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農家考霸(科舉)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9章 政令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49章 政令

趙九福忙著自己的婚姻大事的時候, 疫病防治的聖旨卻已經一層層的傳遞下去了,因為古代通訊不變, 京城附近人人皆知的時候, 偏遠地區的百姓卻還聞所未聞。

陳家村已經不算特別偏僻的地方了,但新亭府距離京城原本就遠,再從新亭府一層層往下到戴河鎮也需時間,一直到過了年快出正月的時候, 訊息才徹底傳到。

戴河鎮知縣顯然十分重視,此次不但將皇榜貼在了衙門之外, 甚至還讓衙役護送一個個稟生遊走戴河鎮下頭的村莊, 務必要把聖旨傳達到位。

就如趙九福猜測的那般, 讀書人最底層的稟生聽說是陛下的囑託,一個個不用銀子也興奮不已,為了差事差點沒有爭搶起來。

最後沒有發生爭搶,當然不是他們覺得這事兒不值得, 而是戴河鎮下頭的村莊不少, 稟生卻不多,分開走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走完。

在這些稟生來之前, 消息靈通的村子其實已經知道一個大概了, 陳家村就是如此,自從趙九福出息之後, 他們村讀書的人越來越多, 那些在縣城讀書的孩子自然會把訊息帶回來。

老趙家也是戴河鎮第一批知道訊息的人, 他們的訊息卻不是從衙門知道的, 而是趙九福隨信送過來的,雖說古代通訊不便利,但趙九福畢竟是官,走驛站送信也不費什麼。

只是距離太遠,趙九福一般一個月才送一封信,到了陳家村這邊,老趙頭卻得兩三個月才收到一封信,有時候還是一次收到兩封。

年前趙九福寄回家的信分外的厚實,老趙頭識字不多,就把趙順安叫了過來給自己念信,不得不說趙家這麼多的孩子,跟趙九福年歲相仿的幾個都不是讀書的料,如今都已經娶妻生子斷了讀書的念頭,但後頭出生的幾個孩子卻都不錯。

其中讀書讀的最好的,自然就是趙老四家的趙順安了,大約是溫柔私底下天天教導,這孩子雖然只有七歲,看著倒是有當年趙九福的影子在,聰明懂事的很。

等趙順安念出信裡頭的東西,老趙頭倒是坐不住了,忍不住說道:“阿福給聖上擬旨了?那聖旨還會下達到各個府縣,那咱們豈不是也能看到。”

趙順安又細細看了一遍信,才點頭說道:“爺爺,小叔應該就是這個意思,只是旨意層層傳達比較慢,所以小叔的信才先到了。”

老趙頭一下子高興起來,咧嘴說道:“咱阿福真是越來越出息了,哎,我得去祭祖,讓祖先們也高興高興。”

旁邊的老陳氏翻了個白眼,提醒道:“你可別亂顯擺,免得別人說兒子不穩重。”

老趙頭一聽,又打消了臨時祭祖的心思,其實這一年來他們家祭祖的次數已經很多了,知道趙九福中狀元的時候祭祖了,後來知道他進了翰林院也祭祖了,現在都得第三次了。

“對對對,還是等聖旨到了再說。”老趙頭打消了祭祖的心思,但心裡頭卻總惦記著這事兒,他口中交代趙順安誰都別提,實際上卻盼著朝廷早點派人來說。

旁人見他總是在村口轉悠不明所以,還以為他是來看剛剛造起來的狀元牌坊的,每次都不免拉著他說說話,誇一誇遠在京城的趙九福。

人人都羨慕老趙家,不提趙九福,且看老趙頭和老陳氏老倆口吧,原本也是上了年紀的人了,如今兒子中了狀元郎反倒是越活越年輕了。

他們不知道那是長壽丹的作用,都以為老趙家那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這都快六十的老倆口了,看著比人家五十歲的都年輕。

老趙頭等得心急如焚,卻也居然能按住心思沒有透露,就連家裡頭兒子也沒告訴,生怕自己言多必失給遠在京城的兒子帶來麻煩。

實際上趙九福會把事情寫到信裡頭,一邊固然是想讓親爹親孃高興高興,另一邊也是因為這事情傳出去也不打緊,畢竟京城早就已經張貼出來了。

但老趙頭不知道,可憐他一腔慈父之心,到底是全心全意的為趙九福著想。

這一等就是幾個月,一直到年關來臨,老趙頭和老陳氏過了第二個趙九福不在家的年,老趙頭才終於看見了衙門來的人。

這一年趙九福雖然不在家,但老趙家卻比以前更加熱鬧,家裡頭兒子媳婦孫子孫女且不提,就是上門來拜訪的人也絡繹不絕。

在戴河鎮這般的小地方,狀元郎可不就是大大出名,以前風馬牛不相及的人家,也總想著上門走動走動,不求能得到什麼人情,能沾點喜氣也是好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來的人太多,老趙頭是家裡頭最年長的人,自然也沒辦法天天去村門口守著了,幸虧戴河鎮知縣也知道趙家,甚至他都親自過來送過喜報,出發之前特意囑咐過那些衙役。

衙役進了陳家村並未直接讓稟生宣讀,反倒是先來老趙家上門拜訪。

這幾年老趙家可沒少招待衙門的人,當初縣太爺都親自來過,這會兒看見衙役也不跟 以前似的謹慎,招待起來熟門熟路。

只是跟著衙役一塊兒過來的稟生倒是讓他們十分驚訝,尤其是這位一進門便笑稱趙家老太爺,口口聲聲都說是趙九福的同窗。

老趙頭也算是歷練出來了,一問名姓並未聽過便知道這位就算是同窗,也是跟兒子不熟悉的那種,不過臉上卻還是客客氣氣。

那稟生客套完了,才開口說道:“外頭天冷,兩位差大哥,不如我們去請了村人過來趙家,就在院子裡頭宣讀聖旨,如何?”

衙役見老趙頭沒有反應,才麻利的去通知了,很快陳家村的人都出現在老趙家,也幸虧老趙家的院子不小,站的站蹲的蹲,總算是能勉強裝下,只是連遠門都關不上了。

稟生假裝參拜皇帝之後,才開始念聖旨,說是甚至,其實不如說是一張加長的皇榜,白話文唯一的壞處大約是廢話太多,以至於寫出來的紙張都不夠。

不過白話文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稟生一句句的讀出來,下頭的人顯然大部分都聽懂了,老趙頭更是激動的紅光滿面,這可是他兒子親自寫的。

聖旨之下原本就乾淨的陳家村變得越發的乾淨且不提,老趙頭卻是走路生風,恨不得高唱三聲,除了兒子不在身邊不能得見,再也沒有半點不好了。

誰知幾日之後,驛站的人又專程走了一趟老趙家,又送來一封趙九福的信件。

老趙頭一收下就皺了皺眉頭,暗道是不是兒子那邊出了什麼事情,不然怎麼兩封信靠得這麼近,這麼一想老頭兒就慌了,火急火燎的走到隔壁叫喚人。

趙老四正巧也在家,看著他爹孃慌亂的樣子也擔心起來,反倒是溫柔冷靜說道:“爹,娘,先別急,我來看看信裡頭寫了什麼。”

這個時候趙順安還在外頭讀書,溫柔不避嫌地接過信開啟一看,這一看卻是笑了起來:“爹孃,是好事兒,阿福的老師幫他相中了一位姑娘。”

“什麼,這,這可是真的?”反應最大的是老陳氏,趙九福遠在京城,年紀越大她心裡頭就越是操心兒子的婚姻大事,好幾次都憋不住在信裡頭催促。

溫柔點了點頭,這才從頭至尾把信讀了一遍,趙九福對女方的情況並未隱瞞,反倒是說得十分仔細,只是言語之中帶著幾分愛慕和滿意。

“正三品大員的嫡長女,這,這好高的門第。”老陳氏先是歡喜,隨即又有幾分憂慮,皺眉說道,“顧先生看好的女子,自然是好的,只是不知道對方會不會嫌棄咱家。”

溫柔卻笑著說道:“娘,若嫌棄咱家的話又怎麼會提出議親,只是看阿福信裡頭的意思,是希望爹孃二人能夠上京主持婚事。”

定親有顧行之在,左右不算是太過於失禮,但成親大事若是父母雙親都不在的話,卻是有些不大好,趙九福知道親爹親孃對身體還不錯,才會有此提議。

溫柔一說,老趙頭和老陳氏對視一眼,雙方眼中都有一些心動,畢竟這是他們最為疼愛,最有出息的孩子,如今卻已經一年多未見,不說婚姻大事,他們原本就想念的很。

老陳氏猶豫了一下,就立刻說道:“是該去,總不能讓那嚴家覺得咱們趙家怠慢人,再者阿福就一個人在京城,身邊雖有他老師和青竹在,但總不能連婚宴都讓他們來操辦吧。”

老趙頭已經開始盤算起時間來:“之前老四陪著阿福去京城,差不多用了大半個月的時間,咱們現在動身的話二月份就能到了,到時候上門提親也來得及。”

溫柔微微一笑,在旁邊說道:“爹孃自己上路我們哪能放心,不如讓老四陪著你們一道兒去吧,他走過一趟,好歹算是熟門熟路。”

老陳氏一聽也是心動,但看了一眼媳婦,卻說道:“不如你跟順安也一道兒去,順安讀書好,還能讓他小叔多教一教。”

溫柔眼中閃過一絲黯然,卻很快說道:“這哪兒成,我跟順安都走了的話,家裡頭豈不是空了,再者孩子年紀小,也怕路上生病。”

不等老陳氏再勸,溫柔繼續說道:“左右都在一個村裡,幾位哥哥嫂嫂也都在,再說了,如今陳家村還有誰家敢欺負咱們趙家,這邊可安全的很。”

老陳氏一琢磨也對,她有些坐不住了,起身說道:“老四,今天叫上你幾個哥哥過來吃飯,咱們再商量商量怎麼上京,阿柔,你也再想想。”

等兩位老人一走,趙老四有心說什麼,溫柔卻已經笑著說道:“四郎,我喜歡陳家村的生活,並不想要離開這裡,你放心吧,我會在家等你回來。”

不知出於什麼原因,趙老四並未多勸,明明他很捨不得離開妻子,出門的時候卻沒有要求她的陪同,相比起來反倒是其他幾家有些波動。

尤其是鄧氏竟然打算帶著兩個待嫁才女兒一塊兒上京,直接被老陳氏冷著臉罵了回去,打量誰不知道他的心思,完全是不知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