐姑姑爭什麼,只安安靜靜地待在她身邊。

但她有機會便會給謝玉璋講些皇后舊事。那時候人在漠北,無比地想念雲京,謝玉璋也願意聽。夏嬤嬤見縫插針地指點她和林斐做人和做事。

林斐是極尊敬她的。

想來,林斐那時候就比她更明白誰才是真正把她放在心上的人。

可是夏嬤嬤去的比徐姑姑更早。她本就年紀比徐姑姑長許多,遠離故土,操心勞力,去得更早原也尋常。

但謝玉璋這次沒有像劃掉徐姑姑那樣將夏嬤嬤也劃掉。

夏嬤嬤無論如何也要跟她去的。她就算劃掉她,她也總有法子,比如替換掉什麼人——多的是不願去漠北的人去她替換身份。

夏嬤嬤自然是忠心的。但她的忠心與其說是對謝玉璋,不如說是對先皇后。

夏嬤嬤的走的時候沒有怨恨,只有遺憾和擔憂。

“我辜負了皇后所託啊……”她一直說,“不能一直照顧殿下,一直。老身,無顏見皇后。”

以夏嬤嬤的年齡和身體,謝玉璋知道,即便這一世,她也極可能會埋骨他鄉。

但這次,她必不叫她放心不下。她會好好地,在草原找到更好的生存方式,生存。

直到,可以回雲京的那一日到來。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兩更,本章掉落紅包,留言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