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農家考霸(科舉)最新章節列表 > 第212章 君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12章 君王

“奉天承運, 皇帝詔曰:

餘聞皇天之命不於常,唯歸於德, 故堯授舜,舜授禹, 實其宜也。皇長子裕文韜武略、秉性純良、恭儉仁孝。上敬天地宗親,下愛護天下子民。有堯舜之相,秉聖賢之能, 憂思國計、振朔朝綱,堪擔神器。朕為天下蒼生福澤計。立為新帝, 肇基帝胄,承天應人。普天同慶, 大赦天下,著於朕禪位後登基。

欽此”

周文帝末年, 京城動盪不安,幾次爆發政變, 但在皇長子李裕的壓制下都起不了什麼風浪,而周文帝臨死之前當著眾臣之面留下的詔書,徹底的結束了這一場帝位更替。

當時周文帝的身體已經十分不好, 幾乎都是昏睡的狀態,只靠著百年老參吊著性命,也正因為如此, 眼看著大哥一步步掌控朝廷的幾個皇子坐不住了。

大皇子對周文帝的身體知之甚詳, 這一次一反以往溫和的手段, 不但動用禁衛軍直接血腥鎮壓, 甚至在變亂之中殺死了二皇子,重傷了三皇子,連四皇子也被投入獄中。

這一切發生的太迅速,以至於幾位皇子的勢力化為反應過來,就迎接了一場實力並不平等的戰爭,誰也不知道大皇子暗地裡究竟積蓄了多少的力量。

這一場政變發生的太過於突然,結束的也太過□□速,以至於不少的朝中老臣對大皇子的看法都有所改變,原本堅定的支援這位大皇子的人,也開始懷疑他是不是有些過於心狠手辣,之前這麼多的準備,莫不是有弒君弒父的意思在!

大皇子卻不顧他們的想法,處理完三個不省心的弟弟之後,他倒是在宮裡頭做起了孝子,守在周文帝身邊事必躬親,這一番態度看在那些老臣眼中,又有幾分不同。

幾位皇子被收拾,後宮之中也發生了變動,呂皇后從周文帝還是皇子的時候就身處皇子妃的位置,她從來不是個善茬,不然當年也不能護住兒子的性命。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一次呂皇后在後宮出手也幹淨利落,她並未直接處死那幾個犯上作亂裡應外合的妃子,只是將她們三人塞進了一座冷宮之中,等待最後的處置。

比起皇子們的慘狀來,幾位妃子反倒是沒有性命之憂,呂皇后每日也會過來照顧周文帝,看見大皇子臉色有些憔悴的模樣,忍不住有些擔心:“裕兒,你且先去睡一會兒吧。”

大皇子李裕此時此刻卻沒有絲毫休息的意思,他揉了揉自己的眉心,忍不住問了一句:“母後,此次我是不是下手太狠了。”

不得不說,大皇子與三個弟弟還是有一些感情在的,不過那是十多年前,那時候幾個皇子還是孩子,而大皇子已經長大成人,他自己當時沒有孩子,有一段時間是把弟弟當做兒子在照顧的,只是這些情分在帝位面前不堪一擊,這一點大皇子早已看透。

呂皇后卻淡淡一笑,一邊溫柔的幫周文帝換帕子,一邊淡淡說道:“母後只怕你不夠狠,最後反倒是傷了自己,當年你父皇還未登上皇位,多少人想要我們母子倆的性命,那時候但凡你父皇軟弱一些,你母后善良一些,恐怕就沒有我們的現在了。”

經歷過兩場帝位更替,呂皇后的心比兒子還要冷硬一些,她看得更加的明白,她兒子能容忍那幾個皇子活著,但他們卻絕對無法忍受大皇子一直杵在眼前的。

大皇子也不過是偶爾軟弱罷了,他很快收拾起自己不必要的情感,說道:“二弟死了,三弟以後便是廢人,四弟便讓他活著吧,免得父皇醒過來心中不忍。”

聽見這話,呂皇后眼中卻閃過一絲冷意,冷笑了一聲說道:“是啊,這些年你父皇最疼么兒,留著四皇子的性命也好,總得讓天下人知道,我兒不是心狠手辣之人。”

周文帝是在三日之後醒來的,他醒來的時候一切已經塵埃落定,大皇子雖然並未擅自稱帝,但朝中大臣已經習慣他來主事,畢竟之前監國的也是他。

從身邊心腹太監的口中知道了發生的事情,周文帝沉默了很久,他用審視的眼神看著自己的結髮皇后和大皇子,似乎再一次清醒的認識他們了一遍。

呂皇后一如既往的溫溫柔柔,伺候的比宮人們還要細心,不讓皇帝有半點的不舒服,這一日,周文帝忽然一把抓住她的手,嘶聲問道:“梓潼,你為何要如此?”

呂皇后卻似乎沒意識到皇帝的憤怒和質問,依舊溫溫柔柔的說道:“我為何如此,陛下難道不清楚嗎,作為皇后,我得維護皇后的體面,作為妻子,我得維護陛下的國度,作為母親,我得保住自己的孩子,如今三樣都做到了,難道陛下還不滿意嗎?”

周文帝似乎沒料到她會這麼說,掙扎著說道:“無論他們誰登基為帝,你都是太后,依舊能夠庇護裕兒安然無恙。”

聽見這話,呂皇后忽然笑了一下,直勾勾的看著周文帝說道:“陛下說這話,您心裡頭相信嗎,只怕陛下一死,我們母子倆也只能跟著您一塊兒走了。”

對此皇帝竟然無言以對,其實他心底是明白的,大皇子既是長子,又是嫡子,若是不能繼承帝位的話,只怕活下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一開始他是最疼愛這個孩子的,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他的心開始偏到了老四的身上,是因為淑妃美貌過人溫柔體貼,還是老來子活潑可人身體康健?

想到這裡,周文帝忽然說道:“不是朕偏心,而是裕兒的身體太差啦,朕也是為了 大周的社稷著想,不得已而為之,朕也是心疼啊!”

呂皇后奇怪的看著周文帝,忽然笑了一下說道:“既然如此,陛下倒是可以安心了,太醫已經診治過了,裕兒的身體確實不如普通人康健,但也於性命無礙,大皇子妃剩下的嫡子也已經年滿三歲,陛下擔心的事情都已不是問題了。”

周文帝忽然意識到,在他開始偏心的時候,這對母子已經不再信任他了,不然的話大皇子不會隱瞞自己身體康復的事情,皇后也不會在後宮諸多佈置。

但事到如今,周文帝反倒是沒有爭辯的心思了,他自己的身體自己知道,怕是活不過幾日了,與其追究妻兒,還不如將後事處置清楚。

周文帝年輕的時候優柔寡斷,年老的時候更是糊塗透頂,但他實際上卻還能被稱為一個好皇帝,他並不奢侈,也不暴虐,在他的手上大周百姓休養生息,朝臣們也較為放鬆。

但回顧自己一生的時候,周文帝不得不承認他做錯了許多事情,最錯的一件事大約就是早年極力培養大皇子,卻一直不把他立為太子,反倒是給了其他幾個年幼的兒子希望,以至於最後鑄成大錯,親兄弟自相殘殺。

他哀嘆了一口氣,屏退左右只留下大皇子一個人,父子倆不知道在殿內說了什麼,等宮殿大門再一次開啟的時候,周文帝臨死之前最後一次召見了文武百官。

就是這一次召見之中,周文帝宣佈了傳位於大皇子的聖旨,甚至將已經死去的一個兒子,還活著的兩個兒子貶為庶人,發配瓊州永不許入京城!

相比起周文帝那時候的皇帝爭奪戰,這一次的帝位更替可以用溫和來形容,或者說是大皇子做的準備太過於充足,以至於三個弟弟聯手也沒能翻出什麼花樣來。

周文帝發配了自己的兩位皇子,對此大皇子沒有再次插手,他親手斬殺親弟弟,總沒有周文帝處置自己犯上作亂的兒子來得名正言順。

但對於瓊州而言,這兩位皇子卻是□□煩,三皇子身受重傷,兩條腿都廢了,一路過來更是折騰掉了半條性命,而四皇子整個人看著都有些瘋瘋傻傻,也不知道是裝出來自保的,還是真的被一連串的事情嚇破了膽兒。

從心底趙九福是不樂意接過這兩個燙手山芋的,只是聖旨已經到了瓊州,兩位皇子以及家眷也已經送往了瓊州,他根本沒有拒絕的餘地。

很快趙九福就把他們安排在瓊州府與瓊州營中間的縣城之中,這個位置十分巧妙,距離兩地都不算遠,這個縣城作為商人們的中轉站也還算富裕,卻沒有太多的人口。

兩位皇子還好,他們的家眷卻擔驚受怕,到瓊州府的時候裡頭好幾個孩子都快要不行了,趙九福不得不讓孫大夫出手診治,好歹讓他們能留住性命。

大人有罪,孩子卻是無辜的,趙九福做不得出格的事情,但分配給庶人李裧李褀的宅子十分不錯,再加上他們離開京城的時候,新帝允許他們帶走自己的傢什,想必不要妄想造反的話,還是能活得比一般的小地主舒服的。

兩位皇子的家眷原本如同驚弓之鳥,但很快發現這個傳言是新帝心腹的趙九福趙知府對他們的態度居然還算不錯,沒有故意苛責不說,甚至可以說得上是寬容的。

相比起來,瓊州營那邊的魏昌平態度十分冷淡,畢竟他可是差點死在幾位皇子的偷襲之下,不來故意折騰他們就不錯了。

安頓完兩位皇子,趙九福和魏昌平卻一前一後的接到了朝中的調任書。

魏昌平一躍成為京衛指揮使司指揮使,別看跟他現在的官職區分不大,但京衛指揮使非天子心腹不可為,現在大周沒有仗可以打,這個間在帝心的位置已經十分不錯了。

而原本身為正四品瓊州知府的趙九福,即將被調回京城成為正三品的戶部左侍郎,這個跨度遠遠超過了趙九福的預料,等於他回去之後,這官職已經跟在吏部熬了一輩子的老丈人平起平坐,甚至還高上一籌了。

不過趙九福轉念一想,便知道新帝將自己放到戶部的意思了,畢竟現在六部之中,只有戶部的李松仁是周文帝一手提□□的,而李松仁的名聲一向不大好,是大皇子最為厭惡的那種官員,新帝能容忍他在位置上一直待著才怪了,讓自己過去做什麼不言而喻。

可想而知,等趙九福回到京城之後,戶部也即將面臨一場大洗刷,那邊魏昌平早早的收拾上路,對瓊州營並無多少留戀。

趙九福倒是頗有幾分捨不得,畢竟瓊州府的一點一滴都是他慢慢打造出來的,也不知道換一位知府能不能繼續下去,不過比這個更重要的是,在回京之前他能先回一趟老家。

不得不說以前的大皇子,現在的新帝都是玩弄人心的高手,魏昌平恐怕已經在瓊州營待的不耐煩了,新帝就讓他急速進京,一副十分重視的模樣。

到了趙九福這邊,卻允許他慢慢交接公務,算起來距離他任期滿六年還有差不多一年,這一年的時間趙九福可以多做佈置,方便新任知府上任。

而在交接完畢之後,新帝體諒他多年在外無法侍奉父母,便允許他先回家一趟,只需要在來年開春之前抵達京城赴任即可。

為此趙九福也生出幾分感激來,不得不說他離開京城五年多,離家的時間更久,雖說來往書信頻繁,但也一直牽掛著父母的身體,心中也是萬分想要回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