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復唐最新章節列表 > 102、chapter.10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02、chapter.102

李從嘉決定的事情, 那就沒有誰能夠改變,至少能夠改變的人沒在這兒, 更何況他說得的確有道理。

釋雪河得了師弟出的招,沒辦法也只好重新去準備假髮――當年的假髮早就不能用了, 而且也不符合西域這邊的穿戴風格,縱然南唐來的官員想要維持舊俗,也免不了入鄉隨俗。

李從嘉聽了釋雪庭給他師兄出的主意之後,笑得不行,也虧了釋雪庭還記得假髮這件事情,連李從嘉自己都不記得了。

既然如此,李從嘉想了想, 乾脆讓釋炎烈帶隊, 點了幾個和尚出來組成了一個護衛隊,專門保護他。

雖然李從嘉現在也有自己的衛隊,但是怎麼都比不上這些武僧們來的身手好。

雖然李從嘉決定了親自帶隊去朝貢,但也不是說走就走, 他需要將事情都捋順了才行, 至少不能出現他前腳走,後腳他的人就被清算這種事情。

李從嘉心裡明白,肯定有一些人還在憋著火,只是還沒炸。

結果讓他沒想到的是,先炸的不是那些被他打壓下去的官員家族,而是普通老百姓!

李從嘉對肅州的控制力是從酒泉一點點輻射開來的,他也沒那麼多人手一下子就控制整個肅州, 這也是他上來就強權鎮壓的原因,如果不這樣的話,選擇慢慢侵蝕,那要等到猴年馬月?

現在他坐鎮中央,能夠避免一些對自己不利的政令發出,完全可以一點一點的將城池收歸自己手中。

結果沒想到還是出了問題,人家反了!

李從嘉不得不將朝貢的事情暫時放到一邊,決定派人去收拾那幫反賊。

只不過還沒等他跟內閣商量出什麼來,侯府門口就被人給堵了――有一群衣衫襤褸的少民來喊冤!

李從嘉十分之驚訝,多新鮮那,自打來了肅州,有跑他這裡來叫板的,也有來他這裡求情的,就是沒遇到過來喊冤的。

在聽到春生通報的時候,李從嘉十分疑惑:“是不是找錯了?”

內閣眾人:……

如今侯府可以說是肅州除了王宮之外最氣派的建築,這都能找錯,那得多蠢?

事實證明,門外那些人還真沒找錯。

李從嘉讓人先將他們帶進來,心裡十分疑惑,忍不住問道:“一般喊冤……都是去找能夠為自己做主的對吧?不會找仇人喊冤吧?”

蕭儼開口說道:“遇到敵人要麼動手要麼求饒,應該不會喊冤。”

李從嘉微微放心,帶著十二萬分的好奇去了前院,說實話,如果不是這件事情十分奇怪,他還真未必見那些人,畢竟如今安寧侯也不是誰想見就能見的。

那些少民大概也沒想到能夠見到李從嘉本人,眼神中都透露出緊張和畏懼,等李從嘉和氣地問他們:“為何喊冤?發生何事?”

領頭一人見李從嘉和氣,大著膽子說道:“我們實在是走投無路,並非有意冒犯侯爺,還請侯爺見諒。”

李從嘉一聽奇道:“你讀過書?”

這說話水平不像是文盲啊,那人眼眶一紅點了點頭,李從嘉皺眉,直覺這事兒大概是不簡單的,整個肅州的文盲比例比中原要高得多,在這裡能夠讀書幾乎都代表著家世還不錯,這樣的人……怎麼會淪落成這樣了?

李從嘉又問道:“既然喊冤,那就先講講吧。”

領頭一人說道:“草民姓安名欽,乃是西喇玉固爾人,此次貿然前來,是想陳情,我們沒有造反!”

西喇玉固爾?李從嘉腦子裡轉了轉,這才反應過來,就是裕固族人啊。

不過裕固族名字是解放後才確定的,現在人家還是西喇玉固爾,這個族群算是回鶻分支之一,西域這個地方,從來都是多民族混居,所以肅州出現別的民族,李從嘉也不意外。

讓他驚訝的是,造反這件事。

李從嘉問道:“你們居住在銀達?”

銀達就是報上來有人揭竿而起造反的城池。

安欽點了點頭說道:“侯爺,此事說來話長,我們……我們是被人陷害!”

這謀反還能陷害?李從嘉默默坐好準備聽故事。

其實故事也挺簡單的,就是安欽有個妹妹被銀達的縣令看上了,然而那個縣令今年已經六十多,有正妻不說,安欽的妹妹今年也不過才十五!

安欽家裡怎麼可能同意?安欽的父親好歹也是西喇玉固爾的首領!

豈知縣令真不是什麼好人,直接加重了西喇玉固爾人的稅收。

西喇玉固爾是真的窮,他們就是個遊牧民族,滿打滿算整個族群才兩萬多人,稅收加重了他們的負擔,安欽的父親就要去找縣令理論,結果不知怎麼的,跟縣令吵起來,那個縣令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殺掉了安欽的父親,並且傳令調兵說他們家要謀反。

李從嘉聽得目瞪口呆,掃了一眼跟著安欽一起過來的人,發現每個人身上都有傷,估計是好不容易才跑出來的。

不過他也不能聽信安欽片面之詞,李從嘉思考半晌之後說道:“讓韓儔跑一趟吧,唔,也要帶點兵,讓五娘去吧。”

田五娘這次沒有隨軍出征,而是留下來防止意外發生,結果沒想到居然真的有意外發生了。

韓儔得到任務倒是很高興,自從有了斡旋於諸王子之間的經歷之後,他做什麼事情都覺得不夠刺激,大概他天生就是個喜歡冒險的人,這一次雖然他是個文官,但也很興奮,覺得這樣複雜的局面正好讓他去施展所長。

讓人帶著安欽他們安置下來之後,李從嘉長出口氣:“真是……禮義廉恥都不顧了。”

一個恨不得能當人爺爺的男人,居然非要強娶人家小娘子,還敢謊報軍情,李從嘉越想越是生氣,忍不住又說了句:“這些人是不是覺得我很好說話?”

韓熙載慢悠悠說道:“只不過是沒把殿下放在眼裡而已,在這等偏遠之地,縣令世家就是那個地方土皇帝,他們說了算,根本不會去管朝廷法度,這種事情當年也未必沒有。”

只是中原的縣令腦子沒進水,不會非要鬧大,硬說人家謀反。

李從嘉聽了之後嘆口氣,他也知道無論什麼時候,中央的統治很少能夠深入到幾層,秦朝時候倒也算是做到了,然而卻是在嚴苛的律法之下做到的,結果到最後弄的二世而亡。

李從嘉從來也沒想過能夠弄出一個天下大同的國家來,然而這樣的事情還是太挑戰他的忍耐力。

“若是屬實,必須嚴懲!”

李從嘉十分生氣,韓儔和田五娘來跟他告別的時候,李從嘉特地叮囑:“一定要小心查證,不要冤枉任何一個好人,也不要放過任何一個壞人。”

田五娘用力點了點頭,她身為女子,對這種事情更加深惡痛絕一點。

然而楊新不高興,他看著田五娘英姿颯爽的模樣,哼哼唧唧說道:“不是你出征就是師父出征,我都等夠了。”

田五娘只好安撫他說道:“我很快就回來的。”

楊新想了想,直接拉著田五娘的手跑到李從嘉面前說道:“郎君,等五娘回來,您把我師父喊回來,讓我們成親行不行?”

李從嘉差點被口水給嗆死!

等我回來就結婚神馬的……雖然不是田五娘說的,但是孩子……你這樣立flag真的好嗎?

李從嘉輕咳一聲說道:“等五娘回來,我還要去甘州,不如先選個日子吧。”

周宗說道:“選日子……司天監也是該重新弄起來了。”

李從嘉頓時無比頭大:“過了年再說吧,現在事情多,沒工夫折騰。”

送行的時候,五娘跟楊新手拉著手互訴衷腸了好半天,李從嘉瞪著他們,心中十分不爽――他也想跟上師這樣啊,然而不敢。

秀恩愛什麼的,最討厭了!

李從嘉決定給楊新加一點功課,於是,毫無察覺的楊新在時隔兩年之後,再一次被告知要抄書。

楊新:?????

不過田五娘走了,李從嘉差不多也就該啟程,本來他多留這幾天就是為了搞明白這個謀反到底是怎麼回事?現在終於有點眉目,交給內閣輔臣們就可以了,他也沒必要繼續留下來。

只是跟之前不同,李從嘉決定這一次上路之前在安寧城屬民內部做個小測試,主要是考庶務方面,合格了他就直接帶走,這一路上如果遇到不服管教的基層官員,那就統統換掉,至於可能遇到的阻力什麼的,李從嘉從來就沒放在眼裡過。

大不了一路打過去嘛,李從嘉從來也沒指望過和平演變,反正他手上不少人,進入肅州之後,又經過了幾輪嚴格選拔,擴了軍,手下如今至少有五萬人馬。

安寧城的軍隊待遇優渥,就衝著這個,那些人都對李從嘉更加死心塌地一點。

李從嘉已經做好了一路推過去的準備,凡是縣城裡的大家族,能打擊的儘量都打擊,如果要投靠也要看是不是真心投靠,領導班子基本上全部換。

於是從蘇州到甘州,這一走就走了一個多月,期間將一些比較重要的城池牢牢,官員全面大患血,連城防都換成了自己人,至於當地那些盤根錯節的大家族一個一個都老實的跟鵪鶉一樣。

李從嘉一直也沒有讓人出手的機會,頗覺遺憾。

實際上,這些家族不老實也不行啊,十三家族兇不兇殘?被這煞星一口氣端掉了四個,他們再厲害也比不上這幾個家族啊,還是老實窩著吧。

李從嘉進入甘州境內之後,整個人都收斂了許多,再不見在肅州地盤上時候的橫行霸道,不過他也仔細觀察沿途,發現雖然所屬國家不同,但是甘州人和肅州人的生活看上去差不多,都是那麼的……窮。

不過想想也是,這兩個地方本身就相鄰,從地理到氣候都差不多,非要說的話,就是甘州的氣候到底是比肅州好上一些,但也有限。

刪丹是甘州回鶻的王城,李從嘉以前就從史書上看到過甘州回鶻的王城規模巨大,然而沒有親眼見到也就沒有沒什麼概念。

等他到達王城之下的時候,李從嘉深深覺得,安寧城……還是蓋小了,酒泉跟這裡比……就是個村鎮!

別的不說,城牆就高達十米,在這個時代,看上去十分的雄壯。

李從嘉抬頭看著城牆思索半晌,最後決定,回去就找人製作一批攻城器械,嗯,還要做大一點,否則回頭雲梯什麼的高度還不如人家城牆高,這不是丟人嗎?

不過,大概也就只有他在看到人家城牆之後,首先想到的就是怎麼打了。

在甘州官員的陪同下,李從嘉一行人穿過城牆,到達了一處比較……破爛的驛站。

李從嘉站在驛站門口臉色淡淡問道:“這便是貴國招待使臣的地方?”

甘州官員臉上掛著輕蔑地笑容:“當然不是,這些時日使臣漸多,驛館已經住不下,只好將這裡挪來給你們住,雖然不是驛館,但該有的規矩是少不了的。”

接下來甘州官員一口氣說了許多“規矩”,其實總結起來也不外乎就是別隨便亂走,否則小心被當成奸細抓起來。

甘州官員說完之後轉頭就走,周曄憤憤不平說道:“豈有此理,果然是蠻夷,一點禮貌都不懂!”

李從嘉搖了搖頭:“他們不是不懂,只不過不會對你太禮貌罷了,弱國無外交,從來都不是說說。”

原本的驛館為什麼滿了?自然是住進去了比肅州更加強大的勢力使臣,李從嘉來是為了朝貢,而那些人來只是為了單純的外交,與甘州是平起平坐的關係。

李從嘉帶出來的人裡,有一些人是肅州原本的官員,他們本來戰戰兢兢地等著李從嘉發火,並且覺得自己的老命大概要交代在這裡。

結果沒想到李從嘉一點發火的意思都沒有,倒是讓人頗為驚訝。

李從嘉當然不會發火,這種程度的侮辱雖然會讓他氣憤,但並沒有氣到失去理智的地步。

反正這個場子他早晚要找回來的,氣什麼呢?

想到這裡,李從嘉不僅不生氣,反而還有了遊玩的興致,只可惜今天剛到這裡,在沒有官員的陪同下他們不能隨便走出這個臨時驛館,只好沒事兒閒的逛逛這裡,看看還有沒有別人住在這裡。

別說,還真有。

在驛館內碰到那些有的猶如中原人結髮,有的卻是禿髮的外族人的時候,李從嘉腦子裡就浮現出了兩個字:党項。

不得不說,見到党項人他是十分意外的,党項跟甘州回鶻的關係一向不是很好,沒想到居然也派人過來朝貢。

李從嘉看到了那幾個党項人,那些党項人自然也看到了他,其中一個面容黝黑的党項少年,大踏步走過來問道:“敢問小郎君可是自中原而來?”

李從嘉略一猶豫說道:“我的確是中原人,只不過,此次前來是代表肅州,敢問這位郎君可是党項族人?”

少年略顯意外,還是行禮說道:“在下姓李名光睿,家父乃是党項首領。”

李從嘉當即拱手說道:“在下姓李名煜,字重光。”

李光睿啊,未來的党項首領,真是萬萬沒想到居然能在這裡遇到他。

跟別的部族不同,党項一族對於漢家一直都是十分親近,當然他們最崇拜的是漢朝。

不過,在西域能夠找到這麼一個對中原人友善的勢力也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

李光睿顯然十分意外:“你就是李煜?”

李從嘉挑眉:“李郎知道我?”

李光睿笑道:“肅州安寧侯,近來名聲大噪,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李從嘉在心裡擦了把汗,看來他折騰肅州折騰的是有點過了,這都傳到外面去了啊?

李從嘉笑道:“慚愧慚愧。”

李光睿顯然對李從嘉十分好奇,拉著他說了許多話,李從嘉也有意與他結交,兩個人相談甚歡,不過李光睿顯然對中原更加感興趣,李從嘉投其所好,更是讓他開心。

然而還沒說幾句話,就有宮中使臣匆匆過來道:“可汗召肅州安寧侯覲見。”

李從嘉眼皮一抬,心中冷笑,裝的還挺像回事,還覲見。

不過表面上他還是淡定的跟著使臣入宮,因為是見可汗,自然不能帶護衛,為了這件事情釋雪河差點跟護衛起衝突。

李從嘉按住他的肩膀說道:“不用擔心,我去就可以了。”

他也是好奇,就衝著剛剛那些官員的態度,和他們居住的地方就知道順化可汗並沒有把肅州放在眼裡,這樣的話,大概也就是找個時間走個過場,跟別的使臣一同入宮見一面也就差不多了,可現在藥羅葛仁裕又突然要見他,這讓李從嘉不得不多想。

只是他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來到底是為什麼,等到了宮裡,見到了藥羅葛仁裕和天公主,再回答幾句話之後,李從嘉就明白了為什麼會有這一趟覲見――他真是低估了中原對西域的吸引力啊,這兩個人也是聽說他是中原人之後,才起的興趣!

不過作為可汗,藥羅葛仁裕明顯對中原如今的形勢更加感興趣一些,李從嘉在回答的時候,聽出了順化可汗的野心,他似乎對中原也有些興趣。

對比起他,天公主感興趣的就是李從嘉本身了。

天公主是可汗妻子的官方稱呼,因為當年回鶻可汗的妻子一般都是大唐的公主,所以才漸漸有了天公主的稱呼。

只不過如今這位既不是漢人更不是公主,只是個家族勢力比較強盛的回鶻女子。

天公主對李從嘉很是有好感,雖然李從嘉並不自戀,也覺得天公主對他有好感很正常,因為氣候乾燥的原因,西域女子很少像是中原女子那邊皮膚細膩。

李從嘉這個身體更是自小在南邊長大,論皮膚的白皙細膩程度,哪怕他在西域待了兩年,也能甩這邊許多女子八百條街。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天公主喜歡雄壯男兒,但並不代表她沒有審美,像是李從嘉這樣俊美斯文的貴公子,她還是第一次見。

見著見著,就想留李從嘉在宮裡過夜。

本來被人傾慕,李從嘉也不覺得有什麼,只能證明他魅力比較大,但是讓他留宿宮中這就很有問題了,他擔心一個不小心,在這裡住一夜,怕是回不去了――給回鶻可汗戴綠帽子,還想要命嗎?

更何況別說李從嘉不喜歡女人,就算喜歡對著天公主這樣的,他也下不去口啊。

李從嘉為了自己的小命在這裡堅辭,結果順化可汗卻彷彿不在意一樣,只是說道:“不必擔心,朕也想與安寧侯徹夜詳談,加上天公主也無妨。”

李從嘉看著順化可汗打量自己的目光,頓時一臉懵逼,整個人都陷入了一種可怕的猜測,不知道是不是他太不純潔,怎麼總覺得這話裡的隱含意思,那麼可怕呢?

就在李從嘉糾結怎麼繼續推辭的時候,倒真有人救了他一命。

可汗身邊的侍從恭恭敬敬說道:“稟大汗,樓蘭王求見。”

順化可汗笑道:“請。”說完又轉頭對著李從嘉說道:“正好,樓蘭王也是中原人,你們想必也能說得上話。”

李從嘉滿腦門的問號:樓蘭王?哪兒來的樓蘭王啊?樓蘭都消失多久了?

然而等見到那位樓蘭王的時候,李從嘉差點沒噴出來,神特麼樓蘭王!

順化可汗有一句話還真說對了,他們不僅說得上話,他們甚至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