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馬過江河最新章節列表 > 最終章.烽火卷長空 317.天佑帝的秘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最終章.烽火卷長空 317.天佑帝的秘密

自北燕王朝承襲前燕正統開始算起、距今已然立國百年有餘。安然渡過百年時光,對於一個凡人來說,便可冠以“人瑞”之稱;民間更有習俗相傳,若能被“老人瑞”撫摸頭頂,便可益壽延年、百病不侵!然而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朝廷而言,安然度過百年時光,只不過結束了新生的動盪期而已,即將迎來中興之治的必然階段。

前朝大燕支離破碎的結局,乃是由於大肆分封皇親外戚、導致權利高度分化、最終諸侯並起、內亂橫生。而周氏高祖揭竿起義之時,也不過就是十幾路諸侯當中的一員罷了。手中雖握有薊州半壁,但在群雄並起的混亂年代,也根本就毫不起眼。

天意難測、造化弄人;誰也想不到區區一個薊州小吏出身的周長季,最終竟能廓清寰宇、席卷八荒,一舉問鼎華禹神器。大燕消散、譬如昨日已逝;北燕新立,猶如初升朝陽。

新帝登基之後,首先要面臨的問題,便是如何封賞有功之臣。那些曾在微末之時、便死死追隨自己的將士,必然要賜其財富與土地,表彰他們的勇武與忠誠;而那些曾經幫助自己收攏百姓仕子之心、佔據華禹正統的文人,也需要掌握足夠的權利、來發揮他們治世理政的能力。

前朝舊臣需要體恤、以彰顯新帝寬仁慈悲;已經稱臣俯首的一方諸侯,更需要割讓足夠的利益,保證他們不會再次興風作浪……

歲月流轉,百年之後的北燕王朝,雖不見前燕的群雄割據之勢;但相權與皇權的互相制約,已經發展到了白熱化階段。尤其在近二十年間,天佑帝已被兩位權相合力架空,被迫進入半隱退狀態;而皇帝失去了絕對的掌控力,那麼所謂的周家北燕,實際上已經成了“雙老王朝”。

然而,凡有幸得見龍顏之人,都不會認為天佑帝周元慶,是個昏庸無道、軟弱可欺的庸主弱君;可北燕王朝,又確實在他的治理下日漸衰弱、黨爭不休……

時至今日,內憂外患的北燕王朝,已呈大廈將傾、山河俱碎頹相……

世人皆以為,這場戰爭,乃是北燕王朝,與三秦、南康兩地叛軍之爭;但實際上對於周元慶而言,這場戰爭的真正誘因,根本就是來源於自家的紫金殿上。

自打北燕立國開始,各方蠢蠢欲動的明暗勢力、一直都在被三代周家天子,施以鐵腕強行壓制,始終未曾爆發開來。

市井民間有句老話,叫“是癤子早晚要出膿”。同樣的道理,換做家國天下之事,也如是一樣。因為每逢天下大定,必然要重新分配利益的歸屬。門閥士紳、望族豪門、雞犬升天的皇族、手握重兵的大將等等……雖然無法做到絕對的公平,但至少也要雨露均沾。

然而利益有限,人的貪慾卻無窮無止;對於那些手握從龍之功的“大人物”來說,無論得到了何等豐厚的賞賜,都難免會在心裡與同僚進行比較……

哪怕是當方面認定的“不公平”,也同樣會催生怨氣與仇恨,也就埋下了明爭暗鬥的

種子。

縱觀古今、凡江山初定之後,為君之人都會殺掉一批自恃有功、目無尊上之輩。當然,這些倒黴鬼大部分都是黨爭的禍根與體現。這種殺雞儆猴的手法雖然粗魯,更會對為君王後世的評價起到反作用,但效果卻十分明顯。

然而壞就壞在,周家三代天子,個個都身懷聖主明君之才;既然君王聖明燭照、掌控乾坤;那麼心懷不滿的朝臣,就只能在暗中爭鬥攻訐、不敢大肆黨同伐異。

百年時光匆匆而過,待天佑帝周元慶,度過了雄心壯志、卻一事無成的青中年時代,才終於參透到了這個連市井百姓都明白道理。周家三代帝王強行壓制的黨爭暗流,已來到了無法收斂的階段!

堵不如疏,治河如是,治國如是

於是,兩名出身截然不同的內閣輔宰、便被周元慶推上風口浪尖。左丞相王放王牧北,出自於新學儒林學派、更是邊軍老兵、自然代表了軍中勢力、周家皇親、以及天下諸家散學的整體利益。

不過這一部分人,常年被守舊勢力所排擠打壓,從來都是朝堂的邊緣人士;所以儘管他們人數眾多、卻天然居於弱勢地位。於是,天佑帝便為他們選擇了一個脾氣暴躁、行事乖張的老行伍。只有王放這樣的混人,才能帶領那群不成氣候的散兵遊勇,與樹大根深、又掌握著話語權的守舊勢力分庭抗禮!

至於蔡熹這位傳統文人代表,這個口銜天憲的當朝奸相,當然也如是一樣。而他與王放一文一武、一廉一貪,也是因為二者所代表的群體、訴求的利益完全不同罷了。

王放身後的新黨,還在追求坐上檯面,爭取他們應有的權利;而蔡熹身後的守舊勢力,則從來都是“以權謀利、結黨營私”的典型。

說白了,中年過後的周元慶,就是圍了個鬥雞臺子;而王放與蔡熹二人,就是雙方派出的兩隻鬥雞。即便他們二人握手言和,也還會有別的鬥雞應運而生。

早年間,眼力不足、功力尚淺的蔡熹,沒有拿捏好分寸,理解錯了天佑帝的意思,退讓過甚。於是便引發了南康的門閥財團、對朝廷心生不滿、盡而劃江自立,割據江南。而這場鉅變過後,北燕的守舊派闖下大禍、被迫蟄伏以待;而“王黨”則乘勢而起、奪取朝堂半壁。

而後,幽北三路的齊王顏武,統兵南下,意在趁虛而入,劍指北燕江山。王黨中人自以為兵強馬壯,氣焰滔天,想著先平齊王、再下幽北!憑收復幽北之功、一舉將蔡黨打入萬劫不復之地;然而兩軍相爭、北燕軍頃刻間收穫一場慘敗;好在有青芒劍神嶽海山橫空出世,一劍止兵戈,擋住了幽北大軍出關西進的道路,王黨元氣重傷。

而後,蔡黨趁勢藉機反攻、大肆打壓王黨中人;而王黨又借西疆僧兵作亂之事、死灰復燃;再其後,郭興父子兵敗東海關,王黨再次受損……

這,便是周元慶為北燕“拔膿”,開出的一帖膏藥!

放任兩黨相爭、此消彼長、週而復始。在他的設想之中,那已經暗流湧動了近百年的怨氣、雙方結下的那一筆筆血海深仇、理當在這樣反覆的消耗之中、慢慢消弭於無形……

然而事情的發展,永遠都不會盡如人意。天意難測這四個字,對於笨蛋和聰明人來說,都是一視同仁的。

原本周元慶以為,有王放和蔡熹在紫金殿上對攻,他們身後的那些蠅營狗苟之輩、也就有了發洩渠道,但凡有骨子裡還半分勁力,也都直接努在對方身上了。可誰想到這些聰明人,已經爭鬥了這麼多年,卻還記得要“培養下一代”的事!

於是乎,王黨選中了四皇子,蔡黨選中了太子,分別著手準備起了下一個百年計劃……

其實天佑帝採取放任黨爭發展的方式,也並沒有妄想能一舉解決這道頑疾。凡有利益存在的地方,就一定會產生爭執,這是人性問題,而不是改朝換代、或是更迭政體能夠改變的事。而他以為、北燕立國距今已有百年時光,理應是黨爭日益加劇的上升期;而經過自己這一番故意催化之後,黨爭之火理應越燒越旺、隨後便迎來一個順其自然的低谷。

紫金殿上玩了近二十年的“蹺蹺板”,大家手裡的牌都打光了,勁頭也都耗乾淨了,就該到了暫時握手言和、勠力同心、開創太平盛世的中興階段。縱觀歷朝歷代,時局的起伏週期,也差不多都是這般規律。

恰逢諦聽掀起一場大亂,周元慶也正好可以借力打理。先消耗掉那些戰力貧弱的冗軍廢兵、再將盤踞地方、敲骨吸髓的士紳門閥、暴露在叛軍的屠刀之下。這一手渾水摸魚、可以同時大肆削弱兩黨勢力,也能給北燕王朝即將迎來的中興之治、騰出足夠的施為空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只不過凡人難免有私心,就算天佑帝如此聖明,也難以完全秉公處置。按照道理來說,他既然將王黨的主子周長安、派去陣前統軍;也理應將蔡黨的主子周長永、派去中州禦敵。

可敵軍的鋼刀流矢,卻並不會聽從他的調遣;而他既為人主、又為人父,怎忍心將兩個最欣賞的兒子,同時暴露在敵軍的屠刀之下呢?

所以從結果來看,天佑帝的本心,顯然屬意太子周長永繼承大統。當然,他也明白二子之間孰優孰劣;但考慮到王黨的構成,皆是那些不入流的偏門雜家。這些人作為輔助角色,能夠憑著他們的手藝與智慧、中興北燕王朝;可一旦讓這些人控制了朝堂,那麼他們必然不會遵循守舊派的前路,死保皇權獨尊。

道理也很簡單,王黨中人的底牌,是自身的能力與知識;而蔡黨中人的底牌,就是與皇權相生相依!

在周元慶的私心之下,蔡黨的箭頭,就換成了蔡寧蔡安國;太子則依舊留在紫金宮中,等待著自己登基加冕的那一天……

天佑帝的這一番盤算、本是非常完備的佈局;然而直到太子暗中散佈謠言、更與季家父子割席開始;一切的一切,都脫離了原本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