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江海潮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九章 貓匾地攤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九章 貓匾地攤

朱學童他們從上海採購回貓匾樣品後,馬上購買原料,進行依樣畫葫蘆的仿製。把第一批仿製品投入到韓橋地攤市場後,令朱學童沒有想到的是,全被當地群眾搶購一空。

“你們說,大家為什呢喜歡貓匾?”朱學童尋思的問。

“這貓活靈活現,吉利,避邪!”二隊會計說。

“這是不錯,但貓匾空餘的地方寫的字也很重要!”水波說。

“水波說得對,我也是這樣想的。老百姓都圖個吉利喜慶,這貓匾可以作為婚慶、祝壽、蓋房等方面的賀禮,牆壁掛上貓匾,又有順遂話,主家是不是很開心?”

水波和二隊會計情不自禁的拍手叫好,都覺得這貓匾肯定有市場,是老百姓喜歡的賀禮佳品。

既然是好杲昃,學童尋思著能不能用它作為韓橋人發點小財的開場鑼呢?產品已投入市場,很快就會有仿製品出來,如果我們不迅速擴大規模佔領市場,就會坐失發展良機,千萬不能牆內開花牆外紅啊!但是,割資本主義尾巴的風聲還挺緊,總不能大張旗鼓的開會動員家家戶戶仿製貓匾吧?

如何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這個裡邊有講究!學童驀然想起疏浚運河時的情景:

那年,運河河底到處是人,挑泥的號子聲響徹雲霄。公社的高音喇叭表揚著進度快的大隊,不點名的批評落後單位。韓橋大隊因有幾個壯勞力生病而拉下了不少土方。如果韓橋不能如期完成任務,就會影響開壩放水的時間。朱學童把鞋子一脫,捲起褲管光著腳板和社員們一起幹了起來。再也沒有誰講人手少的問題了,畚箕裡的土裝得像小山,腳步跑得更快了,硬是把拉下的土方按公社的進度挖完了。

想到這裡,學童有主意了,他不僅自家帶頭生產貓匾,還讓水波和二隊會計也拿樣品回去仿製,準備選擇時間同時到地攤市場銷售。

水波清楚,生產仿製貓匾,看起來是讓自己掙錢,實際上是學童交的不是任務的任務,是要暗暗的給社員做示範。他是隊長,隊裡雜七雜八的事並不少,哪有精力生產貓匾?他想,小寡婦沈秀珍的老大老二兩個小叔子不是搬過來住了嗎?再拉上應聲、一芳兩個小鬼幫忙,自己出成本並進行技術指導,賺的錢均分。他越想越覺得這個四家互助協作的方法好。

說沈秀珍的兩個小叔子住水波家的事,還有個小插曲。秀珍家是大隊現場會的現場之一。四個小叔和秀珍睡一個房間的事,讓學童和水波很揪心。水波想她家老大老二都上初中了,已到了青春期的年齡,怎麼能還和嫂子住一個房間?再者兩個小的也上四五年級,老大不小的了,怎能再和嫂子睡一張床?他想著自己一個人住這麼大的房子也浪費,就想讓這四個孩子搬到自己家住。

他又怕秀珍有什麼想法,怎麼忽然與秀珍提這個問題?還以為有所圖唻。學童知道水波的想法後,覺得可行,便和水波一起找秀珍商量。果不其然,秀珍覺得不妥,孤男寡女的,相互來來往往,又給人多了嚼舌根的話柄。她只微微一笑,半天不吭聲。

“知道你怕人說閒話,可現在小叔子大了,也免不了有人在背後說你和小叔睡一個房間的閒話了。”學童又折衷了一下說,“兩個大的住水波家,兩個小的搬到堂屋和你分床睡。看看還有什呢人再嚼舌根!”

秀珍想想也對,總有人要嚼,嘴長在人家身上,不是嚼這個就是說那個,便同意了書記的方案。

學童選擇了星期日,趁應聲在家,借他家寶地開隊長會。

他對隊長們說:“今天是匯報會,就是彙報落實現場會的情況,每個隊發言兩分鍾。”

十個生產隊,二十分鍾的發言很快就過去了。

學童已隱隱約約聽到地攤市場傳來的熱鬧聲音,他知道爭先恐後購買貓匾的火爆場面又要開始了啦!

他說:“今天的會開得很好,為提高社員分配水平,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交流了很多計劃、設想。我還是那句話,不定調子,路子自己找自己走!散會。”

大家面面相覷,怎麼二十五分鐘不到會議就結束了?

學童召開匯報會是名,而要讓隊長們看貓匾銷售火爆場面是實。開現場會時,他是鼓勵集體和個人把自產的東西拿到地攤去賣,充其量也就是自產自銷,只不過是資本主義尾巴中的毛毛而已。現在是要買材料加工仿製貓匾,然後推到市場銷售,這可是大大的長長的資本主義尾巴啊!怎能公開號召群眾?這樣做會不會適得其反?所以,他採取了讓隊長們自已去看去悟的辦法,來引導社員仿製貓匾。

地攤市場是隊長們回去的必經之路,他們都看傻了,自言自語的說:“太火了啦!”。更讓他們刮目相看的是:

學童的妻子竟然在賣貓匾,他兒子眾輝也在不停的忙乎照顧著顧客。秀珍也參與了貓匾仿製,水波沒時間時,她就來張羅,配合得挺默契。她帶著應聲、一芳和兩個小叔子在地攤叫賣。隊長們看了他們數著嘩嘩的票子,真眼熱!

“村看村戶看戶社員看幹部”,這是有生產隊建制以來,農村最流行的群眾語言。韓橋大隊、小隊幹部家裡都加工起了貓匾,很快十個生產隊幾乎家家戶戶都忙乎起來了!

雖然貓匾加工的工藝簡單,但是這麼多社員都來生產,由於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差異,總有些人需要幫助解決技術問題。

學童家加工貓匾,眾輝是其中重要的力量。而應聲、一芳心靈手巧,他倆製作的貓匾的質量可算得上地攤市場的上乘貨。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社員有困難、有問題,學童的意見就是要傳幫帶,而應聲、一芳和眾輝三個高中生成了業餘技術輔導員。

很快,韓橋大隊幾百戶人家大多掌握了貓匾生產技術,雖然產量越來越大,但在地攤上還是供不應求。河東的鞏固大隊社員在河西的影響下也活躍起來,江浪縣、海潮縣交界處的韓橋貓匾地攤市場自發形成了。

看著韓橋和鞏固大隊社員發財,鄰近的幾十個大隊的群眾心生羨慕,也都加工起了貓匾,一個以韓橋為中心的貓匾地攤市場不斷擴大,越來越火。

有的農民腦子比較靈活,在地攤市場收購了一些貓匾,試著到上海等地銷售,沒有想到會更加火爆!於是,形成了一大批農民經紀人隊伍,這為韓橋市場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大多數成為韓橋市場的重要商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