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小刀楊歡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4章京城夜語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54章京城夜語

魏宗賢不識字,傳了皇帝的口諭,這樣的口諭顧進忠當然不信,但這樣的事又不止一兩回了。每一次去皇帝處告發他傳假諭的人不僅未得到應有的獎賞,結果還被魏宗賢暗地處死。

顧進忠是一位通文習武,能識大體的將軍,幾次捉楊歡不成,乃實是故意生了放他之心。就此,朝廷卻沒給他治罪,只宣以此警心於己,不得再犯。

現在,魏忠賢假傳聖諭下了死令。本想一路拖延卻又怕袁崇煥處交兵,若延誤了軍事,出城後便令衛士們催馬趕路。

顧進忠領兵剛出城門而去時便有七八名身背刀劍的人在城門處出示了信物後進城直奔魏府去了。

魏忠賢還未歇息,坐在廳中的大案旁緊繃著一張老臉。門口的衛士偶爾與黑暗中飛出的蒙面人交頭接耳一下,送走後又趕緊去給大人稟報。如此往復已過三五趟了。

過了一陣,衛士進來稟報:“大人,有七八人在門外跪著侯見!”

魏忠賢抬頭把眼皮一翻,神色即顯得森嚴。

來到門外把七八人一瞅,見個個衣衫襤褸,露膚處盡是汙髒,趴在臺階下正瑟瑟發抖。

“大人啦!”一位抬頭呼道,“我等皆無能,望大人責罰。”

魏忠賢把鬢邊的白髮用指尖一劃,提起衣袍笑著來扶。

“快進府去暖身,外面風寒甚急!”

進到了廳中魏忠賢吩咐設宴款待這群敗將,雖是心涼卻眼下又歸來的正好。一數十三鷹,發現火鷹、土鷹、水鷹……等五隻雄鷹均不在場,再一端詳各個的神色已全明白了。一夥人雖是睏乏和飢餓,望著擺好的酒席卻無人敢張口,只等大人發話。

“哈哈……”魏忠賢見了笑道,“眾位英雄不必愧疚,勝敗乃兵家常事,更者楊歡鼠兒又非善輩,勾勾兌兌間皆有同犯作隨,通風報信是常有的事。今次歸來雖是空空,但早已是意料之中了。”說到這裡停了下來,故作痛楚,捉起酒杯又接著道:“戰死之鷹均封諡號,其家眷同朋分享榮華。把所行之程,所舉之力,即日國告!”說完,把手中的酒杯朝地面輕灑,以表慰亡之心。

眾位見魏大人行此大禮無不感動,紛紛落淚埋冤自身無能,後又雄心壯志願再起風雲。

魏忠賢極為高興,令各位吃足喝飽。

雖是餓狼,但有大人同桌,各位掩住狼相盡露斯文。

席間魏忠賢又道:“眼下邊關騷然,動盪不安。見各位雄心再志,老夫瞬間冷心熱滾。在先,在各位歸府之前顧進忠已領兵速去。本該歇息了,卻又心憂國事,寧遠處不久必生兵患。”

“魏大人吩咐吧,我等均赴死為大人效力!”

魏忠賢把手微微一擺:“乃是為大明矣!”

“對!對!對!”眾人道,“是大明矣!”

魏忠賢聽了猛地收了斯文,即把袍子一甩,當即令道:“你等聽了,努爾哈赤以死其誘餌欲迫使兩國交兵。以山鷹為首領一縱錦衣衛一縱黑衣隊往潼關寨布兵,那處曾有伏兵在自有伏兵再次來。更甚,金人見寧遠聚兵似海,自會分兵北道。那處道路雖異常艱險,卻異人向來復仇之心勝切,豈有輕易不報之理?若來兵時不可正面,可作疑兵使用。以袁之聰慧,察蹊蹺後自會來救。本次若功,福同海宏!若叛……”

魏忠賢故不說後面眾位已明白那後續之言。

沒等人飯飽酒足魏忠賢便催人領兵出城,若有怠慢,立即削頭。

一夜裡,為了邊關,魏忠賢一連派出四縱衛士。雖譽為千歲大人,又能蓋及百官,但兵師調動卻無能為力,尚在熹宗之手。雖能奏上,但已不能時及。更何況其他兵師調動會耗去海多錢糧,若是敗算只是兩國言交,豈不是白費力後又遭皇帝垂訓。幸好,有東西兩廠的衛士皆可歸他號令。雖不是大兵,卻過大兵之勇,靠這一點點兵權撐撐後再觀後效吧!

見城中一晚走兵,中書令汪大人甚感驚奇。回來的眼線稟報魏府進進出出,整晚燈火通明,疑是正點兵點將往寧遠和北道去。

汪大人吩咐眼線繼續搜找詳細,自生慌忙備轎夜進皇宮。

熹宗已經睡了,汪大人被兩位小公公擋在門外。

使上銀子,又吩咐隨從回府取來祖傳異書相贈後才換來小公公進去喚一聲皇帝的機會。

小公公剛進去卻與正起夜的熹宗打了個照面兒。

“皇上!汪大人已在宮外侯多時了,怎勸都不返,問他只說是天大的事,緊緊催人來稟報。”

熹宗道:“讓他在外侯聽,朕正煩著哩!”

小公公出去說了清楚,轉道:“汪大人跪著侯宣,朕煩你哩!”

……

半個時辰後才聽到了宣召聲,汪大人揉著發麻又疼痛的膝蓋骨,顧不上緩,急著見聖。

熹宗見他一副風塵僕僕的樣子時又覺耍他過分,把不好的臉色調轉了過來。

“汪大人夜裡急見,何事如此之要,非得要擾了朕的瞌睡?”

“皇上!”汪大人一揖,“城中正走兵如潮,疑是魏府排兵所致。那陣勢兇兇,若生反心怎可抵擋?”

熹宗一抬眼皮望著他,盯了好半天才緩緩道:“有人言朕只可工匠不可江山,豈不知江山生死盡在朕矣。雖有宦官相勾又成群串連,但那只是打異己而非欲害國家。雖朕不允,可從古延今皆是從暗地而生。朝堂之上時均是陽光,均為朕好。朝堂之下也均是厚水,也說均為朕好。若調查不明又都一一殺了,國家之事豈不要朕一一親理。”說到這裡,把白日裡的那封書信交與汪大人,又道:“大人可曾對楊歡此人有過深思?曾見他連破兩起要案,一關於朕,一處於廬州。雖定為成大明之賊,朕卻愛他之才。若為朕所用,加以教化,定能懾朝中之官。但此人雄心不明,朕望大人著手此事,越千山萬里處教化成功。切記勿與魏大人正面交鋒,其表皆隨他意,關於兵事朕自有數!”

汪大人一聽皇帝要自己去教化楊歡時又不敢抗旨又有些犯難,魏忠賢一直示楊歡為眼中刺肉中釘,這不是與姓魏的明著的對立嗎?就憑自己一個中書哪裡是姓魏的對手,下場是全家屠絕。

熹宗明白他的難處,微微一笑,幫他釋懷道:“朕賜你一把金劍,所到之如朕親臨,危難時可用。另,愛卿可先查楊歡所到之處聽百姓之聲再加以實證。後,再與歡同交時只可摸其心,不可表朕意,辯此人雄心正誰?愛卿出城時化著百姓,歸來時還你榮身!”

心頭一塊石頭落了下來,汪大人急忙叩拜,後又領了金劍化身出城。

熹宗雖是整日忙木藝術,也並非是一塊木頭,那寶圖被盜之事被數次推敲後甚覺蹊蹺。關於圖紙的詳細除自己之外朝堂上下其實都是猜測辦事。寶圖被盜乃是事實,具廬州回來的暗查官稟報,那處多有異人活動。說楊歡盜走圖紙,卻未照圖紙去鳳陽盜寶。

關於那些傳言,要什麼三圖相合才能識出藏寶之地都是妄自瞎議。

民間偽圖,朝廷傳言,真真假假何人故意所為?老祖宗啊,為何如此啊?熹宗在沒有解開這個謎團之前不能給楊歡正身,即使想,也不是當前的局面。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疑問塞滿了心的熹宗毫無睡意,無意間又看到了那本魯班工書,拾起來後又開始細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