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東宮美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48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8章

“乾清宮!”沈晰說著已推門而出, 守在外頭的宮人也跟著他浩浩蕩蕩地離開了, 整個綠意閣前院都立時安靜下來了不少。

楚怡怔怔地呆坐在床上:他……他當真了?

她只是隨便開一下腦洞啊!

宗教戰爭不靠譜啊!中國歷史上哪有宗教戰爭?儒釋道的爭端和白蓮教之流應該都不能算在這個範疇內, 那說白了……應該是這個文化土壤就不適合出現宗教戰爭吧?

但怔了一會兒, 她又默默地躺了回去。

罷了罷了, 這是一個她從未在歷史上讀到過的皇朝, 雖然他們這兒也有唐詩宋詞, 但不知道哪個時間節點上就拐偏了。拐偏了原就定有拐偏了的道理,這裡的局勢和她所熟知的歷史有所不同便也正常了,或許這裡真有滋生宗教戰爭的土壤呢?

他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古代太子, 怎麼說也比她更瞭解這裡的文化氛圍。他有了這樣恍然大悟般的反應,必定有他的原因。

她於是就安心睡了。當下她懷著孕,總覺得其實他不在身邊比較安全……

他在身邊的時候——理性分析, 他這樣一個生龍活虎的大男人摟著她睡覺, 她總擔心他擦槍走火。到時候萬一出了啥問題,吃苦的是她, 他還保不齊得有個心理陰影啥的, 不值當的!

一刻之後, 沈晰趕到了乾清宮。皇帝此時也已準備就寢了, 連侍寢的嬪妃都在寢殿裡擱著了(……)。

乍然聽聞太子求見, 皇帝不得不回到前殿, 叫人傳太子進來。

太子入了殿,匆匆一揖:“父皇。”

皇帝抿了口茶,略有點不滿:“這麼晚了, 何事?”

太子道:“時疫之事, 兒臣忽而受了些啟發。”

皇帝眉頭微蹙:“什麼?”

“父皇可還記得大斟教麼?”太子道,“就是兒臣八九歲時曾想入朝傳教,卻無功而返的那一撥人。”

當時他年紀雖小,但對這件事印象深刻。因為首先,那波人的長相與中原人就有所不同,對他來說特別新鮮。其次,他們的著裝也奇怪得很,與中原裝束截然不同,亦不同於常與中原有貿易往來的幾個鄰國,所以一時間看上去格外惹眼。

拋開這些長相著裝的差異不提,這些人當時也在京裡鬧出了些風波。

沈晰記得他們是從西邊某個遙遠的國都來的,其實二十幾年前就以商賈的身份在大應西部扎了根,自己形成了一個小小的村落。

有了村落,循例來說就要受朝廷管轄了。但一來天高皇帝遠,二來西邊地廣人稀。地方官吏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未察覺這波人的存在,後來察覺了,也因他們既太不與外界接觸又不惹事而沒多過問。

那次入京,他們就是為了傳教,他們稱自己信奉的神為“明神”,說不信這個神的人都要下地獄。

從朝中到民間……自然都沒什麼人把這套說辭當回事。

——想想也是啊!你本來信佛信得好好的,佛告訴你不做惡事就能有一個美好的來世、不必墮入惡道。如今突然來了這麼一撥人,告訴你說你不信他們、不虔誠供奉這位“明神”就得下地獄,你樂意信誰?兩相一比是不是還是佛祖好伺候?

兩邊的理論裡都有“地獄”,那麼為什麼要挑一個不好伺候的來信呢?

所以這夥人首先在民間傳教傳得就不順利。但他們畢竟是番邦來的,鴻臚寺注意到了他們之後沒敢不當回事,層層上奏之後當今聖上還是見了他們。

當時若他們這能說服皇上信他們的教,那這事就事半功倍地成了。可問題是,民間百姓都不接受的說法,皇帝更不會接受。再說,舉國上下如今尊佛也好崇道也好學儒也好,都已有了一個完整的體系。突然來了這樣一個聞所未聞的“明神”,似乎也沒什麼推行的必要啊?

先前在佛道兩教的庇佑下,舉國不也挺風調雨順的?

於是最後的最後,這波人在聖駕面前也沒討著好。臨出宮那天,他們便翻臉了。

沈晰當時正好從乾清宮裡出來,聽到他們在外用蹩腳的漢語破口大罵,說什麼“明神一定會懲罰你們的”,還有什麼“你們都會下地獄”,“明神才是唯一的神”之類的言辭。

老實說,若他們不是自番邦而來,那單憑這些話,也夠凌遲上幾回了。

末了皇帝下旨將他們逐出了大應,之後這些年,大應都再未聽過大斟教的任何訊息,眾人便也自然而然地將這些事情淡忘了。

如果不是楚怡提起,沈晰也根本想不起來這事。饒是現在想起了,他其實也並不確信此事與時疫有什麼直接的聯絡。

但他還是先將想法說了出來:“他們當時傳教不順,心中便存怨懟。這些年,焉知他們不是在尋機報復?”

在傳教之前,他們都能蟄伏在大應那麼多年了。傳教失敗後存著恨意,為了復仇來做鋪墊難免不會更有耐性。

皇帝聽罷沉吟了良久。

坦言說,他覺得太子將時疫之事無端和十幾年前的這件事聯絡上,其實沒什麼道理,但太子的猜測又並非毫無依據,他一時便也仔細地想了一想。

而後他道:“當時朕驅逐了他們所有人。”

“是。可西邊地廣人稀,來往商人又多。他們先前能悄無聲息地立起一個村子,焉知不會再次人不知鬼不覺地潛入?”沈晰說著一頓,“再說,就算被驅逐的那波人邊關守衛都會多加注意,可他們若換一撥人來呢?若穿著服飾也有所改變呢?”

但凡他們有心進來,想擋住他們就幾是不可能的。

自西漢開始,西邊的貿易往來就很繁榮。而且那邊又都是小國,國與國之間還分分合合的,有些權力變革朝廷都會晚上幾年才能知悉,想準確地擋住一撥人談何容易?

皇帝又沉思了會兒,點頭道:“你可以查,但莫要耗費太多人力。”

他這個想法來得委實太突然了,如果不是,白費掉的人力便可能耽誤查到真正的結果。

沈晰要的其實也不過就是這樣一句話。有了這句話,他就可以下令讓各地官員協同調查了。這個令看似不難下,但因為牽涉多省,要動用的權力頗多,沒有父皇點頭,他是不能做的。

是以翌日一早,急令就從宮中傳了出去,八百裡加急地送往各地官衙。

楚怡在用午膳時聽沈晰說了這事,聽得目瞪口呆,心裡直呼臥槽。

宗教戰爭是她提的,可她腦補的情況其實不是這樣。她想的是,對方可能是想製造點事端,然後把這些事端推給“神罰”之類玄乎的說法,以此忽悠大眾信教。

但沈晰的意思是報復。

這麼囂張的嗎?自己先不招人待見了,之後還有臉報復?而且還醞釀了十幾年???

楚怡的腦子在震驚中胡思亂想,一口豆沙包咬在嘴裡半天都沒咽下去。

她的穿越生涯,怎麼突然就驚悚了!

沈晰心裡也被這事攪得不安生,悶頭喝了好幾口粥才注意到她正呆著,便抬手在她眼前晃了晃:“嚇著了?”

“……沒有。”楚怡一哆嗦回了神,可算把豆沙包嚼吧嚼吧咽了。

“大斟教?”

湖南永州,楚成聽到這三個字的時候皺起了眉:“這什麼奇怪名字?”

大斟教鬧到京中的時候,他已經外出求學了,沒趕上那件事,這個名字於他而言陌生得很。

“好像是別的語言譯過來的名字……”沈映胳膊肘支在桌面上,雙手託著腮,鎖眉苦思,“我好像在小時候聽說過,是一波挺古怪的人,若是鬧出些什麼倒也不稀奇。”

他不確定自己印象中的那些古怪人是不是這個大斟教,但如果沒記錯,那真是古怪得很了。

當時那一撥人暫住的客棧就在他家所在的那條街上,他出去玩時看到過。那些男人日日在街頭高聲祈禱,引來圍觀便趁機傳教,還時常故弄玄虛地拉著小孩子講些神乎其神的事情。小孩子沒什麼判斷能力,不少都被嚇得不輕,街坊四鄰都不勝其擾。

那些女人則都不出門,沈映只在她們搬來時看到過她們,之後就縮在屋子裡了。據說按這個教派的規定,只有男人可以外出見人,女人被其他人看到就是不貞、會為全家乃至全族帶來血光之災,甚至引來地震什麼的……

這種說法也太扯了吧!而且沈映覺得這樣未免也太欺負女人,類似的迷信說法在一些鄉下的宗族中也有,朝廷一向是嗤之以鼻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如此這般,沈映對那幫人實在沒什麼好印象。後來他又從鄰居的閒談中聽說了些更可怕的事情。什麼隔壁巷子的大爺不管聽他們的傳教就被打了啊、什麼城外寺裡的僧人被他們認為褻瀆明神,在下山挑水時被捅了一刀啊……反正都是從前在天子治下沒有聽說過的囂張惡事。

也不知道無辜百姓好端端的招惹誰了,要平白受這個罪。

沈映便向楚成道:“若真是因為這個教,你可趕緊好好查查。他們的想法跟咱們太不相同了,不知還會鬧出多大的亂子。”

楚成卻搖頭:“按部就班地查太慢了。”

沈映蹙眉:“不然怎麼辦?不能因為慢就不查啊!”

楚成忖度了會兒利弊,叫來了衙役:“去給我找些街頭的地痞。最好是有幫派勢力有自己的人脈的那種,人脈越多越好。”

衙役抱拳一應便老老實實地出去辦差,沈映卻忍不住不解地追問:“找這些人幹什麼?跟他們對打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