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華夏英雄榜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回 千機傳道 漢王訪賢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回 千機傳道 漢王訪賢

列位看官,在那虛擬界王國之中,也有著許多英雄俠義的故事。今兒個筆者就帶領你們走近架空歷史的感覺,領略一個傳奇故事的開始。話說在那東方華夏地面,有個帝巴王朝,統治了江山也有兩百年之久。到了末世,熹宗皇帝荒淫無度,重用奸臣,以至於朝政失修,人心動盪。天下亂局紛紛,群雄割據,揭竿而起,北方有林鵬、郭峰、譚鵬、丁亮,南方有金海濤、張航星等等義軍,一時間,烽煙四起,戰亂不斷。

花開兩頭,各表一支。事情倒敘到帝巴王朝中葉,在華夏鄰邦清國文郡,太守黃伯牙與夫人鍾燕有一性格頑劣之子,名喚黃文蜀。這年文蜀年方7歲,本是該讀書的年紀 黃太守與夫人為他請了多名教師前來教授於他,可都被文蜀用盡各種手段將教師們活活氣走。太守夫婦二人在搖頭惋惜之餘,商議著張榜求賢,尋思著在全郡尋得能人,教授頑子。這日,鍾氏正在家中內廳歇息,有家丁來報,一位遊方道士揭了榜文,前往太守府而來,並在門外等候。鍾氏聞聽此言大喜,忙令家丁將道士請進內廳。鍾氏打量了這道士模樣,竟然連聲稱奇。原來這位道士舉止非凡,童顏鶴髮,看年紀十分年輕,大概二三十歲上下。鍾氏盤問道:“這位道兄,您來自哪座仙觀,敢問道兄尊號年輪?”道士起手道:“貧道清鎮子,今年有一百零二歲了,來自華夏青城山祥雲觀。今日見太守之榜,貧道願用平生所學教授貴府公子,所以揭了榜文。”鍾氏上前深施一禮道:“原來是清鎮子大師光臨寒舍,適才多有冒犯之處,還請大師海涵!”清鎮子連忙扶起鍾氏,道:“黃夫人這是為何?折煞貧道了!”正在這時,黃伯牙太守得知清鎮子揭了榜文一事,處理好公務後回到府中。鍾氏將事情備說俱細,太守聞言大喜,連忙吩咐預備齋飯請清鎮子上座。並喚黃文蜀前來拜師,飯間,太守問道:“敢問大師用何法教授犬子?”清鎮子笑道:“無量壽福,貧道觀貴公子眉清目秀,天庭飽滿,地閣方圓,來日成就非凡。貧道這裡有千機要術上中下三冊,上冊教授養生之法,中冊傳授陰陽風水,下冊乃兵法要略。若貴公子習得千機要術,前程似錦!”太守夫婦聞言大喜,立即讓文蜀拜師。這文蜀身子是拜下了,可是心裡寫下了一萬個不服。他暗自思忖道:“你這道人,想來是並無幾分本事,靠著三寸不爛之舌前來騙吃騙喝。今日落在我手,我要你嚐嚐小爺的厲害。也好告知爹孃這等江湖騙子的手段。”文蜀想到這裡,嘴角竟然露出了一絲笑意。清鎮子彷彿猜透了文蜀的內心,也衝著文蜀一笑。文蜀暗自吃驚,過了一會兒,他又寬慰自己道:“這牛鼻子老道沒有這麼厲害,把小爺的心裡話都知曉了。他這是在故弄玄虛!不理會也罷。”文蜀拜師過後,出得門來,徑直在後花園悶坐,不時長吁短嘆。管家黃海平時對這位小爺關心備至,見此情景,便上前問詢道:“小爺,你這是有什麼煩心事啊,我聽說老爺和主母請來了青城山的一名道師,端的厲害,與往日那些平庸的老師不同,小爺可曾親眼所見?”文蜀兩手託腮,無奈地道:“如今邪門歪道眾多,庸俗之輩滿大街都是 這次來的牛鼻子老道必是前來騙吃騙喝之輩,並沒有多大本事,誤人子弟。我父母還如此信任於他,叫人怎地不著急?”黃海道:“小爺不必如此煩悶 我有一計,便可試探這牛鼻子老道有無真本事。”黃海與文蜀耳語了幾句,文蜀聞言連連點頭稱好。在黃海的授意下,文蜀安排好七八個壯漢家丁藏身於後花園隱蔽處。一切安排妥當後,文蜀來到清鎮子住處,恭恭敬敬地唱了一個大喏,清鎮子笑道:“徒兒,你今日為何這般恭敬啊,倒教為師不安。”文蜀道:“師傅在上,如今正值盛夏,天氣炎熱難耐。徒兒在後花園為師傅準備好消渴的西瓜,專等師傅前去品嚐,然後教授徒兒技藝。”清鎮子點了點頭道:“還是徒兒想得周全,為師就跟你走一趟。”二人行至到後花園,但聽文蜀高聲喝道:“家丁們,此時不動手,更待何時!”話音剛落,那七八名壯漢從暗處一擁而上,將清鎮子如鐵桶般牢牢抱住,讓清鎮子難以動彈。文蜀在一旁與黃海隔岸觀火,並品嚐起桌上切好的西瓜來。清鎮子此時運足底氣,用腳發力,只幾秒功夫,高喊一聲道:“定!”只見壯漢們紛紛僵持在原地。清鎮子再用全力,喊了一聲道:“散!”又見壯漢們紛紛七零八落全部倒地。文蜀見狀大吃一驚,慌忙拜地道:“小子眼拙,不知師傅端的厲害,還請師傅寬宥則個!”清鎮子扶起文蜀,笑道:“徒兒的心思為師知道 徒兒你天資聰慧,一般同齡孩童無人能及。過去的那些老師都是庸俗之輩,所以教不得法。為師來後,徒兒你定能有所改變,以後前途無量。”文蜀道:“師傅,徒兒一定潛心學藝,不辜負師傅殷殷期盼!對了,師傅請吃瓜!”眾人哈哈大笑起來。從此,清鎮子在太守府仔細傳授文蜀千機要術各篇,使得文蜀技藝功法大有長進。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轉眼暑往寒來,三年後,黃伯牙太守因不齒與朝廷奸黨為伍,竟然被那幫奸佞小人問了個莫須有的罪名,要滅黃太守九族。事情緊急關頭,黃太守將清鎮子叫過一旁,道:“道師,如今朝廷奸臣當道,民不聊生。我因性情耿直,不願身處淤泥。誰知這幫奸佞無故要害我全家,大丈夫死有何懼?我只是擔心夫人和孩子。我死之後,還請道師將我妻兒收留,我死而無憾!”說罷,太守便跪倒在地,苦苦哀求。清鎮子雙手扶起太守,發誓道:“太守儘管安心,貧道一定會照顧好她們母子,將文蜀撫養成人。”太守這才放心的起得身來,抽出寶劍準備自刎。夫人鍾燕趕到,見此情景,大哭道:“夫君啊,你難道忘記我們當初的誓言了嗎?我們死也要死在一起!”話音剛落,但見她走到太守身邊,抽出一把寶劍,夫妻兩雙雙自刎,向那黃泉路而去

。文蜀在一旁大哭不止,前來抄家滅族的禁衛軍已經殺到黃府,家丁們紛紛拿起武器反抗,但因禁衛軍人多勢眾,難以抵擋,俱被亂刀砍死。總管黃海身中數刀身亡,清鎮子緊緊抱住文蜀,用佛塵殺出重圍,奔那華夏青城山而去。到得青城山,清鎮子面向清國文郡方向修了文蜀父母的無人墓碑,讓文蜀早晚上香祭拜,使文蜀不忘父母之仇。師徒二人情同父子,在青城山修煉那道法精深的千機要術,“流、術、靜、動”無所不包。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又過了幾年,文蜀已經長成十五六歲的模樣,面容俊朗,十分可人疼。這一日,清鎮子正在主持祥雲觀法會,向道眾們講授新法 一幹道眾虔誠打坐,無欲無求。文蜀始終跟在清鎮子左右,儼然貼身道童。大門外忽然傳來一陣吵嚷打鬥之聲,有人來報說是一名西域來的遊方番僧,法號靈智上人,在大門外叫囂要與清鎮子鬥法。負責守衛的道眾與靈智上人打鬥起來,使用了北斗七星陣攻擊對方。卻被靈智上人輕易攻破陣法,有的道眾被打成了重傷。清鎮子命令全觀嚴陣以待,吩咐道眾們持棍棒迎敵。清鎮子上下打量了靈智上人的模樣:此人眼露兇光,滿臉煞氣,雖然一身西域番僧打扮,卻絕非吃齋念佛之輩。清鎮子起手道:“想必這位就是來自西域的靈智上人,自古佛道兩家素無爭執,而上人為佛法迷宗,為何來與我這小小道觀鬥法,上人是走錯地方了吧!?”靈智上人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貧僧來自西域,曾立下宏願,要與中原武林各大門派比武鬥法。貧僧聽聞青城山的清鎮子道人端的厲害,特來拜訪!”說罷,但見他念動咒語,憑藉深厚內力向四處擴散。此時又有一些道眾被靈智上人的內力震傷,清鎮子見狀,立即揮動手中佛塵,令道眾們緊蒙雙耳,運功調整自身內力,也開始念動經文。列位看官,你道這靈智上人雖內力深厚,但怎麼能及一百多歲的老道的功力。不一會兒,靈智上人被一股強大的氣流震開,當時感覺肝膽俱裂,口中吐了口鮮血。他還欲逞強道:“清鎮子,你果然名不虛傳。今日能敗在你的手中,貧僧雖死無憾!今日貧僧如果僥倖能活出生天,來日必當奉還。”道眾們準備對受傷的靈智上人再行圍攻,被清鎮子喝止道:“上天有好生之德,今日就放他而去吧!”道眾們只有為靈智上人讓給一條道,靈智上人只得灰溜溜地離開祥雲觀。經此一役,清鎮子自己也消耗了不少內力 他在文蜀的摻扶下,到得內室,清鎮子開始運功調整內力,恢復體能。

時間又過了幾年,清鎮子羽化歸仙,文蜀傳承清鎮子衣缽,在青城山收徒傳道。因他完全將清鎮子的千機要術敏記於心,所以道號千機子。這位千機子不僅武藝了得,而且熟知陰陽八卦以及兵法。他收徒三百六十人,其中大徒弟諸葛通、二徒弟李元峰、三徒弟文鄰是他最為器重的,在這三位徒弟當中,文鄰是女弟子,文蜀對她百般疼愛,當作親生女兒看待。二弟子李元峰智慧過人,頗有膽識,對時事也有見解。學藝精進,深得文蜀賞識 大弟子諸葛通學藝勤奮,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文蜀也頗為滿意。只是有一樁事文蜀是看在心裡,文鄰正值二八妙齡年華。文鄰對李元峰似乎情有獨鍾,而大師兄諸葛通對文鄰關懷備至,其心事是不言而喻的。這日,李元峰與文鄰正在切磋劍技,二人潛心鑽研,相互探討,李元峰再次練習了一套劍法,文鄰在一旁連連稱好,見李元峰練習結束,文鄰心疼的遞過去一張繡有鴛鴦戲水的手絹,讓李元峰擦拭汗水。李元峰道了聲謝,欲將手絹還給文鄰。文鄰嗔怪道:“你還我做什麼,送給你的。”李元峰詫異了一下道:“小師妹,這……”文鄰道:“二師兄,別這個那個了,你要知道我的心思,就把這個收下吧,那裡面有我寫給你的詩。”在文鄰的再三要求下,李元峰只得將手絹收下。

此時,天下時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帝巴王朝一夜之間被林鵬的大越政權所滅,林鵬入主燕京,北方除了河北與山東以外,大部分都是大越國的地盤

,郭峰在山東建立大魯國,譚鵬在河北建立翼國。在南方,金海濤在四川建立蜀漢國,張航星在廣東建立嶺南國,一時間群雄割據,戰亂不斷,使得天下黎民苦不堪言。青城山一年一度的大較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好像這裡與世隔絕,不知事變。大較進行到最後,李元峰、諸葛通、文鄰名列前三位,李元峰拔得頭籌,成為優勝者。文鄰和諸葛通以及師弟師妹們都來祝賀,文蜀自然也是喜上眉梢。他讓李元峰一人進得內室,有要事囑咐。李元峰進的室內,向文蜀行了一個大禮。文蜀道:“元峰,你學藝最精,又知曉天下大事。這次大較你奪得首魁,應該學成下山一展抱負了。你對時局可有什麼見解啊!”李元峰道:“師傅,好男兒志在四方。我此次下山,當投奔明主,以展宏圖!”文蜀滿意地道:“徒兒果然不負為師厚望,對了,我看文鄰對你有意,你也知道,文鄰名為我的徒弟,實際上我把她當掌上明珠看待。你的心意又是如何呢?”李元峰道:“師傅,我把小師妹當作親妹妹般看待,至於兒女之情,我目前還不想做計較。”文蜀道:“徒兒你能說出如此大義的話來,為師深感欣慰。你下山如遇有難,為師自會前來幫你。”李元峰再次拜謝恩師,並回房收拾行李,準備下山。此時,小師妹文鄰來到李元峰的房間,幫忙收拾停當後,她淘氣地道:“二師兄,你就快下山了,那我怎麼辦呢?要不你跟師傅說說,讓我也一起陪你下山。你也好有個伴。”李元峰道:“小師妹,你別淘了。我下山是去建立豐功偉業的,你和大師兄要替我好好照顧師傅。”文鄰道:“好了好了,二師兄,你是做大事的人,我也是玩笑話,你不必在意。你以後要是想我的話,就取出那張手絹看看,就當作是我在你身旁。我也會來尋你的。”正當文鄰溫情脈脈向李元峰表達心事的時候,諸葛通也前來為李元峰送行,他見小師妹文鄰在這裡,心裡不是滋味。諸葛通問道:“小師妹,你怎麼也來了?”文鄰滿臉緋紅,道:“我是來看看二師兄的,現在沒事了,你們說會話吧,我走了。”說罷,便奪門而出。小師妹走後,諸葛通投石問路地道:“師弟,你這就要下山了,小師妹對你情深意重,你是什麼心意啊!”李元峰道:“大師兄,我今天也給師傅說了,我一直把文鄰當親妹妹看待。至於兒女之情,以後再做打算。”諸葛通聽後大喜道:“師弟,你的行李都準備好了吧,我送你下山。”在諸葛通的陪同下,李元峰再次向師傅文蜀以及各位師兄弟辭行,將行李包裹緊附身上。選好了一匹快馬,向山下奔去。

話說李元峰一路向青城山下疾馳而去,原來,李元峰乃重慶府彭水縣人士。因帝巴王朝連連征戰,為躲避朝廷的兵役,李元峰只得到青城山學藝。李元峰家裡父母早亡,他是長兄,下有一個二弟李元新以及小妹李茹曦。小妹在戰亂中失散,二弟李元新留在老家竹園看家。李元峰行至青城山腳 發現天色已晚,決意找個客棧投宿。前方正有一家“如意客棧”,店主見到李元峰牽馬前行,便迎上前去唱了一個大喏道:“這位客官,您是打尖還是住店

,本店有上等客房和美酒佳餚,飼養馬匹也有上等草料。”李元峰笑道:“店家,你可真會做生意。今天天色已晚,我就住店。我的快馬你們也要好生照料。”店主連忙吩咐小二道:“得了,小二,快給這位先生準備好天字號房,快馬牽到馬廄用上等草料喂了,千萬不要怠慢了!”李元峰付過銀子,在小二的帶領下,到得了天字號客房。李元峰放置好行李,洗漱完畢,取出文鄰送的鴛鴦手帕,上面寫了一首詩道:“今生唯君親,願君知我情。”李元峰笑著搖了搖頭,將手帕放好。此時李元峰感覺腹中飢餓,他下得樓來,準備讓店主上酒食。忽聞店主又在招呼新來的客人道:“各位是打尖還是住店呢?快請進本店,我們這裡有上等客房和酒食!”原來是來了一隊人馬,大約有二三十人。為首者身材高大,面容俊秀,全身商賈打扮。他用江浙口音對店主道:“老闆,我們是來自浙江的茶商,前往蒙山購置新茶。我們就打尖吧,吃完酒食就趕路。銀子少不了你們的。”店主自然喜上眉梢,連忙盛情款待不在話下。茶商隊伍進得店內,為首的點好酒菜,但見李元峰一人獨自斟酌,便雙手抱拳道:“這位朋友,不如與我們同桌共飲如何?”李元峰還禮道:“恭敬不如從命!”說罷便走到茶商跟前。那位為首的介紹道:“在下姓林,名喚啟貞,浙江臺州府人,此次前往蒙山購置新茶。”李元峰也報了自己的姓名。二人推杯換盞,喝的十分盡興。正在此時,客棧又來了十幾名罵罵咧咧的蜀漢軍人,帶頭的滿臉橫肉,身挎大刀。他惡狠狠地對客店老闆道:“蜀漢王的詔令你們都清楚吧,現在要征討兩廣,各色人等必須繳納粵餉。你們這裡也不例外!”店主唱了一個大喏道:“包頭目,您老儘管放心,粵餉本店早就準備好了,明天就送往知府那裡去。各位弟兄們的例銀也都在這裡,本店還預備下了美酒佳餚款待弟兄們呢!”店主說罷從懷中取出了銀票,遞給那位包頭目。包頭目拍了拍店主的肩膀道:“你果然會來事,只要你讓弟兄們盡興了,一切都包在我們身上。”包頭目拿過銀票,徑直招呼手下一起喝酒猜拳。俄頃,有一對爺孫乞丐也來到店內,爺爺雙目失明,只有靠著十四五歲左右的孫女前面帶路。他們衣衫襤褸,相當單薄,在寒風中冷得瑟瑟發抖。爺孫兩人靠賣唱度日,孫女牽著盲人爺爺,對店裡的客人道:“各位老爺,你們聽曲子嗎?”店主欲要驅趕他們,被林啟貞勸阻了。林啟貞道:“老闆,你就讓他們進來唱曲吧,也可以解我們的煩憂。”店主只有讓他們進店。但見那孫女取出一個碟兒,用一雙筷子輕聲敲了起來 只聽她唱道:“手拿碟兒敲起來,小曲好唱口難開。聲聲唱不盡人間的苦,先生老總聽開懷。……月兒彎彎照高樓,高樓本是窮人修。寒冬臘月北風起 富人歡笑窮人愁。”孫女唱到這裡,被那包頭目喝止道:“我說你唱的什麼‘富人歡笑窮人愁’,這不是指桑罵槐罵蜀漢王嗎?你究竟會不會唱,不會唱本官好好教你。”說罷,便上前對孫女動手動腳。盲人爺爺在旁邊苦苦哀求道:“軍爺,她還是個孩子,求求你放過她吧。”包頭目踹了盲爺爺一腳罵道:你們這些賊胚子,不懂規矩的東西。本官要好好教訓你們。”包頭目準備去撕開孫女的衣服,李元峰見狀欲起身拔劍,被林啟貞勸阻了。林啟貞胸有成竹地對李元峰道:“先生別急,讓我來收拾他!”李元峰點頭表示贊成。只見林啟貞只用一根竹筷飛了過去,竟然擊中了包頭目的右手,頓時血流如注 包頭目隨行軍士手持大刀向林啟貞砍來,林啟貞縱身一躍,靈巧地奪過一把大刀,順勢將刀架在了包頭目的脖子上。包頭目此時早已嚇得屁滾尿流 抖如篩糠,連喊大俠饒命。林啟貞問道:“你叫什麼名字?”包頭目戰戰兢兢地道:“小……小的……包……包耀祖”林啟貞厲聲地道:你想活命的話,就必須答應我三件事,第一件事,退還店主銀票,第二件事,你們為爺孫兩道歉,這第三嘛付清你們的酒錢,然後有多遠滾多遠,小爺不想再看見你們了!”包耀祖只得按照林啟貞說的那樣去做。然後,帶著嘍囉們灰溜溜地離開了。爺孫兩雙雙跪地,感謝林啟貞大恩大德。林啟貞問道:“小姑娘,你們是哪裡人?為何到了這般光景。”孫女答道:“奴家範英,這是我爺爺範七公。我們本是蜀漢川中人士,爺爺原是當地一家私塾先生,並非盲人。可是後來遭遇了亂兵。我們家只剩下我和爺爺,爺爺的雙眼被亂軍刺瞎。我們只得四處流浪,全靠賣唱度日。”林啟貞聞言,竟然唏噓不已,吩咐手下取出五十兩銀子,遞給範英道:“小姑娘,這五十兩銀子拿去,你們也可以勉強度日了。”店主在一旁也感動得流淚道:“老人家,您是哪輩人修來的福分,今日遇見貴人了!”範七公還要拜謝,被林啟貞摻扶起來。爺孫兩朝店裡人鞠了一躬,然後向前方走去,直到背影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爺孫兩走後,李元峰對林啟貞抱拳敬禮道:“兄臺真是俠義心腸,不愧為大丈夫!”林啟貞還禮道:“李兄臺,你也不錯啊,如果是你出手,那個包耀祖狗命休矣!”二人惺惺相惜,又連續喝了十幾杯酒。俗話說“天下無不散之宴席”,林啟貞等人向李元峰告辭。李元峰道:“前路茫茫,林兄要善自珍重啊!”林啟貞道:“一葉浮萍歸大海,人生何處不相逢,李兄,咱們後會有期!”目送林啟貞一行離開後,李元峰也回房歇息了,好等天明繼續趕路。在那蜀漢國王宮,蜀漢王金海濤正在與大內總管金福高談闊論天下形勢,他對金福道:“朕聽聞重慶府坊間有一首兒謠,說什麼巴渝李才子,天下數第一,朕要效仿當年劉備三顧茅廬尋訪諸葛亮的故事,讓這位李才子出來為蜀漢做事。”金福道:“陛下真是求賢若渴,如此蜀漢當興,奴才真是欣慰啊!”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