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重生回潮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五十九章 需才孔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五十九章 需才孔急!

要知道早些年張天德家幾個孩子是村裡穿得最破爛的,遇到那麼一個爛包仔的父親,他們被認為是村裡最倒黴的孩子,現在他們成為村裡最神氣的孩子,孩子王的架勢,一切因為他們有一個好的父親,在外面發家致富了,讓一家人過上了好日子。

現在張天德可是村裡的冒尖戶。

什麼是冒尖戶?冒尖戶是這年代時髦的詞彙,是超過一般人家較多的富裕戶,首先來自1980年的《新華文摘》:許多來訪者都曾訪問過那些富裕隊,冒尖戶。

《人民日報》1981年4月11日也首次在文章中使用過這個詞彙:“你真是冒尖戶,靠集體致富,靠勞動發家,這是正路,大膽地幹吧!”

現在外界猜想他們張天德家資產是達到了萬元戶的標準。

這年代的萬元戶,特別是鄉下的萬元戶,那可是不得了的,因為這相當於後世零幾年的鄉下的兩百萬大佬了。

張家河,河流蜿蜒,父親和母親從田地裡勞作都沒回來,奶奶說要是這邊有座橋就好了,那樣不就繞好幾裡地,以至於父母都怕耽誤時間,中午不回家吃飯。

父母不回家吃晚飯,這哪能行呢!

這不得餓壞了胃。

張高興一直讓父母不要種田地,兒子手頭是有錢的,可是父母不捨得剛責任制分下來的田地,那怎麼能行,莊稼人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家田地裡野草長得老高咯?!

為了自己父母,為了張家河村的父老鄉親,張高興決定出資修建一座橋。

解決村民過河種田難的問題。

不過,現在,他是帶著飯打包著前往張家河村河的那頭。

“爸媽。”

“高興。”

“高興!”

“是我家大兒回來了。”

張媽媽立即放下鋤頭。

……

“爸媽,你們不能這樣,你們得回家吃飯。”

“回家不是耽誤時間嘛,這一走一回,在家裡吃吃飯,搞搞那好兩個小時候過去了,那多糟蹋……”

“那你們也不能糟蹋自己的身體。”

“以後你們不用種莊稼了,兒子還是那句話,咱家兄弟姐妹,以後我這個當哥的都能負擔,不需要你們……”

“兒子,你是大學生,你以後也是要紮根城裡的,爸媽不能給你出多大力,怎麼還能讓家裡兄弟姐妹拖累你。”

“爸媽,兒子現在有那個能力,弟弟妹妹們以後不是拖累我,還能給兒子當幫手哩。”

張高興不知道是不是要全部兜底自己的事情,可是一想到很多事情外面的人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底細,但是自己的爸媽還能不知道,自己是他們生的……有些事情看來現在還不能說,自己現在表現得優秀父母有光就好,要是太妖孽了,估計得嚇壞他們了。

雖然張高興的錢是靠光明正大勞動掙來的,現在整個神州大地也在鼓勵發家致富,本來不必擔心什麼的,但是吧還是收著點說吧,改革開放雖然一直在朝前,但是其過程也有一些插曲翻折,省得父母一家人到時候過於擔心。

不過,黃昏時分回家一看那些四大件和諸多傢俱,張爸和張媽顯然也又是嚇了一跳。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兒子,那得多少錢!”

“那些只是萬元戶得人家才能買得起……”

一個不可思議的眼神,分別從張爸和張媽的眼神裡迸射出來。

“難道兒子成為了萬元戶?”

“可不得啊,兒子現在只是大學生,咋滴還有時間掙錢,而且還是掙那麼多的錢?!”

……

暑假很少得時間在鄉下的家裡,張高興把大把的時間都放在了廠子裡。

很快暑期結束,張高興前往濱江大學。

他做學生的最後一年了,因為1977級學生的特殊,少了半個學期,這實習期就免了,不只是1977級學生,還有1978級,考慮到高考中斷11年,各個行業人才斷層,急需補充鮮血,所以不用實習,直接到時候畢業分配。

其實1977級和1978級學生早就也經歷了“實習。”

77,79級大學生,一個多數人經歷過上山下鄉磨練的群體,是一個歷經艱辛終於改變命運機會的幸運群體,是一個經歷了最激烈高考競爭後脫穎而出的群體,是一個大浪淘沙後特色鮮明的特殊教育群體。

相比於同一級學生大多數一個年級的高中畢業生所構成,77、78級大學生在上大學前幾乎所有人的遭遇和生存狀態都不一樣,每一個同學都可以說出自己獨特的高考故事。

最大的已經三四十多歲,最小的只有十五歲;有的人已經是幾個孩子的家長,有的人連什麼是戀愛都還沒想過;有的人帶薪學習,有的人拿助學金讀書;有的人成熟練達,有的人年少氣盛。

有人曾說“不會再有哪一屆學生像77、78級那樣,年齡跨度極大,而且普遍具有底層生存經歷。

不會再有哪一屆學生像77、78級那樣,親眼看到天翻地覆的社會轉變,並痛入骨髓地反思過那些曾經深信不疑的所謂神聖教條。

不會再有哪一屆學生像77、78級那樣,以近乎自虐的方式來讀書學習。大學生普遍有一種“知識飢渴症”,這是一個在文化斷裂的年代堅持學習的人所形成的群體大學期間都努力抓住機會,給自己補課。

恢復高考改變了以往許多人聽天由命、前途由領導決定的觀念,使廣大知識青年知道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處境,讓人們覺得有了盼頭,普遍帶著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投入學習。

77、78年的高考,由於備考時間很短,考生原有基礎便顯得格外重要。77、78年考上大學者除了智力因素以外,更多是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過去,科舉時代有“讀書種子”之說,77、78級大學生中有相當部分屬於“讀書種子”。在“讀書無用論”盛行的年代仍然堅持讀書。

直到高考,考上大學,他們更加對未來充滿希望和自信。在校期間,他們經歷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討論,大家開始反思,開始接觸西方馬克思主義、弗洛伊德、存在主義、鄧麗君歌曲、人生觀大討論……

……這就註定了77、78級要出人才。”

真正的學習時間就只有1980年的下半年了,主管部份甚至現在就開始徵求部份大學生的意見,是否願意提前畢業,萬物復甦,各行各業太缺人才了,需才孔急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