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上帝指使自傳最新章節列表 > 詐唐 二千四百章 楊家將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詐唐 二千四百章 楊家將

自從是得到了這本《道得經》後,他對佛道以外的事物幾乎毫無興趣,一心就想著潛心問道。學了道法後,他整個人都變得不一樣了,從此他的眼界也開闊了,心胸也變得寬廣了,一個人的眼界決定了他的高度, 一個人的心胸決定了他的寬度。見人裸身無衣,便解衣與人,見人腹飢無食,便以自己的飯食相贈,這些都是尋常事。有趣的是有些村民善良,道長走過很多的村,民風古樸的村子,見有道長來,一定以禮相待。唯獨是到了劉村,這裡的民風彪悍,不僅對自己沒有禮數,還不尊重自己。

好在劉半仙已經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又不厭蚊、蟣螫啖。半仙身住牛頭山中,一來二往間,胸中便抱持了堅定的道心。即是對道教生出興趣,如果說以前他只是有入道的念頭,現在的他已經下決心要做一個道士了。再簡單地說,就是想當仙人了。來到牛頭山青牛洞後,他閉門不出,學起了仙人之法。

修行的第一步是辟穀。即一切穀物皆不入口,只吃山菜。其次是斷菜食,只吃樹木和花草的果實種子。再下一個階段,一日只食一些粟,身上只穿藤衣。再接下去,就只吸飲草上的露水,少食。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過程是很艱難,可是卻能取得成效,也能讓人的心境得到提升。

原來當年那道士看出李三父子倆,天生五行相生相剋,兩人如在一起必有一人殞命,故意開出一條奇怪藥方,將李三兒調離家中,然後對他詳加闡述其中厲害。李三為了兒子的安危,就拜老道為師,決意不在踏入家門,想家的時候,就站在山坡上遠遠的看著。所以其實他一直未曾走遠,他知道兒子和誰玩耍,妻子何時洗衣服,只是不能踏入家門。十六年後,老道歸西,臨終前窮極全身道力,配合李三兒這些年的刻苦修行,終於改變了他的命數,才使這對父子得以相見。

於是,劉半仙學了一些本事後,便是離開了牛頭山,踏上了他的尋親之路。不過這個時候,他還沒有能力算出自己的姐姐身在何處,他只能一邊遊走,一邊修行,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實力。凡隱士都過著離群索居、餐風宿露、世隔絕的生活,半仙雖然一心求靜,也極力擺脫世俗的騷擾。但由於修為太淺的緣故,不得不對村民們委曲求全,不得不為了銅板而對客人諂媚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為了生活不得不做一些低俗的事,有的時候為了討好商人與官員們,總難免要配合他們附庸風雅一番,才能得到幾個鋼板。不管來找他的是什麼樣,風流才子來求教他,平民百姓來求助他,青樓女子來戲弄他,他都能安然處之,應付自如。生活真是太不容易了,想要呆在一個地方,是很難有進步了,為了讓自己

的修行得到昇華。不想像別的道士一樣循規蹈矩的活著,每一個人求道的路不同,選擇走的路也是不同。

我們也不去討論,到底是安居一處修道好,還是遊走天下修道要好,也許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活法,也有自己的修道方法。修道不易,萬般無奈的情況下,他只能四處移居,竭力擺脫世俗的糾纏。於是,有福寺、淨果寺、上大夫祠、西祠、泉眼寺 等地都留下了這位道長的身影。雖然他並不負盛名,可是漸漸地隨著他的能力日益壯大,卻也能幫助到了人,也就受到了尊重,自然也讓他感覺良好起來。

道長說:我感謝我的消費者,他們是我們的衣食大爺。他們成全我修道的生活,我也努力想要做一個好人。什麼時代的人都很有好人與壞人,幫助好人,度化壞人,這便是他要做的事。我覺得和我們有生意來往的人都是自己的有緣人,我真的對待這些有緣人,並沒有任何的壞心眼。起碼他沒有必要用道家的把戲來欺騙這些村民,從這點講,那些渴望找到真感情的女人姐妹們,感謝我吧!想要消災解咒的村民,感謝我吧!對未來迷惑的人,感謝我吧!我都將為你們指引,為你們獻出我的力量,這就是他的道。

我不恨任何人,因為別人並不欠我什麼,別人給我的那是本分,不給也是應該的。金錢是萬罪之源,如果不是因為兩個銅板,大家都是好朋友,可是卻也因為這兩個朋友,他對這個村子的印象很不好。銅板是個罪惡的東西,我們走到今天這步,都是金錢惹得禍,如果不是因為錢的話,我想自己也就不會有任何的情緒了。

我們這個崇尚文明國度裡活著,我們難道只能靠錢活著,離開了錢我們難道都會死去嗎?錢真的就這麼重要嗎?道士不想大家都是這樣認為的,哪裡大家都這樣認為的話,這個世界就完蛋了。道士相信這個世界上一定有比金錢更為重要的東西,比如說親情、愛情、戰友友,這些任何一樣都是重要的。讓我為自己的大道獻身牛道士也是願意的,可獻身後我們得到什麼名分,最後的稱號還不是個雜毛小道。

做人難,做好人更難;做一個道士難,做個好的道士更難。這世間本就沒有什麼事好做的,但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不難因為事情難做我們就不做了,越是難做的事,我們越是要做好,我們只有如此人生才會為得有意義。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輕鬆的活著,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做,只要活著就行,可活著和不喘氣又有什麼區別?

關心道士生活的善良人們也許會問:你以後將怎樣面對生活?

我告訴你們:雖然我沒有錢,可是我有一顆善良的心,我相信有一天我的能力強了,我也可以開宗建廟,成為一代宗師。

劉雯沒有想到一個雜毛老道,還

有這樣的抱負,真是太帥了,要是自己嫁給這樣的人,我能不能也像他一樣成為一個偉人。

“自然是可以的,只要你跟我一樣,你也能成為我這樣的人。”

累了,乏味了,已經調不起精、氣、神了,跟一個女人談理想是一件很累的事。如果對方喜歡你,那也還好,要是對方不需要你的話,不管你說什麼對方一句也聽不進去。

劉雯想要相信他,可是卻不敢相信,她最終還是不能相信道士說的話。

道士說了,你不相信我是正常的,我承認我就是一個半吊子,對於道術,我也並沒有入門。至於切陰脈的事,你也就當我是胡說八道,就當我沒有說過,你也沒有聽過。

“你什麼意思?”見道長的態度轉變了,之前還有一絲肯定,現在連這一絲肯定也沒有了。劉雯特別的生氣,皺起她的俏眉,一雙冷眼直視著對方,眼裡充滿了憤怒之色。“你以為你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你說過的話真是可以不用負責的嗎?你剛才的話也說了,我也聽了,你雖然是無心之舉,可是聽者卻有意了。”不管你說的是真是假,我卻信了幾分,而你現在讓我當作是沒有聽過,這怎麼可能。

道長見她如此的生氣,他完全可以理解一個病人的心情,在道長的眼裡,她真是一個可憐的女人。從道長第一眼看見這個女人起,他便一眼就發現了這個眼裡充滿了冷漠,對這個世界無比的失望的女人。道長初出茅廬,自然想要做些可以證明自己的事,不管是日行一善,還是幫人消災解難,他真的需要做一件讓人信服的事,證明自己學道是有意義的。

半路出家,離家去當道士,拋棄了原本的生活,這是一件特別不容易的事。不是從小而是年歲大點才去當道士,比喻中途改行,從事另一工作。有的人是因為對生活失去了希望,逼不得已尋找新的生活;有人是因為發現了自己在某個方面的天賦或者是因為出於某種喜愛,而改變了自己的初衷,尋求新的人生。

相傳,宋朝皇帝在昊天寺上香敬佛遇遼兵圍困,楊令公率七個兒子前來救駕,其中三個兒子戰亡,一個下落不明。後在伐遼戰爭中遭元帥潘仁美陷害,楊家只有楊六郎倖存,在歸途中,楊五郎因當年戰敗出家當和尚。可是當面對到家國大事,還有兄弟情義之時,他挺身而出救了楊六郎,從此而被偉為了家話。

他出家不僅是躲過了被迫害的命運,也並沒有改變了自己的志向,也沒有忘記自己的身份,他依然為了這個國家在戰鬥。我們暫且不去討論楊五郎到底是不是因為貪生怕死而出家,他本名楊延浦,帶領楊家子第上五臺山後,將自己的名字改為楊延德。然後,將楊家棍、楊家刀、楊家三十六路梨花槍(畲家)等楊家傳統武術傳於楊家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