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農家考霸(科舉)最新章節列表 > 第245章 初心難改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45章 初心難改

微雨眾卉新, 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丁壯俱在野, 場圃亦就理。歸來景常晏, 飲犢西澗水。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倉稟無宿儲, 徭役猶未已。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管是哪朝那代, 徭役一直都是老百姓們最為恐懼的事情,故而才有徭役少則民安, 民安則下無重權, 下無重權則權勢滅,權勢滅則德在上。

即使大部分徭役都是為了修撰水道之類的設施而行, 但人人都知道徭役其實是比苦力更苦的差事, 每家每戶按年來攤派,也拿不到任何的銀錢, 有一些甚至還要自己往裡頭搭錢才能吃飽肚子, 若是沒錢沒糧食的, 光是這種高強度的苦力活就能要了人命。

大周朝已經算是風調雨順的國家了,但也不是每個地區都能吃飽喝足的, 類似陳家村這般還算是富裕的地區,百姓們每隔幾天能吃一頓肉,已經算是十分不錯的日子。

但若是一些窮困偏遠的地方, 光是吃飽已經不容易, 更別提吃肉了, 從小這般長大的百姓, 身體原本就是虧空的,大量的體力活足以送他們去死。

百姓們渴望永遠不興徭役,但一旦當了官之後就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如果官道不修理,那麼這個地方通行就不便,若是堤壩不修整,來年一次水禍就能要了人命。

而土木工程、造橋修路、治理河渠、轉輸漕谷之類的徭役事兒,大部分都是工部在管理的,這些事情都是出錢出力還吃力不討好的,一旦出了問題卻又事關重大。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周朝的百姓顯得不那麼害怕徭役了,苦力活確實是苦力活,但若是幹這活兒能拿到銀錢,能吃飽喝足,花一些力氣似乎也沒啥大不了的。

更別提如今但凡是有興徭役的地方,必定得有一位大夫駐紮,只為了這些服役的百姓們看病,這一年年的下來,死於徭役的人少之又少。

張大牛還是第一次服徭役,雖然叫大牛,但他其實是家中的幼子,自小備受父母的寵愛,以前但凡是有攤派到徭役的,都是家中大哥二哥頂著,此次他爹卻一口咬定讓他來。

在來的路上,張大牛心裡頭是抱怨的,雖說如今服徭役都死不了人了,但到底是苦力活,他哪裡吃得消這個苦頭,心中忍不住埋怨親爹不疼他了。

誰知道等他愁眉苦臉的到了地方,卻見一塊兒服役的人都一臉喜氣洋洋的樣子,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不是來服役的,而是來趕集的。

張大牛蹲在一邊不樂意說話,倒是有一個跟他打過照面的鄉親靠了過來,笑嘻嘻的說道:“張大牛,你怎麼也來了,也是,這種好事兒你爹可不就想著你了。”

張大牛撇了撇嘴,罵道:“我可聽說這次服役是要挖水渠,這大冬天的下水還不得凍死,你居然還覺得是好事兒?”

那人一聽卻哈哈大笑起來,拍了拍他的肩頭說道:“哎呦,我說你整天跟個小姐似的藏在家裡頭,外頭的訊息都不知道啦,挖水渠是挖水渠,但也不需要咱們跳到水裡頭去啊!”

張大牛不大相信這話,他也是下過地的,畢竟農家的孩子就算是受寵也不可能不幹活,挖渠這事兒哪有不下水的,那冷的滋味他可不想嘗試。

那人見他悶不吭聲一副不樂意的樣子,嗤笑道:“哎,我說你別愁眉苦臉的,待會兒惹怒了大人把你趕回去,這種好事兒以後可就沒有了。”

張大牛聽著這話似乎不對,開口問道:“大山哥,這事兒到底哪裡好?”

那叫大山的漢子奇怪的看著他,無奈說道:“你出門前也不問問你爹啊,你爹也是的,他就不怕你傻小子一個壞了事兒。”

張大牛嘿嘿一笑不說話,其實自從他爹說讓他來服役之後,他就躲在放裡頭不肯出來,也不肯跟他爹說話,原本以為能拗脾氣讓親爹改主意,誰知道今天飯還沒吃就讓人趕出來了。

大山大約是純粹想要找個人說說話,看他沒見識倒是還挺高興,不然怎麼能顯出他那份能:“你道為何,咱們這次的徭役是辛苦,但服役之後每個人就能拿到一兩銀子的工錢。”

“一兩銀子?這麼多!”張大牛驚訝的喊了一句,要知道他們這邊物價低,農家人一年累死累活的種地,能盈餘個三兩銀子就十分不錯了,他們這次徭役的時間可只有一個月。

“可不就是一兩銀子,那官府貼出來的告示上都寫明白了。”大山樂呵呵的說道,“就為了這個,不少人找關係就想要進來服役呢,只可惜這次要的人不多。”

張大牛心思浮動,要是有一兩銀子的話,他娶隔壁黃花的聘金都夠了,之前一直不樂意的心思淡了,張大牛追著問道:“幹完真的能給我們嗎,不會給官老爺貪了吧?”

早知道能有一兩銀子的話,就算是吃苦他也願意來啊,爹也真是的,也不把話說說清楚,這會兒張大牛倒是忘記自己一門心思生氣不樂意聽爹孃說話的場景了。

大山更是得意,繼續說道:“怎麼可能 ,如今陛下最恨貪官汙吏,若是他們敢貪了這份錢,咱們往上頭一告,那縣太爺可是吃不完兜著走。”

張大牛兩眼冒光,環顧四周無人又壓低聲音說道:“不是都說官官相護嗎?”

大山大聲笑起來,吸引了周圍人的注意力才繼續說道:“那是早年,現在可沒有這麼大膽的狗官,你們知不知道,前些日子咱們隔壁縣城那位王縣令被砍了腦袋!”

古代傳信不便,在場的大部分人其實是不知道的,但也有一兩人聽說過訊息,插嘴說道:“大山,你說的是不是那個鐵頭王,就是把隔壁縣當成自己個兒的那個。”

“可不就是他,仗著自己出生大家族上頭有人,在那邊為非作歹無所不為,聽說還霸佔了一個民女,後來那姑娘的家人不服上告,直接把這事兒捅到了知府那邊,那鐵頭王可不就倒黴了。”大山對自己能知道這些訊息十分得意。

“哎,那鐵頭王不是說有個在京城當官的舅舅嗎?”有人似乎也知道一些,奇怪問道。

大山卻道:“聖上最厭惡貪官,別說是舅舅,就是親爹是尚書也不行,這鐵頭王自己吃了掛落,估計還得牽連到他那位舅舅,一家子上上下下都倒黴。”

這話一說,在場的人都說皇帝英明神武,又有人說這些年好官確實是越來越多,即使有些官員貪婪,也不敢做的太過了,誰都知道皇帝恨貪官。

大山跟著感慨了一會兒,才對張大牛說道:“所以啊,剛發生這樣的事情,咱們的這位縣令哪裡敢貪汙這個錢,再說了,別的地方都可能出現貪官,但咱們戴河鎮不可能。”

“這裡頭有什麼說頭?”這一次服役的地方其實是在戴河鎮外圍,與周邊臨縣交接的地方,這些百姓顯然也訊息不那麼靈通。

大山終於等到他們問這句話,笑著說道:“你們可知道戴河鎮上最大的官兒是誰?”

“那當然是知縣大人,還能有誰?”有人笑著說道。

也有人猛地想起了一事兒,搖頭說道:“大山兄弟,你想說的是不是陳家村那邊的大官,我有個姑姑的女兒嫁進了陳家村,回家來說起過一嘴,據說那位大人已經是正二品的尚書了。”

“正二品有多大?”

“反正比知縣知府都大,咱們一輩子都別想碰到的大官。”

“哎呀,你們說的是不是趙大人,我們家就住在大青山後頭,也曾聽過趙大人的名聲,不說別的,這些年咱們服役能拿到工錢,能吃飽喝足,可不就是託了這位趙大人的福……”

一提起趙大人,在場的人倒是紛紛能說出一兩句話來,實在是這些年下來趙九福為了百姓們做的事情不少,水稻的事情且不提,光是服役一事就足以讓老百姓們心生感激了。

更別提趙九福入主工部之後,總是能搗鼓出不少奇怪的東西來,這些東西看似無用,卻能實實在在的用到日常生活中,讓老百姓的日子也越發的便利。

大山見話題越扯越遠,連忙喊道:“可不就是趙大人,他可是工部尚書,也跟聖人一樣最恨貪官汙吏,這老趙家就在陳家村杵著,咱們戴河鎮的知縣除非是不要命了,不然絕對不敢在戴河鎮的地界上犯事兒,不然趙家人往京城送了信,他豈不是自毀前途?”

周圍的人紛紛點頭,倒是方才提起姑姑女兒的那位笑嘻嘻的說道:“大山兄弟,你的訊息落後啦,我那表侄女說了,趙大人每年開春都會回家一趟,算算時間再有一個月左右可不就得回到陳家村,他一回來,那知縣大人見了也只有伏地跪拜的道理。”

大山不樂意服輸,梗著脖子說道:“我怎麼會不知道,只是還沒說到這兒呢。”

於是兩人像是比試一般紛紛說起趙大人來,倒像是同他多麼熟稔似的,周圍的人都擠過來聽一個樂趣,但其實也知道他們跟那位大人肯定是不相識的,不然怎麼可能還來服役呢。

張大牛不關心那位趙大人有沒有回來,他只惦記著自己的工錢能不能拿到,但等勞役一開始,張大牛反倒是不想趕緊結束了,因為這次的徭役辛苦,所以縣衙準備的餐食裡頭居然還有肉,要知道他們家不算富裕,一年到頭也只能吃到幾次肉。

還有一個就是,果真跟大山說得一樣他們不用下水,也不是不用下水,而是下水之前衙門會發一套奇怪的衣裳,摸起來十分滑溜,從頭到尾都包裹住身體。

穿上之後就算是跳進了水中也不會浸溼,這般一來徭役的辛苦都去了大半,張大牛算是知道,他爹是真的偏心他,不然這種好差事怎麼就給了他呢。

只是再好的差事也有結束的一天,衙門雖然不敢逼著他們趕工期耗人命,但也監督的嚴格,距離一個月還有五天的時候就把工程給做完了。

張大牛拿著一兩銀子回家的時候,還是對每餐有肉的飯依依不捨,心中暗道也不知道明年還有沒有徭役,要是有的話他還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