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江海潮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八章 民中物語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八章 民中物語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應聲他們已經初中畢業啦。厚強和進炎拜師學了瓦匠,師傅把他們帶到外地,在公社建築站承攬工程的工地上幹活兒。應聲、眾輝和一芳到克信民辦中學讀高中。

新的學校新的希望,克信民中是應聲見到的第一個最大的學校。

應聲每天由東向西途經克信大橋,既可以領略通揚運河的壯觀,又可以眺望公社會堂的雄婆。橋西坡下,左側是供銷社、農具廠,右側是機電站、菌種場。右轉途經沙石飛揚的三零四國道,步行一公里左拐經公社醫院後,就到達了學校。

應聲非常喜歡走這條路,這裡雖然不及青蒲鎮繁華,但大橋到學校這短短的一公里多長的路旁,幾乎集中了公社所有的重要單位。

學校大門外是一條兩米多寬的土路,把學校、醫院和六個大隊與三零四國道連接起來。

路南是土操場,設有籃球架、單槓、雙槓、沙坑,這些體育設施應聲是第一次見到。

路北就是學校的教學區和辦公宿舍區。臨路的一排平房是教室,左邊是初一、初二,右邊是高一、高二,中間通道兩側是黑板報。

通道向裡延伸連線第二排平房,老師辦公、住宿都在這裡。

兩排房子的西側是廚房,廚房門口有一口井,每天早晨工友就把蒸籠放在這裡。同學們早晨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飯盒放在蒸籠裡。工友把飯蒸好後,在中午下課前把蒸籠又搬到這裡。一下課,同學們就湧到井邊取自己的飯盒吃午飯。

學校的老校長,也是這所學校的創始人,前段時間被隔離審查,因忍受不了折磨,就在學校後面投河自盡了,後來給他安了個毒害青少年罪了事。每逢忌日,附近有好多群眾到他投河罹難處燒紙錢,放河燈,為他招魂續魄。

挺有意思的是,新任校長是原公社革委會主任,他是被縣革會隔離審查的那位主任的繼任。公社主任怎麼會安排到下屬學校當校長?誰都說不清楚。有多個版本,有的說是因為犯了錯誤貶下來的,有的說凡是造反派上來的人都得下去,也有的說他自己想離開是非之地而主動申請下來的,眾說紛紜。雖然是校長,但還是拿的民辦教師的工資。他平時很低調,對待老師和學生都比較平易親和。奇怪的是人們不稱他校長,仍然喊他主任。稱呼人家位階曾經高的職務也許是人們的習慣了吧。

學校共有六位老師,兩位語文老師分別兼任初一、初二和高一、高二的班主任,其他四位分別教數理化和歷史地理。政治這重要的課程沒人教,大家七嘴八舌,說校長最合適,這顯示了民中對政治的重視。其實校長教得還行,畢竟人家也是老三屆的高中生。

老師的結構也很簡單,除了數學老師許年良外,其他都是清一色的老三屆高中生。恢復高考制度後,這裡的老三屆包括校長都考取了大學,弄得教育局應急調配老師。

許年良老師小時候和沈秀珍是鄰居,從小學同學到高中。由青梅竹馬到互生情愫,兩人好上了後,經雙方父母同意定下終身。年良考取復旦大學數學系,秀珍考取華東財經學院會計專業。年良是獨子,父親死得早,恰逢開學前夕,他娘染上肺結核,當時稱癆病。年良擬棄學照顧病重的母親,他覺得自己成績好,來年再考也不擔心不得錄取。秀珍心想,數學是年良最喜愛的學科,即便來年再考,也不等於能錄取自己理想的專業,萬萬不可棄學!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秀珍自己喜愛的是絲綢刺繡,對會計專業並不喜歡,再說她父母在海通工藝美術研究院工作,也可在那裡學習沈繡。於是她決定棄學照顧未過門的婆婆,他在上海的四年,他娘全由秀珍照顧,畢業那年冬天他娘走了。為了和秀珍走到一起,畢業分配時他主動要求回海通城工作,被安排擔任海通中學數學老師。秀珍在海通工藝美術研究院培訓班學習沈繡,擬定待她學習結束分配工作後即結婚。他和她雖未結婚,但在他的心目中她早已是自己的妻子和最愛。

許老師雖然年輕,但經常發表學術論文和教學論文,有點年輕氣傲。雖遭人忌妒,但他並不在乎。天有不測風雲,文革開始後,他被作為反動學術權威打倒,遭批鬥,吃盡了苦頭。後來作為牛鬼蛇神下放到江浪縣薛姚農場勞動改造,從此再也不能和秀珍相見。

秀珍的父母都在海通工藝美術研究院工作,因為解放前都參加過國民黨三青團,遂被作為敵特嫌疑抓起來批鬥審查。後來,她父親懸樑自盡,母親投井自殺。因此,她家在工藝美術研究院的宿舍被單位收回。本來沈繡培訓班學員都可以安排工作的,因其父母的緣故,勞動部門不予安排。她走投無路,到處查詢年良的下落,一個偶然的機會,終於得知年良正在農場勞動改造,秀珍準備和他一起下放勞動吃苦。

許年良聽說秀珍來找他,以為她已經學成分配了工作,是來找他結婚的。因為他倆約定過,待她學習結束分配工作後即結婚。他知道自己前途未卜,很可能還會遭遇更慘的境況,生怕耽誤秀珍一輩子,就和場領導如實匯報思想,領導認為他是個大丈夫,便安排女職工與他假辦夫妻。假妻子挽著他的臂膀,他趾高氣揚的在她面前顯擺,為了顯示絕情,連坐都沒讓她坐,一口水也沒倒。見此情狀,她哭著奔走了……

她忍著飢渴,漫無目的的往回走。也不知走了多遠,也不知走到哪兒,更不知什麼時間。嚴重的飢渴迫使她走向河邊想捧口水喝,可是實在撐不住了,她暈倒了。

正巧她後來的公婆路過,看到姑娘暈倒,就背回了家。老倆口子非常同情秀珍無家可歸的遭遇,雖然家裡窮,憐憫之心使他們產生了收留她的想法。但轉念一想,查身份一關怎麼過?造反派追查起來可是要人命的!

她哭著央求把她留下,老兩口一想,大兒子抱病快不行了,不如假結婚濛濛領導,對外就稱結婚沖喜,還會有誰查她的底細呢?

她結婚兩天男人就死了,不久公婆相繼去世,把四個小叔子交給她撫養。

許老師心中一直想著她,經常夢見她遇難而驚醒。他被從農場調到克信民中當老師後,每月拿五十多塊錢工資,這比公社書記的工資還高。生活條件好了,人也自由了,攀親的人也多了,他一一婉言謝絕,心中的唯一就是她。他數十次回海通城,嘴皮磨破腳底起泡,到處尋找秀珍的下落未果。

應聲在中心校讀初二時是老師的寵兒,到民中後,他亦珍惜來之不易的上學機會,他立下宏圖大志,一定要成為全班學習成績最好的同學。

第一次數學作業後,許老師找他談話:“你在初中是驕子,不等於到高中就成績好,你看你十道題錯了幾道?”

許老師的話,像針刺一樣刺著應聲的臉紅一陣白一陣。他想,自己數學原本基礎就差,到了高中不加把勁是跟不上趟的,更甭說班級第一了。對,應該跟著許老師好好學。他實話實說:

“許老師,你說得對。我知道我數學基礎差,只讀了三年級就直接上的初二,我一定加倍努力!”

“什呢?!”

當許老師知道實情後,自責不已,太傷害孩子啦!他頓時覺得應聲太了不起了,小小年紀太堅強了,又是多麼有毅力、有韌勁啊!他又彷彿有一種同病相憐的感覺,不,是敬畏,應聲這麼小而受的折磨不比自己少,應該更加振作起來,向前看向前奔!

從此許老師把應聲作為特殊的學生,在人生道路上,他以應聲為友,學習和崇敬其堅韌不拔的品格;在學習上,他循循善誘、精心輔導,使應聲的數學成績進步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