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農家考霸(科舉)最新章節列表 > 第246章 孝心有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46章 孝心有加

徭役們服役的高高興興, 卻不知道他們口中說道的趙大人趙九福已經回到了陳家村,雖說常年在外做官,但趙九福卻做到了當年的承諾,每年過年的時候總會回家一趟。

這也是多虧了現在的船運速度越來越快, 不然的話就過年這麼十幾天的時間, 他想要走一個來回實在是不容易, 即使有皇帝給的額外假期也不成的。

過年是民間最熱鬧也是最空閒的日子,每次趙九福回來, 上門來拜訪的人總是絡繹不絕,趙九福心中暗道麻煩,卻也知道有些人情不得不走,後頭索性將其中一日定位宴請相鄰的時間,光發帖子集中在這一天解決。

除了這一天之外的時間, 不管是誰上門拜訪趙九福都是不見的, 對外統一的口徑就是要陪伴父母不能出門應酬, 倒是也無人敢說他的不是。

倒是也有一些鄉親遠親不知道分寸,不過現在的老陳氏已經不是當年的老陳氏, 更別提還有嚴玉華在旁邊看著呢, 哪能讓他們隨意打擾。

一年只能相伴幾日,這幾日就顯得分外的珍貴起來, 不過老趙頭和老陳氏卻已經心滿意足, 如今他們站得高了, 見識的也多了, 知道許多當官的一出門, 數十年不能回來也都有的,趙九福每年都能抽出時間回來一趟著實不易。

一開始老趙頭和老陳氏夫妻倆倒是勸過孩子,覺得這般來回太過辛苦,不說趙九福自己,他們還心疼三個小孫孫呢,這過年大半的時間都要在船上過了。

可趙九福卻執意如此,當年他願意勤奮苦讀,除了系統的敦促之外,主要為的就是家人,若是因為當官而徹底放棄了父母,那跟他的原意就背道而馳了。

既然爹孃二人不願意去京城,那他就挑時間回來,以前或許還困難,但現在船運的時間越來越快,因為官道的修理,馬車的速度也越來越快,這般一來他的想法也能成真。

不過這確實是讓妻子和兒子們辛苦了,但在趙九福看來,這種辛苦是有必要的,他會心疼他們,卻不會讓他們留在京城自己獨自出發。

幸好這些年嚴玉華的身體也養的極好,她也是萬萬不會讓趙九福一個人回來的,作為兒媳,她不能侍奉公婆已經不對,更別提當年她未能生育的時候,老趙頭夫妻倆也從未說過什麼,光是這一點就足以讓她心中感激,願意每年辛苦一次。

而家裡頭三個小的對於遠行總是興致勃勃,在靈泉的滋養之下,三個孩子的身體都極好,又開始修煉五行陰陽拳,倒是不至於因為坐船趕路就生病。

老趙頭和老陳氏每次總唸叨著兒子辛苦,兒媳辛苦,三個小孫孫也辛苦,但每次看見他們回來總是高興萬分,據說現在快過年了就喜歡在村口等著,誰都勸不住。

在外,趙九福是高高在上的尚書大人,在家,他卻只是個平凡的兒子和兄弟,尤其是在爹孃面前的時候,他願意只當一個乖兒子。

只是時間畢竟太短,每每相聚的歡愉還未退散,離別的時光又再次到來,這一次趙九福的離開與往年不同,他不但自己要走,還要帶走家中的幾個侄兒。

這些年因為趙九福的大力支持,陳家村這邊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送孩子進村學讀書,若是沒有天分的,識得幾個字也能謀一個好差事,若是有天分的,就算是家中無銀錢,村裡頭也願意給出一份束脩,只要自己有毅力也能堅持下去。

只是科舉一道艱難重重,當年趙九福能夠一路順利平步青雲,那是他兩輩子的堅持和系統的加持下才得來的,一直到現在,陳家村也沒有出現第二個趙九福。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近二十年的時間,陳家村統共也只多了三個秀才,一個舉人,其中一大半還都是趙家人,而現在趙九福要帶走的,正是這四個人。

其中考中舉人的正是趙老四和溫柔的親子趙順安,其實趙順安不管是聰明和學識都十分不錯,為人也頗為刻苦,不知為何運氣有些差。

有趙九福在,當地的知縣知府是絕對不可能故意為難趙家人的,但偏偏趙順安考秀才的時候連續考了三次,每一次都是半路生病不得不退出。

等到考舉人的時候又是如此,一年年下來若是旁人的話,恐怕也得心灰意冷了,不過趙順安被這般打磨了多年,反倒是有越挫越勇的精神。

於情於理,趙九福都想帶著趙順安進京,雖說會試還在兩年之後,但一來侄兒在身邊他能親自教導,二來也能讓趙順安熟悉京城的環境,不至於來一個水土不服。

至於其他三人,既然都考中了秀才,後頭肯定是要繼續應試的,這三個人中,有兩人都是趙家人,一個是趙九福的大侄子趙順德的大兒子趙明宇,一個是趙順昌的兒子趙明輝,他們都是十六七歲的樣子,能考中秀才也是聰明好學的。

不得不說,趙九福自己的兄弟姐妹裡頭沒有能讀書的,下一輩的侄子也一般,但因為有這個弟弟小叔在,他們倒是一門心思的盯著自己的兒子讀書。

這一盯倒是盯出了幾個人才來,反倒是比他們自己好一些,論起輩分來,這些孩子都是趙九福的孫子輩了,也難怪人家都說詩書之家靠的是時間積累。

另外一人卻是陳家人,論關係的話還是老陳氏祖孫,小陳氏的堂孫,反正也是喊趙九福叫外爺爺的輩分,一轉眼的功夫,趙九福還覺得自己是個小夥兒呢,結果這一次帶回去四個孩子,一個喊他叫叔叔,其餘的都要喊爺爺。

之前趙九福一直沒帶親戚上京,也是因為他公務太過於繁忙,還怕自己沒時間照看幾個孩子,這幾年他手頭的事情順當起來了,倒是起了這個念頭。

果然,他一說出來,幾個孩子還未說話,他們的親爹親孃倒是滿口答應下來,恨不得他們當天就走,誰都知道被趙九福帶去京城的意味。

只是趙九福提出將四人帶走之後,倒是有不少人覺得自家兒子也有讀書的天分,求上門來想讓趙九福也一塊兒帶走,在他們看來,四個是帶,五個也是帶,左右不差那一個人頭。

雖說村裡頭也有私塾,但裡頭的先生不過是個落地秀才,這麼大的年紀了還只能在他們村子裡頭教書,跟趙九福怎麼能相比。

這事兒都不用趙九福自己開口,老陳氏直接都給撅了回去,罵道:“你們一個個想啥美事兒呢,難道還讓我兒子給你們帶孩子不成,他們若是連個秀才都考不中,別說是去京城,就是去了西天佛祖那邊也鍍不了金光,早早的下地種田去反倒是實在。”

也有人心中不樂意,覺得自家兒子就是少了名師才考不中秀才的,又想著既然是親戚怎麼就不能指點一下,但他們也只敢肚子裡頭想想,要知道老陳氏平時和善,但身上可是有正二品的誥命的,當年冊封的時候知府大人都親自過來探望了,他們哪裡敢跟她對罵。

後頭陳家村的村長也逮著這些人痛罵了一頓,要知道其中一個被帶走的陳家小子可是他親孫子,要是因為此事惹怒了趙九福的話,他們家才是最吃虧的。

趙九福是大周朝出了名的孝子,但問題是他孝順的是老趙頭和老陳氏,老陳氏也是陳家人,但實際上她的親兄弟親姐妹都已經過世了,雖說侄子還活著,但關係卻大不如前了。

趙九福沒搭理這些瑣事,在他看來閒言碎語完全不用理會,與其有這時間跟他們較真,還不如去做一些實在的事情。

一到日子,就算是再捨不得,趙九福也得帶著家眷離開了,每到這一日老趙頭和老陳氏總是強顏歡笑,就怕孩子看著他們傷心就擔憂,總得讓他安安心心的遠行。

這一次趙九福不但自己要走,還要帶走他們身邊最疼愛的孫子趙順安,心中也是有些感慨,趙順安這把年紀早已經成親,他的妻子還是溫氏兄長的庶出女兒,雖然是庶出,但其實尤承贇只有這一女,會把他嫁給外甥看見他對妹妹的重視。

原本趙九福還想著帶著趙順安一家離開,不過趙老四一家關門商量了一番之後,尤氏帶著兩個孩子留在陳家村,只是在趙順安離開的時候依依惜別細細囑咐。

離家的時候,幾個人還有幾分憂傷,但等馬車經過新亭府,進入新河道之後,趙順安還能按住性子,幾個年紀尚小的孩子卻忍不住歡呼起來。

趙明宇雖然是趙順德的兒子,但跟親爹不同,他的性子帶著幾分活潑,天生看著就是一張圓圓的笑臉,模樣跟趙家人不像,反倒是跟他親孃有五六分相似。

這會兒他忍不住喊道:“九爺爺,這船好大啊,開得也好快,快看,我們超過那些船了。”

趙九福聽著這個稱呼總有幾分不自在,不過這些時間下來倒是也有幾分習慣了,笑著解釋道:“我們坐的是官船,這船是造船司那邊新出的,速度是尋常船隻的三倍有餘,別說周圍那些小船了,普通的商船也是比不得的。”

趙明宇又是一番大呼小叫,趙九福見他們興致上來了,索性就讓幾個小的陪著一道兒玩耍,他自己往船艙裡頭走去,年紀大了,他現在也不愛這麼熱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