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現代 > 娛樂圈探花[古穿今]最新章節列表 > 51、武俠小說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51、武俠小說

雖然陶清風殺青了, 但《歸寧皇后》其他演員並沒有拍攝完, 依然每天奮戰在熊子安的咆哮聲中。他們偶爾也會在微信上聯絡陶清風聊兩句——謝天謝地,陶清風總算稍微會用一點微信了,甚至學會了用氣泡表情(多半是預設的第一個微笑, 在如今網絡時代,已經有了“臉上笑嘻嘻,內心mmp”意味的那個[呵呵]表情)。

這使得和他聊天的其他人,常常被他的“預設笑臉”帶入詭異氣氛中, 一度聊天內容都很非常簡明扼要。陶清風卻沒覺得哪裡不對勁,還挺喜歡這種不拖泥帶水的風格。

自從會用微信聯絡之後, 陶清風也和嚴澹互加發消息,取代了過去的簡訊早中晚的模式。

但是自從宴會那晚的事情之後,他和嚴澹本來互相往來的日常聯絡,變成了他單方面心照不宣的冷處理。陶清風已經整整一週沒和嚴澹發消息了,對方亦然。

陶清風並不知道嚴澹被關起來出研究生試題了, 要關一個星期,通訊工具都沒收。陶清風琢磨著, 還當嚴老師和他自己一樣,蠻尷尬,不想說話。

陶清風這段時間心情低落到了極點。

他不能去寫君子三德讓自己冷靜坦蕩下來了。他也無法直視聖人教誨。他就像再次在刑場上等待手起刀落的那個無助的書生,但是這回的殺器不再是抹了豬油的快刀, 而是欞星門頂上“先王之德”四字匾額……

古來分桃短袖有之,彌瑕之於衛靈公,王孫之於漢武、董賢之於漢哀。大楚也有竹枝館和兔兒相公……這種事情, 早就出現過的。

陶清風捂住太陽穴,存在固然早就存在,但是對於他來說,並不見得是正確的……

陶清風是真不敢再去翻經學典籍放鬆解惑了,每看一眼都覺得心中慚愧。他於是翻開一本《莊子》,老莊是清靜自然學說,總不會再刺激到了吧。

結果他一翻就翻到《齊物論》,一眼就看到“猨猵狙以為雌,麋與鹿交,鰍與魚遊……”

這句是講述動物□□的。意思就是,猿猴把猵狙當作配偶,麋喜歡與鹿□□,泥鰍則與魚交尾。※

陶清風又是一陣被刺激到,猛地把書合上了:陰陽化生方是道意。猴子、鹿和魚,都要雌雄□□,他這違倫念頭又算個什麼呢?

再抽□□家典籍,翻開是《雲海十九籙》的帝王乙夜覽篇(就是道家進獻給皇帝的房中術)……陶清風又猛地把書合上了。

陶清風苦笑著想:當年徐棠翁曾有言,他出入釋老十數年而返,故不主張門下弟子讀佛經。但是陶清風心想,這樣下去,儒經不敢讀,道籍沒臉讀,他或許很快就要去讀佛經了……

不過這個時候,陶清風猛然想到:自己下一部戲,是根據三部“武俠小說”改編的,為了工作肯定要讀。他幾乎是如蒙大赦般,趕緊從圖書館借了一整套回來。他生怕自己看得太快,又陷入那種痛苦心境中,乾脆把武俠小說整個體系瞭解一遍後,不侷限於那三本書,而是把所有武俠名家作品,都納入了預備閱讀的範圍。

大楚是沒有武俠小說的。只有遊俠傳說,曾見載於太史公《史記》。於是陶清風看了第一本武俠小說(並不是要拍的那一本,而是圖書館員推薦的“必須讀的入門武俠小說之一”)後,迷茫地覺得,那些有“輕功”“內功”“真氣”的高手,有著比荊軻刺秦一類的死士高明得多的本領,根本不是現實中的人。

這種人,大概是根據秦漢開端的方士志怪,後又有葛洪《神仙傳》、《抱朴子》之類的,想象過後,加工出來的全新一類人。

古代當然有技擊。然而陶清風心想,武俠小說裡那種誇張的絕世武技,是不可能存在的。什麼“踏雪無痕”“登萍度水”,“大羅金丹”,都是把“神仙”的一些特質弱化,寫在了人身上。

但這並不妨礙他覺得這種書,很好看。

大抵書生心中都有投筆從戎情懷。又或是,書生以筆犯禁往往下場很慘,但是俠客們以武犯禁,還能全身而退,隱居逍遙,著實令人羨慕。無外乎文人都有俠客夢。武俠小說的作者,也基本是懷著這樣心願的文人墨客。陶清風讀起來,自然覺得十分對胃口。

他不到兩小時,就把那本據說是“必須讀的入門武俠小說”看完。他大概明白了,到底什麼叫武俠小說。然後陶清風便開始看自己即將要拍的網路劇,閱讀所依據改編的三本武俠小說原著了。

這一看,就給陶清風看出了,改編網劇會遇到的很多問題。

這三部武俠小說的原作者,叫做木飛客,已經去世了。他的十來部武俠作品,是他死後,由他的家人,替他出版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在木飛客活著時,他的武俠小說遭到出版社數次退修——退修不是退稿,而是編輯已經同意出版這些小說,但稿件的確存在明顯硬傷的地方,讓作者回去改了再出版而已。

但是木飛客天生浪子,懶得受那些拘束,索性不改,也不出了。直到他死後,他的家人整理了稿件重新自費出版——除了校對之外,原稿一字不改。他書中的優缺點,都得以原始面目問世,並在讀者之間,引起了大小爭議。

木飛客的武俠小說,文筆流暢,故事曲折,線索清晰,敘述方式引人入勝,可讀性很強。但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硬傷,也是從前出版社要求退修的地方——人物單純為劇情服務,而劇情太過奇詭,造成了人物前後的精分感。由此,這批武俠小說只能歸於二流作品之列。

這十幾年,金古梁溫等武俠大家的作品改編過很多影視作品,木飛客的武俠小說卻從來沒有改編任何一部影視劇,這也是原因之一。

這兩三年,ip熱興起,大大小小的影視公司都在屯版權,最頂尖的大ip被大資方瓜分完畢。二三流的影視公司,也不甘落於人後,就買二三流作品的ip版權屯著。木飛客的武俠作品,也因此被藍莓影片網站背後的傳媒文化公司整批購買,並有了網劇投資計劃。

網劇的內容自然是越豐富越好,於是三本同背景的書就被合而為一,進行編劇加工改編。

木飛客武俠小說最大的問題,就是角色精分。而改編三部曲動刀最大的地方,也是要把三部本來獨立成篇,只是發生在同一時期,不同視角的角色,串在一起——簡直就像是一個人臉上有道傷疤,然後醫生對著那道傷疤割下去。

到底是把那道傷疤小心地分離掉,露出清爽完美的臉蛋,還是把這張臉變得更慘不忍睹,取決於動刀醫生的水平。

然而改編木飛客三部曲的編劇公司,是業內有名的流水作業外包氾濫,水平參差不齊的編劇公司。掛名來寫的那個編劇倒是在古偶武俠圈中小有名氣。可是他把這個活,交給了手下的四個年輕編劇。其中有兩個,還是初次執筆。

這簡直是雪上加霜。

當然,現在陶清風沒有看到劇本,不知道這些情況。他只是單純地從木飛客的武俠小說裡,看出了角色前後精分的問題。

原作第一本叫做《天朗玉樹乾坤俠》,主角外號“乾坤俠”,也是陶清風此番要飾演的“男一號”。

這本小說有一百二十五回,分為上下兩部。上部主要描述男主虞山海如何孤身潛伏於敵國王府,伺機為國除獠——卻赫然發現,要行刺的敵國王爺,竟然是多年前,拋棄他們母子的親生父親。在那愕然一線的父子天性驅使的,心軟住手的空隙間,虞山海被打落山崖,生死不知,上部就此結束。

下部描述虞山海大難不死,得遇奇人傳授絕世武功。他回到本國武林中,發現自己身世傳開。不知真相的人,以為他與作惡多端的敵國父帥狼狽為奸,是洩露中原武林情報的幕後黑手,人人得而誅之。虞山海艱難地抽絲剝繭,終於找出了嫁禍自己、欺世盜名、害中原武林損失慘重的真兇,更加崩潰地發現——那竟然是從小撫養他長大,被尊為中原武林盟主的舅舅。

原來虞山海只是他舅舅的一枚棋子,培養他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他長大後,去刺殺生父。虞山海沒有刺殺成功,他舅舅便以為他背叛,便傳開了關於他的惡毒謠言,下令全江湖誅殺。

最後結局是,虞山海為國誅父,為義殺舅,並自刎於兩國交界處。

這個故事真的太慘烈,陶清風看完差點沒緩過氣來。木飛客到底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寫的?聽說網劇要對主角們的結局都進行大幅度修改,陶清風真心希望:千萬要改好些,不要像原著一樣那麼慘。

此外,陶清風在看這本書時,越看到後面越有種說不出的憋悶,後來他意識到,是角色前後作風不一致,所帶來的糾結感。譬如前期虞山海潛伏臥底,忍辱負重,機智地化解了好幾次突如其來的危急,有一次差點被試探出身懷武技,硬生生靠著自傷心脈,嘔血裝病,打消了王爺的懷疑。按道理來說,這該是個有頭腦,有韌性的武林奇男子。

可是到了劇情中段,為了迎合虞山海被打下山崖的劇情,他的心志和頭腦都斷崖般下降,變成了苦情、敏|感、被刺激到就失控發呆的簡單粗暴反應。讓他那便宜老爹的貼身侍衛,直接把他打下山崖了。

到了故事後半段,主角更是全然不見了前期沉穩隱忍,而是展露出一股好勇鬥狠,桀驁不馴的兇蠻,和中原武林樑子越結越大,最後導致無法收場,當著所有人的面,揭露真相,一劍殺了盟主後,血性地飲劍而亡。

陶清風看完之後想了很久,還是無法把這個角色的碎片,拼成一個完整的“人”。陶清風從《歸寧皇后》劇組學到的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角色不管如何富於變化,總要有連貫的,某種必須被強調的稟賦,那也是這個角色的“人設”。

可是看完了原著小說,陶清風無法找到從頭到尾貫穿虞山海的東西。他只是記得這個故事——的確非常驚心動魄,扣人心弦,反轉精彩——可是,這個角色,究竟是個怎樣的人?他為何要那樣做?

陶清風又看了《瀚海東君錄》和《魔女丹心》,發現也存在相似的問題。劇情都非常精彩,卻犧牲了角色,前後不能統一。

比如東君,這個出身在尊貴的王室,卻因為從小目睹夫子慘死,而性格變得孤僻的小皇子。他本名駱琅寧,極端厭惡皇權,拜師江湖名宿,對外只呼為“東君”,數年後成為一方名俠,卻不得不奉詔,回到故都保護皇兄。東君前期的性格是典型的“天子呼來不上船”,“我乃清都山水郎”式的逍遙範。

但是故事進展後期,一件件血案發生在天子腳下。東君懲惡揚善,緝捕兇手,全然不見了他回故都的壓抑而備受折磨的矛盾,辦案結束都是喜色洋洋,“痛飲美酒”,最後和表妹喜結連理,避於白蘆峰隱居。

陶清風心想:這個故事倒是有個好結局。辦案過程也是一環扣一環,非常精彩,可是他看下來照樣覺得憋悶,因為覺得主角性格變化得非常奇怪,邊看邊想依然理不出個頭緒。陶清風也只能說出故事,而無法把握,到底東君恨不恨皇室?他到底最後是怎麼解開心結的?

至於《魔女丹心》……陶清風看完後最大的感想是:這根本不是魔女,赤丹娘從頭到尾都非常大俠範,倒是配得起“丹心”二字。可是前期又說她滿手血腥,暴虐冷酷,武林中人呼之為“魔”。然而故事全都是她如何拯救孤弱於水火之中……甚至她的名字,就是很正派的“梅忘雪”,性格也嫉惡如仇、正直善良,稱呼魔女真的太奇怪了。

陶清風的頭真的劇痛,他開始有點明白,為什麼左禹龍違約不演了。這三部原著小說,就非常……有問題。

作者有話要說:  別擔心,我不會讓清風第一部男主劇差勁的,為了反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