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溫水煮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二百二十七、擴充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二百二十七、擴充

採集珍珠這件事情算是結束了。可是王楓越發覺得緊迫,所以一切開始了新一輪的擴充,軍器局這種重中之重的機構自然也在緊急擴充之中,學徒就收了兩千名,加上到處挖來的工匠,軍器局的人數暴增到了八千多人。

這是一個比軍隊還要燒錢的地方,每個月投入軍器局的費用就達到三萬多兩,其中人工費就佔據了1/3。當工匠比當兵更賺錢,收入要更高一些。不僅隨著手藝的提高而增加收入,若是明出提高生產力的技術,還能得到源源不斷的獎勵。

玻璃鏡目前只做為奢侈品進行出售,雖然銷量一時間無法擴大。但明末的生產資料高度集中,導致奢侈品消費劇增,目前江南那些大商已經在南方一帶全面鋪貨,前幾個月就有十多萬兩的進賬。

大明的富人遍地都是,主要經濟來源就是土地。大量的土地兼併,土地上千畝的富戶就達到十多萬。土地上萬畝的也達到兩三萬戶。

如此大規模的土地兼併造就了一大批富戶,但也造就了許多失去生產資料的農民,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土地利潤空間太大。

就如同後世的炒房一般,因為房子存在不錯的利潤,所以資金全都跑到那一塊去了,導致房價高居不下一般。

除了靠土地吃飯的富戶,還有許多靠開作坊、鹽貨、販賣、貪汙受賄、打家劫舍、海貿家的富戶。

如此多的富戶,奢侈品消費自然不會低,估計月銷售額還有比較大的上升的空間。

再加上從江南換取的各種物資賣給西洋商人,還有從日本朝鮮東北以及東南亞各地的買賣,上個月的進賬估計在四十萬兩左右,一時間王楓手頭還是比較寬裕的,因此決定擴招,擴大軍器局規模。

火炮實驗室對火炮的研究依舊進展緩慢,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研究出了水壓彈簧式架退法,主要是鋼鐵質量部合格,只是造出一些套筒炮,膛線雖然也製造出了,但製造非常麻煩,一個炮管的膛線要用木製拉床上的鉤刀鑽上七八天才能生產出一根炮管。

這種木製拉床非常簡單,早期美洲殖民者已經能自己製造。這種工具用做前裝膛線槍的生產則很快。但放到大炮上,就慢了許多。

王楓準備組建專門的炮兵營,沒有合適的大炮怎麼行!王楓只好親自出馬,一頭鑽進了火炮實驗室。

在王楓的指揮下,經過半個月的研究,製造出了炮閂,後裝炮就成了可能,這可是十九世紀才出現的技術。炮閂比較復雜,製造一個要花費很長時間。

生產力沒有機械化就這通病,度慢,成本高。

一門75毫米野戰加農炮經過組合後,被推到了靶場進行試射。目前這種炮的彈體採用圓柱型,所以不採用彈重的叫法,改為口徑。

這門75毫米野戰加農炮,倍徑2o,管長1.5米。加了膛線,採用後裝、圓柱形彈體、架退,鑄鐵製成,纏了幾圈鋼絲,加上炮架全重63o斤,彈重1o斤。

相比後世的火炮,簡直無比笨拙。後世的8o多毫米的炮,倍徑這麼點的,直接都能扛在肩上跑。

“轟!”的一聲巨響過後,炮彈很順利的飛出了炮管。工匠連忙騎著馬跑去測量射程,過了十幾分鍾,測量出了結果。

那工匠興奮的告訴王楓,剛才那一炮打出了2ooo多米。

“繼續。”王楓對這個射程還是比較滿意的。

陸續測試下來,這門野戰加農炮的有效射程在12oo米左右,比那些重達兩噸的紅夷炮的射程來說一點不差。

這就是加了膛線的效果,那些紅夷炮還都是滑膛炮。證實了火炮的安全性,於是捨棄了安全導,火索,進行連續射擊。

一分鐘能射出兩炮彈,而這個年代的火炮,兩分鍾能打一炮就算不錯了。

不僅是因為後裝,還和彈藥定量分裝有著很大的關係。

以這個年代的火炮技術,炮兵裝藥時還要拿尺去量。同時因為前裝的關係,倍徑不能弄太大,威力自然也就上不去。

2o倍的倍徑,威力還是小了一些。

這個型號的野戰炮用著還湊合吧!最重要的還是射和殺傷力。射已經提高上去,殺傷力還得靠榴彈。

榴散彈是18o3年英國皇家炮兵部隊的亨利斯拉普內明的,在過一個世紀的時間裡,沒有比這種炮彈更好用的炮彈了。

將彈片、鐵珠混合少量火藥裝進炮彈中,然後用引信進行點燃,炮彈射出去後,在引信規定的時間內爆炸,散出大量的彈片殺傷敵軍。是對付步兵和騎兵最有效的武器。

因為火藥和丹藥充填時的摩擦,有時會提早爆炸。所以第二次改裝成了一個金屬管插進炮彈內,裡面裝滿火藥,與炮彈內的彈片分開。

第三次改裝在184o年,進一步晚上了鐵片隔板,並裝進了圓柱形彈體中。

榴彈也叫爆炸彈,在海戰中也能揮強大的作用,炮彈可以打進船體後再行爆炸,造成二次傷害。爆炸彈一開始還被人們認為是次於實心彈的海戰武器,法國炮兵設計出了一種用於射爆炸彈的火炮,炮身短,重量輕,用藥少,在1824年成功擊碎了一艘二層甲板的戰艦。

土耳其艦隊在錫諾普的覆滅,才讓人們意識到了爆炸彈(榴彈)的重要性。

榴彈的製作並沒有什麼難度,特別是對王楓這種先知先覺的穿越者來說,幾乎不用走彎路。

不過兩天時間,王楓就把榴彈設計了出來。

“你們按照這1o斤種榴彈,再設計一門野戰炮。炮彈能打到1ooo米外就夠了,能有多輕就弄多輕。”王楓把這些都定下來了,只要工匠按照不同的倍徑去實驗就行了,最終確定下機動性最強的。

王楓設計的這種榴彈是為了對付騎兵,機動性自然是越強越好,射程和攻堅能力倒不是那麼重要了。

這次擴招規模很大,擴招之後王楓的軍力將達到五千人。對裝備需求量很大,軍器局的工匠變得異常忙碌。

同時預計在河沿岸建立水力鍛機,及水輪機。專門生產板甲,南安邊上那條河已經不夠用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徵兵已經在王楓手下全員展開,王楓打出了每月最少給三個銀元的待遇,並保證每月足額放,一旦選中立馬放三個銀元的安家費。

另外還有一種待遇更高的兵種,那就是文化兵,凡是能識文認字,體質符合標準的,每月給四個銀元。這些文化兵自然是用來當炮兵的,好在這幾年王楓一直注意學校的創辦,即使是那些種田的農夫王楓也組織人員讓他們上夜校,用各種獎勵讓他們努力學習,所以這文化兵還不難找。

當然炮兵要計算拋物線加空氣阻力,還要懂測距,這都是需要算的,那些只上過夜校的人就不能滿足要求了。

明末很多天主教徒,其中也有很多官員。

面對遼東軍事的糜爛,這些天主教徒經常著書立說,以便引起當朝注意,重點就是西方的火器。

只是此時文人寫書喜好誇大,什麼一炮下去糜爛十里,當然最重要的就是這些文人俯不下身子學習,記錄這些科技成果的時候往往一語蓋之,讓人看不明白,之前實驗室的工匠拿著關於火器的書在那研究了大半個月,結果研究出的東西竟是錯的,被搞得一頭霧水。

雖然有些書籍裡面的記載要清晰許多,但仍有失,精確,如在其中一圖的比例尺上,兩差距為5的數值間,原應有五格較細的刻劃,但圖中卻誤分成六格;鐵彈用尺上的“十五”被刻成“五”,且同書所繪的銃規圖,本應將一象限分成十二等份,也被誤繪成十三等份。此外,書中所列各不同仰角的射程表(以平射時之射程為基數),亦有多處數值有誤。這些訛誤出現的原因,或有可能是有意為之,以避免洩漏此一秘學。

嚴格的說,這些著作不過是為了引起統治者的注意,統治者又不是專家,自然看不出其中的問題。

而且那些東西可是軍事機密,是不能公諸於世的。

銃規、銃尺和矩度等儀具為當代中西方所使用的瞄準方式,而此時的大明射擊完全靠的是炮手的經驗,而此時的明軍一年也難有幾次訓練,哪有什麼經驗可言,不然區區一些倭寇怎麼能橫行大明。

不過王楓有更先進的瞄準方法,便是1638年伽利略提出的炮彈在真空中的軌跡乃為拋物線的理論。

不過伽利略沒考慮到空氣阻力,且製造火炮和火藥也無法標準化,所以誤差還是很大的。不過王楓所掌握的計算方法,可以把空氣阻力計算進去。同時軍器局的火炮,彈藥和火藥都採用定量分裝方式。

伽利略的拋物線理論,加上計算空氣阻力的方法,結合起來也就是彈道學。彈道學對士兵文化方面要求比較高,需要進行培訓。

加上測距用的比利規,炮兵的精準度應該也就差不多了。

組建炮兵營可不是那麼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