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宋記最新章節列表 > 215、第 215 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15、第 215 章

得了德王的話, 宋晗青感激涕零,臨走前朝夫妻倆大拜磕謝, 又免不了心中擔憂, 幾次憂慮地朝堂姐看去。

宋小五當作沒看到。

他走後, 德王無憂無慮地跟王妃道:“你這弟弟,心太重。”

王妃亦當作沒聽到。

若想生活平靜,免不了充瞎作聾。

只是德王不依不撓, 王妃不理會,他偏要廝纏, 不一會兒, 王妃從無欲無求的雲端被他攥下來, 捏著他的臉, 平靜無波的眼裡滿是火氣,眼睛因此爍爍發光, “再不閉嘴就堵上你的嘴!”

德王馬上先替她握住了自己的嘴,看著生動美麗的王妃,眼角眉梢皆是笑。

**

第二日, 德王就去皇宮跟燕帝報備此事了。

燕帝近來對王叔頗為寬容,在朝堂之上當著文武百官都不避諱對他這個王叔的親近, 德王受燕帝萬般敬愛之事又傳於了民間, 百姓對德王的受敬寵瞠目結舌, 對燕帝的孝順更是尊崇不已。

聖上至孝至純,當為天下表率。

換以前,皇帝要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德王免不了要跟他置氣幾句,就是不如此,也要擺個臉色顯示自己的不高興,現在他看開了,見到皇帝就跟在自個兒府裡一樣高興——反正他要是不高興了,他大侄子心裡不定怎麼開懷,還不如他活他自己的,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德王來之前,還偷親了王妃一下,他偷偷摸摸的,把正在做事的王妃嚇了一跳,白了他一眼,德王一路想著那個白眼哼著小調,背著手,邁著大步,高高興興來了皇宮,見到皇帝,跟皇帝請安,笑得白牙發光,眼睛眯成了一條縫。

皇帝一怔,爾後笑道:“皇叔免禮,皇叔這是遇到什麼好事了?”

“哪有什麼好事?”德王一揮袍,直起身,用眼神問皇帝能不能坐,皇帝一擺袖,他施施然坐下,撣了下衣袍,“進宮來跟您說個事。”

“何事?”

“我家王妃孃家祖母不是一直沒尋到地方入土嗎?我就給尋摸了一塊地給他們,就小龍山那地界,來跟你先打聲招呼。”德王說著,怕他大侄子跟他裝聽不懂大白話,著重道:“就是過來跟你打聲招呼。”

打聲招呼而已,不是來尋求意見的,更聽不得反駁。

燕帝眼睛一閃,神情慢慢沉肅了下來。

德王不怕他這一套,先出言道:“先皇給我的就是我的了,不過你……”

小肚雞腸的,不打招呼事後不定要怎麼拿捏我呢,興許還要鼓動文武百官彈劾我,老子的名聲就是被你弄得壞上加壞的,德王含含糊糊把這些話幾個詞含糊帶過,接道:“唉,反正就是來跟你先說一聲。”

但他把意思全然表達出去了。

朝廷上下,皇帝內外,甚至全天下,都沒有比德王更會表達其喜怒哀樂的人了。

比他當年在大臣門口打滾尤甚。

燕帝早已喜怒不形於色,但看到如此不加掩飾的德王,心中生怒,不由冷笑了兩聲。

“哎呀,你就說行不行?”

“朕如若沒記錯的話,小龍山身處龍脈……”

“早八百年不是了,要不皇兄哪敢拿那賞我?早先還有監天欽的人說那地方不太好,還做過一場法事呢?要是龍脈,皇兄哪會給我?只可能給你。我看這地方當年作過法,陰森森的是個夏天的好去處,不過我現在府裡涼快,用不著此處獵奇,賞過我王妃孃家也好,物盡其用,您說可是?”

燕帝怒笑,“那是皇家之地,百姓禁足之地,豈是……”

“您就不能好好應我那麼一兩次了?”真是個喪門鬼,每次不管怎麼高高興興地來,說幾句就要不開心了,德王覺得自己心夠大的了,但不管他怎麼想得開,跟他這大侄子多說幾句他就沒好氣,他拉下臉,“之前你宮裡妃子生個孩子,你都能賞她孃家主脈山下的千頃良田,我只是給我正妃孃家一個小山頭葬老祖母,給的還不是你的,你就下我的臉,下我的臉很開心嗎?”

燕帝頓住,德王也是哼了一聲,扭過頭不看他。

半晌過後,燕帝才道:“此事不能相提並論?”

德王快要被氣死了,起身道:“跟你說過了,我回去回話去。”

說罷,氣沖沖地往外走。

但走到門邊,又被燕帝叫住了。

燕帝這次叫他回來,口氣好了很多,嘆了口氣道:“此事如是小王叔所願,就依您罷。”

然後又補道:“父皇給您的,就是您的,誰也拿不走,朕亦如此。”

德王聽了個表面,一下子就高興了,等回家路上一琢磨,覺得他大侄子話中有話,其實是在暗指他把他皇兄給他的山頭給了人沒良心,於是一回到家,他就跟王妃說了皇帝說的話,問她道:“是不是我多想了,他沒這個意思?”

王妃靠著他的肩,微微一笑,不摻和這叔侄倆的事。

德王其實知道他大侄子就是這意思,堂堂一國之帝,不行大男兒光明磊落之風,反倒把婦人的那些摳摳索索意有所指學了個七七八八,心不在正事上,行不在正道上,燕國不倒反興,當真僥倖。

就是他,也是軟弱,無數次站在他大侄子那邊作想的德王知道,如若不是王妃出現,他不是早因心傷死了,也會死在他侄兒之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你會不會有時候也會想掐死我?”回憶往事,心虛的德王小聲地問靠著他肩膀的王妃。

宋小五搖頭。

“你說真話,我不怪你。”德王不信,他自己想起來,都覺得自己可氣。

宋小五還是搖頭,道:“不曾,倒是……”

“倒是什麼?”德王緊張。

“倒是你初初看我的臉,至今記得。”那樣忐忑,那樣愛慕,這是宋小五這一世以來,見到的最為生動,用眼睛和神情就能表達出感情的人,他的渴望那些強烈,強烈到心如死石的宋小五都能感覺到他的請求。

“小辮子……”沒料到王妃會作此回答,德王感動得一塌糊塗,抱著王妃就把她壓到了榻上,埋在她脖子裡的眼睛紅了起來。

他好愛王妃啊。

不止愛王妃懂他,更愛王妃懂他,還把他要的都給了他。

**

此後,德王又進了趟宮,送上了德王妃讓他給皇帝的一些東西,其中包括兩種新農作物的種植,以及兩樣礦產之物的提練之法,外加一本府內老師在前人基礎上所作之《算經》以及一本王府經營多年,多人所著的《氣象志》。

德王府傾盡所出,得回了一旨皇帝再次加封宋氏太夫人為慈賢大夫人的誥書,以及一道把小龍山作為宋家世代埋骨之地賜予宋家的聖旨。

宣旨之後,宋老太太入土的日子當日就定了下來,來送日子的是宋大郎。

宋小五已有許久沒見到他了,宋大郎比起此前老去了許多,加之眉峰嚴厲,已是一個頗為肅穆的中年人。

宋韌為了跟皇帝明志,已不插手朝廷內外任何事務,連有關於家族之事,都交到大兒子手中,現在代宋韌出面的人已是宋家大郎宋鴻湛。

見到大郎,未料他竟如此老去的宋小五瞥了他一眼,竟不忍多視,垂下了眼瞼——這是知她生來怪胎,她年幼時還是會蹲在地上要背她出去玩耍的人。

時間無情,竟催人至此。

“近來可好?”宋鴻湛坐得離德王夫妻很近,他坐在他們下首,座位雖有上下之分,但不過一臂之遙,近得他能看清楚妹妹垂下的那兩抹眼睫毛的跳動。

她從小就是一個沒有什麼情緒的人,長大了一樣紋絲不動,嫁了人之後,宋鴻湛才能從她身上清楚地看到歡悅之情。

她是歡喜德王的,這一點,他們全家上下都明了,說來,他們也不是沒有失落,尤其這些年,妹妹因德王和局勢冷淡了孃家,他和父親都知道,他們跟她的緣份已越來越淺。

也許不久之後,緣份會淺到相見都不能。

“甚好。”回他的是德王,對於這個眉頭不時緊皺的大舅子,德王已無較量之心,此時難得好心,還寬慰他道:“小五在府裡好得很,你們不用擔心,倒是你們在家要保重自己,不要讓她分心。”

宋鴻湛淡淡一笑,拱手道:“家中一切都好,王爺和妹妹不必憂心。”

宋小五這時回頭,看向大郎,半晌她無聲嘆了口氣,與他緩緩道:“各人有各人的緣法,你莫強求。”

不必把一切都擔在身上。

但宋小五也知,大郎做不到。

他是宋家長子,生於宋家長於宋家,他背負著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家族的希翼,期望讓他成為了現在的他,也註定他要背負著這期望所代來的責任一輩子。

別人走錯一步,只是毀了自己,他走錯一步,就是毀了一個家族,如何輕鬆得了?

“是了。”妹妹的關心讓宋鴻湛勾嘴一笑,眉頭松馳了下來,輕聲應附她道。

哪會聽呢?就是她,多活了一輩子,還是該計較的要計較,該算計的要算計,放不開的就是放不開的,人豈是道理能左右的?宋小五搖搖頭,不再勸了,朝他道:“留下一道用頓飯再早也不遲。”

說著她站了起來,“我去去廚房就來。”

這是她要洗手做羹湯,宋鴻湛看著她帶著僕從快步而去,等人不見了,回頭朝德王苦笑一聲:“以前我當她嫁給您會身不由己,如今看來,您和吾妹當真乃天作之合。”

德王可從未在大舅子嘴裡得到如此稱讚之話,不禁大喜,撫掌一笑,眼睛都亮了:“舅兄此言甚誠。”

這話說得太誠實了,他喜歡得緊。

**

德王歡笑,宋鴻湛苦笑不止。

宋小五下廚做了幾樣菜,領了世子與北晏,與舅父執箸一席。

席中杯箸交錯,相談寥寥,甚是平常,似是尋常家宴,末了,世子得母親囑咐,送舅父出門,見她只吩咐完就沉默不語,看出了她的難過來,心中頓時酸澀,衝口而出:“您想送便送。”

管世人作何他想。

摯子執拗,犟勁一起,大有掀翻天地都在所不惜之勢。

宋小五微微一笑,輕撫了下他的頭,道:“去送罷。”

“母親!”世子捏拳,肩膀顫抖,“您是德王王妃,德王府城府主母!”

您不能隨心所欲,誰才能?

宋小五牽了他的手,送了他到門口,俯下身正了正他的世子冠,微笑道:“去罷。”

做不到的事便不能做,誰都要依勢而活,依勢成勢,方才是永久之道。

她能忍下的事,想必以後她不在了,往後念起她,她的孩兒在失勢之時也能多得一分蟄伏之道的信念。

為人父母,能給予孩子最好的教養就是以身作則。

小世子揮袖而去,氣勢洶洶。

近候在側的楊柳看著世子的背影,擔憂地叫了一聲,“世子。”

宋小五卻毫無擔憂,看著世子憤怒不甘,但生機滿滿的背影,欣賞不已。

濃烈的勝負心,對世事的不滿,是驅使人不停往前走的動力。

成功是野心與能力齊具者的戰利品。

這夜半夜突然狂風暴雨,第一道閃電下來,宋小五就被驚醒,她當下掀被下床,握著手中劍站於大門門中,守夜的聞姑帶著侍女進來,大風衝進,衝起了她的衣裳與長髮,黑暗中執劍而立的德王府,尤如地獄當中持劍而來的鬼魅。

“出去。”後宋小五一步下床的德王冷然朝侍女們斥了一句,抱住了身前的人,在她耳邊安撫地連噓了幾聲。

宋小五任由他抱著,待她抬眼看清了外面的雷鳴閃電,隱在暗處的暗衛也出來報府中內外沒有什麼動靜她,她放鬆了身體,放任自己倒在了德王的懷裡。

“下雨了。”涼風打在臉上,宋小五看著烏黑的天空中那些刺眼的閃電,聽著雨聲嘩嘩而下,打在地面石磚上的聲音,喃喃了一句。

“下雨了……”德王抱著她微涼的身子,接過了聞姑無聲奉上的披風,裹在了她的身上。

他沒有看向天空,而是神情專注地看著懷中那張忽明忽暗的臉,不在乎外面的雷鳴閃電有多恐怖,有多奇異。

這世上最奇異的景象,已在他懷中,窺探一生也不會有厭倦之日。

身上暖和了起來,他大手的溫度,燙到了初聞炸雷掀被而起的宋小五那顆冰冷緊繃的心……

她回過了神,良久,她道:“我定會護住你們。”

再如何讓自己堅硬,她也做不到無畏。

她還是前世的那個她,只要她想做到的,哪怕是油盡燈枯,萬夫所指也在所不惜。

“我也會。”她冰冷的神情,堅定的語氣讓德王久久無法言語,半晌後,他沙啞著回道。

他亦然。

她能為他做到的,他也想,他也願意。

“好。”這次,宋小五真正地回到了人間,她回頭看了他一眼,轉過身投入了他的懷中,不再去看那一次次提醒她不屬於這個世道的奇觀異景。

她在乎了又如何?既然她來到了這一世,那便努力到她嚥氣的最後一刻。

**

燕都連下了數日雨,宋家祖母出殯那日早上,天空已放晴,只是路上泥濘,一行人送完葬回來,已如在泥地當中打滾了一翻。

從皇帝下旨到宋家祖母入葬,不過區區六日,是以宋家祖母能得風光大葬,墓卻修得簡單,比不過那些同等誥身,已歸天命的命婦的大墓,規格甚簡,倒也給宋家得回了一些簡樸持家、寵唇不驚的名聲。

宋小五的身份,本應不該出面拋頭露臉送祖母,但她素衣簡發,隱於宋家女眷當中,從出門到入墓,送了老太太最後一程。

宮中燕帝得此訊息,冷笑了數聲,冷嘲道:“聽起來這孝心可嘉。”

不過狠起來,她也不會當自己是宋家女就是。

小王叔唯她是從,她做的任何都是好,同樣的事他行來就是小肚雞腸,沒有天子之風,當真是可笑。

這廂宋小五回來一身泥濘,麻衣膝蓋以下一片烏糟,陪她一道送葬的德王與世子也沒好到哪去,她一回來有事要吩咐,沒顧換衣裳,道等下回王府再換,他們也就沒換,跟隨宋韌等宋家人前去前堂,與前來送葬此廂辭行的親朋戚友道別。

一家人身上最乾淨的就是一路被父母兄長抱於手中的北晏了,北晏今日安靜乖巧無比,父兄一長,姑姑端來溫水,她便雙手去捧,接來杯子小心翼翼地送到母親嘴邊,“母妃,喝水水。”

宋小五摸摸她的小臉,低頭喝了一口。

此時,此前被她送回來的老莫叔老莫嬸被下人攙扶了進來。

此次,宋小五要送他們離開,在此靜坐下來,想的都是這些年來這兩人對她的偏愛,那些偏愛當中不乏愚忠與自身命運與地位的不得已攀附,但確切受好的是她,得到了偏愛的也是她不假。

見二老進來,她眼睛格外柔和。

“小娘子。”被她以聞姑姑前來鄭重傳叫相請,兩老路上已經哭了一路,之前他們離開德王府也哭了一場,但那時候的哭是他們老了,不能再服侍他們的小娘子,但這場哭,他們是痛徹心腑。

之前宋小五已給他們認了一養子,是德王麾下一位忠肝義膽的屬下,此人斷腿殘耳,因掩扶兄弟而負傷,後又因任務傷了一隻眼,德王不再讓他做事,宋小五觀察良久,讓他帶著妻兒認了老莫叔老夫妻作養父母,然後悄悄離了德王府,去了燕都的近郊生活。

這次老夫人過逝,老莫叔夫妻帶著子孫回來送殯。

宋小五之前已和過門來請安的莫家義子說過了她的打算,她打算讓老夫妻這次回去後收拾傢什,遠離都城,隱姓埋名,拋棄過往重新立根立家,徹底不再提起有關於都城的任何事情。

見兩老過來已哭得奄奄一息,想來已經得情,宋小五嘆息了一聲,把小娘子放入了莫嬸懷中。

老莫嬸抱著小郡主,更是失聲痛哭,嗚咽道:“小娘子小娘子,您就讓老嬸死在您身邊罷。”

她老都老了,去什麼異地他鄉呢,那不是她的家。

老莫叔在旁拿衣袖掩著老眼,嗚嗚地掉眼淚。

“嬸奶奶不哭……”北晏拿著小手絹給老莫嬸擦眼淚,擦了幾下,大眼睛當中淚花閃閃,“莫哭,莫哭了。”

老莫嬸更是哭得嗚咽不止,小廂房一時之間,只剩兩老上氣不接下氣的哭泣聲。

但他們記得他們小娘子是不喜哭泣之人,哭了半晌怕遭了她的討厭,忍住了眼淚,又再三低聲懇求,讓他們留下,讓義子帶著孫兒遠遁就是。

“那是我給你們的家,你們不守著,誰守?”

宋小五叫退了身邊人,讓今日皆來了的聞杏楊柳都退了下去,此翻叫老夫妻倆過來,一是道別,二是給他們一些傍身之物。

把東西拿了出來,宋小五把北晏抱回了懷中,放到地上,跟小女兒道:“小娘子,代母親與莫公公和莫奶奶作別。”

“是。”北晏應下,跪下舉手作拱,“北晏代母,與公公,奶奶作別!”

老莫叔老莫嬸當下扭過頭,再行嗚咽不止。

與兩老告別,又與父母說了幾句話,宋小五沒在宋家多留,就與德王帶著兒女回了王府。

當晚,老莫叔老莫嬸與義子義孫回了近州,不多日,舉家南遷,自此之後,再無他們音信。

數百年後,一龐大的木姓家族有一子孫因自身興趣所致,大修祖譜,追根溯源,發現自家祖先由莫姓改姓而來。

**

這一年的秋末,舉國豐收,唯獨德王封地晏城收穫了了,又遇上百年一遇的沙塵暴,沙塵盤旋於晏地上空,近月不去,晏地百姓投走他鄉,眼看封城已成危城,命在旦夕,德王向上請求回封地坐鎮。

皇帝不捨,道不願皇叔回危城受難,願意留皇叔在都城頤養,派朝中大臣前去晏城幫皇叔解救封地,待封地恢復往日繁榮,皇叔再回去不假。

德王被氣得在朝廷大哭了幾日,每日都表述晏地用先皇賜他之職,他生是晏地之王,死亦是晏地之鬼,不願皇帝為他為難,還折耗國之棟才。

兩叔侄在朝廷鬥智鬥勇,惺惺作態,你來我往了好幾回,在得知晏地冶練兵造之才已經投誠,在往燕都的路上,又留下了德王世子的那位老師,把晏地的五萬護城軍砍到了三萬,燕帝才鬆口讓這一家子回去。

德王罵罵咧咧地帶著王妃世子上路了。

前行時,皇帝令太子代他前來送行。

送別臺上,太子含淚與叔祖父作別,情到深處之時行了跪拜大禮,坐於馬上的德王見大孫子這麼大了還不懂事,頗有些憂慮,等一行駛離了都城,他鑽入馬車,與王妃道:“信兒回去,他那父皇可不見得會誇他。”

太子之重情重義,比德王有過之而無不及,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他當個好兒子好兄長無疑是極好的,但當個太子,尤其是燕帝這樣的皇帝的太子,就未必是什麼好事了,宋小五沉思半晌,方才淡道:“但願他有那運氣。”

有那長命的運氣,有那當皇帝的運氣。

這些年德王府一退再退,如若不是晏地已成遲暮之相,人也被皇帝挖得差不多了,皇帝絕不會這麼輕易放他們回去。

他對德王府以及德王,已到得理不繞人的地步。

朝廷附和帝王者眾多,起初還有幾個會為德王府說話的,後來見帝王不喜,還被打壓,漸漸地就無人再提了。

但人人心中都有一本帳,孰是孰非,長著眼睛的心裡都有自己的數。

而皇帝不擇手段挖回去的人,未必是他的人。

正如他的忠臣,有朝一日,未必會是他的忠臣。

作者有話要說:  大家好,這兩天會開始更新。

《宋記》其實只差一個結尾了,一直寫得斷斷續續的,是因為我本人跟不上文章程序寫不出來的原因。

去年下半年開始,我抑鬱的情況有點嚴重,情緒反反覆覆,注意力也很不集中,中途一度喪失了鬥志,用了很多時間才走出來。

最近好多了,情緒也穩定了很長一段時間,現在我該回來了。

讓你們久等了,在此朝各位致以誠摯的歉意。

最後,鄭重謝謝在我不在的這段時間裡,問候我的各位的關懷,謝謝你們的好意,我已安好,祝你們身體健康,生活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