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好雨知時節最新章節列表 > 177、新釘耙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77、新釘耙

大過年的死人,真不是什麼好事兒。

林俊彥走之前,把東風他們都叫了過來,護著李思雨母子。

李思雨一直等到天色大亮的時候,才稍微眯了會兒覺。到了醒來的時候,人還是沒有回來。

不過她讓人照常行事,不然大年初一的出現這種事兒,容易引起恐慌。

所以也是人來人往的拜年。一直到中午,林俊彥才回來,同時過來的還有李思雨的父親。

“爹!”難道爹也知道昨天晚上死了人?

林俊彥讓人都退了下去,問了睿哥兒的情況,李思雨感覺有些不尋常,就問道:“爹,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兒?”

李存安嘆氣,說道:“昨天在留客亭死去的人是你五房的二叔。”

五房的二叔?那不是李思慧的爹,李存嚴嗎?

“他們不是被押解進京了嗎?”當初那位姜副千戶出事了,李思慧也被壓著進京了,而這李存嚴最後也犯了事兒了,“不對,他是被送到更遠的地方去了,怎麼會來到咱們這邊呢?”

古代的訊息是很不靈通的,當初李存嚴走的時候,他們還沒有全家搬到這餘澤呢,要說這李存嚴知道自己家的訊息,過來投奔的,那太有些不可思議了。

“現在到處過節,各處的衙門都封印了,所以查也查不出來。爹的意思是先把人給入土為那了,你覺得如何?”李存安問道。

“那個,他到底是怎麼死的?”李思雨不免問道。

“凍死的!”林俊彥說道。

現在為了不必要的恐慌,就只能定義為凍死的,他們去檢視的時候,這人身上也沒有外傷,而且身上也沒有中毒的跡象,仵作查驗,也是因為受凍而死的。

“爹,真的是慧姐兒的爹?”李思雨還是不敢相信,這凍死了,人是不是有些變化,看不出來也說不定。

李存安道:“從小就認識的人,爹怎麼會看錯?何況,他的右手大拇指處還有一顆痣,正是他。”

以前是京裡的老爺,現在卻落到了這個下場。

林俊彥說道:“岳父,現在要入土為安恐怕不行,屍體應該還要在停屍房呆著,等十五過後,發公文問清楚那邊的情況後,才能入土為安。”

李存安嘆氣:“是我考慮不周,應該如你所說的那樣。”

李思雨明白自家爹的心情,不管李存嚴這個人怎麼樣,到底是一個族裡的兄弟,不讓他入土為安,這心裡總是過意不去的。

後來才知道在外人面前,丈夫和爹都沒有說出這李存嚴的真實身份,因為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專門針對他們,還真的是意外。

如果真的是專門針對他們,那這個時候,或者過一段時間,就會有人把李存嚴的身份給披露出來,想一想,千戶大人和李百戶的親戚,莫名其妙的死在了餘澤這邊,光想一想都能讓人不知道想到哪裡去。

這個新年過的有些不太愉快,畢竟裡面還有個死人呢。李思雨會客的時候,還是正常,像副千戶,還有所鎮撫,都知道那邊凍死了一個人,都覺得晦氣,但是誰也不會在別人家做客的時候說這些掃興的話題。

胡氏私底下和李思雨說道:“以為那幾家人,是一輩子不會和咱們再有交集了,誰知道又有事兒了。”還是這麼晦氣的事兒。

任誰大過年的遇到這種事兒都不會舒服的。

“娘,睿哥兒他爹,已經私底下派人去那邊查探去了,相信很快就會有結果的。”

明面上當然是要等到正月十五以後,但是正因為知道了那人是李存嚴,所以私底下去查更為重要。

因為這個事兒,元宵的時候,李存安和胡氏,還有賢哥兒都一起過來,主要是對李存嚴這個事兒有個交代。

李存嚴的屍體還留在縣衙的停屍房。胡氏也是覺得至少得入土為安。

半個月以來,還沒有人傳出那人就是李存嚴,所以很有可能是一個巧合。

林俊彥說道:“我託人打聽了李存嚴現在在的礦場,那邊是有些情況。”

有些話他還真是不好說,但是不說也不行。

原來這李存嚴自從千戶千戶倒了臺,被打了板子之後,就和趙氏兩人被發配到更遠的礦山去開礦去了。

這礦山可不是人呆的地方,去了不死也脫層皮。但是這李存安和趙氏夫妻兩個,竟然能頑強的生存下來,原因就是,就是趙氏做起了皮肉生意,人到了那個境地,為了能過的好一些,這些都不算什麼了。

李存嚴也不在意自己當了綠帽子王八,趙氏以前能讓女兒給人家當小妾,這種事兒也是早晚的事兒。

可是人在河邊走,哪能不溼腳?趙氏和那礦山的礦頭也有了那種不正當關系,日子過的倒是比以前好多了,看李存嚴這個丈夫就不順眼起來,李存嚴後來日子就難過了。

“李存嚴最後得罪了礦頭,用他和趙氏的關係相威脅,礦頭就找了個機會,把李存嚴給逼得逃走了。”

這話他們都明白,那礦山管的那麼嚴,真的要逃走是絕對不可能的,只能說明一點,是那礦頭故意讓這李存嚴逃跑的,因為這樣,抓到了那罪名就更嚴重了,是可以直接處死的。

“最後跑到這裡,我猜著是那礦頭沒有抓到,所以天寒地凍的,才凍死在了那裡。”本身身體就不好了,再加上路上一直在逃跑,擔驚受怕的。

也就是說這完全是巧合?真的是巧合嗎?李思雨還是覺得不可思議啊。

難道這就是所謂的緣分?

“礦頭那邊抓不到人,對外面已經說李存嚴已經得病身亡。那邊礦山都知道李存嚴在幾個月前都已經不在了。”

礦頭當然是怕自己被說成是失職,所以對外宣稱是那樣,他說的話,別人誰會反駁?何況是這些幹苦力的人,不是什麼重要人物,死了就死了,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死好幾個人呢,完全不是個事兒。

“岳父岳母,如果是這樣,那這位李存嚴的身份就更不能說出去了,不然和礦山那頭就有了牽連。岳父岳母如果放心不下,到時候我打點一下,把人埋的位置好一些,你們看如何?”

胡氏道:“這樣就很不錯了。”要不是是自己丈夫的族兄弟,她才不會管這些事兒呢,這些人都是懶骨頭,正道兒不走,偏偏是要走歪門邪道,如今有這個下場也是報應。

何況如今趙氏已經成了那樣,人盡可夫的,她怎麼能有這樣的親戚,就是到自己面前,她都想扇

她嘴巴子呢,不管李存嚴如何,她也不能那樣作踐自己,而且還聯合外人害自己的丈夫。浸豬籠都是便宜了她!

且她更知道,這個李存嚴的身份,最好是無名之輩,當作被凍死的人處理是最好,他們逢年過節的時候,也會給他燒紙錢的。讓他在陰間也是不缺錢花。

好好的安安分分不成嗎?非要這樣折騰,如今把命都給折騰沒有了!

李存安也點點頭,“就這樣吧。”唉,他心裡也是怒其不爭,這裡面的彎彎繞,絕對不是女婿說的那麼簡單,可是女婿不想讓他們操心,那就不要多問了,他相信女婿有能力擺平一切。

林俊彥是打探小心的時候,花了些銀錢,不過,他覺得這都是應當應分的。要說有人利用李存嚴來給自己家和岳父家找來麻煩,那是機會少的很,畢竟當初在那邊千戶所的時候,大家都知道這李存嚴是因為用那位姜副千戶的名頭做了些壞事,所以才又被發配的,岳父和李存嚴都是隔了好幾代的親戚血緣了,如果說他們利用賢哥兒來對付他們,那還說的過去,用一個這種無用的人來對付他們,那是開玩笑。

不過萬事都以謹慎為主,查清楚一些也好。這李存嚴大概是想著跑回來原來的千戶所,或許真的想找自己岳父一家,可惜他不敢露面,也不能以真實身份打聽訊息,畢竟是個逃犯。最後打聽到岳父已經到了餘澤的時候,就凍死在了這留客亭。

林俊彥倒是認為這李存嚴死了的好,不然真的活著找到了岳父家,那情況不明的情況下,岳父看著是一族之人的情分上,說不定就會收留一下,這萬一出點什麼事兒,那就嚴重了。

所以他花點錢打聽訊息,讓岳父家對這李存嚴徹底死心,那真是再划算不過了。

林俊彥和李存安還要商量如何和那鍾縣令說這個事兒,太過重視,那鍾縣令一定覺得事情不簡單,所以還是淡化處理,林俊彥是一戶也不插手,讓這鐘縣令自己去處理,到時候也只能是以凍死人給定案了。

畢竟這麼多天都沒有人上門認屍,就只能當作是無名人士了,各處也沒有丟失人口的文書,礦山那邊自然不會出這種文書,所以最後就讓人給拉出去埋了。中間林俊彥也安排人給選了個相對好的地方,李思雨想著,這位堂叔,如果最開始就有那種踏實幹下來的決心,也絕對不會像現在這樣,客死他鄉了,而且連個墓碑也沒有,誰也不知道他是誰。

他最後跑到餘澤,也許是覺得自己快死了,在他的心裡,父親不管怎麼看不上他,也會給他收屍的吧,然後能給他抽空燒紙錢,如果真是這樣,他猜對了。

這個時候的人對於死去的世界也是很重視,不想當孤墳野鬼,也不想在地底下連一文錢也沒有。

李思雨想著,但願這位堂叔趕緊投胎轉世,下輩子就做個好人和踏實的人吧。

這件事兒畢竟不算什麼大事兒,因為傳得範圍聽小的,沒有引起大家的恐慌,不過林俊彥也是安

排了人在餘澤的周圍巡邏。

“真是氣死人了,他以為他當了縣令就是什麼了不起的官了吧,還要把他們那地兒給蓋起圍牆來,想把我們這些排除在外是不是?”所鎮撫娘子真是氣死了,想想這個就覺得義憤填膺。

事情是這樣的,開春了,鍾縣令就和上頭請示了,想著餘澤這邊要和別處的縣城一樣,要蓋個城牆,不然哪裡像一個縣城?

這事兒吧,還讓上頭的人給批了,聽說還發了一筆錢,這邊勞動力也有,老百姓去修城牆,這是屬於勞役,責無旁貸,況且這也是為了大家的安全著想啊。

估計鍾縣令和上頭說的時候,肯定是把那死人的情況給說了,不然哪裡能這麼容易?

“還不是他女兒給人家知府的兒子做了填房,這有姻親關係唄,真是上頭有人好辦事兒。”所鎮撫娘子不屑的說道,這鐘太太瞧不起他們,她還瞧不起他們呢。

這要是起了城牆,那麼就和縣裡那集市給分開了,畢竟這千戶所和百戶所都分散的比較開,且是屬於軍戶人家,主要是開荒種田,和這縣城裡開鋪子開酒樓青樓不一樣,是不能在繁華的街道的。

鍾縣令這還真是大手筆啊,想著能弄出個繁華的縣城,這功績不就上去了?

畢竟這邊餘澤人家主要感謝的是林俊彥林千戶,認為沒有林千戶,就沒有今天的餘澤,所以鍾縣令只能是在別處下功夫了。

“哼,那下大雪的時候,不是屁顛屁顛的找我們這些粗人給他們幫忙,現在倒好,過河拆橋,太沒有良心了!”

姜太太說道:“其實這樣也沒有什麼不好的,咱們又不求著他們,我們幹我們的,他們弄他們的,就是修個城牆,他唉這樣就這樣。和我們一點兒也不相干。”

還沒有聽說哪裡的千戶所和百戶所,是要給建在圍牆裡的,所以根本就沒有考慮給圈起來。鍾縣令要這樣和他們文武分開,那再好不過了,以後就各人管各人的事兒,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李思雨也點頭,“姜太太說的是,何必這麼生氣?以後權責分明,大家各司其職,其實也挺好的。”至少他的夫君就不會管這鐘縣令縣衙的事兒了,只是這鐘縣令在需要人幫忙的時候,求的那叫一個真誠,可是轉眼間就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果然是和鍾太太一樣,喜歡利益算計的很。

不過這也是遲早的事兒,這樣一來,淡化了自己丈夫對餘澤的影響,對自己的丈夫也是個好事兒,如果別人還老說餘澤有現在,多虧了自己的丈夫,說不定就被人記在了心裡,以後成為攻擊他的一個藉口呢。

畢竟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皇上的,就是你幹出了很大的功績,那也是皇上慧眼識珠,要不是皇上封了他林俊彥在這邊當差,哪裡有他這個機會?

所鎮撫娘子氣憤也是她的脾氣使然,講臺天道:“只要不是讓我們這邊的人去給他們修城牆就好了。他們喜歡怎麼做就怎麼做。”

對那些老百姓來說,修城牆也是為了他們的安全著想,所以不會反抗,肯定會去修的。

縣衙裡還有縣丞和縣尉,主薄等人呢,他們也不樂意千戶所的人插手他們的事兒。

李思雨跟林俊彥說起這個事兒的時候,林俊彥也沒有生氣的意思,只是李思雨覺得這位鍾縣令說不定以後還會弄出什麼事情來呢。

但是那已經不會牽連到自己的丈夫和父親了,最開始鍾縣令才來,有些事兒就是上頭吩咐了,需要自己丈夫協助一些,如今都已經涇渭分明了,他根本也不需要保駕護航了。

就像那大年三十,如果再遇到死人,那就是縣衙的事兒,如果身份是軍戶,林俊彥再介入,其他的誰也不樂意多攙和。

文官和武官想來是各自為政的。鍾太太上次那事兒沒有說成,以後就基本不來往了。聽說也已經很快的給她家的二兒子說了親,好像是肅州的一個還不錯的人家的姑娘,是她女兒給做的媒,李思雨因為覺得這和自己關系不大,也就沒有具體打聽到底是誰家的姑娘,反正沒有好處的事兒,鍾太太是不會幹的。

鍾縣令紅紅火火的在辦他的大事兒,林俊彥他們已經開始讓葛君湖準備春耕事宜了。

去年養了馬,今年可以用馬來拉犁,這樣就能快很多。

不過也有人反對,覺得用這種戰馬去拉犁,那是殺雞用牛刀,而且是侮辱了這些馬。

但是大部分人卻覺得,現在沒有戰事,養這些馬,每年都要花那麼多糧食,讓它們在春耕的時候,出出力氣又怎麼了?難道這種的糧食它們都不吃嗎?這包穀杆子最後還不是大部分都給馬喂了吃了?

所以少數服從多數,馬匹是要用的,但是用的時候,要精細,每戶要用馬的,可以去馬場登記,然後在用馬的時候必須保證馬匹能夠吃的好,吃的飽,如果發現誰家要是用馬的時候,把馬給餓著了,那對不起,以後就不準你用了。

開玩笑,這馬養起來也不容易,用的時候不精心,只想著讓馬出力氣,把馬朝死裡用,然後還吃不飽,那這樣的人家也不必給他們方便了。

李思雨聽了這個規定,就覺得挺好的,馬匹是個金貴的東西,是得好好的保養。不然用壞了,那損失可就大了。

這餘澤管轄下的軍戶都特別高興,用馬能減輕大家的負擔,以前就是全人工,天天也累的不行,有了馬,那就事半功倍,就是讓他們多開些荒,他們也樂意啊,因為地多了,這糧食也就多,家裡留下的也多。

另外千戶所還另外買了一批耕地用的犁,也是免費給大家用的,當然也得排隊用,一切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家把田給種好了,種踏實了。

就是這犁地是把地給翻了,但是有的地,翻得時候,那土塊就比較大,還得用鋤頭再一一的給敲細了,這個也是費勁的很那。尤其是這邊的天氣,冬天特別冷,土雖然化凍了,可是翻起來也是有一些大土塊的,這樣種田起來就產量不高。

李思雨倒是想起那種釘耙一樣的東西,如果把釘耙放大,然後用馬車在前面拉著,這一趟下來,土塊也就變得細了,不用大家用鋤頭一個個的去敲去了。

李思雨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丈夫。林俊彥聽著神色就變得很有神采,說道?:“大的釘耙?”

“對啊,我記得看過塗嬸子家在菜園子耙土就是用那種釘耙,咱們可以做些釘齒更大一些的,這樣馬拉的時候就不容易斷,那些土塊也容易把耙細了。”李思雨說道。

還有那種現代化的翻土機,不過那是不現實的,用馬拉著的,大型釘耙是可以考慮的。

這樣就能省多少力氣?

“你能把具體的畫下來嗎?”林俊彥問道。

李思雨繪畫功能還存在,點頭道:“可以,我想的是這樣的,不過最好去鐵匠鋪或者動這農具的人多問問,那樣做最簡單實用。還有就是如何讓馬能拉住了,這樣大的,至少得幾匹馬一起拉才能行呢。”

林俊彥接過李思雨畫好的那種大釘耙,“很是不錯,得妻如此,夫復何求?”

李思雨笑道:“瞧你說的,我就是喜歡亂想,成不成還是一回事兒呢。”她也不知道這個時候的

鍛造水平有多高,這個時候那種鋼都還沒有出現呢,只能用鐵了,後續的事情,她一點兒也幫不上忙。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你這亂想都比別人想的好!這東西如果成了,以後這莊稼的產量肯定又提高了,也許我們還能開始種小麥了。”細細耕耘過的土壤,撒小麥的時候,出芽率才會更高。

“這小麥不說產量不高嗎?”李思雨問道。

“那是因為當初開荒的地不算多,種小麥是有些不划算!但是現在地漸漸的多起來,咱們養馬,買農具,就是個各家軍戶發東西,都是需要錢,上頭髮的也不算多,如果能種小麥,這小麥的價格比玉米和高粱要多許多,我們就可以用這個換取更多的東西了。”

雖然說這衛所不能參與商家的買賣,不過只要交夠了上頭要求你交的糧食,那麼剩下的,都可以讓各個千戶所自行分配。

這也是上頭給大家的一項福利,不然什麼都沒有,只等著俸祿,早就不成樣子了。

如果真的一點兒油水也沒有,那大家都不思進取,種到夠交的數量就好了,這誰還有那個積極性那。

李思雨還有個問題,“這邊氣候到了冬天那麼冷,會不會對小麥不好?”

“這個倒是問題不大,肅州這邊也有耐寒的小麥種子。”林俊彥說道:“小麥本身就是很耐寒的,加上是這邊的品種,所以沒有問題。”

“那是不是可以種春小麥?”李思雨問道。

“春小麥就算了,春天主要還是中玉米和高粱或者地瓜都行。等秋天的時候,可以選一部分種冬小麥,不耽誤明年的春耕。”

林俊彥拿著圖紙去找人辦事兒去了。當然,夫妻兩個都有默契,是不會說出這東西是誰畫的,想那次正因為爹的本事,就被別人差點把賢哥兒給害了,他們現在行事都謹慎的很那。

“鍾太太請我?”李思雨看著這請帖,問道:“難道是他家的二小子定親?”

也就是這個事兒了,不然不會這樣上門來,估計是上次被李思雨給拒絕了,這次找了一個好人家,所以想在自己面前炫耀炫耀。

李思雨覺得這位鍾太太有些小心眼了,這麼斤斤計較幹什麼?她不是青夕的娘,自然沒有那個權利決定她的婚事,可是在鍾太太心裡就把自己給埋怨上了吧。

也得虧她如今只是個縣令太太,要是當上了大員的太太,是不是就要因為這個給自己小鞋穿那。

姜太太和所鎮撫娘子也接到了請帖,都過來找李思雨,然後李思雨也告訴她們,自己也有請帖。

“我娘那邊倒是沒有。”李思雨聽他們問,就答道。

“這鐘太太還真是,請人還分三六九等,這次武官這邊,就只請了我們三個吧,百戶太太是一個也沒有請。”姜太太說道。

“也不看看自己也不過是個七品芝麻官的太太,這就瞧不起人了?真是不想去她那邊,去了肯定又是得意洋洋了。”現如今人家在內城可是一把手啊。哪裡會把他們放在眼裡?

而且雖然他們丈夫的品級比那鍾縣令高,只不過兩者不是一個職權範圍內,平時井水不犯河水。

“怎麼不去?是好事啊,咱們也去熱鬧熱鬧。”李思雨笑道。

不去還成了自己小心眼了,這官面上的事兒,可不會因為你不喜歡誰,就不和誰來往的,有些場面還是要顧及的。

“唉,去就去,誰怕誰啊。”所鎮撫娘子也氣勢昂揚的說道。

結果到了那天,真的是去了縣衙後宅,這縣衙後宅,如今也像模像樣了,連花園子都有了。

鍾太太對大家說道:“我這人那,雖然年紀大了,就喜歡這花花草草的,看著這些心裡就喜歡。”

旁邊的縣丞太太忙說道:“這樣才好呢,這才是意趣,咱們縣太爺可是堂堂的進士老爺,這以後看見這麼好看的花,肯定會詩興大發的。”

所鎮撫娘子嘀咕,從鄉下發跡過來的想,現在竟然說喜歡花花草草,那喜歡的是狗尾巴草吧。

其實鍾太太呢,是一個地主的閨女,以前是低嫁給鍾縣令,後來人家鍾縣令是一路高歌,直到中了同進士,已經從農戶成為了士。

縣尉太太也跟著附和,說道:“要說誰由福氣,那不是鍾太太您嗎?瞧一瞧,兒媳婦一個比一個好,這次二少爺說的二少奶奶,可是肅州知府的侄女兒呢您那,和知府大人也算是親上加親了。”

原來是知府的侄女兒,這還真是是個‘好親事’啊,不過和青夕一比,也不算什麼了,李思雨心裡有些好笑,青夕可是伯爺的女兒,她父親可是管轄著一個衛所呢,官職還是世襲的,這知府能世襲嗎?

而且這位鍾太太的女兒不是已經嫁給了這知府府了嗎?怎麼著,還要搭進去一個兒子呢,有些浪費了,鍾太太應該找一個另外勢力的人家才是,白白的浪費了一個姻親的名額啊。

因為是給二少爺定親,所以還請了戲班子,鍾太太讓李思雨點了第一出,畢竟李思雨的丈夫品級最高,哪怕她是縣令太太,也不過是個七品官的太太,這個規矩是越不過去的。

然後是姜太太,所鎮撫娘子,最後才是他們這縣衙的太太們。

所以呢有時候你再得意,到了這種時候,也是要低頭的,朝廷給大家分了品級,那不是開玩笑的。

都是喜慶的戲,李思雨聽著好覺得很順耳。

只是中間吃席的時候,那縣丞太太非要弄個什麼擊鼓傳花,誰接到花就要吟詩作對的,本來這縣丞太太是想讓這些粗魯的武官的太太出個醜的,也好顯示她們文官太太是有底蘊的,結果人家三個是一點兒也不含糊,說的那叫一個順溜,那叫一個快,倒是他們幾個被人難住了,被罰了好幾杯酒,有些醉了。

所鎮撫娘子回去後就心情很爽,讓你們也瞧一瞧咱的厲害,別以為她們嫁的是武官,就什麼也不懂,她們也是從小就飽讀詩書,一點兒也不含糊的,不然憑什麼是自己嫁給了這所鎮撫啊,自己的丈夫怎麼可能會娶一個目不識丁的女人?那縣丞太太還真是太小看人了。

李思雨回去後,就把今天的疑問問了自己的丈夫,畢竟依鍾太太的性子,她就是給兒子找個武官

的女兒,也不會找知府的侄女兒呢。這種浪費的行為,對鍾太太來說,那真是心裡在滴血才對。

“知府的侄女兒?”林俊彥想了想,說道:“難怪這次那鍾濤這麼容易就請下來了批示公文,原來原因在這裡。”

“你趕緊跟我說啊。”李思雨八卦之光又開始閃耀了。

林俊彥笑著說道:“肅州知府的太太是個母老虎。”

李思雨一聽忍不住笑了,大概是從來沒有聽自己的丈夫這麼說話,感覺真的是很好笑,連母老虎這個詞都用上了。

不過林俊彥卻摟著笑得很開心的妻子,繼續說道:“正因為他的太太是個母老虎,所以管的嚴,肅州知府有賊心沒有賊膽,但是早年的時候,卻看上了一個良家女子,不敢帶回家,只能在外面置了外室。後來嘛,當然是知府太太發現了,把外室一頓暴打,然後當著那肅州知府的面給這個外室許配了人家嫁出去了,不顧當時這位外室已經給肅州知府生了一個女兒,那知府太太不準肅州知府認作女兒,最後就當成侄女兒養著了。”

“啊?”李思雨聽得是目瞪口呆,這位知府太太真是太彪悍了,簡直是!可惜遇到了肅州知府這樣的偽君子,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弄出來一個外室來噁心人,所以對這個外室所生的女兒,就不準她叫自己的丈夫爹,直接當成侄女兒了!

“這位知府大人可真是太不要臉了,既然已經有太太,為什麼還要置外室?這不是坑人嗎?自己也沒有那個膽兒,還想享受齊人之福,活該!”

這種男人,他不該是發跡是依靠知府太太的孃家吧,如果知府太太的孃家不夠硬,也沒有這麼大的底氣。說起來這母老虎,能夠厲害,無非是有兩種原因,一種是自己的靠山夠硬氣,一種那就是被丈夫所愛,丈夫懼內被人說成是母老虎。

而這位知府大人能夠在外面置外室,說明他不是愛自己的妻子,那就剩下另一種原因了,知府太太的孃家比知府要硬氣多了。

李思雨說道:“知府太太的身份比這知府高吧。”

林俊彥點點頭,“知府太太也是京城人,她叔父實在六部當差。”

果然如此!這個知府不就是典型的鳳凰男,依靠著妻子上來了,可是還想享受別的好處,真是什麼都不放過啊,要她是知府太太,不僅要把那不要臉的外室給人腦打成豬腦,肯定是把男人也給休了!都什麼東西啊!

“那這邊鍾太太給自己的二兒子說了這位知府的侄女兒,所以知府才把那修圍牆的公文給批了吧。”李思雨說道。

“情況大概是這樣。”

真沒有想到,這鐘太太是為了丈夫的前程,連兒子娶個這樣的人都不在意了,而鍾縣令也是這個意思,兒女在他們眼裡那就是可以利用的工具了。

所以說,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一片真心對孩子了。

“以後咱們睿哥兒就是他喜歡誰就娶誰。“李思雨深有感觸。

“那也得看看這小子自己有沒有本事娶到手了。”林俊彥說道:“最好跟他父親一樣。”

這傢伙怎麼臉皮這麼厚啊,當初要不是公爹上門,他們的婚事能成?現在倒是功勞都成了他的了。

“本來我都要上門說了,結果爹自己忍不住去岳父大人家了。”林俊彥知道李思雨心裡的想法,趕緊為自己正名。

“哦,是這樣啊,我才第一次知道。”李思雨慢悠悠的說道。

“的確是這樣,我什麼時候說過謊話?”林俊彥表情很誠懇。

好吧,李思雨被他給打敗了,這件事兒上,他是寸土不讓啊,果然是事關男人的尊嚴,就必須爭個贏?

李思雨突然想到,自己在外人的眼裡是不是也是頭母老虎啊,不讓丈夫納妾?

不過,管他的,她這樣也是自己丈夫寵的,自己的丈夫都不介意,別人的閒言碎語算沒事?

鍾太太那邊利用兒子的婚事給丈夫謀取了好處,可是真的等這個肅州知府的侄女兒嫁過來的時候,鍾太太會如何對待她呢,嚴了,人家親爹是知府大人,知府大人會怪罪,這次的婚事可是知府大人支援的;和藹可親了,相信知府太太肯定是沒有好臉色給這鐘太太和鍾太太的女兒了,以後就是個左右為難的場面。

鍾太太以後有她操心的地方。李思雨啊,她就坐等著看戲吧,免得這位鍾太太太閒了,想著以前自己拒了她的婚事的事兒,而渾身不舒服,她可沒有那功夫和她鬥一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