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張雲的古代生活最新章節列表 > 63第63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63第63章

關大嬸聞言一愣,隨即便看到張雲在看自己的兒子,關大嬸一想便明白了,張雲這是怕在凍著孩子,才想要他們一家到張家去過冬。

關大嬸當然願意過去,畢竟張雲他們家屋裡盤的都是火炕,溫度要比自己家裡高多了,不過去張雲他們家過冬就要留在那裡過年,以自家老頭的倔脾氣能同意嗎?

關大嬸邊想著邊往關大叔那邊瞧,關大叔看了看妻子,又看了看兒子,沉默了一下然後說道:“娃他娘,去收拾收拾東西,咱們去雲哥他們家。”

關大叔和張雲先是把糧食搬進了屋子,然後將門窗都加固並鎖好,隨後關大嬸又到了鄰居家,說自己一家人要到雙婿家裡去住一些日子,請鄰居幫忙看顧一下家裡。

關大叔套好了馬車,關大嬸抱著孩子帶著貴重的細軟,拎著換洗的衣物跟著張雲一起坐上了馬車去了他們家。

關璟對於父母和弟弟的到來非常的高興,而關大嬸也不愧是資深的家庭主婦,一到了張雲家裡便忙活了起來,她一邊歸置東西一邊說到:“今個是臘八,咱們晚上得吃臘八粥,璟兒去把家裡的豆子拿出來泡上一些,我一會去廚房找幾樣雜米出來,煮到一起熬粥吃。”

然後又對關大叔說到:“當家的,你一會兒回家一趟,把我要醃臘八蒜的罈子拿過來。”

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喝了臘八粥,然後關大嬸和關璟在廚房裡一起包蒜瓣皮,他們將包好的蒜瓣收拾乾淨,一棵一棵的放到小罈子裡,然後往罈子裡注滿了陳醋,又挑了些花椒和大料加了進去,最後將壇子口封好,放到陰涼的地方儲存。

張雲好奇的看著他們的動作,見他們忙完了便問到:“你們這是在幹嗎?”

關璟對他說:“我們是在醃臘八蒜,雲哥你沒吃過嗎?”

張雲聞言搖了搖頭,張雲老家沒有吃臘八蒜的習俗,在部隊裡也沒這個習慣,他這是第一次見到傳聞中的臘八蒜。

關璟見他好奇便又說道:“雲哥,你若是想要吃著臘八蒜,那你還要再等一個月的時間,到時候蒜瓣就會變成墨綠色的,那時候就可以吃了。”

張雲聞言看了看被放到角落裡的罈子說到:“還要等一個月呀,不知道這臘八蒜醃好了之後會是什麼樣的味道。”

關璟聞言偷笑了一下回到:“這我可就不能提前告訴你了,現在說了可就沒什麼意思了,等這壇蒜醃好了,你自己嘗一嘗,是什麼味道不就知道了嗎?”

張雲當時的全部精力都在那一罈蒜的上面,以至於沒有注意到,當時關璟那有些戲弄的眼神。

等到他真正吃到臘八蒜的時候,才發覺自己上當了,這東西不應該叫臘八蒜,它應該叫‘辣八蒜’才對,味太衝了,張雲是吃過辣的人,都受不了那股子勁,難怪關璟他們剛剛吃的時候是咬一小口的蒜,就一大口的乾糧。只有他,傻傻的將一整瓣蒜都丟了進去,結果一直到吃完飯,嘴巴都還是麻的。

過了臘八,鎮子上的人們就開始忙碌了起來,每回到集市的日子,街道上面都是人來人往的,集市的叫賣聲、吆喝聲、討價還價聲摻雜在了一起,年味十足熱鬧無比。

關大嬸和關璟也沒有閒著,他們倆每天晚上都會討論到很久,什麼對聯要買幾幅呀,做衣服的布要扯上幾尺呀,乾果那家的質量好呀,糖塊誰家做的好吃呀,有了結果之後便會記在紙上,等到了趕集的日子,便會留一個人在家裡照顧孩子,另一個人則拿著紙單子到集市上去把需要的東西買回來。

漸漸的家裡的東西多了起來,關璟將它們分門別類的歸置好,然後又拿了一家人的尺寸,去了縣裡的成衣鋪子,準備給全家人各做一套新衣服。

關璟到了代做衣服的布莊裡,先是給兩個最小的挑起了布料,關大嬸懷孕的時候做了不少的小衣服和小褲子,還有挺多都沒穿,所以關璟這次打算挑兩塊棉布回去給他們各做一套新的被褥。

被裡和褥裡選的都是白色的軟棉布,被面和褥子面挑的都是蠟染的藍花棉布,叫掌櫃的將挑好的布料都包起來,又從懷裡把量好的尺寸拿了出來,遞給掌櫃的說到:“掌櫃的,按著上面的尺寸給我做四套衣褲,料子從你們店裡選,什麼時候可以做好?”

掌櫃的接過單子看了一眼說到:“最近到年底了活多,客官這些衣褲得十天之後可以來取。”

關璟聞言在心裡默默的算了一下,十天之後正好是小年,又趕上縣裡的大集,上午要是早一些出來,取完衣服還能有時間逛一下集市,順路把麵粉和羊肉買回去,晚上吃餃子的時候用的上。

於是便回到:“行,我十天後來取衣服,有勞掌櫃的了。”

那掌櫃的聞言笑了笑說:“您客氣了,客官請來挑一下布料吧。”

關璟挑好了布料,講好了取衣服的時候再給手工費,留下了料子錢,在掌櫃的迎送下出了門。

關璟回來的時候張雲已經到家了,正蹲在地上和關大叔一起挑黃豆,豆子是上午從大叔家裡拉過來的。

張雲和關大叔一人手裡端著一個撥起,從旁邊的袋子裡分出一些黃豆來,倒進撥起裡,然後把壞掉的豆子挑出來丟掉,好的都放到一旁,等一會豆子都挑完了,在放回袋子裡去。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關璟一邊看著他們忙活一邊問到:“在挑豆子呀,明天是要去做豆腐嗎?”

關大叔一邊忙著手裡的活計一邊回到:“嗯,跟你東子叔說好了,明天上他們家做豆腐去。”

“上午下午呀?”張雲一聽問到。

“下午,上午是馮叔和順子家,下午劉全他們家在咱們家的前頭。”關大叔回到。

張雲一聽又問到:“那我回來的時候還趕得上嗎?”

關大叔想了想說:“差不多,就算看不到開頭,你也能看到出豆腐的。”

張雲留了心,他想看看豆腐是怎麼做出來的,張雲老家雖然是在農村,但村子裡的豆腐坊用的是電磨,做豆腐的人家只要把泡好的豆子跟工錢給了老闆,然後就可以在外面等著取豆腐了。

所以他到現在為止都不知道豆腐是怎麼做出來的。

因為對傳統手工豆腐的好奇,張雲第二日下午並沒有向平常那樣,讓馬馱著他小跑步溜達著回家,而是輕輕的抽了它幾鞭子,讓它加快速度直奔村口的老東叔家裡。

到了老東叔家,劉全家的豆腐剛剛做完,關大叔正在幫東叔他們家刷鍋,見到張雲走進來便說到:“來的正好,幫我把那一水桶的黃豆提到石磨邊上去。”

張雲依言將水桶提了過去,就見關大叔家裡那頭平時用來拉車的騾子,已經被固定到了與石磨盤相連的木架子上。

那石磨盤分為上下兩層,上面那層磨盤的上方和側面各被打了個方孔,上方的石孔被掏空,可以到入東西,側面的石孔則插入了木樁,將騾子和磨盤連線了起來。

整個石磨的下方有一圈用石頭雕鑿出來的圍子,圍子的一側留有出口,出口處已經放好了幾個水桶,好像是用來接什麼東西的。

那騾子似乎是很清楚自己的工作,沒有半點的惶恐,悠閒的甩著尾巴吃著草料,見到張雲過來還打了響鼻,似是在與他打招呼。

這是關大叔也走了過來,手上還拿著一塊長條形的黑布,他將布條蒙到了騾子的眼睛上,然後對著張雲說:“你來趕這畜生拉磨,我來給磨裡添豆子和水。”

張雲應了,拿著鞭子趕著騾子開始圍著石磨轉圈圈,木架子帶著石磨盤跟著騾子一起轉了起來,關大叔見狀,用水瓢從木桶裡舀出了一大瓢被水泡的有些漲起的黃豆,瞅準時間來到了石磨旁,將瓢中的東西倒入了石磨上方的孔洞中。

旋轉的石磨將倒入洞中的豆子碾的粉碎,隨著水流一起溢了出來,流到了下面的石圍裡。

石圍中的豆水混合物順著出口流到了下面的木桶裡,如此反覆幾次之後,一桶泡好的的豆子都磨光了。

關大叔叫張雲停下,自己則到了那幾個水桶的旁邊,將那一桶混合物提了過來,把空水桶留在了那裡。

張雲則趁機問到:“爹,你把騾子的眼睛蒙上幹嘛?”

關大叔聞言回到:“大牲口的眼睛尖著那,要是不給他蒙上,叫它瞧見了黃豆,它是一定會夠著吃的,到時候就別想讓它老實的給你幹活。”

張雲聽了瞭解的點了點頭然後又問:“那豆子不是已經壓碎了嗎?您還把它拿過來幹嘛呀?”

關大叔用瓢攪了攪桶中的混合物說到:“豆子還不夠碎,今天上午泡的有些晚了,還有些硬不太好磨,以現在這個情況來看,最少也要在磨個兩三回才行。”

然後抬頭對張雲說到:“趕緊的,把牲口趕起來,早點幹完活好早一點帶著豆腐回家。”

張雲聞言將騾子又趕了起來,關大叔繼續的往石磨中添著那些豆水混合物,如此反覆兩三次之後,桶中的東西已經看不出原來的樣子了,變成了一桶一桶的下面沉著豆渣,上面飄著泡沫的奶白色液體。

關大叔見狀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對張雲說到:“娃子,這樣就差不多了,你把牲口解下來牽到一邊,跟我一起出廚房,幫你東嬸做豆腐去。

作者有話要說:三更奉上,謝謝大家

關大嬸聞言一愣,隨即便看到張雲在看自己的兒子,關大嬸一想便明白了,張雲這是怕在凍著孩子,才想要他們一家到張家去過冬。

關大嬸當然願意過去,畢竟張雲他們家屋裡盤的都是火炕,溫度要比自己家裡高多了,不過去張雲他們家過冬就要留在那裡過年,以自家老頭的倔脾氣能同意嗎?

關大嬸邊想著邊往關大叔那邊瞧,關大叔看了看妻子,又看了看兒子,沉默了一下然後說道:“娃他娘,去收拾收拾東西,咱們去雲哥他們家。”

關大叔和張雲先是把糧食搬進了屋子,然後將門窗都加固並鎖好,隨後關大嬸又到了鄰居家,說自己一家人要到雙婿家裡去住一些日子,請鄰居幫忙看顧一下家裡。

關大叔套好了馬車,關大嬸抱著孩子帶著貴重的細軟,拎著換洗的衣物跟著張雲一起坐上了馬車去了他們家。

關璟對於父母和弟弟的到來非常的高興,而關大嬸也不愧是資深的家庭主婦,一到了張雲家裡便忙活了起來,她一邊歸置東西一邊說到:“今個是臘八,咱們晚上得吃臘八粥,璟兒去把家裡的豆子拿出來泡上一些,我一會去廚房找幾樣雜米出來,煮到一起熬粥吃。”

然後又對關大叔說到:“當家的,你一會兒回家一趟,把我要醃臘八蒜的罈子拿過來。”

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喝了臘八粥,然後關大嬸和關璟在廚房裡一起包蒜瓣皮,他們將包好的蒜瓣收拾乾淨,一棵一棵的放到小罈子裡,然後往罈子裡注滿了陳醋,又挑了些花椒和大料加了進去,最後將壇子口封好,放到陰涼的地方儲存。

張雲好奇的看著他們的動作,見他們忙完了便問到:“你們這是在幹嗎?”

關璟對他說:“我們是在醃臘八蒜,雲哥你沒吃過嗎?”

張雲聞言搖了搖頭,張雲老家沒有吃臘八蒜的習俗,在部隊裡也沒這個習慣,他這是第一次見到傳聞中的臘八蒜。

關璟見他好奇便又說道:“雲哥,你若是想要吃著臘八蒜,那你還要再等一個月的時間,到時候蒜瓣就會變成墨綠色的,那時候就可以吃了。”

張雲聞言看了看被放到角落裡的罈子說到:“還要等一個月呀,不知道這臘八蒜醃好了之後會是什麼樣的味道。”

關璟聞言偷笑了一下回到:“這我可就不能提前告訴你了,現在說了可就沒什麼意思了,等這壇蒜醃好了,你自己嘗一嘗,是什麼味道不就知道了嗎?”

張雲當時的全部精力都在那一罈蒜的上面,以至於沒有注意到,當時關璟那有些戲弄的眼神。

等到他真正吃到臘八蒜的時候,才發覺自己上當了,這東西不應該叫臘八蒜,它應該叫‘辣八蒜’才對,味太衝了,張雲是吃過辣的人,都受不了那股子勁,難怪關璟他們剛剛吃的時候是咬一小口的蒜,就一大口的乾糧。只有他,傻傻的將一整瓣蒜都丟了進去,結果一直到吃完飯,嘴巴都還是麻的。

過了臘八,鎮子上的人們就開始忙碌了起來,每回到集市的日子,街道上面都是人來人往的,集市的叫賣聲、吆喝聲、討價還價聲摻雜在了一起,年味十足熱鬧無比。

關大嬸和關璟也沒有閒著,他們倆每天晚上都會討論到很久,什麼對聯要買幾幅呀,做衣服的布要扯上幾尺呀,乾果那家的質量好呀,糖塊誰家做的好吃呀,有了結果之後便會記在紙上,等到了趕集的日子,便會留一個人在家裡照顧孩子,另一個人則拿著紙單子到集市上去把需要的東西買回來。

漸漸的家裡的東西多了起來,關璟將它們分門別類的歸置好,然後又拿了一家人的尺寸,去了縣裡的成衣鋪子,準備給全家人各做一套新衣服。

關璟到了代做衣服的布莊裡,先是給兩個最小的挑起了布料,關大嬸懷孕的時候做了不少的小衣服和小褲子,還有挺多都沒穿,所以關璟這次打算挑兩塊棉布回去給他們各做一套新的被褥。

被裡和褥裡選的都是白色的軟棉布,被面和褥子面挑的都是蠟染的藍花棉布,叫掌櫃的將挑好的布料都包起來,又從懷裡把量好的尺寸拿了出來,遞給掌櫃的說到:“掌櫃的,按著上面的尺寸給我做四套衣褲,料子從你們店裡選,什麼時候可以做好?”

掌櫃的接過單子看了一眼說到:“最近到年底了活多,客官這些衣褲得十天之後可以來取。”

關璟聞言在心裡默默的算了一下,十天之後正好是小年,又趕上縣裡的大集,上午要是早一些出來,取完衣服還能有時間逛一下集市,順路把麵粉和羊肉買回去,晚上吃餃子的時候用的上。

於是便回到:“行,我十天後來取衣服,有勞掌櫃的了。”

那掌櫃的聞言笑了笑說:“您客氣了,客官請來挑一下布料吧。”

關璟挑好了布料,講好了取衣服的時候再給手工費,留下了料子錢,在掌櫃的迎送下出了門。

關璟回來的時候張雲已經到家了,正蹲在地上和關大叔一起挑黃豆,豆子是上午從大叔家裡拉過來的。

張雲和關大叔一人手裡端著一個撥起,從旁邊的袋子裡分出一些黃豆來,倒進撥起裡,然後把壞掉的豆子挑出來丟掉,好的都放到一旁,等一會豆子都挑完了,在放回袋子裡去。

關璟一邊看著他們忙活一邊問到:“在挑豆子呀,明天是要去做豆腐嗎?”

關大叔一邊忙著手裡的活計一邊回到:“嗯,跟你東子叔說好了,明天上他們家做豆腐去。”

“上午下午呀?”張雲一聽問到。

“下午,上午是馮叔和順子家,下午劉全他們家在咱們家的前頭。”關大叔回到。

張雲一聽又問到:“那我回來的時候還趕得上嗎?”

關大叔想了想說:“差不多,就算看不到開頭,你也能看到出豆腐的。”

張雲留了心,他想看看豆腐是怎麼做出來的,張雲老家雖然是在農村,但村子裡的豆腐坊用的是電磨,做豆腐的人家只要把泡好的豆子跟工錢給了老闆,然後就可以在外面等著取豆腐了。

所以他到現在為止都不知道豆腐是怎麼做出來的。

因為對傳統手工豆腐的好奇,張雲第二日下午並沒有向平常那樣,讓馬馱著他小跑步溜達著回家,而是輕輕的抽了它幾鞭子,讓它加快速度直奔村口的老東叔家裡。

到了老東叔家,劉全家的豆腐剛剛做完,關大叔正在幫東叔他們家刷鍋,見到張雲走進來便說到:“來的正好,幫我把那一水桶的黃豆提到石磨邊上去。”

張雲依言將水桶提了過去,就見關大叔家裡那頭平時用來拉車的騾子,已經被固定到了與石磨盤相連的木架子上。

那石磨盤分為上下兩層,上面那層磨盤的上方和側面各被打了個方孔,上方的石孔被掏空,可以到入東西,側面的石孔則插入了木樁,將騾子和磨盤連線了起來。

整個石磨的下方有一圈用石頭雕鑿出來的圍子,圍子的一側留有出口,出口處已經放好了幾個水桶,好像是用來接什麼東西的。

那騾子似乎是很清楚自己的工作,沒有半點的惶恐,悠閒的甩著尾巴吃著草料,見到張雲過來還打了響鼻,似是在與他打招呼。

這是關大叔也走了過來,手上還拿著一塊長條形的黑布,他將布條蒙到了騾子的眼睛上,然後對著張雲說:“你來趕這畜生拉磨,我來給磨裡添豆子和水。”

張雲應了,拿著鞭子趕著騾子開始圍著石磨轉圈圈,木架子帶著石磨盤跟著騾子一起轉了起來,關大叔見狀,用水瓢從木桶裡舀出了一大瓢被水泡的有些漲起的黃豆,瞅準時間來到了石磨旁,將瓢中的東西倒入了石磨上方的孔洞中。

旋轉的石磨將倒入洞中的豆子碾的粉碎,隨著水流一起溢了出來,流到了下面的石圍裡。

石圍中的豆水混合物順著出口流到了下面的木桶裡,如此反覆幾次之後,一桶泡好的的豆子都磨光了。

關大叔叫張雲停下,自己則到了那幾個水桶的旁邊,將那一桶混合物提了過來,把空水桶留在了那裡。

張雲則趁機問到:“爹,你把騾子的眼睛蒙上幹嘛?”

關大叔聞言回到:“大牲口的眼睛尖著那,要是不給他蒙上,叫它瞧見了黃豆,它是一定會夠著吃的,到時候就別想讓它老實的給你幹活。”

張雲聽了瞭解的點了點頭然後又問:“那豆子不是已經壓碎了嗎?您還把它拿過來幹嘛呀?”

關大叔用瓢攪了攪桶中的混合物說到:“豆子還不夠碎,今天上午泡的有些晚了,還有些硬不太好磨,以現在這個情況來看,最少也要在磨個兩三回才行。”

然後抬頭對張雲說到:“趕緊的,把牲口趕起來,早點幹完活好早一點帶著豆腐回家。”

張雲聞言將騾子又趕了起來,關大叔繼續的往石磨中添著那些豆水混合物,如此反覆兩三次之後,桶中的東西已經看不出原來的樣子了,變成了一桶一桶的下面沉著豆渣,上面飄著泡沫的奶白色液體。

關大叔見狀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對張雲說到:“娃子,這樣就差不多了,你把牲口解下來牽到一邊,跟我一起出廚房,幫你東嬸做豆腐去。

作者有話要說:三更奉上,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