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浦江東最新章節列表 > 第278章 位元區還特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78章 位元區還特

王建東只是聽,不響。

王建浦掏出來一盒香菸,朝他擺擺。王建東拒絕了。

點上香菸,抽一口。王建浦繼續往下說,同時,香港政府開始實施十年建屋計劃與居住有其屋計劃,房地產開始走進香港經濟,後來更是逐漸成為香港經濟的命脈。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金融業與房地產業的糾纏,推動著香港經濟從製造業向金融服務業轉型。

這時候,全球資本市場的一體化,使得興起的金融管制自由化進入香港。香港逐一解除外匯管制和黃金市場等,徹底實現資本的進出自由,成了名副其實的自由港,再加上當年還算紮實的工業貿易基礎,香港終於登上國際舞臺。

恰逢內地改革開放,香港成為國際資本進入中國內地的橋樑,各大全球性企業與金融集團開始在香港設立總部。

香港在亞太地區的風頭,一時無二。

1986年,香港證券市場的交易總額達到1231.28億港元。原來的四大交易所也正式合併,成為香港唯一的證券交易所——香港聯合交易所,就是我們常說的“聯交所”,並全部使用電腦進行股票交易,使香港證券市場的交易透明度大大提升、監管難度大大降低,進一步推動了香港金融體系的國際化。

也是這一年,香港聯合交易所成為國際證券交易所聯合會的正式成員,世界三大金融中心(紐約、倫敦、香港)也就此誕生。

這樣一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奠定,經濟再次騰飛,第二次轉型就此成功實現。

到現在,香港已成為世界第11大貿易實體。以吞吐量計算,香港的貨櫃港口更是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口之一。以乘客量和國際貨物處理量計算,香港國際機場是世界最繁忙的機場之一。以對外銀行交易量計算,香港是世界第15大銀行中心。以成交額計算,香港是世界第6大外匯交易市場。以市值計算,香港股票市場是亞洲第2大市場。

王建東想了想,說:“你講了這麼多關於香港的事體,意思是-----?”

王建浦吐出來一個長長的菸圈,說,我的意思,我們要充分認識第三產業再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第三產業不光是旅館,還包括金融,資訊,諮詢等位整個經濟和工業生產服務的行業,這些行業非常重要,發展起來的話,賺的錢也要比工業企業賺的多得多。

另外,我們上海把第三產業發展起來,才能為長江流域,為長三角服務,把他們帶動起來。作為一個視窗,我們再這方面的作用,比單純搞幾個工廠的作用大得多,而上海本身的繁榮也是要靠這個。

他說道,我們完全可以透過浦東開發走活第三產業這著棋,從而推動上海這個特大型的工業城市走上整體轉型之路。

“金融先行、貿易興市、基礎鋪路、東西聯動”,是浦東新區的規劃宗旨。

王建浦停頓一會兒,把剩下的香菸一直到抽完。

他說道,我剛才和你講的老人家的那一段精闢論述,我覺得這段話是世界級的、非常深刻的至理名言。老人家以歷史偉人的思想偉力與遠見卓識,至少道出了四層含義:

一是說明了金融在國家經濟中的核心地位;二是指出了推動經濟改革和發展的方法,一著棋活,全盤皆活,要抓好金融這個關鍵環節;三是提出了中國金融改革開放未來的方向,中國人民幣最終要走向自由兌換,深刻指出了形成國際金融中心的關鍵,是貨幣自由兌換;四是指出上海應該是中國的金融中心,希望上海為“中國在金融方面取得國際地位”作出貢獻。

老人家的這段講話,高瞻遠矚地提出了對我國經濟建設至關重要的金融戰略,指明了我國金融領域改革發展的方向和重點,其意義極為深遠。

另外,老人家實際上也點出了為什麼要做金融貿易區:國家級經濟技術區,一般科技開發區,可以在全國很多點辦,但金融參與競爭要聚合,聚合點在上海。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上海開始建金融貿易區,打金融中心牌,爭取建設我國的國際金融中心。

王建浦繼續說道,當初,90年浦東開發開放形成具體的落實檔案的十條政策,直白說就是:

一是15%企業所得稅、10年期兩免三減半;二是區內自用物資免進口關稅、增值稅;三是區內企業內銷替代進口,可補稅後銷售;四是外資搞基礎設施,所得稅五免五減半;五是外資可辦三產,對現行規定不許可的,經批准可辦商業、金融;六是外資可辦銀行及分行、財務公司;七是可辦保稅區,可從事轉口貿易、出口業務;八是區內中資企業也可減免所得稅;九是區內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50年至70年;十是新增財稅留給浦東新區。

這十條政策,再加上中央內部口徑允許上海浦東新區搞證券交易所,進行資本市場的探索的政策,集沿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十條政策、五大特區的九條政策和特區都沒實施的五大政策(外資可以辦百貨超市,辦銀行、保險、財務公司,辦保稅區,辦證券交易所和擴大浦東新區五個審批權)於一體。

正是由於這些政策特點,當時市領導解釋了浦東新區命名的內涵:“新區新區,不叫特區,不特而特,特中有特,比特區還特。”

王建東想了想,說:“我記得90年12月份最早上海證券交易開張的時候,是在浦江飯店的孔雀廳,只掛牌了最早的老八股。”

“是的啊,現在發展壯大不知多少倍了。”王建浦想了想,說,“不只是證券交易所,實際上從90年到1992年間,中央10多個部委和全國20多個省市紛紛投資浦東,200多個內資專案陸續興土動工,帶來浦東開發開放的熱潮。”

王建東插話,說:“但是,要建立起一個金融城,並非光靠蓋樓就可以實現的。”

“是的。不過這些視窗的深度與成功,已經給浦東開發開放帶來了更多的投資、更多的人才。雖然說現在的投資,更多的是內資成分,但是我相信,接下來,這裡將會有更多的證券、期貨、產權、金融期貨,要素市場的逐步集聚,還會有銀行、保險、中介機構,服務功能的逐步齊備,甚至還會有更多的跨國公司總部、研發中心、高階人才,創新資源來這裡蓄積的。”

王建浦若有所思,說,“所以我才深深地覺得現在時不我待,已經多次向單位打申請再來浦東這邊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