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情滿大荒山最新章節列表 > 第213章 商品經濟和小農經濟對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13章 商品經濟和小農經濟對話

大荒山之所以貧窮,因為他還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還有沒真正進入工業時代,沒有進入資本時代,沒有進入信息時代。而大荒山農特產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成立,為大荒山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

劉美是我的高中同學。我們的高中同學,有當醫生的,有當教師的,有當公務員的。也有沒考上大學,自己發展的。劉美在高中時,和我並沒有太多的交集。現在我兩竟然在邊遠的大荒山上,為各自的人生理想打拼。

但不能不說,劉美對我的扶貧工作,幫助很大。但凡需要她協助做的事,她也從來不推諉。而且,劉美有經商的豐富經驗,她的很多理念,非常切合實際。

大荒山就這麼一點地方,不可能像城市,晚上有許多娛樂消遣的好地方。吃過下午飯,太陽落山,夜幕降臨。就只有看電視、刷手機。

從昨天晚上半夜起,下起了小雨,及至天明,雨勢開始加大。劉美這幾天都在茅草坪村,下雨也沒什麼事,她過村委辦公室來,和老丁、我、程宇飛、肖朝敏我們聊天擺龍門陣。我們在一起探討商品經濟和小農經濟。

我說:“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中國人歷來看不起錢,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嫌它有銅臭味。所謂君子者,必須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幾千年來,農民臉朝黃土背朝天拚命種地。年青人拚命讀書,朝代不斷更替。不變的是,燦爛輝煌的農耕文明一脈相承,不斷延續。”

老丁說:“這是事實。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鑿壁偷光夜讀書,學而優則仕。以身許國、發奮圖強、開新疆拓土、建功立業、出將入相、封侯進爵,為人民解難、替天子分憂,才是人間最正確的道路。”

劉美說:“中國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大宗商品,我認為是鹽。鹽吃力氣醬把滑。沒有鹽,幹活沒勁,還要得大脖子病。鹽是生活必用品,需要在全國範圍內流通,從中央到地方,從鹽產地到銷售地,都建立起了一個完善的食鹽營銷網路,其中漕司以上的銷鹽機構是獨立設置的專營部門,州縣以下的銷售機構是地方行政機構兼職。各州縣的官員一般在州、縣城內和人口密集的鎮上置鋪出售。地方官吏為了節約經營成本,一般不是天天售鹽,而是規定一個售賣食鹽的日期。鹽是政府嚴格管製品,直到現在,食鹽都還在專賣。但凡私人販運,只要敢冒坐牢抄家的風險,必有豐厚利潤可圖。”

我說:“茶葉、絲綢、布料也是生活需要品,但重要性不及鹽,所以有民間貿易。但商人這個職業,被封建主流社會所看不起。商人重利輕別離,見利忘義。賺取利潤被貶為唯利是圖。”

劉美說:“中國古代對商品經濟最大的貢獻,就是始於西漢、興盛於唐、宋、元、明時期的陸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了。精明勤奮的中國商人從中國主要運出絲綢、瓷器、鐵器、金器、銀器、鏡子和其他豪華製品,換回葡萄、核桃、胡蘿蔔、胡椒、胡豆、波菜(又稱為波斯菜)、黃瓜(漢時稱胡瓜)、石榴等西域特產。絲綢之路貿易的主要表現形式是以物易物,更多體現的是政治和文化的交流,是政府推動,不是利潤驅使。”

我說:“明清時期,城鎮商業呈現繁榮景象。棉花、茶葉、甘蔗、染料等農副產品大量進入市場成為商品,體現了小農經濟與市場的聯絡日益密切,農產品商品化得到了發展。城鎮經濟空前地繁榮和發展,許多大城市和農村市場都很繁華,區域間長途販運貿易發展迅速,徽商和晉商名聲四起。”

程宇飛說:“去年,我們一家人到周莊旅遊,在雙橋上照了相,坐了烏篷船,參觀沈萬三故居,品嚐萬三豬蹄,近距離沾一下沈萬三財氣。沈萬三本名沈富,字仲榮,他依周莊,憑三江之利,廣集貨資,後透過開展海外貿易積累巨大財富,從而迅速成為江南第一豪富。文武之外,似乎還有一條成名之路。不過據野史記載,沈萬三並沒善終。這算是比較有名的、為數不多的封建社裡裡的資本家。”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老丁說:”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春風吹綠了神洲大地,聯產承包,土地下戶,自主經營。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農耕文明再次興盛,自給自足,解決了吃飯問題、穿衣問題、吃肉的問題。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解決了溫飽,有了結餘,農村和城市的市場又熱鬧起來,商品經濟在中華大地上再一次開花發芽了。我父親和母親在自留地裡種瓜種菜,養了豬、雞、鴨,把吃不完的白菜、香菜、南瓜、茄子,以及捨不得吃的雞蛋、鴨蛋背到集市上賣錢,買糖、鹽、茶、煙、布。公社和大隊也不再割資本主義的尾巴了。我那時十來歲,第一次對錢有了概念。花花綠綠的錢,雖然本質上是一張紙,卻能買到小到針和線、大到牛、羊和豬。沒有錢,就看不了病,坐不了車。”

劉美說:“一九九二年,鄧公南巡,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小平理論最終形成。資本主義也有計劃,社會主義也有市場。神州大地,春風化雨,春潮奔湧。商潮滾滾,商機無限。農業興盛、工業興盛、商業興盛,鄉鎮企業紅紅火火,招商引資熱火朝天,港、澳、臺資本風湧而至。一大批窮瘋了的人站了出來,把發財當作畢生追求和崇高理想,在商海里搏擊。”

肖朝敏說:“改革春風吹滿地,中國人民真爭氣……於是到今天,我們有了華為,有了聯想,有了百度,有了騰訊,我們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都得那歸功於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老丁說:“而在今天,發財的夢想可以揣在心裡,掛在嘴上,不時拿出來顯擺一下,但要光明正大在放在桌面子上,還是會被主流意識所不恥。升官發財,人們覺得俗。小商小販仍然帶有濃烈的貶意。奸商是社會給生意人貼上的撕不掉標籤。剝削的說法好不容易慢慢淡出人們的語言詞彙。剩餘價值不再被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