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上帝指使自傳最新章節列表 > 地朝眾神 二千七百八十九章 開眼看世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地朝眾神 二千七百八十九章 開眼看世界

看到我們國家被侵略了,簽訂了各種不平等的條約,我們國人做了什麼,我們國人敢於出來反抗大清的統治嗎?沒有人敢出來反抗,更沒有人願意帶頭來改變社會落後的現狀,我們只是俯首稱臣繼續做我們的亡國奴罷了。大清在想什麼?想著自己的下政權,想著自己的統治,想著少賠點東西給別人,大清從來沒有想過要變得強大。說起來這是很搞笑的,也是很荒唐的國家,一個國家怎麼就變成了這樣。難道是因為我們大地朝人的奴性,還是我們大地朝沒有思想,或者是我們麻痺大意了。

正是在這個島國人集體眼黑的年月,《海國圖志》的到來,真正為他們點亮了燈。島國人透過這本書,看到了一個全新生動的世界,看到了西方先進的思想與文化,堅定了學習的信念。而在一批島國留學生遠赴重洋的路途上,《海國圖志》更成為行路指南,雖然這樣說有些誇張,可是卻也是事實。據說好些島國精英走了萬里路,卻一直帶著這本書。橫井小楠更直言不諱:島國近代對外開放的思想,首先正來自海國圖志的支撐。

而對於整個明治維新來說,《海國圖志》的價值,那更是無比強大。不僅僅是這場維新運動的骨幹們,多是這本書的忠實讀者。明治維新從工業發展到商業運營等各方面的重大國策,更完全來自對這本書觀點的照抄照搬。在學習這本書的問題上,島國人不但非常積極,更十分著急,以粉絲之一,島國首相伊藤博文的話說:大地朝人都寫出了《海國圖志》了,咱不加速行嗎?

如果大地朝也像島國人對《海國圖志》有一樣的認識,他們或許也按這本書的內容來發展自己的國家,很可能大清也會成為一個強國。很明顯島國人想多了,我們大地朝哪有這般的見識,大清皇朝上到達官貴人,下到平民百姓有這個時候也就看看四大名著就算了。管你大清賠多少錢,只要自己能過著幸福美好的日子,別的他們都不在乎,那時候皇帝依舊過著奢侈哪裡有時間做別的事。

清朝滅亡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根本原因:清朝無法跳出中國歷代王朝初創興盛、衰落、滅亡的歷史規律。清朝到了後期各種矛盾不斷積累,走向滅亡是必然的。

2.封建王朝到了清朝已是後期了,疲態已現。雖有康乾盛世,卻也只是迴光返照罷了。此時的時代主潮流是資本主義,所以封建社會被取代是必然的歷史事件。

3.政治:清政-府的黑暗腐朽。皇權又特別集中,幾乎為所欲為,其代表人物就是慈禧,她甚至為過生日,使得新軍軍費變成她的禮金。大地朝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後宮不得干政,後宮干政會使得朝綱開始混亂,皇帝變得軟弱與妥協性。海軍

軍費變成了頤和園,這也釀成甲午海戰的時候,北洋艦隊已經多年沒有更新軍艦了。

4.經濟: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限制社會發展進步。商品經濟被打壓。導致經濟發展落後。當世界各國完成工業革命的時候,我國還是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落後就要捱打,國家經濟得不到發展,百姓生活都成問題,哪有能力來保家為國發展國力。

5.文化:科舉制,八股取士,限制人的思想,導致科技落後。

6.清朝實行海禁政策,導致國內經濟日漸衰落,大地朝開始與外界隔絕。西方國家的殖民化掠奪,加速了清政府的破產。

看著清政府逐漸垮臺,而做為小弟的島國人,也怕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事實證明,這件事情上,島國人真的白著急了,魏源在《海國圖志》的寫作中,做了各種修訂。最終的百卷經典版本,直到他過世那年才完成。而後,他甚至沒有看到百卷本的上市,就帶著遺憾去世。像在島國為了《海國圖志》大大出手,更是人手一本《海國圖志》不同,《海國圖志》在大清的反響,卻是清清冷冷。一共印了幾千本,三年才賣出了一本。大地朝人就沒有想過要改變,他們一直以自己是地朝大國自居,從來沒有想過世界這麼大,他們想要看看這個世界。

銷量冷清不說,喊殺聲卻不斷,好些守舊的大儒們,甚至還惡毒攻擊,說要像秦始皇焚書坑儒一般,把這書完全查禁燒掉。國人是怎麼說《上帝指使》的“內容拖拉廢話連篇這是我看到目前為止感覺,字數就行硬湊很像小學生的作文”,這就是大地朝,這就是噁心的大地朝人,社會上總有這樣無知而無禮的人。大地朝人都是見不得別人好的,都是些只能見人差,不能見人好的主。你要是有名有地位的人,哪怕你只是放一個屁,他們也能說是香的;可是你要是一個普通人,就算你的東西再有深度,你再有見識,可是卻依舊沒有人會認你的好的,還會攻擊你、評判你、噁心你...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活在這樣的國家,真的挺沒有意思的,像每一個有錢人一樣,一旦我們有錢了,我們終究不會選擇要留下來,我們大部分的都會背叛我們的國籍,因為在這裡我們真是沒法活下去。而這書的大清粉絲左宗棠,對這事才能無奈的說:《海國圖志》寫了二十年,大地朝根本沒變樣。於是慘淡的銷量下,商家也不斷揮淚清倉甩賣,清來清去,給清到了島國。當然,我也不指望我的小說能有這樣大的魅力,可是不得不說國人的眼界真是窄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但清到島國的後果,卻是三十年後,大清自己的苦果。意外清倉的後果,卻是三十年後的苦果。炮聲隆隆的甲午戰爭裡《海國圖志》鐵桿粉絲伊藤博文擔任首

相的島國,把大清打得慘敗。後來伊藤博文高調訪華,被求教大地朝該怎樣向島國人學習,還不忘了哭笑不得的補刀:問我幹啥?看《海國圖志》去。直到此時此刻,清朝人才知道,他們白白閒置了一件怎樣強大的寶。

如梁啟超那句心塞的吶喊:大清自己走寶,卻益了島國人,這事怪得了誰。

是啊,怪我嘍。這事不怪誰,誰也不想這樣的,哪怕是腐敗的大清政府也不想成為亡國奴吧。

而其背後的深層原因,是一直以來清朝政府統治階級的盲目自大,讓國人的思想局限性加劇,讓大地朝在變強的路上越走越遠。遺憾的是《海國圖志》始終沒能讓全體大地朝人“開眼看世界”,我們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捱揍之後才被動“開眼看世界”,但那時畢竟晚了,島國都超過我們了!在這個歷史問題上,他們十分認賬。認賬的原因,是因為無可否認的鐵的事實:這本看似怪異的書中,珍藏著讓島國崛起的強大力量。

可惜就國人這個智商和眼界,估計到了現在還不以為然,還是繼續以自己是地朝上國自居,你說好笑不好笑。大地朝人總是認為自己強大,卻不知道自己也不過是個發展中國家,跟發達的國家比起來,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

大唐人看不到的寶貝,顯然是被這些倭人看到了,高傲的大唐人自然是很難理解這些小國家人的生活方式與風俗習慣。他們現在就表現得特別的奇怪,大唐人完全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於是大家只能邊走邊看,看他們要做什麼?只是一句句的“他一很”,讓人聽了實在摸不著頭腦。

也不管了,伸手就要去摸,這些倭人並沒有如大家所料的去摸嶽小雲的屁股,而是拿起籮筐裡的東西興奮不已。大家這時才發現,嶽小雲的這些紅彤彤的貨物,居來都是些紅色的褲衩,想來這些倭人是對這些紅褲衩感興趣。

就中有個好事的,拿著紅褲衩就來問價:“多少錢一個?”

嶽小雲見這些不是朝著自己來的,而是朝著自己的貨來的,立馬就喜笑顏開起來,趕緊是爬了起來,打整了一下自己凌亂的衣服,然後也對著這些倭人笑起來。他不懂得他們說話,船上的人卻懂得,就扯個謊哄他,豎起一個指頭說:“要一個銀子一個。”胡亂是給了一個價。

聽了船員的話後,年輕倭人臉上的神情顯得有些沉重,看起來不太滿意,估計是價喊高了。好不容易生意才上門來了,他賣的褲衩也就是40個銅板 ,哪怕是翻個十倍也就半兩銀子,怎麼也賣不到一個銀子。可是他不知道半兩銀子要怎麼說,於是就請知事幫忙翻譯了一下。