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情滿大荒山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0章 有電商來考察啦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20章 有電商來考察啦

劉美開著她的越野車,我們和她一起回到茅草坪村。從和平鄉政府過來,通村路硬化工程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綿延起伏的大荒山,茅草正枯、櫟葉正黃、霜葉正紅,漫山遍野色彩斑斕,俞發顯得成熟嫵媚。

我們來到張玉鳳家。張玉鳳家今年殺了兩頭豬,每頭350斤左右,此時,豬肉正用鹽醃在三隻大塑料桶裡。張玉鳳介紹說:“大荒山的臘肉是醃肉,不用煙燻,用鹽醃製。豬殺後,卸下後腿和前腿,保肋肉砍成五指寬一塊,豬頭去掉骨,撒上鹽、花椒,反覆揉抹,讓鹽充分浸到肉裡。抹好鹽後,把肉堆放在塑膠大桶裡,蓋和蓋子,醃20-30天,讓水分充分浸出,然後拿出來,掛在通風的地方,自然風乾後就成臘肉了。”

劉美說:“醃製臘肉非常簡單嘛。”

黃朝華說:“不簡單哦,鹽放少了,醃不好,就臭啦。鹽放多了,醃出來很鹹,不好吃。”

我們帶著劉美來到年豬殺得比較早的團支部書記秦有剛家,秦有剛家殺了兩頭豬,醃肉已經出缸。4只後腿、8只前腿、16塊保肋肉、兩個豬頭、十圈香腸整整齊齊掛在廂房樓上。秦有剛跟劉美說:“火腿要到明年七月以後,才會散發出香味,時間放得越久,就越香。”

我們又帶劉美參觀了馬二爺、王大才家的豬圈和雞圈,還參觀了王宗保養的黑山羊。在孫正權家,我買了一隻公雞,讓老劉老師將公雞宰殺後煮起。在馬奶奶家,我給了馬奶奶50元錢,讓她蒸一甑子苞谷飯。

我們陪劉美在大坪子轉了一圈,劉美親眼看到了茅草坪村豬雞牛羊的真實養殖情況。接下來就是驗證特色農產品品質的時候了。我拿了1000元錢,讓黃朝華、張玉鳳、老劉老師去採購一些大荒山上最有特色的食材,張羅晚飯。

傍晚的山風有些寒意,夕陽的餘暉把大荒山裝扮得一片金黃,包括站在村落邊上的我們。昔日的同學的人生,竟然毫無徵兆地在這偏遠荒涼的大山上交集,一切註定是一種緣分。我指著山坡下面的村子對劉美說:“你看,那是土掌房,你肯定沒見過,原生態景觀。”

劉美看了一會,轉身對我說:“確實別有一番味道。今後可以開發成旅遊景點。”

我又指著身後的村落對劉美說:“這些紅牆青瓦木結構民居也有特色。”

劉美說:“茅草坪村交通閉塞,風物景緻儲存得很完美。”

我指著山頂的那一邊對劉美說:“山上面的大風頂,有一百多戶集中成片的木板房,非常震撼人心,明天帶你上去看看。”

劉美說:“你以前在朋友圈裡發過,我有印象,很美。”

我興奮地說:“大風頂上還有廣闊的高山草原,綠草如茵。”

劉美問我:“我們有什麼打算?”

我說:“我們正在構想,想把大荒山打造成旅遊景區。”

劉美點點頭。

回到村委會,我帶劉美參觀了活動中心,劉美在村兩委辦公室觀看村情村貌介紹,翻看了村上的一些檔案,認真瞭解基本情況。我陪劉美在辦公室說了一會兒話,晚上七點,老劉老師他們把晚飯準備好了。有土雞燉野生菌、老火腿、臘肉、香腸、酸菜老四季豆湯、綠豆湯、涼拌蘿卜絲、煮洋芋、白水白菜、油炸高山小紅花生、油炸馬蜂蛹、連渣菜,還準備了新釀的米酒。

菜擺上了桌,老劉老師生起了一堆柴火,我們圍著桌子,開始吃飯。

劉美逐一品嚐菜的味道,張玉鳳、黃朝華、老劉老師逐一給劉美介紹每道菜的名稱典故。劉美把每道菜的都品嚐了一遍。大荒山的原生態食材,是其他地方無法比擬的,味道自然鮮香可口,與眾不同。看得出來,劉美很滿意。

品嚐完畢,我招呼老丁、董醫生、老劉老師和其他幾個老師,還有黃朝華、張玉鳳,大家一起圍坐在一起,烤火吃飯。我陪劉美吃了一碗米酒,給她盛了一碗苞飯。

吃完飯,我們坐在火堆邊烤火。劉美對我們說:“說真的,你們茅草坪村的豬雞牛羊,包括剛才吃的這些東西,品質都非常非常地好,地域特色非常非常地地明顯,非常非常具有銷售優勢。”

我們認真地聽著,劉美頓了一會,繼續說:“我們公司有豐富的營銷手段,有多樣的銷售平臺,有推銷豬雞牛羊肉的經驗。”

我們認真地聽著,沒有搭話。劉美話鋒一轉,她說:“現在的關鍵是,你們沒東西供我們賣呀。”

老丁焦急地說:“有東西呀,怎麼沒有呢。”

劉美看著老丁,問:“我現在要一百個老火腿,你有嗎?要500斤香腸,你有嗎?要500斤蜂蜜,你有嗎?”

張玉鳳說:“我明白了,你們需要有一定貨源保障的對路商品。而我們雖然有一些特色產品,但這些產品基本上是保障自給自足的,數量少,不確定性大,形不成規模,產生不了品牌效應。”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劉美豎起了大拇指:“張主任說對了,現在的問題就在這裡。”

我說:“劉美,咱們也不見外,今後應該怎麼做,你給點建議吧。”

劉美說:“一要註冊商標,形成品牌,才會有持續性,才能長遠發展。二要成立公司,走公司加農戶的模式,由公司引導農戶。三要綜合開發,你們沒有較大規模的大宗商品,只有把所有的農物產品都納入進來,共同開發、管理、營銷。”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我們是搞行政的,對商品經濟不熟悉,對劉美講的這些,一時也想得不是很明白。但我感覺總體上是對的。但要沒有一分錢集體經濟積累的貧困村出資來成立一個公司,顯然時機還不成熟。

我問劉美:“是不是先成立公司,後註冊商標,開發品牌?”

劉美說:“只有公司成立了,才能做一些事。”

我讓老丁和黃朝華、張玉鳳談談他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