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農家考霸(科舉)最新章節列表 > 108、趕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08、趕考

會試又稱為春闈, 之所以有這個名稱是因為它的考試時間在開年二月, 也就是天氣還冷尚未還暖的時候,戴河鎮距離京城不算太遠, 若是快馬加鞭的話十五天就能到, 就算是走的慢一些至多一個半月也能抵達。

但這是萬事順利的情況下, 出門在外總會有各種意外, 況且到了地方也得修整,趙九福就打算年前就出發,這樣時間也寬裕一些,只可惜不能在家陪著父母過安穩年了。

老趙家卻是從秋天就開始準備兒子出門的行禮,這可不是去新亭府,頂多住個十幾天就能回來, 趙九福這一去至少也得小半年, 他們哪能放心的下。

這年頭出門在外不容易的很,缺了什麼東西想買都沒地方置辦,老陳氏操心兒子的吃喝拉撒,恨不得將家裡頭的尿壺都給他帶上。

趙九福看的哭笑不得,但也知道這是老人家的一番好意,只是出遠門帶的東西越多走起來越困難, 他們家畢竟不是大戶人家,最後只得勸著精簡成了一輛馬車能裝得下的。

出行這一日, 不只是老趙家的人都來了,就是嫁出門的兩個女兒,甚至是鄉親們都出現了, 其中竟然還有幾位城裡頭的大戶和附近的鄉紳。

前者是來送行,後者卻是來送程儀的,當初趙九福考中舉人之後,家裡頭辦宴這些人就曾上門送禮表示親近,如今再來也不過是想要討一個好罷了。

趙九福並未推辭,這並不是他這邊獨有的,通常但凡有舉人上進趕考,這些人都會送上不輕不重的程儀示好,不圖將來能沾光,至少也能賣個好不交惡。

趙九福中舉之後在家一日日的富餘起來,與這些人明裡暗裡的賣好是不無關系的,只說他們家的蜜餞生意不是沒有人眼紅,卻順風順水便知道了。

窮秀才富舉人,趙九福也是中舉之後才有了真切的體會,秀才若是不會鑽營的話想要謀官難,想要出息更難,若不是廩生的話連養活自己都成問題。

但是舉人不同,不提免稅免除勞役的事情,光是身份地位就截然不同,只因為他們若是使使勁的話一地小官不成問題,是實打實的官紳階級了。

將所有的隨性物品塞進車內,趙九福轉身看著爹孃,忽然撩起衣服下襬跪了下來,情真意切的說道:“孩兒不孝,不能常伴爹孃身側,此去京城必定發憤圖強,為爹孃掙得功名。”

老趙頭和老陳氏忙不迭的把孩子扶起來,老趙頭難得露出幾分不捨,卻還是拍著孩子的肩頭說道:“阿福,你是個爭氣的孩子,老趙家都靠你了。”

老陳氏卻含著眼淚說道:“阿福,娘不指望你功成名就,只想你平平安安的,一路上你吃好喝好,千萬別為了省錢苦了自己,老四,娘可是把你弟弟交給你了,你見過大世面,可得好好照顧他啊。”

趙老四自然一口答應下來,拍著胸脯說道:“爹,娘,你們放心吧,有我在虧待不了阿福,到時候阿福掉了一根髮絲兒你們儘管找我算賬。”

老陳氏滿意了,又看向旁邊的青竹,這孩子在老趙家養了一年已經截然不同了,高了一個頭不說還白胖了一些,雖然還是長得不好看但至少也不寒磣,現在怕是連他爹孃都要認不出來了:“青竹,出門在外你可得好好照顧少爺,不能由著他性子來。”

被趙九福教導了一年,青竹的氣質也與以前不同了,雖然還是有些木訥沉悶,但好歹是識字並且懂事的,聽了這話就說:“老夫人,我都記著呢,不能讓少爺看書看到太晚,不能讓他圖方便喝涼水,不能……”

趙九福在旁邊聽的哭笑不得,連忙攔住他的話說道:“娘,你放心吧,我也會好好照顧自己的,您還不放心我嗎。”

說完又對溫柔深深一作揖,笑著說道:“四嫂,先借用四哥一段時間,還得辛苦你一個人在家照顧裡裡外外,弟弟在這裡先行謝過了。”

溫柔微微一笑,她一隻手牽著趙順安,曾經眉宇之間的愁思都煙消雲散了,自從有了孩子之後她整個人看起來越發的溫柔,身體也顯得豐裕一些,甚至話也多了。

沒有了那種過度謹慎的溫柔愈發的和善:“哪裡值得說一個謝字,老四是你哥哥,難道做這麼點事情還要弟弟感謝不成,他若是照顧不好你儘管回來告狀,看我不好好說他。”

趙老四哈哈一笑,他抱起自家兒子狠狠親了一口,才笑嘻嘻的說道:“瞧瞧,一個個的都站在你這邊,可見我才是那個小可憐。”

周圍的人都聽得哈哈大笑起來,只是等趙九福上車離開的那一刻,老陳氏還是忍不住掉了眼淚,被她這麼一帶幾個女眷都忍不住抹起眼睛來,就連鄧氏都擦著眼角說道,“阿福這一去不知道啥時候才能回來,哎……”

丁氏倒是不傷心,在她看來趙九福能上京趕考是好事兒,他若是能夠一舉高中當了官才更好,這時候哭哭啼啼的有啥意思,不過妯娌和婆婆都在哭,她也意思意思的擦了擦眼角。

這次出陳家村是趙老大駕的車,趙九福到了鎮上得換車,跟著孫家的車隊一起走,兩年多之前那場會試孫光宗並未考中,不過他也沒回來直接留在了京城孫耀祖那邊繼續備考。

雖然隔得遠了,但孫光宗與趙九福的音信倒是從未斷過,畢竟孫家有商隊傳信也方便一些,聽聞趙九福決定這一次進京趕考之後,孫光宗強烈邀請他跟著孫家的商隊一起走。

趙九福知道跟著孫家走能省去許多麻煩,考慮了一下就沒有推辭,這倒不是他佔了孫家的便宜,事實上舉人在進京趕考的過程中是十分受歡迎的。

一般來說從戴河鎮往京城走一大半都得走水路,但這年頭的水路可不是能隨便走的,從戴河鎮到京城的路上至少有十多個“鈔關”,所謂的“鈔關”其實就是現代的收費站。

想想也正常,這年代的水路挖掘可不便宜,大部分都是付出了血汗和無數朝廷銀兩才造成的,造成之後自然就得從過路的人口商人收稅。

大周朝的稅負並不算太重,比如“鈔關”上頭的稅率一般是三十稅一,也就是船上如果運了一萬兩銀子的貨物,那就是要交稅三百多兩,在此之外還得另外繳納一筆路費。

朝廷是這麼規定,但實際上貨物的價格是很難界定的,多一些少一些還不是沿路各關的榷使說了算,遇到貪心的船隊就得大出血,但是其中卻有幾個例外在。

大周朝有規定,來往的船隊之中官府的船是不收費的,這種船隊一般是進京述職的官員;而來就是太監的船,這種就分不同情況,有京城派出來頒旨的,也有返鄉甚至是未淨身的儲備太監;而第三種就是有進士、舉人和秀才的船不收費。

這般一來,民間的商船就喜歡招呼一些舉人秀才上船,一般只是意思意思的收取少量的路費,等到了“鈔關”就會把人推出去,“鈔關”的官員一看就能免了路費。

這麼一路下來光是省下來的路費就不少,而舉人秀才甚至還能拿到一定的功勞費,路上也能免費吃喝,也是相當於互利互惠的事情了。

雖說看起來這對於舉人或者秀才來說是好事兒,但事實上會怎麼做的舉人秀才並不多,進士就不提了,他們一般都是官員根本不屑於坐民間的商船。

其中舉人上進趕考三年才一次,而秀才基本上是不用出遠門的,這年頭醫療水平落後,出遠門是有風險的事情,誰也不會為了一點功勞費特意跟商隊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正是因為如此,孫家的商隊十分歡迎趙九福,別說有自家孫少爺的吩咐在,就算沒有也會好好的招待他,以免一路上有什麼齟齬出岔子。

趙九福將行李安置好,帶著趙老四和青竹上了孫家的馬車,他們戴河鎮雖然也有河流,但河流的寬度不夠並未通船,平時只有那種一兩人做的獨木舟,自然是不適合走商隊的。

所以孫家商隊也是先往新亭府走,等到了新亭府再改換水路坐船,然後一路還得經過好幾個碼頭補給才回到京城附近。

這段是趙九福走過好幾次的路,自然也十分熟悉,唯一讓他覺得意外的是大槐村的位置居然又有了一個村莊,看起來還十分繁榮的樣子。

找來商隊的人一問,趙九福才知道原來在大槐村的人都離開之後,這邊的村莊和屋子都荒廢下來,後頭幾年山東那邊遭了災有流民過來,大部分流民都在朝廷賑災之後回去了,但滯留下來的就被安置在這個地方。

隨著時間慢慢過去,原來的大槐村再一次變成了一個村落,雖然都是天南地北來的人,聚集在一起之後村子的日子居然也過得有聲有色。

在靠近官道的地方,還有人開了一個小小的茶寮,茶寮的位置十分不錯,距離新亭府還有小半日的車程,趙九福他們路過的時候也忍不住進去喝了一杯茶解解渴緩緩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